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心得(模板13篇)

小编: QJ墨客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空间,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来自企业领导和专家的工作心得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心得年

通知强调,学习宣传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突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深入挖掘宣传一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进一步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通知明确,学习宣传活动由广泛动员、组织推荐、多轮遴选、集中发布、宣传展示、深入学习等环节组成。要坚持“四个面向”,重点遴选一批来自科研创新一线,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应对国家安全重大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等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通知指出,学习宣传活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精心组织各地区、各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深入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开展事迹宣讲和座谈交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激励作用,讲好感人故事、谈出学习心得、升华使命责任,进一步提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精气神。要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平台和宣传方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科学、尊崇人才的良好氛围。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心得年

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梁建英,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魏世杰、尚书旗、张志平、汪传生也来到现场。

据市科协介绍,2021“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5月份启动,经过广泛动员、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共遴选出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他们来自全市各行业,是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技推广、科技扶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科技事业,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

参加发布仪式的科技工作者代表纷纷表示,“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积极投身“十五大攻势”,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

我院派出10余名科技工作志愿者医疗队联合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南昌市百盛购物中心开展“后疫情时代的科学护肤”皮肤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免费送医送药、普及健康知识等公益活动。

在活动现场,我院科技工作志愿者医疗队为现场市民诊察皮肤疾病,围绕常见皮肤病防治以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提供咨询,并赠送药品。义诊共诊察皮肤病患100余人,提供健康咨询2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赠送皮肤病治疗药品价值3000多元。

本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也是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实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和好评,他们纷纷表示,不仅帮助解决了皮肤疾病的困扰,还帮助建立了科学护肤、理性护肤的正确理念,了解掌握健康护肤知识,受益良多。

文档为doc格式。

“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各尽所长,主动奋战一线、潜心科研攻关、开展战略研判、参与科学普及,为防疫抗疫贡献力量。各级科协和学会启动全国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开展科学辟谣,组织义诊及心理咨询,科技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开展联防联控,191个全国学会共同倡议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172家科技馆联动为青少年提供“空中课堂”科学教育。中国科协再次向这场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须更加紧密团结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决战有我的担当精神,为打赢阻击战再作新贡献。

坚定信心听党话。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迎难而上,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坚决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爱国奉献激励人心,以团结信任凝聚人心,以仁爱友善温润人心。坚定信心保“六稳”,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做到疫情防控、生产发展两不误。

科学防治强支撑。面向防控一线,强化协作意识,加快诊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强化协同奉献,攻克最急防治难题,把成果运用到防疫抗疫的战场上。面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加强决策研判,服务科学治理。面向社区村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加强防疫辅导、心理疏导、科学引导,帮助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合作发展解难题。坚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立足岗位,科技护航,服务复工复产。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学会组织,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助力“百城千会万企”行动,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服务中小微企业。化危为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崇尚科学树新风。自觉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自律,在防疫抗疫中涵养优良学风作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相信科技的力量,培育全社会的科学理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科学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开放交流凝共识。积极参与国际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与世界同行共享研究成果,提高人类共同应对重大疫情挑战的能力。讲好中国防疫抗疫故事,增信释疑,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信任,创新争先,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面对疫情勇敢逆行,以自身所学守护人民健康;他们矢志报国,锐意攻关,铸造“大国重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他们面向国家和人民需求,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能,建报国之功。

他们,是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的品质与精神之光,照亮了科技星空。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故事。

知行合一:

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动力。

他是我国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等离子前列腺切割手术全新理念;他临危受命出任雷神山医院院长,打造闻名中外的“重症救治堡垒”……他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

从医30余年,王行环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百年来被视为前列腺增生治疗领域的“金标准”,然而,这一疗法存在诸多国际性难题:出血多、存在水中毒风险、手术死亡率高达8‰……通过近不懈探索,王行环和团队创建了微创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体系,迄今治愈超过200万例,未见死亡病例报道。

今年2月,王行环出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临危受命,他无暇顾虑,一心扑在“解决问题”上,克服运行初期的重重困难,将来自286家医院3202名医护人员、1000余名后勤保障志愿者、1.3万名建设者紧紧凝聚在一起,铸造成一支抗疫精锐之师,取得了近98%的救治成功率、医院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的抗疫成绩。

