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实用8篇)

小编: MJ笔神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一

周末的午后,时光懒懒地流淌,整理旧时的照片,照片中的岁月把我引到童年的时光,想起童年时玩过的山。

童年跟随父亲在部队里长大,在四平市郊区的农村生活了七年。那里的山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童年耍心大,尽情在那里奔跑、嬉戏。

喜欢儿时春季的山。残雪融化了,山,一点一点由白色变换成光秃秃的土黄色,进而土黄色中散在着星星点点的绿色。融化的雪水叮叮咚咚流淌在山脚下,非常好听的春之乐曲。

春季里,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条山脚下的路,三人一伙,五人一群,沐浴温暖的阳光,还有那温柔的春风,暖暖地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像是刚从梦中苏醒。路的左边是冬眠后正在苏醒的山脉,路的右面是平坦的田野和村庄,一幅山村田园美景。路上人不多,大多是放学的孩子,非常安宁,路边蒲公英、地丁都发芽了,长出几瓣绿绿的嫩叶,中央开着娥黄色的小花,山静悄悄的,田野静悄悄的,村庄里偶尔传来几声清晰的狗叫,更增添了周围的几分宁静。冥冥之中,朦朦胧胧透着暖暖洋洋。

燕子飞来了,一伙人欢呼雀跃跟着飞奔过去。蝴蝶落在花尖上,踮着脚,轻轻过去,扑蝶。先下手为强,也顾不得后面的人高喊说:“我要”,“我先看见的”,七嘴八舌争吵不休。运石头的马车过来了,淘气的孩子悄悄的坐在石头挡住的后面,若是坐的人多了,车前缘被压得翘起来,有的赶车老板会甩过一鞭子,运气不好,抽在脸上,火烧火燎的疼。部队的汽车来了,一部分人挡住路,一部分人往车上爬,当兵的司机没办法,记得有一次司机无奈地说我是:鼻涕罐。回家的路会一直走到夕阳西下,天不黑是不回家的。

喜欢儿时的夏季的山。浅夏,盛开着马莲花,(又好像叫山丹丹花)十多公分的茎杆上长着翠绿色的针叶,顶端开着橘黄色的卷叶花瓣儿,漂亮极了。初夏的山上,生长着明菜、蕨菜等绿色野生菜,田头还有大片大片的大脑嘣。

仲夏,百花盛开,奇葩艳舞,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家里种植的花就不说了,那满山遍野的野花,白色的大芍药,粉色的小芍药,红红的刺梅花,有名的,没名的,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上学、放学的路上,手里时常会有一捧鲜艳的野花。清晨起来,来到山的沟壑里,开着满坡的刺梅花,一双小手不停地采摘花瓣,早饭前也能采上小半筐。那刺梅花伴着白糖淹起来,味道又鲜又香又甜。

暑假里,部队会派一个军人辅导员,负责放假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每天早上有早操活动,早晨5点起床集合,列队向山上跑去。来到山上,呼吸着贼啦清新的空气,迎着扑面而来的微风,闻着花草飘来阵阵的清香,看着满山迷人的风景,那兴奋劲就别提了,随着步伐高喊着一,二,三,四,那胸挺得老高,腿也迈得又高又大,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跑操大多向后山跑去,跑得挺远,大约几里的路程,那路模糊的记忆中是能站几排人宽,向上慢坡的山路。跑到山顶,原地自由活动。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那冉冉生起的红日,朝霞映红了远处的天际,金色的阳光照便着绿绿的大山, 山里的晨曦真美呀,连绵起伏的山脉,各种植被葱茏旺盛,山坡上一坡一坡高矮相间的松树,山谷沟壑里郁郁葱葱的灌木,和被灌木遮挡着,只能听见潺潺流水的小溪,还有那翠绿翠绿的山坡,撒满了各色娇艳的野花,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美丽极了。

跑进松树林里,经常玩起藏猫猫的游戏,即使限定寻找范围,也还是苦了找人的人,一坡一坡的松树,有的一坡全是矮矮的,树枝水平向四周放射生长,我们叫它趴趴松。有的一坡挺拔参天,那青松笔直笔直的,站在树下,树的顶端枝叶繁茂,像一张张巨大的伞,遮天蔽日,明媚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射进来,形成了五光十色的`光环。

