最新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5篇)

小编: 笔舞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总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正确的钢笔握笔姿势和书写方法,尝试用钢笔描红临写10个生字,重点写好“聪、突、涛”,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3.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典、骄阳似火、晒蔫、山崩地裂、惊涛拍岸、意味深长”等词的意思。

提高性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9月13日 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正确的钢笔握笔姿势和书写方法,尝试用钢笔描红临写书后的10个生字,重点写好“聪、突、涛”,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3.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典、骄阳似火、晒蔫、山崩地裂、惊涛拍岸、意味深长”等词的意思。

提高性目标:

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钢笔、字典 3.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词典)问:你用过词典吗?词典有什么作用?

1.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方法

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自学方法:

1.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交流词语的意思,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骄阳似火、晒蔫、山崩地裂、惊涛拍岸、意味深长”的意思。

三.学习任务二

1.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方法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学方法:

(1)说说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并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同桌讨论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指两名学困生读有关爸爸解释两个词语的句子。

(2)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字词语说,培养概括能力)

指名中等、优等生概括 四.学习任务三

1.一分钟准备生字默写,完成《补》p1一 2.检查,订正。

3.读熟“骄阳似火”“惊涛拍岸”。4.完成钢笔习字册。六.过关任务

会默写本课的生字词三遍。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9月14日

课时目标: 基础性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高性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聪聪和爸爸在旅途中知道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完成目标1、2 1.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划出文中描写“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语句。自学方法:

5三、四。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四、讨论交流:

1.指名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聪聪和爸爸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骄阳似火”的?(背词典上的解释、观察身边的事物)

2.指名学生回答:联系图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理解。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人物,想一想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情形想象,请中等生说一说“骄阳似火”的意思。

(2)结合“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对照“惊涛拍岸”,请中等生朗读这句话,请优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1.订正《补》。

2.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请学生说后教师适当补充)3.完成《补》p6五。

4.请中等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师生互评。5.再请学困生分角色读课文,表扬激励。

五、完成《补》p7六

六、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有字词典

在书本上学

无字词典

在生活中学习

七、过关任务: a类:

1.订正《补》。2.抄写《书》p13三 b类:

1.用学过的方法,说一说“兴高采烈”、“秋高气爽”、“花团锦簇”的意思。

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学习词语,是这一课重点教给学生的内容,课文的题目是《学会查“无字词典”》我问学生什么是无字词典?学生能根据字面意思说是没有字的词典。那谁见过无字词典呢?怎么来查无字词典?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就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

索脑中积累的词语,大家争先恐后,一下子说出了暴风骤雨、倾盆大雨、风雨交加、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江山如画、绿水青山、山清水秀等成语,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明白可以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同时大家也明白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聪聪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学习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通过生活感悟词语大意,明白生活即语文。

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这一课告诉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同时也告诉孩子在学习语文时,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课文就是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途中,爸爸帮助聪聪用无字词典来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含义,教会学生能够学生学会用无字词典。

在教学中,说到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理解,一贯爱思考的学生泽宇提出:“老师,骄阳似火这样理解更容易,就是像火炉一样的太阳当头照着,都快把花草晒得着火了。”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太阳像火一样热,把人都快烤焦了;有的说太阳真厉害,把马路都晒得烫脚呢;有的.说,太阳晒得太厉害,小狗都卧在那里,伸出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呢……对呀,孩子们说的一点也没错,这就是学习,这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就叫活学活用。通过这样的理解,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来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真正学会了查无字词典。

课文在帮助理解“惊涛拍岸”时采用的方法是先观察事物,再提出描述这种景象的词语。引导学生明白了这种方法后,启发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让孩子们观察第10页的插图,说说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父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情景。孩子们认真思索了一会儿,就迫不及待的发言,很快,数十个词语出现在黑板上:大汗淋漓、汗流浃背、汗流满面、满头大汗、汗如雨下…一种现象可以用许多词语来概括,大大丰富了积累,激发了学习热情,整堂课高潮不断。

