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半命题教案汇总

小编: 影墨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半命题教案篇一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20xx年的“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广东省)、“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广西北海)、“____的岁月”(贵州安顺)、“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湖北鄂州)等。

二是后空型。如20xx年的“因为有____”(甘肃兰州)、“错过____”(广西柳州)、“追寻那渐远的____”(贵州贵阳)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20xx年“有____陪伴的日子”(广西梧州)、“留一份____给你”(江西抚州)、“藏在____里的精彩”(湖北孝感)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20xx年的“因为____我更____”(湖南永州)、“为____画上____”(重庆)等。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20xx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初中半命题教案篇二

后天就要离开这座相处了三年的建筑,离开我的初中生活。

中考前的最后一天,大家的心都失落落的,谁也无心学习,有的同学早早地就把书本搬回家了,我们相互赠言,情意绵绵。记得了三年前就是这么相互留言告别了六年的小学时代。大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下几句话,没有说“再见”,于是大家就真的没有再见过面。三年后的今天,当一切又如原样发生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猜测,该不会又像三年前的那场告别一样,从此我们就真的不再见面了呢?

初一,倔强而单纯,每天老老实实地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捧着课本假装用功;初二,疯狂而自信,开始悄悄喜欢一些明星,开始注意那些长得帅气些的男生;初三,心事重重,多愁善感,开始写日记,也开始真正努力学习,偷偷地谋划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并淡定地说以后一定去这儿那儿。

这么充实而精彩的三年,这么顽固而倔强的三年,这么温暖而难忘的三年,就这么过来了。

那些可贵的天真与单纯,我们都回不去了——那些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谈理想的日子,那些寻找阳光自己温暖自己的日子,那些冷得躲在被窝里发抖的日子,那些身在教室而心在校外只能满心无奈的日子,那些呆在一起就算天塌下来也得先疯一阵再说的日子,那些望着被窗户的边框勾勒出正方形天空生出无边幻想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都是我怎么也保护不了的已经逝去的东西,都是三年来在我心中所留下的记忆和即将告别时想说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话题,它们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又一幕幕很快地就要远去了。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得不近人情的小丫头;如今,我已经不再是明知有过逆反却始终不肯承认过错的小丫头;我早已长成一个明是非、有理想的中学生。三年来,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潮湿的日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都在这个繁盛而离散的日子,一起消失了。

再见,我的初中生涯!

【名师点评】:

深情款款忆往昔,稚气老练二合一

文章取题为“当告别初中生活的时候”,却不是停留在告别“仪式”上,而是深情款款地与读者回忆在过去三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并集中于第三段的概括回忆。其实这正是回忆性散文写实的常用方法之一,更主要的是抒情,抒写对三年初中生活的留恋与难忘。

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稚气十足的女孩子的真实的思想,她的成长的历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我们感到可贵,值得珍惜。文章又显得老成,从最后三段中不难看出,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又很老练,很见基本功。所以这也是一篇不错的一类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