秋季,山上各种果实,硕果累累。临近八月十五,果实已熟,采蘑菇、山里红、臻子…… 采蘑菇在后的早晨是最佳时机,雨后湿度大,真菌生长快,早早起来,带上筐和镰刀,穿上旧衣裤,便上山了。用镰刀扒开松树底下的陈腐针叶,松蘑多长在那里。山西所谓的野蘑菇,在东北叫它黄粘团子,在草丛中生长,随处都是,一片一片的,没人要。要的是松蘑和白蘑。八点多回家,筐里会满满了,裤子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采到的蘑菇除了当时吃的,剩下的用针线穿起来,挂在屋檐下晾干,到冬天时吃酸菜蘑菇肉丝粉条炖菜,非常好吃的菜。

山里红一树一树的,当时随便摘采,我不会上树,站在树下选择够得着的地方,树上长着许多尖利的刺儿,要避开它采,因为不会上树,我每次采得比人家要少了许多。采回家的山里红,放在密闭的缸里保存,到冬季吃时,山里红绵绵的,甜里含着淡淡的酸。

采臻子非常简单,臻子树不高,大约有五十公分高,成片成片的臻子树上滴了嘟噜地结满了臻子,拿上一个麻袋,一把一把往麻袋里采,用不了多长时间,麻袋就满了,很过瘾。采时容易,运回家难,所以能拿动多少,就采多少。近几年看见长治金威超市也有了臻子,挺贵的,好像几十元一斤,又想起小时候山上大把大把采的光景。

冬季,满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山上一颗颗挺拔的松树,枝叶上覆满了白雪,像是顶了一座座白塔。阳光普照下,反射着刺眼的光线,白茫茫一片。

冬季白雪覆盖的山上,照样有鲜花开放,叫映山红。光秃秃的土黄色茎杆上,没有绿色的叶片,顶端开着一朵粉色的花朵。那花杆有20-30公分长,花开在山腰以下,成片成片的,在底色为白色的山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如果把花采回家里,插入一个放水的容器中,会开放好一段时间,采回家的若是花姑嘟,开放的时间会更长些。

童年,作业不多,在学校就写完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玩耍,童年是快乐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童年是七彩的,色彩斑斓,缤纷绚丽;童年是纯真的,单纯无邪,稚嫩梦幻。童年走过的山是首歌,浑浑噩噩,记载着一串串趣事,如同清静的山里的一颗颗绿绿的松,又如天空中一颗颗闪烁的星。

很怀念童年时,父亲所在部队的东北的山上,经常梦中回到童年走过的山路,如有机会,能重新在那熟悉的路上走走,回味儿那段美好的时光,那该是幸福无比的事了。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二

等待是一个动词,有很多种。在我眼前的常常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节令里,一个人头顶雪花。满身的白色,眼睛扑敕敕的望向远方,翘首等待着生命中重要的人,那是焦急的等待。

等待,即使再焦急,但是,却是一个过程。你越是期盼远方身影,这身影却迟迟不出现。而他终于从远方模糊到清晰时,眼前早已是泪花一片。

等待是谁都不用导演指引的`戏,每个人都娴熟地演好这出戏。等待,是分不同心境的,有时候,等待越是渴望越等不来。有时候,越是达观越是开阔。

我喜欢这样的等待,在一朵花开的时间内,在一支曲子释放的时间内。在一杯茶沉淀的时间内,等待得细致、等待得轻巧。那份寂静犹如钓鱼者的淡然,但没有饵,没有线。那份等待有绣花者的执着,但是,没有那么浓的爱。也或许如渔妇等待那打鱼晚归的渔民,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望眼欲穿。

等待,在慢慢时光里温婉流转。或许,就如铁杵磨成针的孩童,知道那样的答案,却不在意哪一日会出现这样的一瞬。

我要的等待,必定是苔痕上皆绿一遍遍,有了时光沧老的意味。偶尔有一天,当所有的帷幕都谢下装扮。一个身影缓缓地向我走来,那样的等待毕竟是无言。等待应该是繁华的盛世,我想,在樱花下默默地等待着,必定是如翻开一本花间集,婉约而又凄美。

