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常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优质11篇)

小编: 温柔雨

爱国标语是人民的呼声和心声,它能够激发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如何利用韵律和字数的节奏,使爱国标语更加引人入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爱国标语,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爱国力量。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一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二

1、19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5、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三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本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便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人们常把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叫做“二百五”。

24、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28、老皇历:人们常把过去的事称作“老皇历”,指与现在的形势不符。

29、应声虫:比喻那些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人。

30、忘年交:指不够年龄辈分而结成莫逆之交的朋友。

31、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32、花架子: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33、护局子:护自己孩子短儿,护自己单位或下属的短儿。

34、刮地皮:指地方上的赃官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

35、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36、卖关子:泛指设置悬念或故弄玄虚的那一套手法。

37、破天荒:形容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38、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39、鬼门关:比喻僻远险阻的地方,也指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

40、莫须有:指无中生有的诬陷或冤狱。

41、跑龙套:指那些寄人篱下,干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的人。

42、娘子军:指由妇女组成的队伍。

43、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44、跌份儿:指降薪降职,现在还牵涉到脸面、身份、气派。

45、喝墨水:形容知识的多少。

46、装门面:比喻制造表面繁荣、好看的假象以掩盖衰败、空虚的本质。

47、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的人引荐和提拔而声誉加强。

48、遮羞布:比喻遮挡不好事物的东西。

49、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行动。

50、敲竹杠:指勒索钱财的行为。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四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五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六

一、什么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二、怎样答理解句子的含意

“多看+多联”准解句子含意题

[注意]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义即能揭示出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七

生:同“性”资质,禀赋。名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声:通“伸”;陈述,说明。动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识:通“志”,标志,记号。名词“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食:同“饲”;喂。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粪便。名词。“然与

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名词兵车不式。

逝:通“誓”;发誓。动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词。“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说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说:同“悦;高兴。形容词。:“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同“悦”;愉快。高兴。形容词。“而民说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词。“死者太半。”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猎。动词。“今王田猎于此。”

帖:同“贴”;用标签标出。动词。“不用,则以纸帖之。”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涂:同“途”;道路。名词。道路。名词。

土:同“仕”作官。动词。“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通“托”;托付,委托。动词。“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顽:同“玩”;开玩笑。动词。“我又不同你顽。”

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无”;不。副词。“亡何国变,宁南死。”

亡:同“无”;没有。副词。“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亡:同“无”,没有。副词。“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副词。“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同“网”;罗网。名词。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应答声。象声词。“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先生乐游。”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文:同“纹”纹理。名词。“其中多斑文小鱼。”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无:通“毋”;不要。副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希:同“稀”稀疏,少,罕见。形容词。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同“稀”;稀少。形容词。“鼓瑟希,铿尔。”

熙:同“嬉”;欢乐,快乐。形容词。“其余则熙熙而乐。”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八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九

一、名句归类:

1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2 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汉乐府 《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 送别类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4 四季类春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 甫《春雨》

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 牧《山行》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 爱国类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示儿》

6 友情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赠汪伦》

7 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静夜思》

8 节日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 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 游《示儿》

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 白《早发白帝城》

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名人名言

[惜时篇]

思念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高士其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志向篇]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知识学问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

[品格篇]

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西塞罗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程允升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狄更斯

三、俗语

1 、三字

马后炮门外汉迷魂汤开倒车耍花招走过场钻空子吹牛皮碰钉子

2 、五字

千里送鹅毛一鼻孔出气一问三不知

3、六字

有眼不识泰山冤有头债有主真金不怕火炼

4、七字

宰相肚里好撑船醉翁之意不在洒屋漏偏逢连夜雨

5八字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

1、重点难点:

基础知识部分——成语辨析、病句

现代文阅读

2、易错点、易混点:

(1)字音字形部分采用每天课前小卷小考的形式督促学生识记;

