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教案(实用16篇)

小编: 梦幻泡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教案范文的特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全册教案6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2.合唱《歌声与微笑》《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劳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4/4拍,和声小调式,不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歌曲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b段新的音乐材料的出现,在音区、节奏、旋律上都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a段的旋律在低音区徘徊,极富歌唱性,亲切、流畅,b段则移至高音区进行,旋律热情奔放,与a段对比强烈。尤其是在高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旋律与歌词的朗诵节奏结合得非常贴切,附点音符与前倚音的出现多是语气的需要。歌词多为一字一音,易唱易记,自歌曲创作从来,每到欢乐的场合,常常使人们想到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歌曲也曾随着中国“少男少女合唱团”的出访,飘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2.合唱《歌声与微笑》《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劳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4/4拍,和声小调式,不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歌曲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b段新的音乐材料的出现,在音区、节奏、旋律上都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a段的旋律在低音区徘徊,极富歌唱性,亲切、流畅,b段则移至高音区进行,旋律热情奔放,与a段对比强烈。尤其是在高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旋律与歌词的朗诵节奏结合得非常贴切,附点音符与前倚音的出现多是语气的需要。歌词多为一字一音,易唱易记,自歌曲创作从来,每到欢乐的场合,常常使人们想到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歌曲也曾随着中国“少男少女合唱团”的出访,飘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3.歌曲《同坐小竹排》《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竹排”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入水中漂浮,用来运人载物。竹排由一人撑竹竿于水底,用力支地,循环往复,使竹排顺水漂流。小竹排,便是指面积和载重量都很少的竹排。在我国南方水乡,竹排十分普遍,十几岁的孩子便会撑竹排。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坐竹排到水上游览。《同坐小竹排》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4.歌曲《西伦达》《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童游戏歌曲。由小麦译词,陆斯配歌。这是一首弱起小节的歌曲,节奏较规整,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欢快,歌词以第一人称,唱出游戏的方法。便于活动表演。第九课美丽的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_――美丽的动物。2.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3.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教学内容聆听《龟兔赛跑》教学基本要求1.初听前可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讲。2.听辨大管、单簧管的音乐,想像哪个可以代表龟,哪个可以代表兔?提示:说一说龟的音乐、兔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在课本上的方格中涂颜色或线条。3.初听全曲。提示:用动作表现龟和兔的故事。全体同学分角色,还有两个啦啦队。提示:听了音乐,你喜涂颜色,把小兔的节奏数一数有多少?龟的节奏有多少?4.分别读一读和拍一拍龟、兔的节奏。表演《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基本要求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2.可结合傣家风景及傣族小姑娘的图片导入新歌的学习。3.学歌过程中教几个傣舞的动作让学生自由创编。4.会唱歌曲后,便练习打击乐的伴奏。课本中的铃鼓有两种击法:一种用手指单击鼓心;一种晃动铃鼓发声。三角铁敲击长音处。5.听录音敲击打击乐。教师可用手势提示学生使乐器准确加入,第二次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着歌声准确敲击。6.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表演《大鹿》教学基本要求欢龟还是喜欢兔?为什么?按小兔和龟的行走特点为沿途的节奏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唱前,可让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拍着手轻读歌词,尤其是:“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要读得清晰、准确。2.歌曲演唱时注意,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3.歌曲基本唱会后,便可以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可听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进行表演。4.另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清晨”、“猎人的追击”、“结尾”,学生可设想多种,再按着课本上的`顺序加入打击乐的演奏,将《大鹿》这首歌创造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使全体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教学建议1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2.为了便于学生表演,教师课前可事先做好龟、兔、鹿的头饰,布置学生带些道具如大方纱巾等,可围在腰上做傣家的筒裙。教材分析1.管弦乐《龟兔赛跑》《龟兔赛跑》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史真荣为儿童编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并由作者编写了说明词。这是一部由大管、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完成于1959年,并在1960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演出后,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和欢迎,于1962年出版总谱并灌制了唱片,多年来一直作为我国少年儿童管弦乐欣赏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儿童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教育和管弦乐队的丰富知识。故事大意:在大树林里,骄傲的兔子自认为自己跑得快而瞧不起乌龟。一天,它要和乌龟赛跑,骄傲的兔子跑到半路,看见乌龟被远远抛在后面,它就毫不介意地在大树下睡着了。但是乌龟却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地向前跑去。等到兔子醒来,乌龟已接近目的地,兔子急起猛追,但已来不及了。乌龟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将故事的朗诵词附录于下,并将音乐作简单的解说:【朗诵词】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美丽的大树林,树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松鼠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小兔子和勤恳的乌龟……【音乐解说】骄傲的小兔子是由单簧管担任的,它以善于变化的音色,吹奏出轻快、活泼的装饰音,并采用音程的大跳、快速分解和弦以及音阶下行的音调来描写兔子那种动作敏捷、跳跳蹦蹦、显得自己聪明的骄傲形象。小兔子的主题音调是:勤恳的乌龟是由大管担任的。大管以浑厚低沉的音色吹奏出缓慢平稳的音调,来描绘声音低哑、年纪已老的乌龟迈着缓慢的步伐慢吞吞地向前爬行的形象。龟乌的主题音调是:【朗诵词】有一天,在小河边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早晨,和往常一样,安静而明朗。【音乐解说】音乐在弦乐和钢琴奏出的琶音衬托下,引出了双簧管独奏的一段优美舒展、色彩明亮的音调:我们还可以听到长笛模拟着小鸟的鸣叫声,在轻轻地歌唱着。音乐描绘了大树林的黎明,呈现出一幅清新、明朗、美丽、幽静的大自然景色。这段音调的第二遍是在小提琴的高八度音上重复出现的,并加上双簧管、圆号、长笛分别助奏,顿时气氛显得活跃起来。最后小号吹起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打花巴掌》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第三册第十课歌曲《小拜年》。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各地过年民俗,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初步学习传统礼仪。