等待应是浩大的一场指挥,每一个神魄都在聆听。那心魂之曲,是一场戏已经排练好无数遍,熟悉却偏偏仍是无限地期待。

那些个等待,见多了,喜欢,翻转书页。等待那一枚缠绵多年前许下的心事,突然跌落脚下。等待得绯彻缠绵,那些个等待。早已没有泪眼,就那样在等待中倾听时光慢慢变老的声音。仿佛多年前,我与你的对话,在无限地延长,没有止境。

等待着吧,为了那些个不需要强调的等待。终有一天,会无视门前流水的喧哗,终有一天,会不再一遍遍地细数燕儿的归来又归去。终有一天,眼前都变成一片空有,那些个等待都变成了记忆,而只有等待本身回应着等待,茫然吗,也茫然。失落吧,或许有过,而转身后一切的等待都仿佛不成有过了!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三

花儿吐蕊的芬芳会将灵魂用跳跃的思维舞出别样的风姿。

——题记

那些个曾经,我用美丽装点着自己的小世界,萌萌的生出了一朵会说话的花,他带着我,没有束缚的枷锁,没有胆怯的衰败,没有凌乱的错杂,引领我的是小小的梦想之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静静的却勇敢的绽放着。

没有我的粉丝,依然可以唱出我的感情,在弥漫着努力与阳光的世界里,总有星星之火与我一脉相承,当风沙迷住了我的双眸,坚信着花儿吐蕊的芬芳会在无声的世界里带给我前行的动力。

我们快步在成长的旅途中,梦想的`丰满真的会被现实的骨感所击垮吗?90后的我们即便是个小丑,也会在舞台上亮出自己最灿烂的微笑。因为有思维的灵魂是坚强的,总会有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为我们的梦想之花拼搏奋进。

充满幻想的孩子们对这花花绿绿的世界情不自禁地探出自己的小脑袋。青春的轨迹铺满了新奇的魅力布点,在犹豫不决的瞬间我们的信念也许会被动摇,从而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理性与感性的内在变化,取决于那朵会说话的花儿,那朵梦想之花。

花开无声,花落悄然。

静静地聆听,在这嘈杂的世界里,梦想的花儿真的可以摆脱一切的阻碍,用一颗会思维的心脏高傲地呐喊出我们的信仰,用别样的舞姿赢回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舞台。

有一种爱叫做亲情,有一种感情叫做友谊,繁华的情愫贯穿着,连缀着,时间老人将他们默默地串成梦想的花园,播种着有思维的种子,用信念浇灌梦想,用坚韧挑战极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国度里茁壮成长。

曾几何时,我们的青春旅途中有那么一个映入眼帘,保存在深深的脑海里花儿——它是:

那朵被粉饰了思维灵魂下的花儿;

那朵敢于大声呐喊出自己梦想的花儿;

那朵被芬芳萦绕,舞出别样风姿的花儿;

那朵无坚不摧,会说话的梦想之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四

含苞的花蕊淡淡的香味

那年我们牵手的回味

风起雪纷飞落幕的暧昧

你问我到底是为了谁

鲜红的玫瑰带刺的蔷薇

徒留我手中的余味

那年战火纷飞血如河水士视死如归

那夜那杯酒水只为最后一次沉醉

披上战袍就未想过回

塞外花开花落风蚀云起我对月举杯

看那红尘滚滚壮士一去兮不曾归

埋葬忠骨死守那山水

秋风吹落枫叶洒落人间徒添了伤悲

佳人红妆淡抹又是为了在等着谁

一曲红尘只为你而泪

满城花儿在风中枯萎

歌词篇(待曲子、待歌名)