“面对困难,千方百计找到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王行环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锐意攻关:

十年磨“箭”打造“大国重器”

我们正见证中国航天发展的新跨越。“天问”探火、“嫦娥”奔月……这些举世瞩目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强力引擎。起飞重量约87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十年磨一“箭”,长征五号的成功研制,倾注了总设计师李东的全部心血。

新技术多、新研产品多、技术跨度大、研制规模大……面对挑战,李东率领技术团队突破了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确保长征五号火箭于11月3日成功完成了首飞。

宝剑锋从磨砺出。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后,李东和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艰苦“归零”和攻关。12月27日,随着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长征五号“王者归来”。

“斗转星换,十年终铸成巨箭。甘苦暑寒,波折历罢捷报传。初心不变,今日梦筑空间站。”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成功后,李东用这样的诗句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探索不会止步,“更待来年,鲲鹏扶摇九重天!”

不懈探索:

用人工智能提升创新活力。

语音合成技术在国际权威比赛中14连冠、语音识别技术首次超过人类速记员、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全球首次通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胡郁和团队近年来创新“成绩单”的一部分。

以来,胡郁一直从事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要让机器能够听懂人类说话,是非常大的挑战。”胡郁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他和团队克服诸多困难,在语音数据收集、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深耕,终于迎来相关技术的连续突破。

他在国内牵头建立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持续为创业者和开发者提供具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力,截至2020年7月31日,终端用户数累计超过29亿,应用数超过86万。

围绕科大讯飞建立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过200家,在移动互联网、教育、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970亿元。

矢志报国:

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

京津冀等区域雾霾天数显著减少,北京pm2.5浓度持续下降……近年来,我们的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这背后有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的努力和坚守。

他留美学成后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回国任教,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深耕大气污染防治40年,为祖国培养了一批“蓝天守护者”,守护人民健康。

郝吉明和团队通过理论创新解决了划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的“牛鼻子”问题,促进全国酸雨区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下降到的5.5%;他领导制定和实施中国燃煤、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助力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他积极投身抗疫工作,研究应对疫情带来的环境风险。

“尽管已经74岁,但我还是要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这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责任。”郝吉明说,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家国情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改善人民生活做研究。

坚守使命:

让患者眼中光明永驻。

让西藏的眼病患者不出藏就能得到与发达地区无差别的诊治,这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多年的愿望。经过她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努力,这一愿望如今已基本实现。

下乡时,次旦央吉的一天常常是这样度过的:8点多钟赶到医院准备第一场手术,等结束全天的工作走出手术室,又继续为第二天的手术做准备。

“只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从医32年间,次旦央吉从未停止过钻研业务,并在临床上将藏医藏药理论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作为西藏眼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她掌握并推广10余种眼科手术,仅白内障一种手术,她就亲自参与完成3万多例,复明率达99%左右。

眼病普查、下乡手术、健康宣教……从昌都到玉树,从林芝到那曲,整个青藏高原都留下了次旦央吉工作的身影,行程达18万公里。不论山路多么崎岖、条件多么艰苦、天气多么恶劣,她从无怨言。一次下乡途中,她由于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但她依然坚持在一线。

“没有光明的世界是可怕的,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才不负使命。”次旦央吉说。

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心得

人们最初的梦想是天确实。

看到鸟儿半空中翱翔,大家理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搏击广阔无垠的天上,因此大家拥有飞机场。

看到鱼儿在水里游弋,大家理想能像鱼儿一样快乐的畅游广阔无际的深海,因此大家拥有船只。

看到世间万物,大家理想能超过一切,因此便拥有如今……。

如同每一条小溪都理想汇入海洋,因此而奔流不息;如同每一株树苗都理想成长为参天大树,因此而健康成长;恰好是由于有着了理想,又坚定不移了实现理想的信心,许多不畏艰难的大家前赴后继,使一个个不太可能变成实际。人们为了更好地美丽的梦想,从没终止过艰辛的求索。

