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实用6篇)

小编: JQ文豪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篇一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书,它是由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一打开这本书,我就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

这本书讲了很多个小故事,我对其中的两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位穷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的人孽待他,于是他逃了出来,在回家的船上,有几个喝酒的乘客很同情他,于是给了他许多钱,少年非常的高兴。但是后来当他听到这几个乘客在辱骂他的祖国时,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毅然把钱还给了他们。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朋友,放学回到家,他跟爸爸抱怨:“老师不高兴时态度不好。”爸爸告诉他:“老师不是神仙,也会有烦恼的时候,你对我和妈妈不也有态度不好的时候吗?而且,有些同学调皮、不懂事,不尊重老师,这些都会令老师烦恼。所以,老师有时候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老师呕心沥血,为学生付出了很多,是开启你智慧之门的人啊!老师是你最应该尊重的人之一啊”!

读了安利柯爸爸的这一番话,我深有感触。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读了六年书,教我的老师有十几个。他们教我认字、感恩、分享,教我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好的品德。他们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慢慢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使我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那凝聚了老师多少的心血啊!老师是多么伟大啊!成长过程中多亏有老师对我的无私付出,对我的关怀。古人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述的就是老师无私奉献的一生。我觉得我要尊重老师、关爱老师,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回报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

这本书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爱,有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学习、爱祖国,只要人人都充满爱,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爱的教育读后感700字

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篇二

一天早上,我若有所思的向教室走去,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脆脆的问候声,时时从耳边飘过,而我只是应付式的在回答。突然一个小朋友,拦住了我的去路,追问着“史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呀?”“没有!”我从沉思中醒悟过来回答,还亲亲的摸摸她的头,向她回报了一个灿烂的笑容。“那为什么我喊了你,你只是‘嗯’了一声呢?”他似信非信、满脸的疑惑不解,我带惭愧连忙解释道:“刚才,史老师在想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喊我,我听见了,来不及和你说话呀,真对不起”。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一转身,飞也似的向娃娃家跑过去,向正在玩玩具的孩子玄耀着说:“史老师是非常喜欢我的”。

一在整天我的心里都是沉沉的,每天早上小朋友进来都是开开心心的,如果因为我的声音小或者关注不到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那我简直太内疚了,孩子甜甜的一声“老师早,”他们肯定希望我们同样或者加倍的去关注他们,我们做老师的肯定不能忽视。

我想了想我们的晨间接待,我们可能在孩子进来的时候都热情了打了声招呼,但是这是孩子真正喜欢听的吗?可能不是,我想他们真正喜欢听的是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希望老师能多和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在家的情况或者今天他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希望老师能够表扬一下,称赞一下,特别是我们应该重点和他们交流,不能忽视。

这几天我都是在门口等待幼儿的到来,我发现由于我早上都用心和他们交流,尽可能给他们多一点的关心和问候,原来早上来会哭闹的'几个孩子都开开心心的扑向了我的怀抱。

现在越来越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你的一举一动,在幼小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啊!也许你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馨的举动,会让他们终身受益。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幼儿教师谨小慎微、细心呵护幼苗的成长吧!

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篇三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后虽然担心,但因为有一个儿子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儿子到往看望父亲。孩子在医院却一直照顾着一个外人,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再请回过头看看现实,这世界上并非充满着爱,穷人对富人,许多都是将真正的爱看作是一种奢侈品,而将金钱、利益至上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篇四

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里有一篇文章令我十分感动的,名叫《撒丁岛的小鼓手》。

在1848年,库斯托战役的第一天,意大利步兵团被派遣到某高地占领一个木屋。步兵团刚到高地,突然就遭到许多奥地利士兵的攻击,于是他们便急忙躲进木屋进行还击。可毕竟寡不敌众,步兵团伤亡越来越多,如果消息再送不出去,就会全军覆没。步兵团的上尉把任务交给了一位年仅14岁、瘦弱矮小的小鼓手,让他把信交给对面山坡上的军官,并派出援军。虽然小鼓手知道这很危险,但毅然接受任务,不假思索地跳出窗户,向对面的山坡飞奔而去。很快敌人便发现了他,一颗流弹击中他的腿部。但小鼓手没有放弃,他抱定信念,在一次次摔倒后,冒着生命危险把信交给了在山坡上驻守的军官。援军很快来了,帮助木屋里的士兵进行反攻。意大利兵团最终胜利了,但小鼓手永远地失去了一条腿。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小鼓手的年纪虽然不大,但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还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祖国。爱,可以让人变得勇敢,做出伟大的事。就像小鼓手一样,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流血,不怕牺牲。