含苞的花蕊淡淡的香味

那年我们牵手的'回味

风起雪纷飞落幕的暧昧

你问我到底是为了谁

鲜红的玫瑰带刺的蔷薇

徒留我手中的余味

那年战火纷飞血如河水士视死如归

那夜那杯酒水只为最后再醉

披上战袍就未想过回

塞外花开花落风蚀云起我对月举杯

看那红尘滚滚壮士一去兮不曾归

埋葬忠骨死守那山水

秋风吹落枫叶洒落人间徒添伤悲

佳人红妆淡抹又是在等着谁

一曲红尘只为你而泪

满城花儿在风中枯萎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五

母亲是爱花儿的人儿,窗前摆着花儿,院子里种着花儿,衣服上绣着花儿,连枕头上,被子上,围裙上,茶碗上,墙壁上都是花儿,就是那一袭窗纱也是如梦如幻地飘着花儿。但我知道母亲的梦里最想的,心中最美的还是我这朵让她依恋,疼爱,时刻牵挂的花儿,尽管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风景。可对于母亲,我是她独一无二的心尖上的花儿。

依稀记得儿时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门前的小溪清澈透亮,阳光化作一团金色的风衣,暖暖地披在低矮的茅屋上,有燕子把巢筑在土屋内的木头房梁上,叽叽喳喳地和我们友好相处着。几只乳燕还时常从巢内探出头来鸣叫着要食吃,屋檐下飞着几只学着飞翔的雏燕,在小院内飞来飞去。“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看着小燕子,我也总是喜欢对着它们唱这首歌。因为母亲的手很巧,母亲为我缝制的也是和小燕子一样的花衣服,但我的比他们的漂亮。我的鞋子,裤子,袄都是母亲亲手一针一线缝制的。那时候村上还没有电灯,母亲每晚都是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做针线活,母亲为我做的鞋子,鞋面针脚细密均匀,鞋底软和而舒适。每次我穿上新鞋,都会跑出去到小伙伴家去显摆,“看看,我妈妈又给我做新鞋子了”。我之所以这么爱显摆,因为我知道母亲心灵手巧,凡是她缝制出来的,他人看见是一定要夸奖一番的。每当这时候,我心里也是美美的。足足可以满足那颗小小的虚荣心。在我的.记忆力,母亲总是很忙,白天洗衣做饭还得去田里干农活,一家人的针线活基本都是母亲熬夜赶出来的。因为忙,母亲总是先哄我们早早地睡下,怕我们调皮,耽误了她的活计。睡觉前,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妈妈纺线时的纺车声了。母亲一手摇着纺车,一手捏着棉花,一收一放地节奏感特强,我一直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背影。那纺车则像个边舞边唱的歌手,嗡嗡嗡地一遍遍地唱着欢快的歌。在这样美妙的歌谣里,我则会很快地进入梦乡。可纺线的夜晚,十之有三,大部分都是妈妈一个人在默默地聚精会神地低着头飞针走线,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干活,母亲不让说话,怕分神。我只是悄悄地眼睛追着母亲的手来来去去地穿梭,很无味儿的,就这么干巴巴地等着梦神来接我入梦,,越发觉得有纺车唱歌的夜晚美妙,纺车的嗡嗡声,好像是儿时最动听的音乐了。所以听母亲纺线的日子也觉得特别的珍贵。现在想想,那时候母亲一定很累。以至于母亲很早就花了眼,弯了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母亲在家中也总是吃苦在前,欢笑在后。

小时候我最盼的就是过春节了,那时候过年特别的有年味儿。每逢春节,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也是爸爸妈妈最愁的时候。那个年月经济上都很困难,到了年七事八节的人情世故又多,即使再节约也总是应付不过来。爸妈是从来不添置新衣服的,但为了让我和弟弟高兴,即使自己节衣缩食,再苦再累,也要给我和弟弟添置一套新衣裤。我所以喜欢过年,还因为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譬如水果呀,鸡鱼啊,到春节就都能吃到了;还可以打灯笼,放鞭炮很是热闹。但最重要的还是每年过春节,母亲都特意把我打扮的像朵花。春节那天母亲总是早早地把我们喊起来,为我们穿上新衣服,小脸儿洗的干干净净的。然后用过年往馒头上点得那种红红的食色,给我抹上红脸蛋,眉间点上一个圆圆的红点,然后用梳子仔仔细细地给我扎上两个俏皮的羊角小辫,还戴上各种颜色的蝴蝶结,走起路来花枝乱颤,远远望去就像西游记里的哪吒。特别的好看。那时候,我的奶奶,姑姑们给我送的礼物也都是花花绿绿的头花和蝴蝶结,打开抽屉满满的都是漂亮头饰,而弟弟则收获一箱子鞭炮。我最喜欢的是头饰,弟弟最爱的是鞭炮。我和弟弟各得所需,每天乐颠颠的,春节都过得很尽兴。真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只顾自己玩的开心,从来就没想过爸妈的难处。