3、积极参与编创活动,用打击乐表现过年的气氛。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了解中国民俗。

教学难点: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扇子、民族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律动、发声练习。

三、欣赏《晚会》感受乐曲中的重拍子。

四、乐理知识及技能训练。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

五、表演《小拜年》。

1、导入:

(1)、师:像我们这样敲锣打鼓热闹的场面什么时候能见到?

(过年过节、庆祝)。

出示“年”

(2)、师: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你知道的过年的风俗?(贴春联、吃饺子等)老师这还有一些全国各地的年俗,请大家看看。

播放各地年俗。

(3)、学习拜年传统礼仪。

初一清早在家里给长辈拜年要跪下磕头,出门见到熟人等要深作揖,作揖时左手在上表示尊敬。

(4)、师:过年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过年很有意思,很热闹。听,湖南的小朋友也来给大家拜年了,他们是怎么拜年的呢?大家仔细听。

播放《小拜年》范唱初步感受,听后回答: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拜年的'?

生:欢快、热烈、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时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子。

2、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

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花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3、再次聆听歌曲《小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4、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跟老师学唱歌谱。

(3)学生跟琴哼唱歌曲。

(4)听琴填词。

(5)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五、创编活动。

1、学生分组用歌唱、打击乐器、扇子等表现过年的热闹气氛。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编创成果。

六、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龙咚锵》、《春节序曲》等。

七、小结下课。

师: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最后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礼仪预祝听课的老师们新年快乐。

学生集体向后转作揖,说:预祝老师新年好!再见下课。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音乐问声好教案

1. 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 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歌唱与扮演的优、缺点。

引导同学在学习中评价自身、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2课时

1、扮演《早上好》

2、欣赏《森林水车》

3、编创与活动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同学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同学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同学自身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同学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同学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扮演。假如自身感到满意,就在自身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同学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同学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同学有直观的感受。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同学分组编创,然后各组扮演自身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置成渐强、渐弱,表示小朋友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4/4 xx xx x xx | xx xx x xx |

太阳天空 照,(拍手)花儿对我 笑,(拍手)

xx x xx x | xx xx xx xx | x xx ||

小鸟 说 早早 早, 你为 什么 背上 小书 包。(拍手)

1、扮演《小麻雀》

2、继续欣赏《森林水车》

3、编创与活动

1. 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 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 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 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协助记忆。

5. 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同学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扮演。

1、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示自身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2、教师不要限制同学,让同学自由想像,用自身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3、也可让同学分组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简单扮演。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2.合着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看哪一组做得协调、好听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郊游》教案及反思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xxx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xxxx。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xxxx。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小结。

人音版音乐教案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人音版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一、聆听芭蕾舞剧《窗花舞》。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芭蕾舞剧《窗花舞》。

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

提示:乐曲的情绪势怎样的?你感到喜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剪窗花吗?

2、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表演贴窗花,跳自编得窗花舞。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

1、可借用图片简介湖南人民欢度新年的风俗。

2、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4、跟着老师的琴声读歌词、填唱歌词。

5、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跳。

三、小结,下课。

人音版音乐教案

一、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得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用歌声表达得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随着音乐表演模仿钟表的走动。

2、能清晰和富有弹性的演唱《钟》,并用钟声为歌曲伴奏,作到统一和谐。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一起猜猜看!

2、欣赏与创造。

1)初听: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关于钟的音乐作品,先请大家来听一听。 (播放《在钟表店里》)

师:你们能用肢体来模仿钟表的走动吗?

2)复听:(分段欣赏)

师:真不错,你们能跟着刚才的音乐表演吗?