以书本的演变史为例子。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不简单的造就。为摆脱甲骨文原材料不容易得的缺陷,春秋战国阶段创造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摆脱竹简木牍沉重的缺陷,秋春后期大家创造发明了轻巧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创造发明造纸术,破布渔网树皮做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创造发明雕版印刷术,进一步提高了制书高效率,减少了书的成本费。现如今,缩微书籍愈发细微易存,全部大美国书馆的全部藏书,可储存在指甲盖尺寸的电脑芯片上。自主创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培训更便捷。

或许你说起这种智能科技的成效离大家的日常生活很远,那大家何不看看你最了解的家吧。

从初期的收音机、单车、缝纫机,发展趋势为现如今的彩电、电脑上、车辆这些新科技产品,科学研究正悄悄地更改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产生了信息化时代,通信产生了方便快捷沟通交流,我们在享有这种便捷时也应对着高新科技的挑戰。在高新科技更改大家物质条件的另外,大家更加注重的应该是科学研究带来我们的挑战与机会——精神追求的更改。这一切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自身的理想,而去自主创新,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更为发展。

自主创新与挑戰是不能缺乏的,学好自主创新,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像袁隆平祖父要不是他的奇思妙想,大家很有可能人们早已沒有是多少口粮了,要不是他的自主创新,大家很有可能早已忍受着随时随地被饿死的机遇,但袁隆平祖父又遭遇了是多少艰难,是多少崎岖不平的路面,可袁隆平祖父坚持不懈出来了。

数千年来,从马车到小汽车、列车、飞机场;从煤油灯到白炽灯、彩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到近在眼前、视频通话、电脑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历史时间时时刻刻都是在更改,高新科技时时刻刻都是在发展趋势。人们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到学好烧熟食材,从借助当然到繁育喂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工业炼石,全是自主创新的結果!仅有自主创新科学研究,才可以使明日的日常生活更幸福!

不断创新高新科技的生命!

“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

“我要带着护士守护好自己的家园,那么我们就要做好院内的疫情防护工作,包括我们的预检分诊,包括发热病房以及普通病房的防护工作。”

史铁英,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2020年1月19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到上级通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史铁英立即带领全院1848名护士坚守在了抗疫的各个“战线”上。

规划新冠病毒肺炎专门诊区;协调应急物资、调整人员班次;规范发热门诊消毒隔离流程……在医务、院感、住院部、门诊部等各个部门,都能看到史铁英忙碌的身影。

“对我来说,主要是做好人员的培训,调控以及整个布局的调整。培训工作的流程、防护的技能以及咽拭子的采集。”

抗疫以来,史铁英始终保持着斗志。她知道,主帅的精神决定了护理部这支部队的斗志。然而这位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的“铁娘子”,也曾有过难以抉择的时刻。“在1个小时之内报了279名护士积极地申请去武汉,那么对我来说不是要选择谁去武汉,而是选择不让谁去。”

“她握着我的手,当时我发现她已经眼含热泪了,哽咽地跟我说,‘永宁,麻烦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队员安全地带回来’。”出发前往武汉前,史铁英握着她的手说的这句话,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刘永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最终,大医援鄂护理团队以在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成绩,给援鄂任务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护士告诉我,‘主任,我下班了’‘主任,我平平安安回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美科技工作者心得

信息科技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未来,它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现它还处于的幼儿期,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如何教好这门学科,是我们这些一线信息科技老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们期待着能找出一条突破传统、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路子。今天我在这里交流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鸣。

一.积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觉得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很有必要,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以下四方面的正确引导。

1.“眼”: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做正确引导、说明和示范,强调眼睛该干什么、怎么干。如操作中用键盘时,要求学生不看键盘,用手指去感觉,学生最易犯“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键盘”的毛病,教师最好能反复督促,对学生能坚持严格要求。

2.“嘴”: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嘴巴说个没完,或者个别学生为了防止出错,边轻声读边录入。这些不良习惯一来影响周围环境,二来影响操作速度,我告诉学生操作时用你的眼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而嘴巴该让它好好休息。

3.“耳”:学生一进机房就喜欢戴起耳机边听歌边操作,一心两用,其后果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给旁边同学造成负面影响,我就告诉学生可以戴耳机,但是必须是在完成操作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积极地按你的要求做。当然,也有学生会依然我行我素,这时,采取一些个别谈心,或者用榜样的力量来督促这些学生自律,不过既然是谈心,就不要用训斥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用淡然一点的态度把你的想法告诉学生,可能会更容易赢取学生的心。