假如在生活中,我们做老师的能够像聪聪的爸爸一样,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趣事中探究,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无比喜爱语文,都会以满腔的热情来学习祖国文化。

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学会查“无字词典”》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理解词语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我是这样教学的:

先学习课文,通过父子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的区别,明确结合身边事物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方法。我和孩子们边看图,边形象理解“骄阳似火”与“惊涛拍岸”的意思,从插图中,孩子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情景足以解释一些词语了,不需要照搬字典上的意思,活用生活教材是聪明的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像那位父亲一样,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一下“骄阳似火”一词,孩子们也能举出一二,比如有的说:烈日当空,狗儿们都躲在阴凉处吐着舌头。最后让孩子们总结对“无字词典”的理解水到渠成,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学问就是“无字词典”。

(感慨:活学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帮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记忆。)

第二课时,我让孩子们像书中的父子俩一样,寻找活生生的现象,来解释词语。起先,孩子们不是太能寻找,后来,一个男同学说:“我来解释‘满头大汗’,每次体育课下课,几个男同学头上的汗把头发都浸湿了,还不时往下滴,这就是对‘满头大汗’最好的解释。”开了一个头,其他孩子就来了灵感,纷纷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了“窃窃私语”、“漫不经心”等词,呵呵,有时灵感是需要激发的。

(感慨:活学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帮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记忆。

遗憾:还是有不少孩子不能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解释词语,缺乏想象能力与灵活联系能力,有待激发。)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都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实,在引领学生用生活中的事物解释词语的过程就是示范表达的机会。最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即仿写第二课,可以采用它的格式,换掉例子。

(遗憾:有一部分平时的阅读积累很不够,所以尽管课堂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指导,但句子表达还是欠缺。)

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1、利用预习卡,辅助学生学会怎样预习,为达到自能读书作准备。同时,让学生先学后教,以便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识字教学时,用不同方法调动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识形,掌握写字规律,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加大写字指导,在三年级用钢笔写字的起始阶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品读课文时,扣住课题,围绕“无字词典”指导质疑,围绕核心问题,抓住重点词语品词析句,掌握运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理解词语的方法,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这一课原本想花二课时结束,没想到上了三课时。主要问题可能是课前估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学了生字。在第一课学习的基础上,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回家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然后查字典给生字组词。结果课上检查时,只有十几位同学认真地完成了预习作业。看来这方面的习惯要慢慢培养。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识记生字外,还重点让学生认读了三个多音字“假”、“背”、“似”。教下来,感觉在学课文前就让学生给生字组多个词和辨析多音字的用法,一部分学生能接受,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因为他不理解字词。所以感觉字词在学课文前让学生读准字音就可以了。等在学课文时再理解字词并拓展,估计大部分学生能接受。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由题目入手,让学生读题,提出问题。学生主要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无字词典;二是如何查“无字词典”。原本想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引导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来读懂课文中词句。但教学时不尽人意。我先围绕题目提了两个问题:谁在什么时候教谁学查“无字词典”?课文中哪些句子讲的是爸爸在教聪聪查“无字词典”?学生找到了爸爸说的三句话。继而我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说说爸爸如何教聪聪查“无字词典”的?结果学生被卡住了,回答不上来。学生一下子还不能分析概括。

于是,我又上了一课,从读好课文词句入手,让学生读懂词句的意思。比如课文第5节爸爸说的话,其实是委婉地指出,背词典上的解释理解词语不可取,要联系生活现象来更加深刻地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意思。课文第7节爸爸说的话,其实是爸爸又在引导聪聪通过观察波涛撞击岸边岩石的情景来理解“惊涛拍岸”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读最后一节爸爸说的话,说说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再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学生有的说:“我知道了‘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的说:“我明白了我们学习理解词语,除了查词典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这样才能理解得深刻,记得牢。

看来,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比较慢,还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