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实用5篇)

小编: 笔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措施篇一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纵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认识上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和模糊的地方,找出原因,提出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途径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念

(一)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及各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简单地被理解为建章立制。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远远不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汇总,规章制度必须包括制度制度、制度执行和制度执行结果的考核,三者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1]。

(二)混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种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同起来,常常产生这样的误解:内部控制可保证企业成功并使其财务报告绝对合法;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建立了内部控制就等于实施了科学管理等。反之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各自独立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三)过分关注内部控制细节而忽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控制上。表面上控制得很好,实际上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使企业重大风险被忽视,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只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设计而疏于其执行效果,使企业承担巨大风险。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是保证执行力的基础。培养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员工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很多规则的执行都是靠自觉性。

(五)风险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在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中,还未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风险决策上信息来源无法进行计算机系统分析,因此在对风险的防范以及预测中,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数据及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和能力,以至于在今后的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的状况,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

三、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20xx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原有《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斯法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与国内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和观点存在较多的差异和差距。

(二)我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法规和政策出台较晚。20xx年6月财政部会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xx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配套指引》。可见,我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处于不断摸索和起步阶段。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失,风险管理认识不够。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缺失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不足;另一方面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要与时俱进;风险管理上容易出现行为偏激:一种情况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风险意识淡薄;另一种情况是不能正确处理风险和机会的关系,一味注重规避风险,而不是管理风险。

(四)企业不注重风险管理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立。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注重财务信息计算机平台和营销网络计算机平台的建立和完善,而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信息计算机平台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在风险管理体制中,信息系统计算机平台尚未建立是国内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健全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建立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风险控制部门,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全面风险管理构筑牢固的防线;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内控系统,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到风险管理系统之内,制定重大风险预警、风险解决预案、风险管理业务以及重大的内部控制流程和职权制度;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之具备风控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功能,并对重要业务流程和风控点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培育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自觉意识,加强对管理风险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提高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

(二)规范风险管理程序。企业应将风险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明确风险管理与企业任务之间的关系。对相关行为造成的危害,按风险因素衡量损失,按定性评价的方法计算损失,使风险管理更加程序化、法制化,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三)规划实施全面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针对战略风险,企业应结合其战略目标和所处行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同时规避、转移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风险;针对运营风险,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技术经济指标。降低成本,运用经营措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变动趋势,加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针对技术风险,加大人力、物力、财务的投入,努力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和创新相关工艺和技术,不断突破外部技术封锁,实施核心技术的赶超;针对财务风险,持续研究和跟踪资本市场情况,努力拓宽企业筹融资渠道,锁定较低融资成本;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结语:企业只有逐步完善其体制,健全其机制,致力于内部控制根基,进一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在复杂市场中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2]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20xx(18):87.

企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措施篇二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不确定性正日益成为企业各级组织所必须面对的常态。通过“不确定性”这一独特的视角,在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强化各专项业务的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一、构建四个体系,搭建全面风险管理基础平台

1.建立组织体系

企业应在现有组织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成立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组长应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在企业管理部门设立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管理。

2.建立管控体系

建立“五位一体”管控体系,在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监察、稽核、法律作用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系统管理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调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解决原有问题、防范类似问题再度产生的目的。

3.建立报告体系

风险管理报告应当为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自身实际和习惯,选择和设计风险管理报告的类型和模板。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负责汇总各类风险信息、数据、分析和评价报告,对跨部门业务的重大风险提出解决方案,为下属单位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建立考核体系

企业应制定《全面风险管理考核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考核目标、原则、程序、对象、范围和标准,并把风险管理评价与管理层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重大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考核体系。

二、执行五个步骤,理顺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1.开展风险识别

每年年初,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战略,广泛、持续地收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对各种风险系统、全面和连续的进行辨识、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与过程。

(1)主要风险分类。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一级风险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对照一级风险分类,由职能部门根据日常业务内容和岗位职责,结合工作目标,对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业务或流程进行二级类别划分,编制风险分类清单,由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总整理。

(2)建立风险事件库。为有效识别分别风险事件,可采取“四三二一风险识别法”,以有效提高风险评估的可操作性“四三二一”风险识别法即四个负面的责任内风险、三个负面的责任外风险、两个正面的责任内风险、一个其他风险事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风险调查,由风险管理员负责整理,建立风险事件库。对已识别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动态评估、持续完善。