母亲的爱,是岁月酿成的酒。时间越久,越能品出其中的甘醇。长大以后才懂得母亲每天的艰辛忙碌是为了什么。还依稀记得母亲为了贴补家用起早贪黑,编条筐的身影。那几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连屋里的水缸都结着厚厚的冰。每天做饭,都是用锤子等家事儿叮叮当当地先把冰砸开,才能取到水。那时候因为清贫,舍不得花钱取暖,只为孩子在里屋的炕上生一个烧炭的考火盆。而母亲则在外屋,忍受着从门缝里吹进来的冰冷的寒风,忙着劈荆条,编筐子。劈的荆条都是从冷水里泡透后捞出来的,母亲的双手就是要握着这样生硬而冰冷的材料编了一道又一道,条筐编了一个又一个,每年母亲一冬都要编几百个,而母亲的手,冻裂划伤的口子,就像干裂的河沟,一道有一道,伤痕累累,纤巧的双手变得面目全非。每碰一下都会钻心的疼。可以想象母亲忍受的是怎样的寒冷和折磨,母亲的手就是这样冻伤的。而母亲受的这些罪和累,也只不过是为了给我添一件花衣裳,给清贫的生活多上一道菜肴。

日子虽说很苦,但母亲也很快乐。当她看见,我穿上她为我买布缝制的花衣露出笑脸,母亲的眼睛就会亮亮的闪着幸福的光芒;当她看到我香甜地吃着她做的饭菜,满足的笑就漾满了脸容。

弹指挥手间,母亲已年迈,苍苍的白发,累弯的腰身。就在昨天母亲还在为我们编织冬天的暖,撑起雨季的伞,遮蔽着夏的清凉,耕耘着春的希望。就在昨天母亲亭亭的身姿,还在餐桌旁忙碌;无数的叮咛,还在耳边响起;衣衫上的纽扣还在母亲的纤手中打结,手上的泥巴还在母亲的唠叨中清洗。曾几何时,委屈的泪水沾湿了母亲的衣襟;曾几何时,母亲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可现在,母亲已羸弱的如秋后的草,憔悴的看了让人心疼。瞧!那双结满茧的手,曾经那么忙碌地为我做吃挣穿,如今已端不稳一只面盆;那双曾经奔波劳碌的不知疲倦的脚步,如今也已经很少走出家门。母亲节来临之际,望着日渐苍老的母亲,万千感慨,真的不知从何而言。为了表达这份感恩之情,有人送给母亲康乃馨,有人给母亲买时尚的衣服,有人给母亲买各种各样的美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这些都不足以让母亲安心。而我,则要把最美的自己带到母亲面前,带着阳光的明媚,带着春风的温暖,带着幸福的笑脸,把自己打扮成一朵花儿,就像儿时母亲把我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那样,芬芳地绽放到母亲的怀里。我会看到母亲最欣慰的笑脸,因为我知道,母亲老了,我就是她最幸福的依赖。

今天,因为爱,我----为母亲盛开.....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六

每个人都会走路,每个人从出生到学会走路所学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所学的方式也有不同,有一大群人,所学的时间与方式差不多,他们就会感觉别人所花的时间或长或短不好,或者别人学习的方式不好,呵呵,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你不转了,世界照样转,世界不转了,我也得转!

九零后的人,思想却不一样,也有句话说,全世界找不出同样的两个人来。有的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有的人也会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自己的世界。而我想做的不是别人所说的稳中求胜,我要的是大起大落,大起万人瞩目,大落我则远走他乡,为以后卷土重来做打算。呵呵,人生不能表里如一,要的就是顶风逆雨,寒冰铁雪。思想不尽相同,方法不尽相同,但人都有一死,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充满着快乐!