师:表演的真好!那这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师:对了!仔细听,在钟表店里除了钟表,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听赏b段)师:这段旋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这段是描写钟表工人在愉快劳动的情景,我们 边听边来想象并模仿一下他们劳动的表情和动作。 师:接着听下一段。(听段旋律) 3)完整欣赏及表演:

师:我们听完了全曲,可以发现这首乐曲由五部分 组成,其中三个部分差不多,我们用红色来表示, 剩下热情的一段用黄色表示,柔和的用兰色表示。

3、拓展知识:复习歌曲《钟》,并配钟声伴奏。

a、先听一遍,帮助学生回忆。

4、小结:欣赏与钟有关的歌曲《小闹钟》、《时间像小马车》

人音版音乐教案

1.通过聆听管弦乐《陀螺》,《打字机》,感受音乐形象和结构,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和了解变奏曲的结构,感受节奏,音符的变化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景。

尝试用变化节奏的方法编创变奏曲。

1.《哦,十分钟》导入节奏练习。

设问:

a:同学们课间喜欢什么运动?

b:能不能把这个运动节奏念出来?

2.聆听乐曲,说说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3.复听乐曲主题部分,请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进行律动。

4.指导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进行特点。

5.分段聆听,说说音乐是怎样变化的,每次变化所联想的场景。

6.初听管弦乐曲《陀螺》,

设问:你听到陀螺转动的声音吗?

7.跟着音乐律动,让学生根据音乐设计不同的动作:

主题部分随音乐抽打陀螺动作,间奏部分原地转动身体模仿陀螺。

8.聆听管弦乐曲《打字机》。

设问:

1.在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音乐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

9.再听乐曲,感知音乐结构和特点。

a.乐曲分几部分组成?

b.教师引导从音乐节奏,旋律起伏,力度的对比等方面讨论,总结出音乐的结构和特点。

10.复听乐曲,随打字机模仿打字动作。

11.总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我们要做发现音乐的有心人。

人音版音乐教案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人音版音乐教案

1、导言:

2、表演《牧童》。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3.复习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1.说说意大利。

2.欣赏《我的太阳》。

3.说说意大利的民歌特点。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2.视听旋律。

3.学唱歌词。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乐、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卡普里岛》。

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

建筑方面(边说边出示课件)有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和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水城即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另外,意大利的广场和喷泉也很有特点。意大利的文化也非常丰富,文学家但丁的《神曲》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意大利歌曲的热情,明朗的特点。

音画结合的歌曲欣赏既能让学生对卡普里岛有个初步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弱起小节,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

1空塔塔塔2空513空513305130513。

这一环节分一下来进行;

1.师唱曲谱生填词。

2.齐唱歌词。

3.歌曲表情、情绪的处理。

了解意大利吗?学生自由发言。

聆听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片段。

你对意大利有哪些了解?

2、复习学过的意大利歌曲《桑塔.露其娅》。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桑塔露其娅》。

老师请学生观察这首歌的旋律特点:(上行、弱起),并视唱曲谱。

师:演唱谱子,学生自己填词,重点之处可反复。完整演唱之后引导学生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课堂小结找出歌曲中出现;d.cfine记号让学生自己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卡普里岛意大利民歌热情奔放明朗dc从到反复到fine处结束。

板书设计。

卡普里岛。

意大利。

热情奔放明朗。

dc从到反复到fine处结束。

课后反思。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欣赏《羊肠小道》《桑托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能分辨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通过音乐要素联想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分辨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初步感受现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4、能知道一些有关美国的大峡谷、希腊的桑托尼岛、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等自然景观的知识。

5、能用学生已有的世界音乐知识,组织《环球之旅》的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设计。

音乐欣赏谈话法、分组抢答、体验讨论。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欣赏《羊肠小道》。

1.初听乐曲中描述性的片段2.复听乐曲3.完整欣赏全曲。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体会歌曲《卡普里岛》热情、奔放的情绪。2、分析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3、感受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的现代音乐风格。

学生欣赏并思考发音。

师引导学生听辨并总结。

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欣赏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

1.演奏形式。

2.作曲家简介。

3.发表感想。

四.课堂小结。

演奏形式是电子合成器与乐队。

作曲家雅尼。

本课的要点再一次重申,以巩固本课的学习成果。

师由雅尼的《尼罗河》引出本课的《桑托尼》,引导学生感受并发言。

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足之处予以补充。

板书设计。

羊肠小道。

美国管线合奏。

桑托尼雅尼电子合成器与乐队。

课后反思。

人音版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二、歌曲表演《过新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1、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2、分小组编创。

3、展示每个小组的合奏效果。

二、学唱歌曲《过新年》。

1、提示学生:你是否注意到在过新年时家家门上贴的对联?你喜欢哪一幅,抄在课本上,读给同学们听。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徒手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

提示:选择那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三、小结,下课。

二年级音乐教案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课件钢琴、手绢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学生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如跳绳,丢手绢等)

2.玩一玩

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儿歌童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1.导入:

(生:想。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排排坐》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师带领全体学生用桂林方言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1 12 6 5 3 2 3及1 12 6 5 3 2 1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能对歌曲进行情绪处理,引导学生唱出强弱,并富有表情)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提问: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

(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