读《爱的教育》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就像一块大石头被扔进了平静的水池里,水中出现了层层涟漪。我受到很多启发。

故事是以日记的格式书写的,故事说的是:小学生安利柯的成长故事。在故事里,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子女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在这些短篇小说里,最令我感动的是《畸形儿》,读了这一章故事后,我感到得热泪盈眶。故事说:安利柯的母亲带着他来到畸形儿学校,母亲没有让安利柯进去,而是自己独自进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安利柯的母亲不想让那些有残疾的儿童伤心,如果把安利柯带进来了,那些有残疾的孩子们可能会痛苦地觉察到自己的不幸了!在这件事上,我觉得安利柯的母亲做得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

《爱的教育》这本书非常好,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的美、丑、善、恶,它还给了我们一双去观察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读《爱的教育》有感朱飞凡

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主角是亚力克周围有教育的小故事,我就是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的心得。

从中我知道了不论某些困难是否发生在你身上,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要伸出援手;学会取长补短,不要太过于自卑或骄傲,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奉献的心来感谢曾经关心过我们的人等等。

其实认真读这本书的同学会发现,主人公亚力克的生活、遭遇的困难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让我们将来更能在世上立足。就如亚力克的母亲,为了孩子到远方做保姆,让小亚力克苦苦寻找。当然,对于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可这篇故事不单单只是表面意思,更深层含义是让我们体会到灾区孩子的艰难,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

快来看《爱的教育》吧,它会让你发掘出许多生命中更多有爱的事物!

读《爱的教育》有感

今天我读了阿米琪斯写的《爱的教育》里嫉妒这篇文章,文章反映了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

有一天上午,老师这次以祖国为题材的作文写得最好的是德罗西,而沃提尼以为自己得了第一名,卷子发下来以后,沃提尼因为嫉妒把德罗西的卷子撕了,老师是如何教导沃提尼的。

读到这,我不经意想起我和同学发生的事情,那是一个双休日,我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想让老师表扬我,结果老师没有表扬我,却表扬了她,后来我很生气,课间的时候,我在她的语文书上写“你是猪”三个字,可是她并没有给老师说,而是在我的书上写上“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子”。

同学们请记住“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子。”

读《爱的教育》有感王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篇名为《万里寻母记》的文章,此篇以故事类型出现,讲了一个意大利热那亚少年马尔可不顾艰辛,走过茫茫大海、美洲五座城市,认识了伦巴底老人、绅士、同乡、绰号‘头脑’的商人……历经种.种艰辛,终于在萨拉第洛河畔找到母亲。由此可见马尔可对母亲的爱有多么深厚,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孝敬自己的母亲。

在爱的教育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不知大家想不想看呢?

读《爱的教育》有感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在我看过的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只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期中所记的日记。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同学之间最真挚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我们要懂得珍惜,要学会去相信别人。

在《爱的教育》中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这本书中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就是那种简简单单的文字就把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表达的近乎完美。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所以语言和文字都变得无不足道。

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篇五

在书的海洋里,有许多数不胜数的好处。在我看的书里面,我最喜欢《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觉得生活实在太美好了,到处都充满了爱!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整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视角记叙的日记,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

读到这里,想到平时有一点小事都要和父母使性子的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书中也讲了许多的同龄人和善良的家长、慈祥的老师、还有许多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懂得了怎么生活、怎么学习、怎么做人。前一段时间,我在抖音上看到了一条视频:视频上有一对母女在云拥抱,因为妈妈在医院工作,不能回家,女儿每天都给妈妈送饭。这条视频让我感动不已!视频中母亲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让我十分敬佩。

因为这一次的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所有人都在家里不敢出门。但是有一群人把爱带给了病人,让他们不要放弃,他们就是——白衣天使,是他们不顾生死前往肺炎重灾区。他们每天不分昼夜的工作,照顾病人,这种爱是无私的!最终,因为这份爱,中国战胜了疫情。