4.“手”:对电脑操作,当然离不可手的参与了。在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演示手的摆放位置和姿势,并向学生说明和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学生比较小,还可以用1、2、3代替手的不同位置,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下口令训练,既让学生牢记准确的动作,也带有娱乐与放松的功效。

5.有些学生以前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关机的问题,有些学生关机只把显示器关闭就算关机了,还有些学生关机直接关电脑电源的,五楼电脑房的电脑比较老,开始关闭之后还要按下电源才能真正把电脑关闭,因此要不断反复的强调学生关机的,有些学生强调了一年了,到后面还是会忘记。因此发现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6.有些学生上课一边做一边开窗口玩游戏,这样就会导致作品做的是又慢又差,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要坚决制止,实在不听话的要反复教育,谈心。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正是因为好奇,才促使人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明与创造——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计算机,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想摆弄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屏幕保护、图片、声音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这时,我觉得我们自己首先要转变一下观念,认识到好奇心理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回避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采取适当的包容态度,努力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信息科技的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喜欢在课上探索一些课本外的内容,我认为应该进行鼓励,因为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需要有探索精神,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有趣,但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经意之间却巩固了许多知识,会学到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并且还会很快地进行知识的传递。

三.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

学生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已有的电脑知识基础也有差异,所以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就非常慢。这时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就要求老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了,如可以把操作要求分为几次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加点难度的层次,拓展的层次,但这样一来,光靠书本知识就可能不够,需要老师备课准备更多的内容,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可能会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当然,有时我们也可以请一些有一定基础或接受比较快的学生充当讲解员、演示员,这样既给予这些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老师也能从学生的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也可以请操作快的学生做小老师,去帮助碰到困难的学生,学生间的传授,可以为已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创设一个问题场景,让其帮助别人找出问题的症结,并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其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不单是停留在面上,而是对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中,我总是喜欢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有时故意让学生体验失败,再找到成功;有时我会请学生把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在操作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再进行交流;有时,在进行作品展示时,我会请学生回忆一下在操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会把整个过程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所说的,基本上也就是本课时重难点,也就其他学生也会碰到的共性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的操作中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能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碰到问题时也敢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我觉得可以既能让学生逐步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也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心得

12月28日,中宣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向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全国10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河南科技工作者,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程相文入选。

这是继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王杜娟,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祁兴磊分别入选2018年(首届)、2019年全国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以来,河南省科技工作者第三次获此殊荣,实现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以来“三连冠”。

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谈朗玉说,在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人选遴选推荐中,省科协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技厅,提出“社会各界满意、广大科技工作者认可,在全省范围有代表性、在全国层面有竞争力,经得起高强度宣传、聚光灯照射,不负‘最美’、无愧‘最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这一鲜明导向,从精神、贡献、影响三个方面综合考量,经过多轮投票,力争把最有代表性、最有竞争力的河南优秀科技工作者遴选出来、推荐上去。

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程相文,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今年84岁的程相文,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57年,有55个春节是在海南岛试验田度过的,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推广到十多个省市,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70多亿元。他一手抓新品种选育,一手抓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首创万亩核心区全国夏玉米同面积最高产量纪录,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对河南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程相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49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组织,每年一届,每届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确定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旨在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汇聚起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

当今世界是科技制胜的世界,需要我们打造最亮的科技之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肩负起以科技创新主动赢得发展主动的重任。谈朗玉介绍,我们将把“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引向深入,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争做新时代出彩河南人,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心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我们离不开科学,若没有了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繁琐很多,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没有必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见,科学有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年代。那时更多的科学走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炎热的夏季,那陈旧费力扇子你还在用吗?no!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便捷的空调;丰收的秋季,农民伯伯们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因为,田地里已经是机械化丰收了;寒冷的冬季,你还在为取暖发愁吗?一个小小的“暖保”就解决了你的问题。

