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音乐教案《郊游》(模板15篇)

小编: ZS文王

高三教案的编写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考这些范文,教师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开拓教学方法。

音乐去郊游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认知,掌握音符一家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时值,并能念出音符的节奏名称。

2.模仿音符一家人有节奏的脚步,进一步巩固对音符时值的认识。

活动准备:

1.音符卡片一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音乐cd《音符一家人》。

3.人手一个铃鼓。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依次出示音符卡片,请幼儿辨认。

2.听音乐cd《音符一家人》做动作。

(二)新授《音符一家人去郊游》。

1.音符一家人去郊游了,你们猜猜,他们中间谁的脚步最慢?为什么?

2.谁来学学爷爷走路?(个别幼儿学走路)。

3.爷爷走路呀可真慢,走一步要用几拍呢?(教师边走边数拍子)。

4.爷爷走路还会发出声音呢!听tu234。(出示图谱,幼儿跟教师做肢体动作)。

5.谁的脚步最快呢?(幼儿联想)师:因为音符宝宝的个子最小,腿也最短,所以他要加快他的脚步才能赶上其他人噢!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走路的脚步声。(教师演示一遍)。

7.(出示图谱)幼儿集体练习音符宝宝的节奏titititititititi。师:爸爸工作一直很忙,从没有时间逛公园,所以今天他是在公园里边走边看。(教师演示)。

8.请几个爸爸和孩子一起上来走走。

9.(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习音符爸爸的节奏tu2tu2。师:妈妈穿着高跟鞋也走来了,(教师演示)。

10.女孩子一起来学学妈妈走路。

11.(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习音符妈妈的节奏tatatata。

师:(出示课件)原来音符一家走路的方式好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真好听,老师就把它编成了一首《走路歌》。

(三)学习儿歌《走路歌》。

1.教师念前一句,幼儿看图谱,说出音符的时值。

2.分角色演示音符一家。(用动作)。

4.结合音乐运用肢体动作复习《走路歌》。

(四)结合乐器巩固乐曲。

1.铃鼓可以怎么玩?(根据幼儿的回答直接引入节奏型)。

2.结合cd幼儿用铃鼓给乐曲伴奏。

3.转身给家长表演一遍。

音乐教案我们去郊游

1.以主、客体为中心分辨前后,感知前后的相对性,学习使用方位词“前面”“后面”。

2.据提供的条件仔细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布置坐公交车的场景:每5张小椅子排成一排,用5个体操圈做方向盘。

2.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9页《森林野餐会》。

活动过程。

一、排排队。

2.请5位小朋友来排队。先选一名幼儿站在中间的位置上,然后告诉其他幼儿“某某,请你站在某某的前面”“某某,请你站在某某的后面”。

3.当幼儿都站好时,请幼儿说“我站在某某的前面”或“我站在某某的后面”。

二、去坐车。

1.将5把椅子排成一列,邀请“朋友”坐到“车”上来。按照排队的先后顺序,幼儿坐到相应的位子上。

2.以一名幼儿为对象,提问:某某,请问你坐在谁的前面?某某,你坐在谁的后面?(幼儿回答“我坐在某某的前面”或“我坐在某某的后面”。)。

3.以另一名幼儿为对象再次提问:请问某某坐在谁的前面?某某坐在谁的后面?

4.幼儿按小组排好队,将每一组的椅子朝不同的前后方向排成一排,幼儿上车之前要说出“我坐在某某的前面或我坐在某某的后面”。

5.幼儿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

三、森林野餐会。

1.翻到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9页,告诉幼儿:小动物们排着队去参加。

森林野餐会。请仔细看小动物的前面或后面都有谁,找一找合适的小动物粘纸贴在空格里。

2.示范活动材料中的第一组:请说说小鸡的前面是谁?(小兔)请将小。

兔的粘纸贴在小鸡的前面;小鸡的后面又是谁?(小鸭)请将小鸭的粘纸贴在小鸡的后面。

3.请幼儿按要求选择小动物粘纸,提醒幼儿看清楚再贴。

音乐《郊游》教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该曲《郊游》,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及歌表演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认识并学会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音符的唱法,用自制沙锤配合演唱。

