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实用17篇)

小编: 影墨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这些范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整理,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写作的参考范围和思路。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3-1-1611:59:25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我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是作为所谓的副科来上的,但学生们是非常的喜欢。信息技术课一到,学体们是欢呼雀跃。教室里是充满了一派“喜庆”气氛。但作为教师,这时就不能任由他们胡闹了,要认真的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要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任由他们上上网就算了。所以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不只是上上网。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

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

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

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

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

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

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

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

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

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

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

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

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

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

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

较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

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

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

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

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

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

贵州省罗甸县第二中学莫会恂。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或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乔志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好,日后想要继续升学的学生则应当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教会其更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办公工具,熟悉windows系统的操作等内容。

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软件应用方法,为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学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必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地去研究和探索。为此,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从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三、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论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电脑绘画就是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绘画相结合,这无疑是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的又一大进步。以下就是。

将电脑技术作为辅助美术教学的工具,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具直观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为关键的是电脑绘画可以产生传统绘画教学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理解和接受美术知识更加明白晓畅,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会绘画的技能,培养艺术审美鉴赏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本文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探讨电脑绘画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发挥了哪些的作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的策略。

运用电脑进行绘画,在着色、编辑等方面,都显现出了传统绘画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例如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学生们在上课时需要带齐各种绘画工具,可是总有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带来,那么这堂美术课也不会认真听、认真画,直接造成教学目标的不达标.而电脑所需要的材料不像手绘那样繁杂,各种绘图工具都可以在电脑中找到;在着色时,传统绘画需要耗时来进行颜色填充,现在用鼠标点击立马可以画上颜色,还可以变换颜色;在传统绘画中。如果画错就得用其他文具来修改,这样影响了画面的整洁,严重时还得进行重新绘画的工作,出现的错误一多,便容易打击学生绘画的积极性。而且电脑绘画可以随时进行创作,易于保存,很多特效处理是传统绘画很难达到的,比如说photoshop里的滤镜,总之可以让学生绘画更方便快捷,更有效率。

传统美术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能力,培养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而电脑绘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掌握美术知识,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自己对绘画的兴趣,在鉴赏中提高审美力、创造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电脑绘画世界中,了解到美术与大自然、与社会之间生动直观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使用电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绘画课程中学生只是进行单纯的临摹,从美术课本上照着画画,而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上的运用,可以给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元的相关图片或是视频,给学生绘画方面的启迪,经过长时间的艺术熏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在美术知识的了解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说明梵高创作此画时的背景,在放映与之相关的视频或是画家的作品,让学生对画家作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更能把握画作所传递的精神。这样,在美术鉴赏中获取了人文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学习热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就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本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课程,却因为教学方法不当,使得学生们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用多种且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初中生拥有青春的朝气与蓬勃向上的活力,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带领学生上网浏览网页,在引导学生上网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涉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应该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讨和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能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当堂操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对于计算机来说,学生们对其外部构造比较了解,然而对于计算机内部构造却不是很了解,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内部构造时,可以将电脑拆开,让学生看到计算机内部的具体构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又促进了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

三、从教材出发,明确教学思路。

对于教师来说,课本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教好学生。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多下工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教师还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根据教材,拓展教材,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对于教师来说,虽然要根依教材,从教材出发,但也不能照本宣科。信息技术是发展飞速的,教材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所以教师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不管是依据教材,还是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教师都要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主要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教师要将自己明确的教学思路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

四、促进小组合作,优势互补。

教师要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的特长进行总结,把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分组,这样一来,能够方便同学们的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教师可以任命一位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由小组长带着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小组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分配任务,对于组长,可以进行适当的技能培训,提高其能力,担负起组长的责任,也可以尝试让组长充当小教师,这样一来,和学生交流方便,既帮助较差的同学,又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五、总结。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方法是比较多的,虽然当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师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寻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有效的途径。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教师是创造“理想”“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学识和修养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理解是教师的魅力来源。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理想以及和谐的定义是这样回答的:喜欢那些技术高超、语言幽默、讲课有趣、有超强的教学能力、最好是一位良师益友的等等。讨厌那些总是批评学生、埋怨学生、自身却没有很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是一个需要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职业,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是与教师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哪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重视,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更想得到教师的抚慰与关心。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最重要的是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时时刻刻关注科学信息的发展动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求知者,这样才会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才能有机会打造出理想、和谐的课堂。