爱,能感动一切,更让人无怨无悔。爱是多么的纯洁,透明啊!爱是多么伟大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世间处处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的心得篇六

这段时间,我看了《爱的教育》一书。“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看到这句话,我深深陷入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思考。我不由想起了前几年去家访时见到的痛心一幕。

在杜鹃花开的季节,一路上满山灿烂的杜鹃花,但今天我却无心欣赏,我有满心的困惑不解要从这次家访中得到答案,于是我加紧了步伐,暂且将那满山的灿烂留在葱郁的大山深处。

不久,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山村,偶尔会看见水泥的楼房,大部分是单间的瓦房。在一片灰瓦之中,我们远远地看见一家茅草屋,分外的刺眼,我正感慨怎么还有人家住这样的屋子时,去年来过的同事却说我们要家访的正是那家,我不由得内心“咯噔”了一下。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熟悉的画面,我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似乎见过的茅草房,此刻正跳入我的眼帘:矮房,屋顶茅草铺就,因为风吹雨打,茅草已微微泛黑,不知用什么搭着。门是木板门,侧面对着水泥路面,从正面看去恰是一个门洞立在那里。房子是一头朝外,另一面却是挨着左边一排邻家的屋子的,看上去呈三角形。

这间略微倾斜的“子女的避风港”给我内心的震撼绝不亚于那首古诗带给我内心的冲击,“贫寒。”我告诉自己,心里对这家庭大约也知道了几分底细。

应声而出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农民打扮,衣服薄而微黄,但身上没有泥点,显得有几分干净,只是脸很消瘦。

我对那肌黄微黑的肤色很熟悉,如果你曾在哪里看到过摄影作品中特写的农民的脸,你就不会对这些写在脸上的沧桑感到吃惊。画家的笔是最深邃的镰刀,镌刻了农民那岁月的斑驳脸肌。然而如果你还记得鲁迅笔下的那个老年闰土,你就更不会不熟悉笼罩着那微微蜷缩而拱背的身影。他让我记起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他的精神面貌的写照,确有几分相似。但不同于平常躬耕与黄土的农民的是,他显得并不是很黑,却于苍白中透露出几分黄不拉几的颜色,他应该不是常年忙于农活的人。

大约说了三五句话后,从侧面门槛中传来一个嘶哑的妇女的声音,可是迟迟不见人影,一会儿门槛前出现了一只斜着迈出的脚,然后我吃惊地看见一个熟识的女孩搀着妈妈出来。母亲很瘦,如一棵在秋风中脱光了叶子只剩一树黑白灰白的乌桕树。灰白的短发后同样苍黄消瘦的脸,眼睛却陷得更深了,眉宇间的皱纹拉成长长的“三”字形,仿佛写着“秋心”。看到她我的内心又经不住“咯噔”了一下,唯有用“心力憔悴”四字形容她最确切。藏在我心底的疑团似乎也有了些许的答案。

我之前已知道这是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是这是个完整的家,有爸妈,有姐弟,这家父母爱孩子与天底下所有的父母无异。不普通的是,在这样的茅屋里出来的两个孩子却有天壤之别。姐姐是位好姐姐,深深懂得生在这样的贫寒之家,享受不了与弟弟一样的幸福学堂生活。姐姐是自愿辍学的,也许这辈子都只能怀抱初中文凭遗憾终身了,然而所有的老师都夸姐姐懂礼、勤奋,无不为她回家要担当整个风雨飘摇的家,而没有空闲静心学习感到无奈。

在曾经的老师面前,姐姐恭敬地叫我们“老师!”,然而母亲却抬头用急切的眼神盯住我们:“是不是我家鹏又闯祸了?老师?”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她稍稍放松了,谈起姐姐,母亲口中只剩辛酸和怜惜,更多的便是无奈。

然而很快就谈起来了这一年刚升入初中的弟弟,我分明看到了父亲的脸别过去了,那神情是万分的不愿谈起,冲口就甩出一句话:“我们不管他了!我们管不了他了!”继而神情低下,再不说话,只虔诚地听我们讲话。母亲似乎有很多话,但于神情中透露出淡淡的倦意,姐姐从门槛里头拿了把没有柄的矮倚,她坐下了,我们都站着听她讲话。

