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优质17篇)

小编: HT书生

编写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研究和精心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道德与法治》共18卷,其中小学12卷。根据教材与儿童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近到远安排了六个生活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6课时。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2课时。

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课时。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2课时。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6课时。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2课时。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课时。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2课时。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12课时。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2课时。

第10课---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2课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周次。

课题。

主备人。

第一周。

1.1学会尊重。

第二周。

1.2学会宽容第一二课时。

第三周。

1.2学会宽容第三课时。

第四周。

1.3学会反思第一课时。

第五周。

1.3学会反思第二三课时。

第五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

第六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

第七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八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九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一二课。

第十周。

准备复习题。

十一周。

准备复习题。

十二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三课。

十三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

十四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二三课时。

十五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一课时。

十六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十七周。

4.2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十八周。

准备复习题。

十九周。

准备复习题。

二十周。

准备复习题。

备注:按时间随时调整,只往前提,不往后拖。

五(2)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按时交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够好。同学们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

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本人担任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五年级班共有学生6人,基础较差,思维不活跃,孩子们上课不积极发言。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我希望通过努力,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通过教学,逐步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三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单元主要从家庭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理解父母的艰辛,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弘扬优秀家风。第二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第三单元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四)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五)教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六)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提高教学的效率。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2。

1读懂彼此的心。

2

3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4——5。

3弘扬优秀家风。

2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7——8。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9

6我参与我奉献。

2

10——11。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12。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2

13——14。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5。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6。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7。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集合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

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6课时。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2课时。

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课时。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2课时。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6课时。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2课时。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课时。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2课时。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12课时。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2课时。

第10课---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2课时。

五(2)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按时交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够好。同学们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周次。

课题。

主备人。

第一周。

1.1学会尊重。

第二周。

1.2学会宽容第一二课时。

第三周。

1.2学会宽容第三课时。

第四周。

1.3学会反思第一课时。

第五周。

1.3学会反思第二三课时。

第五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

第六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

第七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八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九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一二课。

第十周。

准备复习题。

十一周。

准备复习题。

十二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三课。

十三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

十四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二三课时。

十五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一课时。

十六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十七周。

4.2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十八周。

准备复习题。

十九周。

准备复习题。

二十周。

准备复习题。

备注:按时间随时调整,只往前提,不往后拖。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

方案。

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年级学生共xx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学计划部编版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对课程的总体规划,它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建构的方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二周、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三周、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我认识您了。

第五周、我们的校园。

第七周、校园里的号令。

第八周、课间十分钟。

第九周、上课了。

第十周、玩得真开心。

第十一周、吃饭有讲究。

第十二周、别伤着自己。

第十三周、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美丽的冬天。

第十五周、健康过冬天。

第十六周、快乐过新年。

第十七周、新年的礼物。

第十八周、期末测试。

本学期七年级教材为20xx版的《道德与法治》,为此在拿到新教材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欲达到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本学期,我教七1、6两个班,七(1)班有学生x人,七(6)班有学生x人,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x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担任七年级四个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坚持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促进积极健康的自我的培养,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与法制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主题带动,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包括“新生活,新面貌”“新自我,新期待”两课内容。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6)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秦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本单元包括“人们说我长大了”“青春多美好”两课内容。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3)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正确对待青春期。

第三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本单元包括“做自尊自爱的人”“人生当自强”两课内容。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做到尊重自己,爱护自己,感受生活的快乐。

(2)自尊自爱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人,欣赏、接纳他人。

(3)分析自身,扬起自信的风帆,培养自信自强的品质。

第四单元:历经风雨,才见彩虹。本单元包括第七课“风雨中我在成长”、第八课“宝剑锋从磨砺出”两课内容。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1)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2)探究战胜挫折的方法。

(3)培养坚强的意志,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本单元包括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维护法律尊严”两部分内容,要落实的课程标准有:

(1)生活中离不开法,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2)学会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3)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年龄大部分都在12、13岁左右,从生理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其心理状况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心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勇于表现自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自尊心较强。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不稳定,自制力较差,看事物比较单一,偏重于直观、形象性的东西,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容易情绪化,容易随风倒等,这些都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对症下药,逐步提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状况。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还需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和锻炼。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有了较大差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这部分学生应帮他们找根源,找症结,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上进。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初中课程内容增加,学习任务加重等原因,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通过调查、讨论等理解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及时反思,做好每月一次的反思工作。

4、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5、多样化教学,尽可能的设置学科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比如,第一单元活动:讨论:学习与游戏的关系。第五单元活动:调查:舌尖上的安全。

6、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7、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练习册,全收全改,及时收发,及时检测。

以上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安排,同时对自我的成长,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教学相长,自身也将在专业技能、政治素养、教学技巧、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有较大的提升,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教学的促进者、研究者;与学生做朋友,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做一个终生的学习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条漫漫的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完善自身,坚持向前,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俘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的或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俘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主轴,注重核心价值观引领,落在实处,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学习和领会精神,凸显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孜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

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

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

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1)尊重教材。

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新实践。

(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

(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国家意志和学生经验、认知之间的矛盾。

(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

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譬如,方法与技能的拓展)。

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班学生20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12~2.17、我是中国人。

第二周.20~2.24、瞧我这一家。

第三周.27~3.3、家庭欢乐多。

第四周、3.6~3.10、学做小主人。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第六周、3.20~3.24、牙齿怎么啦。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第八周、4.5~4.7(3天)、预防疾病有学问。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离不开。

