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手抄报(优秀5篇)

小编: 曼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手抄报篇一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中国古代诗人们破解了汉语四声八音的密码,在舞乐中酬唱痛饮,在醺醉中喷薄才思,其心灵华章浸润着无数后世国人。

唐诗三百首:唐诗是大唐的精神圣殿,或清新俊爽,或丰腴明丽,或雄浑沉厚,或淡静雅致,都是有声有色的韵律演绎。依据被尊为唐诗最佳选本的清代蘅塘退士选本,千古绝唱俯拾皆是。

宋词三百首:宋词是两宋繁华绮丽的结晶,婉约派典雅温丽、曲尽情态;豪放词优游放怀、慷慨激昂。依据被尊为宋词最佳选本的清代上疆村民选本,名篇佳句尽收无遗。

元曲三百首:元曲是元代市井现实的生动写照,杂剧语言鲜活,形象丰满,抨击时弊;散曲合乐可歌,独具特色。依据被尊为元曲最佳选本的清代墨雨山房主人选本,筛选精品鉴赏佳作。唯有经典永恒。

春色浓绿化不开 愁结千结怨幽幽

脚踩黄叶落满地 枯心浮去半空中

太阳眼亮终不见 树荫暗处花自凋

初中语文手抄报篇二

书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书是知识的引导者,书是生活中永远陪伴着我的好朋友.一本书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书中有甘甜的仙露琼浆让我们去吮吸,书中总有酸甜苦辣的哲理让我们去领悟。

我爱看书。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列宁也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的确,书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伟大人物,在这几千年前来,书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语言。

书海拾贝

初中语文手抄报篇三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唐) - 《题都城南庄》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杜牧 (唐) - 《叹花》

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谢灵运 (南北朝) - 《入彭蠡湖口》

4、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 黄庭坚 (宋) - 《次元明韵寄子由》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 (唐) - 《咏柳》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 (唐) - 《春晓》

8、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 (宋) - 《春日》

初中语文手抄报篇四

艾青 原名蒋海澄,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艾青诗选》。

巴金 (1904— ) 原名李芾甘。创作了《爱情》三步曲、《激流》三步曲等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大师。学过课文《春蚕》、《海上日出》、《鸟的天堂》。《海上日出》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信念: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鲁迅 (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写照。学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名,因母姓鲁,周鲁同姓之国。鲁迅,愚鲁而迅速;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挚爱之情,也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懈地同黑暗势力作斗争。

叶圣陶(1894—1988)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学过课文《荷花》《瀑布》《记金华的双龙洞》、《三棵银杏树》、《爬山虎的脚》、《牛郎织女》。

老舍 (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学过课文《趵突泉》、《猫》、《草原》、《养花》、《林海》。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自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作品流传于世的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与杜甫齐名,称“李杜”。学过的诗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善于即景会心,写出真实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成就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三。学过的诗《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贺知章 (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称“四明狂客”。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挥洒自如,体现豁达性格。

李清照 (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作家。南宋词坛婉约派主要代表。

王勃 (650—767)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中,其成就最高。

初中语文手抄报篇五

这天,我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订阅的杂志《快乐科学》,突然看到了一个关于纸的实验,题目叫做《谁能把纸对折7次》。实验内容很简单,就是把这张纸对折7次。

看了这个实验,我心想:把一张纸对折7次,这还不简单,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顺手拿来一张a4纸,便开始折起来。对折第一次,纸变成了两层,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就折好了。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纸张以一步步变成4层,8层……也都没什么问题。

可是自从第4次开始,问题就来了:当我折好后,发现没有之前那么整齐了,折痕的中间几层和外面几层开始变得参差不齐了,外面几层比中间几层看上去短了一些。接下来是第五次,折好后的.纸变得更加地不整齐了,中间的折痕处已经有了好几道皱巴巴的痕,而这时纸张已经变成了2×2×2×2×2=32层了。

我又继续对折,但这次比上一次更费劲,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折好,这时纸张的厚度已经达到了64层,还能再折下去吗?这还是个疑问。

但只要再折一次我就能成功了,于是我开始着手这最后一次的折叠,可是偏偏这第7次无论我用多大力都折不好!虽然我已近看到了结果,但我还是不相信。我心想:难道一张纸真的只能折6次吗?我不信,一定是a4纸太小了,我换一张大的纸一定行!于是,我拿来一张4面的报纸,大约是a4纸三,四倍。于是,我又开始折起来,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可是到了最后,第7次还是折不了。

哼,我就偏不信这个邪!如果不是纸不够大,那就一定是厚度的问题。于是,我选择了最薄的餐巾纸来进行我的第三次实验。这次我终于勉勉强强折上了第7次,但是却根本不成样子了,完全达不到折纸的标准。唉,无论是大的纸还是薄的纸都不行,看来我注定是成功不了了。回顾我整个实验过程,从一开始怎么也不相信到自己实验后的结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可是到底为什么一张纸只能折6次呢?我又一次拿起了书本,书上说:一张纸最多只能折6次,而且与纸的大小无关。张纸每对折一次,厚度就会翻一倍。当把纸对折6次后,纸就变成了64层,由于张纸中的纸纤维有很强的联结力,当再对折的时候,张纸的外侧就会因为产生极大的拉力而无法再伸长,所以我们无法将纸继续折叠下去。

哦,原来如此!看了原理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纸纤维无法再伸长所以不能再折了。从我一开始的怀疑到自己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深信不疑的结果,不由得令人惊叹:“科学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