二、构建开放课堂,营造自主氛围。

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的地方是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地方。信息技术课堂营造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空间。我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反映:“我们需要的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和谐的课堂,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对和谐信息技术课堂的理想建构,教师必须关注生命的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愉快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有关的理论知识上,教师往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难以理解、不知所措。例如,在讲述计算机系统的时候,软件和硬件和电脑机箱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打开电脑,告诉学生主机是什么、外围是什么、硬件是什么。然后将这些零件组装,打开电源,然后学生发现计算机有了硬件还不工作,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软件和硬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又对电脑有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又易懂,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总结。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社会,想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信息知识,把握更多的操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努力创造理想、和谐的教学课堂,并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关系,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教学过程变得通俗易懂。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可只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系统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的价值意义体现出来,从而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技能。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系统》这一单元时,在学生大致掌握了计算机内的基本部件、常用外设及其作用、计算机软件及其分类后,我们就可开展一次导购计算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设备购置的经历。当然,我们提前向学生介绍基本流程,如进行需求分析、收集配件产品资料、设计配置方案、基本性价评估、下订单、验收检查。这样,学生通过导购计算机活动,体验依据需求配置计算机的过程,既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总之,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文本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再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形式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都不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课下辅导。而“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拾桥中学z张道雄。

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新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清晰理解到: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同时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并且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无结束,不仅要把本次培训的内容、精神传达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且要保持学习的持续性,继续领悟、理解新课标,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

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乔志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信息技术已成为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的推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因素。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新课改不断的推广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包含了理论和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理论的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虽然初中信息技术不是主课程,但也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普及的程度远远高于我国教育普及的程度,简单来说,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还没在课本中出现时,已经普及在人们生活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信息课堂效果和效率,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

三、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节课能否学习到知识,不仅仅受到教师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上的热情,以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还能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的思路进行听讲和学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合理地进行意境教学,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大学生毕业求职面试、简历、参加工作后的情况,信息技术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情况,为学生展示一个出色的简历、出色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并展示个人才能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

(一)巧设教学任务。

驱动教学课程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任务,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充分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拓展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营造学习氛围、巧妙设计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强烈地进行问题动机的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互动、协作,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要高效地实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的“word文字处理系统”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通过电脑的实践操作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提高成绩和提升技能水平。

(二)分层教学。

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潜力、技能水平等进行指导教学称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等因素和存在的差异情况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与智力差异的现象,并且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而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ppt的放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a层的学生在ppt的创建和操作中引入动画;要求b层学生掌握ppt创建的步骤和操作步骤,并且还需要加入动画类型、秩序、属性等设置;要求c层同学熟练掌握ppt的创建和设置,并运用文稿修饰等技术进行ppt的创建和操作。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信息素养的能力和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对信息技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也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巧设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分层教学、巧设教学任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听的,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和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故事能紧扣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处在惊奇、猜想和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人物与计算机界有关的大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既新鲜、有趣,又很实用。如在介绍wps之父—求伯君的时候,教师可以把wps与word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介绍wps与word的主要开发者—求伯君和比尔盖茨。教师向学生介绍求伯君开发wps软件的经过,学生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了解到国产软件的开发所需的大量精力与财力,从而增强小学生应用正版软件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再讲解微软和比尔盖茨,学生了解了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知道比尔盖茨非常敬业,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氛围。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微软公司全线产品(dos、windows、office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叶鹏和谐情境快乐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解了一些软件的历史,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欲望。