2.组织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可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预计和估算,最终确定风险评级。

(1)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标准、程序和方法,制定风险评估计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各职能务部门应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组织开展本业务系统风险评估工作。

(2)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目标,结合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制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的判断标准,以及风险评级标准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均分为五个档次,即: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风险评级分为三个档次,即: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可运用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风险评级。

3.做好风险应对

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针对所评估风险的不同属性,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分担、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措施,合理配置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以有效控制各类风险。

4.抓好风险处置

建立重要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超出预警标准和危机出现等情形后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对策略、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对于影响严重的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风险监控与改进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针对各类风险的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风险信息。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可包括风险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风险应对措施执行的有效性等。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情况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三、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企业首先应以现有的企业文化为背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形式,提升全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意识和理念,使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价值观和风险管理行为规范。

其次,应加大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承担起向员工诠释企业风险文化的义务,并带领员工付诸行动,纠正员工的行为偏差。

再次,应建立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针对不同岗位,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不断增强了全体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措施篇三

引言

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任务时,需要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双方均需要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但是受到市场环境、地质人文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施工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业主在合同中处于被动地位,需要承担较多施工合同履行的风险,并对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提高其风险意识,预防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的灾害和损失。

1、施工合同中的风险

1.1不明确的合同条款标准

在施工合同中,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和技术元素,需要对相关细节问题进行斟酌,约定关于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并作出具体、详细的解释,并形成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条款。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缺乏对于细节性问题的明确解释,合同条款的标准较为模糊,容易产生陷阱。对于承包方和业主双方而言,某些合同条款对于业主并不公平,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失。

1.2固定价格合同

在固定价格合同当中,在合同双方的商议下,确定固定的合同价款,并不再做出调整,便于工程结算,其中包含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但是采用该类型和合同条款,业主所承担的风险高于承包方,一旦出现报价计算错误、漏报项目、工程量估算错误等情况,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业主还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1.3工程设计变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往往和预计情况出现偏差,需要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调整,做出工程设计变更。而承包方在进行工程技术变更时,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并明确呈于书面。但是一些承包方自行做出工程设计变更,无论是否合理,都违反了合同条款,一旦出现延误工期等情况,业主可以扣除承包方部分的工程款。在施工合同当中,关于工程设计变更的条款不明确,难以追究承包方擅自进行工程设计变更的责任。

1.4不明确的合同条款内容

业主应对施工合同条款内容一一明确,并及时对不公平条款提出异议,并与对方进行洽商。当中间过程中出现合同条款变更的情况时,需要合同双方共同商议并达成一致,并对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审查,并呈于书面协议当中。如果承包方不了解施工合同条款内容及其变更内容,或是变更内容未明确呈于书面协议当中,容易出现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工程款支付约定的相关内容,如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对于业主不利。

2、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办法

2.1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合同的审查批准、使用登记、信息统计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将其作为严格履行合同的基础。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工期、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考虑分析。在确定合同条款时,避免漏项的情况。对于不明确的条款内容,需要做出准确的解释,在合同双方达成一致后,对书面协议进行修改和完善,经严格的审核后。认真予以执行。加强投招标管理,做好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工作。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考察,对于各项专用条款进行严格的核查,保证其项目特征描述的准确性,并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价。该过程中,需要参考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2采用工程结算专用条款

采用工程结算专用条款,充分考虑到工程量、计费基数以及材料价格的改变。当发生工程设计变更时,工程项目内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对合同价格等内容进行调整,形成新的条款项目,并落实于书面协议的当中。而工程量的改变则会影响到项目措施费用、规费和税金,进而引起计费基数的改变。当发生材料价格变化时,则会带动承包价格的变化,需要将其作为合同价款及调整的相关约定,对其调整幅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将其列入工程结算专用条款当中,可有效避免双方在工程结算方面产生纠纷。

2.3索赔治理

提高业主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合同当中,需要列入索赔和反索赔的相关条款。如施工单位违反了合同条款,业主则可以将其作为证据进行来扣除工程款。当施工单位提出索赔要求时,业主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并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反索赔。

3、结论

加强施工合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保障业主在合同中的合法权益,加强风险因素控制。针对不明确的合同条款标准和合同条款内容、工程设计变更以及固定合同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办法。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量当前的建筑市场环境,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然后采用工程结算专用条款,加强索赔治理,全面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基建工程招投标和基建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建议[j].金融经济,(14):163~164.