九零后的人,活的再长,也就短短百年,再长那也没意义了。活得开心,那才是真的,社会有压力,有的时候真的会受不了的。痛苦不仅仅是学业,也有工作、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不管怎么说,不放弃才是好的。要的就是那颗不停跳动的心,永不放弃,达乎本心,直至彼岸。

九零后的人,可能付出的时间不如八零后,得到的可能也不如八零后,做的事也没他们多,可能为人处事方面也不如他们,那是,因为他们确实与我们不一样,但是,我可能说一句,面对成功,每个人付出的决心和信心是一样的。别人现在有的,我们以后会有,但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有的人没有的我们也将会有。不是同一进跑线,就不能拿来同一而论,我们想做的,对的,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不是对的!有的时候,真理与缪论之间差的可能就只有解释了。

九零后的人们,努力吧!在这万象更新的时代里,留下自己永被流传的印迹!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七

女人和花,对男人来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男人养花,都会把花养死,或者确切的说不等花开就死了,

可是女人却不会,她有生命,所以不会象花那样很容易死去。

女人如花,我们大多数人都这样觉得

男人养花,可能是因为花盆精致,花色漂亮,或者也有可能是因为卖花的人标致,都有可能。买回来,讲究的男人会把他放在阳台,即使没有阳台,也知道放在有阳光透气的位置,不知趣的男人也有可能把它仍在屋子的角落。刚买回来的那会,会浇点水,心里有点小得意。接下来,连早饭都顾不得吃的黄金时间,我想是无暇看一眼那花的,晚上回来,不是电脑就是朋友小聚,估计也是会把那盆花遗忘的。花是无语的,是安静的,是静态的生命。没有阳光,没有氧气,它都可以安静的接受,直到有一天,真的不能再呼吸了,于是就放弃了。叶子的逝去是因为树的`离弃,那么,花的枯萎就是因为男人的遗忘吧。

所以,男人总是把花养死,可是,经常碰见买花的男人,抱着盆花洋洋得意,自古欣赏,古词里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以,既然不能好好给它足够延长生命的条件,就不要把花带回家。

女人如花,因为离了男人,女人的花期就会缩短,直到枯萎,所以每个女孩总以为自己是天使,所以总是离不开爱情,上学的时候,在校园见到哪个女孩面似桃花,充满自信,几个室友总是大呼“又一朵鲜花被摘走了”。

女人如花,女人又怎么会是花呢?

女人是动态的,她有语言,她有声音,她会吵,她会自己寻找,会自己索要氧气。所以,她不会被男人遗忘。男人养花,我估计图的就是它的安静,那女人呢?女人也有安静的,乖巧的,象花的,可是这样的花她会自己给自己浇水,不会只等男人,所以她也不会自己要自己枯萎。大部分女人会在男人对着电脑的时候,突然摔碎一个水杯,“碰”的一声,不需要说太多,男人就会明白;也会在麻将糊和的时候,将一盘好局搅乱;更会在深夜喝酒的时候,打到男人手机关机,然后打的出现在你面前,将喝剩的半杯酒泼在脸上扬长而去。这就是女人,多么难养的女人,难怪人常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女人不会象花那样容易死去,我想还因为它会自己休养生息吧。

所以比起来,花似乎比女人更可悲

女人如花,却又不是花,常常在想,当初上帝创造万物的时候,明明是要亚当和夏娃平等的,可是无奈夏娃却偷吃了园中的果实,所以上帝才惩罚了女人,要女人一辈子都要依附男人,所以不是每个男人都要养花的,可是每个男人却都同样在寻找爱情。

那些歌经典散文有哪些篇八

高中的时候就学过这篇文章,永远都忘不了文中的一句话: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萎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我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研究员心中的恨,那种恨就像铁轨一样,一直延续到天的尽头,恨入记忆深处。