(3)在明确概念隶属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的要点层次和术语的使用,如句义理解题的答题三个思考角度等。

3、收效:

(1)小卷测试既起到督促学生识记的作用,又能够化整为零,提高零散掌握知识点的长效性,部分学生还通过主动申请批改小卷的方式强化记忆。

(2)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有所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培养起答题模式化的意识。

(3)对各考点的考查方向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

(4)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尝试着从立意、文体、选材的角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4、存在问题:

(1)自觉滚动式巩固复习的意识仍然薄弱,除了客观时间有限的因素外,计划性、持续性的自主复习做到不到位,导致一段时间后复习过内容的淡忘。

(2)虽然对规范答题作了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强调,但是讲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或自觉意识不强,导致仅仅是“笔记”而非“脑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挣脱原有解题恶习的束缚,未能将科学的解题步骤落到实处,所以查漏补缺的实效并不乐观。

(3)理科生对语文投入从认识上到行动上都很不够。

(4)新课改条件下对开放题的考查设置较多,而且对学生灵活作答,高度提炼概括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往往在这部分既存在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同时存在较大的惰性。

5、解决办法:

(1)师生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拓宽语文的夹缝空间。

(2)平时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唯规范是从”,不规范不给分,不按步骤进行返工。

(3)在现有条件下,结合班级实际,为学生有步骤地滚动复习复习过的知识点提出计划建议。

(4)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尤其是讲评过程中,强调对照答案找差距,透视答案析要点。

6、打算和建议:

(1)针对一轮复习中学生仍然薄弱的知识点再次精选习题进行强化巩固;

(4)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个性化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式的跟踪指导;

(5)及时针对习题训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知识漏洞,提醒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篇十一

1.吃透弄熟

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

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3.回归课本

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4.看错题本

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5.准备作文

(1)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三语文提分方法之作文能提高多少分

42分的作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起码6分。42分左右是一个坎,48分左右又是一个坎。

42分的话,你可能把字数比较不空虚地凑满了,并且不偏题。而如果你能言之有物,让阅卷老师看出:“这是一篇正儿八经写的扣题的文章”,那就应该可以达到48分左右。而如果你在其中有个把两个比较有特色的句子,阅卷考试应该会给你52分以上。

而最好的提升办法,我认为是背诵优秀的作文段落,只要背死几段好文章,我估计能在所有类型的文章中套用到。这个办法效率极高,你背死了,它就是你的了。而到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写作文的思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你应该会自动去背更多好段落。

文言文辨析也可以有的放矢地训练。虽然实词是无限的,但虚词是有限的。之乎者也矣焉哉,每一个都只有几种用法,哪种不会背哪种。打开百科,一目了然。

这是最容易速成的两个项目。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三语文提分方法之各题型如何提高分数

1.应用文阅读,这个考察的就是细心,细心。文中没提到的千万不要以为是对的。可以多做几道题找找感觉。

2.默写。不要求你全部会背,但是我要你保证每句文言文说上句你都能接下句,而且每个字都要写会。

3.文言文阅读。这个就是你平时的文言文知识积累了,主要是凭语感。多读一读你课本中的文言文。

4.古诗文鉴赏。这个回答问题是有固定格式的。比如说,先翻译句子的意思,再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最后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般古诗会有注释给你介绍写作背景。贬官了就是内心苦闷,或者乐观。纯写景的诗就是喜爱大自然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现代文阅读。这个就是看你对文章的理解了。我高考是二选一。一般不建议选择记叙文。要选择读起来很枯燥的那个,答题调条理要清晰,123标清楚。

6.语言文字应用。这个是靠积累的,把你自己想象成小学生,思维放开了想就行。

7.选择题,这个方法就是多做题找感觉。如果选择题全对,分数一下子就会上去。

8.作文。靠积累,多读多写。建议去看看作文与考试。这书超级有用。

我就是认真听课,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下课我只读书做积累,不写作业。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三语文提分方法之提分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95到105分。

