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优秀10篇)

小编: BW笔侠

安全教案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高二英语教案范例:《单元一 课文导读》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婉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一起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二

玩味佳句,抓住文眼。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课堂上对这四个字进行展开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扩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

经过比较,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三

《三峡》教学反思这段时间在进行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上了《三峡》这节课后,有一点小感触,简单地记录了下来。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古人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的很感动。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起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在讲课过程中,我将自己的朗读感受与学生交流,谈是三峡的美。但我让学生谈自己阅读文章的感受时,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的皮毛,只能说文章写了三峡的四季,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却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到过三峡吧,如果他们能够到三峡看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当然,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课文中有赵州桥、故宫博物院等等,我们不可能都到过,如果学生长大有机会去见识,他又对这些景物有深刻的认知,感受应该不同吧。

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向来注重识记,记住一些“答案”。其实,我们光靠记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吧!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四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虽然编者认为它是一篇地理著作,但我认为古人竟然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让我叹为观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在讲课过程中,我将自己朗读文章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谈三峡的美,谈我到过三峡后的感受,但当我让学生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的时候,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皮毛,只能说出文章写了三峡的四季,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却不能深刻体味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到三峡的缘故吧。如果他能到三峡看一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吧!

当然,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课文里有赵州桥,有卢沟桥,有故宫博物院,有苏州园林,有钱塘江大潮,有西湖,学生不可能都去过,甚至我都没有全去过。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学习课文并不代表我们一定熟悉课文的材料。读书与实践是两回事,但是,如果学生长大,能有机会见识那些胜景,他又对这些景物有深刻的认知,感受应该不同吧。

文档为doc格式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五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六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七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八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九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峡郦道元教案一等奖篇十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投影、三峡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话说三峡(投影)三峡风光视频。(1分钟)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走近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

(投影)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齐读)

《三峡》选自《水经注》,哪么可以想见它应该是以描写什么为主?明确: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

(1)生字词拼音预习考察:

(2)重点词语预习考察:

(3)一词多义考察间

四、听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

(投影)注意:1、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

2、注意停顿,节奏。视频录象朗读。

3、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投影)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仿读课文

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六、朗读挑战赛

(投影)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男生、女生各选派一名代表,挑战课文范读老师,看看谁读得音最准、节奏停顿最到位、最有感情。也欢迎我们的评论家来说说,看看他们读的好在哪里。

七、领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1、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2、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3、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八、析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问题讨论: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山、水)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请同学们找出三峡山的特点,男同学读关于三峡山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一种高峻美

(2)请同学们找出三峡水的特点女同学读关于三峡水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的水急猛,有一种奔放美。春冬的水及景色清幽秀丽,有一种清秀美。秋天则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有一种凄婉美。

3、写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为什么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提示:作者是为江水做注,重点是写水。写山是为了给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水的主要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秋天—凄婉。夏天水最盛,春冬次之,秋水逐渐枯涸。

4、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写,显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教师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九、品读:课文图片对对碰,请你用最美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投影)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象,对照着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出。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十、对比阅读。(投影)

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一、课文试背。

(投影)要求:快速背诵课文。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十二、看图说话。

如今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渐完工,往日的三峡的背影已经逐渐远去。请同学想象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四人一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明确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教师总结: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十三、试做小导游。

美丽神奇的三峡,因无数文人雅士的文笔介绍而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北庭这座历史名城,如今的吉木萨尔县同样有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今20xx年“欢乐北庭””之旅旅游推介会在我县召开,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借鉴三峡的写作方法,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旅游推介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北庭的风景特点和时代特点。

四人一小组,由组长组织思考讨论,书记员记录。小组代表宣读。

十四、作业。

1.熟读成诵。

2.从文中选你最欣赏的一节,改写为一段现代的写景文字。

3.喜欢绘画的同学可根据课文画一幅山水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