这次,我没有将文章重读一次,并不是偷懒,而是不想让自己的心再次为中华文化的外流而伤心,为中华儿女将这几百代人累积的文化拱手相让的“壮举”而滴血!我想凭着记忆去写下自己心中郁积的恨,可是,又怕不真切,因为那些人的愚行让人矢口难言。

王圆箓,这个愚钝得只知享乐的人,想必是承受了所有的唾弃吧.他的确可恨!不仅将窟内的文物拿出来换酒钱,还要无情的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化为一道历史的苍白,这些也就算了,消失的容颜在别的洞穴还有记载,偷走的文物最起码还在国内珍藏,然而,他却将之以低廉的价位售予那些贪婪的外商,将中华的文化遗弃在那几个小酒钱里,让它们不再完整!哦,对,他也曾犹豫过,可他的犹豫仅是怕得罪了神!

沙漠里的车辙早已被历史的风吹得不见了踪影,中华儿女的疼却深深的掩埋烙深,那些车辙印在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身上,不分国界!

有时我觉得,王圆箓挺冤的,这不是说他的行为值得原谅,而是说他只是个替罪羊,换任何一个人在那个位置,情况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这是当时社会的氛围,让中国的文化遭此一劫!

让我们来看看当时那群丑恶嘴脸的中国官员吧!他们有学问,也有钱,却以“筹不出路费”为由,让这些古文物继续在王的影子下挣扎,自己却私下卑贱的以低价勒索出这些文物在同盟中炫耀。王圆箓仅一介农民,他当然不知道这个窟的重要性,他只觉得那些壁画妖娆得碍眼,那些小东西可以去换点酒钱!然而那些官员不同啊,他们却没能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而是看着它们一点点枯萎,还要狠心的掐点下来。偌大的一个中国,竟没有一个文人能走出来,将这座石窟完整的保存下来,反而,是那些欧美使者起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幽默地耸耸肩”,因为旅途顺利,正如文中所言,“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并且,洞内也畅通无阻,还有一个傻乎乎的导游。我很钦佩他们不远万里,一路奔波来到中国,这是我们国人所做不到的,可是我并不为他们对文化热衷的这种行为所打动!他们在崇敬我们文化的同时,也低贱了这远藏的文化!他们不知道,这些古文字对文化的研究多么的重要,而且只有留在中国,留在它的发源地才能绽其光彩,也只有保证其完整性,才能更有底蕴!可他们,这些欧美使者只是把这当成一次交易,一个肮脏的交易,我多想告诉他们,文化是无价的,而不是趁其疏忽将其盗走!“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这是多么可耻的宣言!可是,我们无权去指责他们,无权理直气壮的抨击这无理的言论,因为那些文化的确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拱手相让的,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这些灿烂的文化!只是对于一个真正有文化认识的人,是不会来破坏文化的完整性的,他们应该告诉我们,请珍惜这些文化!可这种想法毕竟太过天真,人都是自私的,时至今日,也没有多少人能有这种文化胸襟,去站在世界的角度来保护来珍视每个异国的风采,更多的,只是占有!

莫高窟的劫难已经过去了,但那也只是无意识的盗卖国家文物,今天,在我们声讨这笔文化债的同时,也引来了另一些难堪!我们本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远不及国外,他们又有了新的理由,幸亏他们以前运回了一些,要不然早就都损坏了!不要气愤,这的确是事实,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我们的文化在我们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上升到它应有的高度,每年这些古文物都会受到游客们严重的破坏,国家不是不知道,有关部门也不是不清楚,但依旧为了那旅游业,放弃了文物有效的保护!我多么希望莫高窟还未被世人发掘出来,静静地守着呢些远古的神秘,可是它的光芒是在太过耀眼,注定了它的消亡。

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如今,全因此而繁华落尽,壁缺物残,你可曾听到,它的低声浅吟,公元36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来到我跟前,三危山的奇光溢彩让他开始了一项巨大的工程,他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支锡杖,云游四野,带领着当地的几代几代的人们一起造就了三危山前的这段神话!没有皇权的支持,没充,有的,只是这么一群普通的人们,有着坚韧的秉性,高潮的技艺,和对文化最初最原始的敬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