[2]孙丽.浅谈在施工合同管理中风险识别与防范[j].河南建材,(04):56~58.

企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措施篇四

每一个企业的壮大和有序运营都需要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了企业发展中每一个阶段决策的制定和实行,并且需要随着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它不仅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同时它也是实现企业内部的监管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必然途径。但是,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却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仅仅是受内部控制体制的影响,同时也与企业中的员工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需要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出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的各项能力,从而更好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一)公司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的重大决策和人事变动都是由管理人员全力控制的,但是个人或者少数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这种模式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公平公正的处事态度,即使部分公司采取设置董事会等类似的机构来实现公平决策,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仍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对于风险的判断能力和企业发展规划的全局性。

(二)经济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在的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的重视相较于往年来说有所提高,但是这种风险管理的制度却是不全面的,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单独的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的风险预测和监管,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对于经济风险的抵抗和控制能力,无法实现企业的效益。

(三)监督管理有漏洞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主要是通过明确的上下级的职责与权利为基础来进行的,并相应的承担了监督与管理的责任,同时相关的监管制度是不健全的,这种不健全不仅表现在执行的力度不彻底,同时还体现在没有将这种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身上。因此,这种企业内部的责任监管工作的效率就停留在了表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管理隐患。

(四)市场风险评估不全面

在信息化发展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等多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的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同时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企业需要面对的是世界各地区实体店或电子商务的竞争,这极大地加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虽然部分企业对于经济风险的管理意识有一些提高,但是大都局限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应对外来的经济风险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三、构建经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构建成以内部管理为重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应由制度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考评控制系统和激励控制系统组成。这种系统涉及到的内容和作用都是比较大的,不仅可以实现明确的职位分工的作用,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员工对外经济活动的范围的界定,同时,还能通过公平的考核制度很好的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工作氛围,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的发挥它的预见性,实现有目的的进行企业风险的预测。可以通过现阶段的企业各部门的数据汇总和市场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后续的发展路线,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风险,这个过程必须长期的坚持下去,并适当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出它的效果。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等内容构成。其中,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能否有效的前提。企业风险管理机制通常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风险预警系统。因而,在实际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必须要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相关部门的设置,同时,配套的监督管理工作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慢慢的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是比较多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市场需求、管理水平、政策调整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问题一旦出现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需要客观的进行该系统的建立。必须要本着真实、准确和全面的原则来进行风险预警指标的制定,同时也需要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数据进行企业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做出判断,为后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四)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信息化程度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保证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效运作,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企业管理当局可以依据这些数据,与预先设定的财务预警指标进行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预警指标的情形发生时,就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良,企业管理当局应及早依据预警指标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判断,以防止财务危机的继续恶化。组建管理信息系统,要重视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关系到企业的整体规划,因此,要充分动员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还可以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做好软件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匹配。在基础工作方面,数据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所有材料、物资、产品的数据编码,现实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衔接以及数据信息规范化等工作。

(五)重视相关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进行相关工作人员的选拔必须要非常谨慎。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专业的人员招聘工作,重视相关的专业技能的考核和资质的审核,同时正确的价值观和较好的职业素养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考核之后,需要在上岗之前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灌输。设置公平的升迁考核制度,通过会计人员实际的工作表现和效率进行综合的评价,为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提供有利的环境,以此来带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健全仅仅是为了约束和引导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才是实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和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对待消极怠工和违规操作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是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根本途径。

四、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经济风险管理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和总结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将这些弊端进行改进。不断的加强公司管理阶层对于经济风险的管理意识,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企业文化的营造,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内部管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有理由相信通过做好上述的几点要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新机制的构建。

企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措施篇五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更加规范。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仍然是面临着各种风险,茶企业也不例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大小茶企业数以万计,所以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应该重视。从当前阶段来看,茶企业在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漏洞,需要尽快完善。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当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提升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能力。茶企业发展过程中减少了法律纠纷,就可以集中精神发展业务,既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宣扬茶文化,对茶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关键词: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构建