“上学后,我们就叫他在学校听老师话,一二年级都很乖,不知怎的,后来大了就学了一身的坏毛病,变成了这般模样。我多次叫他不要拿别人家的东西,会折寿的啊。每次他爸都要把他打得半死,他却哀求得很好:“爸,我不会了!真的不会了!真的,我再也不会了!”都怪我太心软,每次都相信他,心想‘这次以后或许鹏真的会改好的’。总哀求他爸放过他。可是每次打了之后他总还是那样啊,老师,我们实在没办法教好他了!把他托付给你们了,你们该打打,该骂骂,帮我们好好教教他啊!”

我未曾想,这样一位农村妇女能讲出如此流利的话语来,我看见姐姐和父亲偶尔看看妈妈,始终没讲话,然而神情中分明写着淡淡的怨气。我不明白,这样的眼神包含着怎样的言外之意,只是更确定了这样的看法:姐姐在校如此乖巧董事,确是受父母明事理的影响。

断断续续间,母亲就叫姐姐硬塞橘子给我们吃,可是我站在这间茅草屋前怎么也提不起吃的劲,我似乎知道这二十几个应该是家里全部的橘子吧,我深深地遗憾这男孩染上了这身坏习性,可是从妈妈的倾诉中我分明听出了溺爱的内在气息。

我分明看见沉默的父亲对母亲阻拦的做法有怨气,因为母亲在讲这些话脸上写着很无奈的悔意。可是天底下的感情有什么能比一位妇女对男孩的溺爱更胜的呢。自古如此,《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赵太后早已演绎了母对子爱之彻骨的一幕。母爱无私是不分社会历史时代和家庭贫寒背景的,帝王之家如此,贫苦之家亦然。我心中的疑团终于有了解答。

但我无法责怪这深山之中平凡的农家良妇,就算父亲是一家之主也经不住老来得子的骨肉亲情的考验,棍棒只是吓唬的工具,真舍得从孩子身上下去么?我亦是为人父母,平日里儿子感冒发烧都会让我寝食难安,更何况棍棒当头呵。而舍得自愿放弃学业全家供弟弟念初中的善良的姐姐又能教育弟弟多少呢,不幸已经铸成,唯感慨难息。

我才知道,就在两天前弟弟还对母亲撒谎,说班级里要交班会费要去了家里五十块钱,对这个一年收入只有一千块政府补贴的寒酸之家而言,对一个残废的母亲,对一个疾病交加的父亲,对一个辍学初中的姐姐而言,鹏要去的就只是“五十块钱”吗。

母亲显然无奈了,不知讲什么,而父亲只剩下“家门不幸,愧对外人”的神色。

气氛很沉闷,彷佛阴天在我们头顶上压着一大块乌云,“黑云压城城欲摧”,我真真有这样的感觉,越发觉得那间茅草屋是那么的没有安全感。原本我是来探疑的,可眼前分明是个明理之家,姐姐懂事,父母各自身残但都坚强地维持家计,没有分裂与不和谐,然而有了这样的一个弟弟怎不令这个原本贫寒之家更加凄惨。

“我们在校会尽心教育的,但是他在校内校外违规实在严重了。作为走读生,在校时间很短,希望家里和他多沟通沟通”,我还抱着几许期望。

“他现在真没救了,放假了不到天黑不回家,哎……”,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气话,可是我从父亲的脸上只看到满脸的无助,那是年老力衰,无法再承受更多打击的男子的自尊之心的崩塌,我曾在生活中目睹过这样的眼神,在电视中听到过这样的啜泣,人世间有多少凄楚的哭泣,最揪心莫过于此。

他终于没有掉下眼泪,仿佛再没有一颗多余的泪珠能在承担这茅屋一家之外再为不孝之子流淌。很久之前看过影视剧《上海一家人》,那老上海屋檐下的人生无奈此刻全涌上了我心头。

是啊,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父母的溺爱到无助以至于赌气不管,无不体现了至真的亲情。亲子之爱也就如此,但正如这样的亲子之爱,却使孩子走上不正之路。作为我们教育者,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是我们无可推脱的责任。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