第十周、4.17~4.21、学校设施用处大。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节约小能手。

第十二周、5.2~5.5、爱护公物人人夸。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电话。

第十五周、5.22~5.27(6天)、平安度过夏天。

第十六周、5.31~6.2(3天)、开开心心过暑假。

第十七周、6.5~6.9、复习。

第十八周、6.12~6.16、复习。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试。

文档为doc格式。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一、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1、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2、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3、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二、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1、活动一:知识抢答。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2、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1课时

2、我们有精神

1课时

3、我不拖拉

1课时

4、不做“小马虎”

1课时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1课时

6、花儿草儿真美丽

1课时

7、可爱的动物

1课时

8、大自然,谢谢您

1课时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

1课时

10、家人的爱

1课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1课时

12、干点家务活

1课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1课时

14、请帮我一下吧

1课时

15、分享真快乐

1课时

16、大家一起来

1课时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1、体验四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危险,注意远离危险,规避风险。第四单元:温暖你我他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周餐桌上的学问

第三周爱清洁讲卫生

第四周做事不拖拉

第五周过好每一天

第七周我进步我高兴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共四个单元。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等指导性文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5、认真组织开展选修课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利用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对学生进行考试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

8、充分运用微课等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周 课程介绍、 第一课第一框

第二周 第一课第二框 第二课第一框

第三周 第二课第二框、 第三课第一框

第四周 第三课第二框、第一单元练习册与复习

第五周 第一单元测试与讲评试卷

第六周 第四课第一框 第四课第二框

第七周 第五课第一框 第五课第二框

第八周 第二单元练习册与复习 第二单元测试

第九周 第二单元讲评试卷 期中复习

第十周 期中考试与试卷讲评

第十一周 第六课第一框 第六课第二框

第十二周 第七课第一框 第七课第二框

第十三周 第八课第一框 第八课第二框

第十四周 第三单元练习册与复习 第三单元测试

第十五周 第三单元讲评试卷 第九课第一框

第十六周 高考 第九课第二框

第十七周 第十课第一框 第十课第二框

第十八周 第四单元练习册与复习 第四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 第四单元讲评试卷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阅卷

第二十一周 讲评期末试卷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1、坚持认真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校提出的“六个现代教育观念”为指针,以“学会关心”为主线,以“三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八一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纪律性可能不够强,但思想纯朴,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青春;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做情绪的主任。第三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成长。第四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面对身边的诱惑要学会拒绝,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良好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邪教”远离“黄、赌、毒。”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级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1、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2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班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能按时上学,且能坚持较主动的进行早自习。但是他们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道德与法治,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构建了整体结构,理清各年段目标、内容和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实现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标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教材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规则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领土教育、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第二,凸显教材的课程性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内涵,明晰教材中道德发展的线索。

第三,加强教材对当今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制规则问题、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性问题的针对性。

第四,重视融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视初步的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发展,开发问题意识和引导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元智力技能在活动中的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七,凸显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自主多元的学习评价。第八,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综合整体性建构。第九,进一步加强教材的开放性和适应性。第十: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册教材一共有五个一级主题活动,分别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可爱的家乡》、《环保行动》、《中国人了不起》和《我要上三年级了》,在每个一级主题下还有若干个二级主题和活动内容;道德与法治学习指导提升、方法策略与知识技能指导;讨论交流与发表、自主多元评价;穿插在相应活动中的学生作品案例;可能的主题延伸活动等。

1、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公民、国家国籍的认识。

2、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3、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初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4、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规则。

5、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遵循综合建构的原则,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连续性、发展提升性和差异性。

难点: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拓展教学空间。

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1、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基本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公民国籍国家的意识,知道国家名称和首都,知道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3、能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规则。班里争取不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总之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能使本班的班风班貌有较大的变化,做一名校长放心,家长满意,孩子喜欢的老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我与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在教材的立意与设计上,关注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注重教材内容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的引领,以及从思想认识到生活实践的引导。

具体而言,本套教材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以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性引导,彰显人文性,注重实践性,体现综合性;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能力目标,更加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材内容设计的广度上,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范围为依据,通过内容点的落实、部分落实以及渗透等方式进行安排;在教材内容设计的深度上,每一个内容点都包含课程标准中具体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知识为依托又不局限于知识本身,体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扩展的成长需要,进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xx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进行有效备课,理清脉络,建构体系,把握主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精选事例创设情境,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3。课前进行新闻播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5。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6。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积极投入到这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最后,借用于漪老师的箴言自勉:

教师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教育不是一个结果,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育要永远面向未来。

一辈子学做老师,就是着力于自己的精神成长,和学生一起发展。

课不是上在课堂上,教在黑板上,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

教课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的过程,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学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将继续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依托,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粹、关注人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我校创建级高中作出贡献。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八年级政治历史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八年级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认真组织老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近几年中考的要求,布置安排集体备课任务、确定各课主备课教师集中讨论,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主备课人的教案、学案,以及课件设置、整改的教师进行修改整合,最后由主备课教师定稿并由科任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利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自学知识目标。教师根据学习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导学、解决疑难问题、分析重点、难点,并根据备课内容当堂训练,进行目标检测当场收取批改。对存在的问题当堂分析讲解,并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及时小结。

堂堂清主要以课堂练习目标检测为主,周周清以《学习指导》《小龙人报》为检测内容安排以一课内容范围为主,月月清则以单元测评练习为内容测评收回课后检查批改,争取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优秀率和优良率,降低地分率。

教学内容。

主备课人。

负责人。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