题主作文42,说实话不高,但是105够用。根据我对90分上下徘徊的同学的卷面观察,这阶段提高首要是“把该背的古诗文背了”,保证默写分数必须拿到(应该不用长篇大论其重要性吧)。勤奋的一周就背熟了(如勤奋的本人~),但是!重点不是会背,而是会写。因此背古诗文的终极情况是:当你在慢速默背时,脑海中能正确闪现出诗句的每一个字。这是需要训练的,很简单,但是也很繁琐。

其次,把字给练好。这一步很漫长,但是它不仅能送你突破100分,更能把你送到130、140.字体不要求有书法家气势,但是必须是一笔一划的工整。工整的字是门面,能给你的答案带来气势,有助于你“蒙混过关”“隐形增分”(请自行体会哈)。

还有,勤练拼音、成语、病句、排序这前四道选择题。拼音的话方法主要靠记忆和多读,就是这么没创意。当然我在高三的时候试过把一些死也记不下来的字词写在桌面上,早午晚到教室时各记一次,连续一周,效果不错,至今还能记住。至于成语、病句、排序,就是记忆和练习。

2.第二阶段:从105到115

想当年我也曾在110左右徘徊不前,那些岁月~

好了,到了这一阶段,作文的42显然不大够用了(特别是在语基不够顶尖的情况下),作文分需要提高到47以上。根据我的了解,作文分打到38~45,意味着作文偏题,你没get到重点。因此训练重点在正确审题。这一点高三时老师是绝对绝对重点要讲的,也是绝对绝对经常要练的(所以我的意思是这个东西我其实真的不大想讲)。

至于其他部分,重点在于文言文翻译和阅读题答题。

文言文方面,读熟课本解析,逐句翻译课文,记忆高考必考实词与虚词意义,达到准确翻译句子、文言文词语含义选择题get分的目的。考试不考课本课文,但是!在考题摘取的文言文以及要求翻译的文言文句子中,经常夹杂了一些“你好像认识又不认识”的词语,其实它们大部分来自于课本。逐句翻译课文的重点在于练习文言文句式翻译,当倒装句、判断句与我们白话文语序多次对比后,你的翻译熟练度就会提高,起码一看到某句文言文,能够反应出它的句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阅读题方面,熟悉答题步骤。所谓答题步骤就是答题的一个规范格式,最基础的:分点作答、分层作答。这部分也是高考老师讲课的重重重点。但是!我个人有一点提醒,在背答题步骤之前,先学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新闻要素、小说要素这些零零星星的东西,很多人忽略它们,以至于之后背了答题步骤也不知道如何运用。记住,还是要多练。

3.第三阶段:从115到125

作文:目标50分以上。49和50的差别,在于文采和思想的深刻与独特上。文采方面,由于考场作文多为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从个人经验来说,比喻论证,是文章的一大亮点。这东西好用就好用在,当你想阐述一个抽象道理时,你可以用它;当你找不到具体例子时,你可以用它;当你觉得文章句子太死板时,你可以用它。另外,多使用长短句结合句式、排比。思想深刻方面,(其实说实话读读三毛文艺一下有时候也能达到要求了)要是非得说点什么通法,那就只有……扯扯国家和民族、个人与集体、生命的话题,听起来有点扯,但是重点是:表现出你的个人情怀,积极向上的思想,正能量啊正能量。内容上,积累素材。可参考杂志:《格言》、《经典》,书籍《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还有网络。

文言文,前面主要是做到准确,当想要再往上提高时,就要做到精确了。什么叫精确,就是你的翻译不但有那个意思,还能结合到文章情境。要做到这个境界,必须靠多做题来感悟。做题的时候,注意对比自己的答案用词和标准答案用词的区别,用你那颗敏感的心灵细细品味个中情境差别。非要扯点方法,那就是,把自己带入到文言文中去,感受情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