中国在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迎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实力。茶叶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因为人们的普遍喜爱,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要远销国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销售茶叶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生产茶叶种类较多,人们需求量大,所以茶企业的数量非常之多,因而受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之大。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虽然市场对经济调控的占主导,但国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用以规范市场,达到最终建立法制经济的目的。因此,在法治社会里,众多茶企业在提升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应该强化法律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措施来构建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的目的,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1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将法律风险纳入了风险对象之一,并被列为全面风险。《指引》对其进行了解释,全面风险指的是围绕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在企业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培育更好的风险文化,最终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到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立足于分析法律风险主体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采用全面的管理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并考虑因为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对茶企业来说,可以系统归纳和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依照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来进行深入分析。对茶企业风险进行全面测评以后,就可以根据发现的法律漏洞设计出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茶企业应该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作为企业风险控制目标之一,还应该将其作为企业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作为管理层,茶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法律风险意识,提前做好预防,从而避免因为管理漏洞导致出现法律风险,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后果。

2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为了加强茶企业管理,很多茶企业采用的是从外面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士专门进行法务管理。茶企业在管理层设置专门的法务机构,聘请法律顾问全面管理企业的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由企业法律顾问所在的部门来承担法律风险管理的职责;二是没有形成清晰明了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多实在处理不同法律事务中而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三是没有专门的管理工具,茶企业的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多是由法律顾问来完成,手段过于单一。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因素越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多,这就给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多困难。因此,对企业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中茶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难实现事预防法律风险的目标。从茶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来说,要将企业的风险率降到最低,首先要想办法预防潜在的风险。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有些风险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风险出现之后再去应对;第二,茶企业难以协调控制风险和发展业务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茶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获取利润,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发展业务。但是,发展业务越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就更多。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业务发展势必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停滞。这是当前茶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很多企业有侥幸心理,所以都将精力放在了业务发展上,忽视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只能通过直观经验来判断,控制策略也很单一。第三,风险管理资源严重不足。茶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负责企业法务的人员非常少,所以管理比较缺人,而业务又比较分散,所以难以满足控制管理风险的需要,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第四,法律顾问素质对茶企业风险管理有重要影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如果顾问素质较高而且经验丰富,则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相对比较高,如果反之则质量比较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顾问手上并没有企业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

3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茶企业法律风险分析模块

所谓的法律风险模块指的是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和识别企业面临的潜在的法律风险,依照风险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依照风险危险程度将其分级和排序,最终分析出结果。下面将详细分析法律风险模块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一,能够识别风险。要管理风险,首先需要不同种类、层级的风险。比如说人事、合同等方面,基本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到;其次是识别引发风险的.具体行为,比如说不签订合法合同、违规用工等方面;再次是确定和法律风险相关联的信息,比如说企业和部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企业主体等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方法来深入调查茶企业的风险。只有先找准了风险的源头才找准了控制风险的方向,接着可以建立茶企业风险数据库,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的的管理运作流程,梳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从而使识别法律风险成为一个系统。第二,能够测试法律风险。在识别法律风险以后要量化测试风险,测试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风险的可能性、损失度以及风险水平。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能够精准判断风险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后作出判断,最终结果为风险的损失度和可能性之间的乘积。将企业分散的、性质不同的法律风险通过定量衡量了以后使各种风险可以进行对比,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对风险排序,依照高低顺序来划分等级。第三,对法律风险的定向分析。在完成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测试环节以后,根据部门和部门主体、主体交叉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是分析法律风险的等级、数量和种类情况,比如说茶企业部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不同类型、等级的风险所占比例大小;其次是管理措施对茶企业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比如说为什么风险较多,风险如何影响茶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

3.2茶企业法律风险模块控制

根据法律风险模块得出的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来控制法律风险,一共是分两步来走。第一步是要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在测评环节完了以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和排序,分析得出茶企业当前最需要控制的法律风险,再结合茶企业现实情况,从多个角度来评估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第二步是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一是要明确企业风险控制态度;二是要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三是确定茶企业有关部门的责任,尤其是管理的目标和进度。第三步是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之后,要由相关责任部门来负责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并且依照相应的计划来完成工作。

3.3茶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实施评估模块

茶企业实施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后,这一措施的效果究竟是怎么样的,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一是要依照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来评估,评估的对象是风险管理完成的质量以及是否及时完成。二是依据措施实施的效果来评估,看剩下风险的数量以及风险所造成损失的大小。除了评估之外,还要定期对措施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监督,并要及时的更新。在设计了风险防范机制架构设计以后,要对整个架构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在下个周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调整,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茶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2]吴江水.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3]卜华白,卜时珍,刘磊.价值网嵌入视角下的区域智能物流网络协同模式研究—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智能物流企业价值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