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袁隆平先进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三篇)

小编: 笔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袁隆平先进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篇一

进入7月份以来,清涧县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局地山体滑坡,清涧县所有乡镇受灾,城乡居民财产、市政设施、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毁,初步统计造成直接损失7.17亿元。红枣一直是清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7月上旬正值红枣开花坐果期,连续强降雨造成全县50万亩红枣盛果林落果达3成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面对罕见灾情,清涧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各部门全力配合各乡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数万名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形成了一道抗灾害、保民生的坚实屏障。

汛期来临之际,清涧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一定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确保人民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抢险救灾工作会议,针对隐患地段的抢修措施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成立了13个排查工作组,对全县重点区域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并组织抢修受毁公路、通讯和供电供水设备,确保公路、通讯畅通和供水、供电安全。

在史无前例的灾害面前,清涧能够无一人伤亡,与该县在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来临前坚决执行“三个必须”紧密相关:即所有靠山窑洞内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走,所有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地段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走,所有低洼地段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走。该县及时转移安置居民7000多人。并对撤离群众原住房屋、窑洞采取加贴封条、替换门锁、停水停电等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严格监管,严禁心存侥幸的群众返回居住。

回忆起7月14日窑洞被掩埋的情景,清涧县双庙河乡贺家畔村的白家和感到十分庆幸。7月14日,乡干部们在贺家畔村排查中发现,白家和家的窑洞存在山体滑坡隐患。乡干部们反复劝说白家和夫妇撤离,但白家和坚决不愿意撤离。工作人员经过短暂商量后,强制他撤离到贺家畔村学校居住。仅仅撤离出来两个多小时后,白家和家窑洞边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安然无恙的白家和感激地说:“是乡政府干部救了我全家人的命”!

灾难给人的痛楚是刻骨铭心的。但在防汛救灾过程中,感动、真情随处可见。清涧县在防汛救灾中凝聚的正能量不断涌现。

7月25日清晨,清涧县再次遭受强降雨突袭。该县城管局当即组织三路救助队,分别来到隐患存留的东门湾、西沟贬、赤土沟等三个村。在西沟贬村旁210国道上,淤泥越积越多,顷刻间堵住了路边的下水口。城管局副局长韩龙在如注的雨水中,用钢筋捅,用铁锨铲,用手刨,最后爬到桥头找出水口后自己累得都快站立不住了……两小时后,该段路上下出水口全部贯通。

清涧县设立了石台寺小学和师家园则小学作为撤离群众的临时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陈彦斌说:“乡政府给发了新被褥,还发了200元临时生活补助。”

据介绍,为安全度汛,清涧县还专门下发了300万元的防汛专项资金,目前,窑洞坍塌住户每户得到500元补助,因灾难撤出住所的得到200元补助。

袁隆平先进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篇二

从医34年的张定宇是从一名普通医生起步,先后担任武汉市四医院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6年前来到金银潭医院出任院长。

面对国家召唤,张定宇使命必达。他曾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__年除夕,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出现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20__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他有着三重身份:中国共产党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临床医生。

“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

张定宇始终冲在最前线,无论是重症病人会诊现场、深夜转诊病人现场,还是在腾退救治病区现场,他的身影从未离开,成为抗“疫”一线的一面旗帜。

“全院职工取消任何休假,全部到岗。”说完,张定宇吃力地弯下患有渐冻症的身躯,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拜托大家了!”

在他的带领下,金银潭医院600多名职工至今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整整奋战了两个月。没有一个人迟疑、退缩,也从未有人主动要“下火线”。

据张定宇同事介绍,早上7点半,往往换班的医护人员还没到,张定宇就已经到了。收病人、转病人、管病人,这些看似并不需要这个院长亲自过问的事情,他都会亲自过问,且要求回答者脱口而出说出精确数字。

“张铁人”,这是同事送给他的新称号。自去年12月29日起,张定宇没休息过一天。凌晨2时刚躺下,4时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是他的家常便饭。有时实在来不及回家,他就在医院的值班室休息。

即便因高强度持续战斗病倒了,躺在床上输液,张定宇仍紧盯病人救治,听汇报、看报告,了解确诊病例、重症人数、救治进展……

“我们当医生的苦点没什么,看着患者遭受的痛苦,疫情还没有被攻克,根本顾不上身体上的疲惫。”

令张定宇感到振奋的是,随着全国医疗队伍的到来,医院的工作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入院患者明显下降,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更值得欣慰的是,医院一线人员可以稍事休整。“我现在可以从每天3小时睡到6小时了,我的睡眠是全国人民给的!”

袁隆平先进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篇三

今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班首届电商班开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农民自己开网店,把大山中的优质农产品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他还设想引进区块链技术,解决中药材的全流程追溯问题。

“林下药材可以做成大产业,不仅是林下三七,还有重楼、黄精、石斛等。我们想摸索一套科学办法,让药材回归深山老林。”“我们希望以优质的药材原料,为中医药发展作一份贡献。”

一颗初心,始终跃动,正如他的入党誓言——

“团结广大群众,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服从祖国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这句誓言,1996年,朱有勇在悉尼大学完成了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宾馆再好不是家。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为了这句誓言,20__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头衔众多,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等,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农民院士”。

“脱贫攻坚带给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干部群众才是真正的脱贫主力军。我是一个教书匠,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有幸参与了这个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澜沧江边蒿枝坝,林下药材满山崖,生态有机三七花,人人见了人人夸……”蒿枝坝的村民,都喜欢唱朱有勇根据山歌编的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

蒿枝坝村道路旁,遍布一种名为三角梅的植物。朱有勇在蒿枝坝扎根后,就引种了这种花。

他有一个想法——等闲下来,把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在这场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历练并成长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