:认识并学会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音符的唱法。

:钢琴,多媒体,自制沙锤,碰铃。

(一)。导入。

1.播放四季的图片(春夏秋冬)。

师:今天呢,老师邀请了四季姑娘们来我们音乐课堂做客,首先,我们先和她们玩一个节奏游戏。

2.出示节奏游戏:

(1)xx|xxx|。

(2)x.xxx|xxx|。

(3)xx|x.xx|。

(4)xxxxx|x—|。

(每段节奏分别请学生来演示,可以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来配合,再最后分每个大组来演示,四段节奏拼成一种节奏表演,最后可以加入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表演的可真棒啊,就连小花,小草都露出了脑袋儿,准备为你们鼓掌呢,你们瞧,外面一片春意盎然,说明春天已经来到了,其中三位四季姑娘得回家休息了,我们留下春姑娘和我们一起在音乐教室进行一场音乐郊游,好吗?那你们随着老师准备的郊游路线乘车准备出发吧!(郊游路线:乘车—树林—湖边)。

1、(乘车)初次播放音乐,边聆听边做律动。

(1)播放小鸟的声音,出示: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学生跟唱。

(2)播放小熊的声音,出示:

55|26|。

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

学生跟唱。

(3)播放小猴的声音,出示:—|5—|。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学生跟唱。

学生跟着唱一唱。

4.这么开心的来郊游,我们来听听歌曲,再次播放歌曲,回答老师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啊?(三句)哪两句是相同的呢?(一。三)。

1.跟着琴声用啦来哼唱歌曲。

2.跟着琴声演唱歌谱。

1、用学生提前准备的沙锤演奏,可分组配合。(一拍敲一次)。

2、播放音乐,用沙锤。碰铃配合律动表演。

大班音乐教案:郊游

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一、引入。

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

郊游打击乐音乐教案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幼儿音乐郊游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理解其aba的结构(a段欢快、b段抒情),激发幼儿以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2、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3、节奏谱表、小乐器图示。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郊游》,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1)这首歌曲有几段?

(2)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3)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4)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aba的结构。

提问:(1)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2)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3、出示节奏谱表,讨论配器方案,练习演奏。

(1)复习认识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的图示及演奏方法。

(2)用什么乐器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示在节奏谱上表现出来。可以有几种配器结果。)。

(3)、看图谱,分组用手的动作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4)拿乐器,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

(5)指导个别幼儿当指挥,其余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郊游》

1、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和旋律特点,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重点: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两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难点:尝试创编出歌曲内容忽然旋律特点,并能再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1、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材料准备:阅读材料《郊游》,音乐,郊游图片一张,白云,太阳,水的图片各一张。

1、教师组织幼儿练声利用歌曲《郊游》的前八个小杰进行练声。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歌曲。

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郊游》,引导幼儿带着教师的问题来欣赏。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郊游的?他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适当的引导幼儿朗读几次。

3、幼儿学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结构。

提问:现在请小朋友再听老师唱一次这首歌,注意听歌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前后两段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4、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当导游,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前后重复的部分你做了什么动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吗?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白云飘的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小结。

教师给予幼儿一段较长的音乐旋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郊游场所。教师可以采用随音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

2、能创编跳跃、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

内容;

3、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跃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cd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教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跃,后面连贯)。

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好前景。

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快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看见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光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五、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六、鼓励幼儿听音乐结伴边表演边歌唱。附歌曲:

大班音乐《郊游》教案

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一、引入。

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2、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一)、入室律动。

(二)、复习歌曲《好妈妈》。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

(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三)、音游:《小花猫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动:《小白船》。

录音机、录音带、猫和老鼠的头饰。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2、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一)、入室律动。

(二)、复习歌曲《好妈妈》。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

(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三)、音游:《小花猫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动:《小白船》。

录音机、录音带、猫和老鼠的头饰。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1、初步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ppt课件、钢琴、自制打击乐器。

2、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植物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师:在植物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出示植物园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1、出示ppt课件,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钢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

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大班音乐《郊游》教案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郊游》大班音乐教案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