2.巧设悬念,点燃激情。

问题是信息技术的心脏,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应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在信息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积极探索,讨论交流,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的建构,享受学习信息技术之乐。例如在学习“金山画王”旋转图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从图库中拖出了一张鲤鱼的图片,因为系统默认鲤鱼是向左游的。教师说:“这条鲤鱼在游玩时遇到了一条小鲨鱼,鲤鱼就要向右游往回逃跑。谁能帮帮小鲤鱼,怎么向右转啊?”顿时,学生兴奋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对图片旁边的六个按钮进行尝试操作,通过教师指导,最终学生掌握了旋转图片的方法,能够自如地把图片上下翻转、变大变小。这样就消除了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造快乐课堂,彰显信息魅力。

1.快乐游戏,张扬个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最好的途径。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易不集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电脑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其学习的疲劳感,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在教学键盘指法要领时,教学内容特别乏味,教师给学生讲解手指摆放要求和指法要领,强行让学生去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练习,课堂上一片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教师把各个字母的位置和小键盘的作用讲解完后,设计游戏,并把指法练习融入“跳青蛙”游戏中去,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指法要领。游戏时,教师让学生用鼠标点青蛙的头部,它就会向前跳,每次只能跳过一个青蛙。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胜,积极练习指法,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要领,课堂其乐融融。运用游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现,积极参与,把“学计算机”变成了“玩计算机”,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注重实践,品尝乐趣。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让学生要多练习,在练习中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创设快乐情境,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编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在动手实践时由组长负责指导、检查组员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让他们明确目标,自主探究,获得成就感。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氛围中去探究、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和展现个人观点,培养积极探究的品质,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润物无声的沃土,变成趣味盎然的乐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信息技术课,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茁壮成长,实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实践训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学习,以此培养他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效果有限,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一)教师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环节变化较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而且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对小学生的预设,制作教学视频编制测试题。特别是讲解计算机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视频需要规范化,最后根据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特殊讲解,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前可以学习到部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他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技能与知识短板能够有效暴露,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二)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先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资料,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从旁辅导学生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导学资料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一般只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环节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资料之后,应该完成配套的测试题,并且对于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打开教学视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自主选择学习,提升成效。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以此提升学习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无需教学视频的帮助就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中等生则可能需要看完教学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对待优生来说,即使有教学视频辅助,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与同学应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前提,突出先学后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

(四)教师精准引导,科学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精准引导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对于一些疑难点容易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继续深入,其原因在于一些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对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理解与掌握,而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其引导能力、互动能力和启发能力等。教师应该精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评价也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客观地评价,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科目是高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充分意识到提升自身语文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现今的科学技术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之应用至语文教学中去,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将信息技术应用至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师们应当知晓,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了。因此教师们要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要投入精力将高中语文教学科目充分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从而让高中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1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一群有兴趣驱动学习的群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兴趣的激发工作。然而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是基于应试教育而诞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高中学生置于课堂被动位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难以得到释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难以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充分迎合了学生心理,其拥有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可以进行重点难点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科目是一门较为繁杂的教学科目,在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自然是拥有一些比较困难的教学知识点[1]。这些教学知识点采用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让高中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寻求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拥有许多教学资料作为补充,并且可以让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信心,能够充分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将之应用至语文教学中去。

虽然信息技术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犯下了诸多的错误[2]。第一,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强,他们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依赖性过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第三,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教学导致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影响。

3.1注重教学课件制作工作。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认识到想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作用就应当要充分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3]。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阅读和解析所教授的语文知识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寻找与之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书本和所搜集的材料制作教学课件,进而让课件的质量得到提升。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做到充分迎合书本教材,不能脱离书本知识,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3.2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现今高中语文教师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要充分意识到不能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过于依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学生诗词的时候,就应当要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诗词的表意。然后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讲解诗词所描述的.景象、思想等等,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相互集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高中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

3.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科目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缺失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一套新的创造能力培养方式[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视频和音乐为学生去搭建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去放飞自身的思维,从而在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时候,教师也应当要注意克制使用信息技术。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局限性。教师要投入精力至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中,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教师要注重教学课件制作工作,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让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1]隋玉洁,张宝国.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4)。

[2]陈美玲.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

[3]杨丽萍.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xx(21).

