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8篇)
一年级教学计划的编写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善于利用它来指导教学。下面是一组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学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中带来一些启发。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那今天组织我们班的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分为两组,一组10个人,二组9个人,我们一起去玩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师
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
2、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老师利用教具与学具组织学生自己来摆一摆,找出比较的方法。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们自己找到的方法,最后教师给予指导。)。
3、由拔河比赛以及上面的展示来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出示课件。
10比9大可以写成:10〉9,读作:10大于9。
9比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小于10。
4、接着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三、认识等于号。
1、现在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看,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并派代表自愿的将结果进行展示。
2、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3、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呢?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10等于10可以写成10=10,读作:10等于10。
四、练习与拓展。
第一题:比一比:谁更多呢。
第二题:比较大小。
第三题:练习使用“”“”
在比赛现场还有许多啦啦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吗?试一试!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总结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习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习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三、巩固练习。
1、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
2、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号的前面。
3、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习。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习进步。
4、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观察教室图片,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8、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2、师问: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吗?老师相信你,找找看。(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刚才小朋友们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帮老师找找图中的数吗?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1个圆、2个三角形、3个桃心、4颗五角星、5个太阳)。
三、说一说。
四、比一比。
1、谁的眼睛最亮?课件展示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出有几个?2、谁的耳朵最灵?教师在4个杯子中放入围棋子,让学生听声音判断多少,先排排队,再进行一一验证。
五、写一写。
1、观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1字像粉笔、2字像鸭子、3字像耳朵、4字像红旗、5字像秤钩)。
2、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与能力: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拍一拍: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拍一拍: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春天音乐会》(出示歌词,会唱的同学可跟着唱)。
2、板书课题:1春笋(认读,正音)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配乐)。2、齐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3、认读词语: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迎着笑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2、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看春笋生长的有关录象)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一起表演)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5、师指图引读第二句,引导学生表演。(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
6、师: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呀!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接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它们多顽强呀!读着读着,老师忍不住夸起春笋来了。(师有感情背诵第一段并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7、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6、春笋长大后变成了什么?(竹子)老师也希望你们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才,像竹子一样位人们做贡献。
五、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并组词。2、自学笔顺。3、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有选择地范写。4、在田字格内描红。5、写练习《三段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3.小动物排队: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
面,是第__层.第。
2层住的是____。
_,它在_____。
的上面,____的。
下面.第3层呢?_。
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
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
在()号车的后面。
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
结果呢?
9、从左数是第()个。
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认识左右、上下、前后左右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2.2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数的组成来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众多算法中择优来学,达到能熟练应用。
教学工具。
情境图、多媒体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图填数。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第一节加法。
一、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课件: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2、在操作中感知加法。
摆一摆。
师:请你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合起来是4朵小花。
师: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二、学习“减法”算式。
1、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求一共几朵花?都可以用加法计算。
2、师:认识“+”: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之间板书“+”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3、读加法算式(板书读法)。
(1)3+1=4读作:3加1等于4。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巩固提高。
2、练习五1题。
3、其它一些有关本课的练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体会到了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本节课学的是数学计算里最简单的,是计算数的基础,同学们课后要多做练习,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板书。
第5节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3+1=4读作:3加1等于4。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4.比较,发现不同点。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建议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时课改中教师们竭力寻求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规划了赋有童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第18页的排队购票、第29页的小猴吃桃……这些都是儿童喜欢、了解的,可亲可近。在教育中,需求结合实践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教育“比多少”,应充沛运用主题图给学生叙说“小猪帮小兔盖房”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走进情境,细心查询、比较,感悟“多”“少”“相同多”。再如教育“0的知道”,教师可依据第29页的主题图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动诙谐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喜欢。再经过查询小猴吃桃的情境:盘子里有2个桃,小猴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领会“从有到无”的改变,感知0的意义。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能够把日子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变得生动诙谐。
让学生自动获取常识。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再发明。新课标偏重:“数学教育活动有必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打开水陡峭已有的常识经历基础之上……向学生供给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着手实践、自主根究与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办法……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生动的、自动的和赋有特性的进程”。
教育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讲堂上给学生供给充沛的查询、操作、考虑、沟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常识。
(一)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根究获取数学常识。
例如教育“立体图形的开端知道”时,课前为学生预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仰仗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历,查询、沟通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谈论“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依据日常日子中堆集的经历和对实践情境的感触进行根究,将理性经历进一步笼统化,打开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经过着手操作,获取数学常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着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办法。例如教育“9加几”时,在学生沟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操作活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主意,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进程。接着,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践操作边进行核算,详细形象的操作进程与笼统的核算进程一一对应。外显的动作驱动内涵思想活动,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感悟、了解新的核算办法。
(三)让学生经过协作与沟通,获取数学常识。
例如数学“9加几”时,由“校园运动会”的详细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根究处理问题办法的“使命”交给各组来完结。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并在小组内谈论沟通处理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日子经历用自己的思想办法考虑,会发作“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核算办法。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展现本组的研讨作用。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办法,由此领会到处理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办法。一起,在沟通中,学生赏识自己的发现、赏识本组的作用、赏识全班发现的多种办法,不断领会成功的高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根究知道和喜欢,增强学生协作学习的知道。
精心规划数学活动。
新课标特别偏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阐明与运用的进程”,重视数学常识的构成进程是当时数学课题改造的一个重要理念。
例如“1~5的知道”,教材先表现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数,接着让学生经过摆小棒进一步领会数的基数意义;知道物体和图形,教材先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进步学生对物体形状的直观知道,接着出现立体图形引出物体形状的称谓。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常识描绘地址的日子空间……在教育中,需求以教材供给的底子资料和学习活动条理,为学生规划查询、操作、考虑、沟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常识构成的进程。
例如教育“1~5的知道”时,由学生去过公园或动物园的事例,创设“去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先请学生查询、了解有哪些心爱的动物,再请学生把查询和数的作用通知组内的小伙伴,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经过查询、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1~5各数。接着,让学生依据数摆出小棒,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卡片来摆。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把笼统的数详细化,加深对1~5各数的基数意义的了解。学生经过看、数、说、做各项活动知道1~5各数,经历了数概念的构成进程。学生不只领会数的发作和作用、加深对数概念的了解,而且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周围事物,并取得成功的领会,增进学好数学的决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