现如今,已是经济、科技更加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了。就在生活的琐事中也会发现科学。夏天,大家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但是,汗渍却又令人头疼。可是如果你在领口、衣袖上适当的撒一些盐,四五分钟后再用洗衣粉、香皂等清洗,衣服就会变得清洁如新。这是因为,盐中含有一种酶类物质,与汗渍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就会产生话学反应,酶可以将汗渍从碱中分解出来,碱被分解出来,其余的污渍当然容易清除啦!这不仅是生活中的科学,更是生活中的艺术。

如今社会,家电已是生活中的必备品,而冰箱更是日常用品。家里的蔬菜水果、剩饭剩菜只要放进冰箱就能够保鲜。但是冰箱里残留的怪味却常常不能散去。这怎么办呢?没事,只要你放进去一些鲜橘子皮,过几天,冰箱里不但没有那怪味儿,而且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橘香呢。这是橘子皮当中菌在起作用,这种菌就像叶子中的叶绿素一样。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这种菌吸收冰箱中的怪味来制造养料,同时放出废气——橘香。这可比冰箱除味剂实惠多了吧,而且简洁方便。

这些都是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是新生活。我们何不好好利用科学,并且主动发觉科学,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新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对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那是在暑期发生的,暑假期间天气特别炎热,连我家的小狗也常常吐着舌头,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由于天气的炎热,蚊子可要大显身手了。提起蚊子,没有哪个不憎恨它们,说它们是“吸血鬼”。是啊,每当傍晚,蚊子常常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对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在夏秋季节中,每当梅雨快要来临之前,蚊子异常活跃,正如人们常说:“今日蚊子叮人凶,一场梅雨靠得稳。”还有人常说:“七月半蚊子多一半,八月半蚊子少一半,九月半蚊子叮石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蚊子对周围电场的变化是十分敏锐的。在一般情况下,周围空气是带负电的,云雨区是带正电的。当附近天空出现一个雷雨区域,并且逐渐向我移过来的时候,蚊子很快就感觉到周围电场的变化,因而雷雨很快要来到了,所以赶在雷雨之前拼命叮人吸血,使它的卵成熟,大雨一过,正好产卵。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年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

说起“科技”,大家一定会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比较陌生。可是,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的科技,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就说电动车吧,电动车在十来年前可是个宝贝,那时,大街上电动车寥寥无几。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车日益普及,它不仅样式变得越来越新颖好看,动力也越来越强大,一次充电就可跑二百多里。价格嘛,却越来越低,所以现在,电动车走进了千家万户。

除了电动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的科技产品在为我们服务。比如,我们学习累了,可以用mp5听听歌,看看影片;外出乘车旅游,gps系统为我们导航;上酒店吃饭,电子门自动为我们开闭;到银行取钱,插入磁卡,钱就会自动吐出……在现代社会里,科技真是无处不在呀!

科技就在我身边,我们谁都离不开科技。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今后要好好学习,力争将来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部内容,可圈可点一直关注学习资料,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心得

最近,我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讲的是许多中外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一生大多经历坎坷,很少一帆风顺。

就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来说吧。他制作的本草纲目和提出的植物分类法闻名世界,可李时珍在做太医时竟然被称为“草包医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现在嘲笑的人就是以后闻名遐迩的大医学家。再拿科学家祖冲之来说吧。他发明的大明历,被采用了整整2之久,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就是从大明历演变过来的,祖冲之不但在历法上取得成绩而且在天文、数学、机械上都有所成就。还有许多的科学家都是这样成功的。

这些科学家成功靠什么靠智慧、靠灵感、靠发现都有,但是我觉得靠的是失败和挫折,没有这一次的失败就没有下一次的成功!有很多人不懂,他认为我是最强的,等到自己老了就已经来不及了,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

最美科技工作者心得

于敏,蘑菇云下的盖世英雄,是他让氢弹成为了“中国关键词”。

从1961年开始,他隐姓埋名28载,进行氢弹理论探索工作,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仅用26个月就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氢弹试验的成功,创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记录。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计算纸带,以严谨求真且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优化设计,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实现了氢弹试验结果与计算数据的完全一致。

在那些甘坐冷板凳的日子里,他守护着自己真心热爱的科研事业,不声不响地潜心做着自己的研究。在大西北核试验场,他吟诵《出师表》时怆然涕下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一句“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是他真实而光辉的人生写照。

于老曾于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惊天的事业之下,于老无悔地度过了沉静思索、奉献坚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