[4]贾艳冰.基于微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路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5).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开始阶段,为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引导小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设疑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因为他们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教师要投其所好,设置疑问,让他们主动探究,诱发学习动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学《初识电脑朋友》时,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在座的每个同学分一套房子,现在请小管家(鼠标)带大家去看一看自己的这套房子吧!”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趁机向学生传授有关电脑的一些知识。“a盘是我们家的小会客厅,专门会见较少的客人的地方,是容量比较小的软盘;光盘则是一个大会客厅,能会见很多客人,容量比较大;c盘就相当于我们家的卧室,是存放很重要的东西的地方……”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都想要进去看看自己的“房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巧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让有意注意持久、稳定。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知识是必须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操作,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运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在练习中寻找快乐的学习体验,课堂效率会很高。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鼠标操作时,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玩“大鱼吃小鱼”的鼠标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画面精彩,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学生提高了驾驭鼠标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在不断的挑战中挖掘自我的能力,为接下来信息技术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快乐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氛围,张扬个性。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小学生顺心而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其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演绎精彩课堂。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发挥学生的特长;践行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信息技术课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断绽放精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相应的事项,在计算机上编辑文章和图画,做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建设与维护网站等。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征。驱动强调的是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教学和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这样才能促进达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效果。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为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小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教学难度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难,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尽快实现。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主导效果。

任务驱动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对小学生学习辅导和协助,进行合理评价和激励。教师能够设置适合的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与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图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操作方案,让小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书信,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祝福语送给父母、同学、老师。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充分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图形、文字、线条等功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变片面关注技能的方式,要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感悟力和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觉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会在各自情境中灵活迁移知识,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内容的建构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以具体明确的任务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在制作电子演示稿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电子演示稿制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增加对于自己所在城镇的了解,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家乡的信息、照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资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稿。开放性的课堂内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一)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首先教师要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对教材展开学习,任务设置必须合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从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例如,闽教版六年级《中山休闲两日游》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同学们共同游览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故乡。教师引导小学生将教学主题分为小任务:首先,明确旅游的路线、中山市风俗习惯、重要景点。了解完成任务的途径,如上网搜集资料、运用电子演示稿制作幻灯片等。学习会为完成旅游任务而产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新旧认知冲突中产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小学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上网查找地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中山旅游相关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教师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但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好胜心较强,很容易出现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现象。当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有的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降低参与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还要提高监督意识,对学生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作者:姚作城单位:宁德市蕉城区霍童中心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接触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学习信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得力助手。

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最熟悉的人,如实地描写他(或她)的外貌。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却让我大吃一惊。

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的妈妈,可巧的是,有七八个学生写的妈妈的外貌是一样的,于是我打开电脑将这些学生们的外貌描写都投到大屏幕上去,学生们大声读起来,读完之后一个个都笑了,一个学生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你看他们的妈妈是不是长得一个模样啊!这些同学会不会是多胞胎啊?”顿时,教室里沸腾了,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经久不息。这样一堂习作评改课的确是生动有趣啊!从那以后,班上就再也没有抄袭作文的现象了。到这时,还有谁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威力大呀!

虽然学生们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些李白的诗,已经对李白有一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李白的处世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太了解。我先给我的学生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李白的故事,还有中外人士对李白的评价。将这些打印成册,在学生间传阅,填补了学生的大脑空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的诗句,学生怎能凭空想象出来?于是我用大屏幕播放庐山瀑布那飞泻的激流,那壮观的景象,那轰鸣的涛声,孩子们发出了声声赞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让我们携手信息技术,合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节拍,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