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十二篇)

小编: 笔舞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喜欢读书。读小学时,我的作文空洞枯燥平淡,自从订阅了《少年作文辅导》后,我每期必看,学习人家的习作方法,包括习作的选材、结构安排等,后来我的作文不再乏味,有内容可写了,也时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读。从那时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经常抄写一些好词佳句,收集资料,好的段落我还会熟读成诵,不断积累运用。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后来的语文学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读中学与师范时,也读了不少“闲书”,虽说“闲书”,也从中获益不少,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对读书的内容与范围也有了更为具体的选择,那就是更接近职业了。《辽宁教育》、《福建教育》,让我有幸看到教育教学先行者光辉的典范,是我效仿的楷模;《教育教学心理学》让我知道教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走进新课程》在实施新课改的旅途中为我指点迷津,少走迂途。

在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读了一些与此无关的书籍。如古典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现代的《鲁迅文集》、《郭沫若文集》,外国文学《呼啸山庄》、《飘》,还有一些诗歌散文集等,如《古代诗词选》、《汪国真诗集》、《席慕容诗集》、《智慧背囊》等。这些似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东西,但这些也的确丰富了我的大脑,让我在语文课上,当讲到相关章节,可以信手拈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我的学生对我“刮目相看”。如讲到《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那只是《红楼梦》中的节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里面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我便抛开文本,拓展来讲,以至于下课了,还有学生饶有兴致地来问我其中的某某情节是怎回事。我说:“孩子,要想知道得更多,还是去读《红楼梦》原本吧,书里比老师说得好多了,更生动,更详细。”我们都笑了。在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我特意上网查看了鲁迅的《故乡》全章节,知道了由“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部分组成,这样在教学时我就可以把文章的习作背景及相关情节给学生一个较全面的真实的体验。在学习《尊严》和《将心比心》时,我读过的《智慧背囊》就派上了用场,因为这两篇课文都是从那里选取的,那里还有好多这样的美丽感人的故事。读了《阅读与写作》中的台湾教师陈正治的“愉快的作文课”一文,让我看到学生的'个性是如何得到鼓励、充分张扬的,尤其文中提到的看、听、感、想、做的习作方法使我茅塞顿开,让我知道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要描写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感人,让人觉得愿读,有值得品味的东西。

要想上好语文课,认真备课是关键,另外我认为教师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多读书,读各种有益的书。尤其是在当今的新课改情势下,教学方法要活,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要活,不能死教课本,课本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有机智的教师灵活驾驭教材,把握好文本,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再有,我认为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才能把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习作能力三种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提高。因此,我经常把伟人的读书故事讲给学生听,也把我的读书经历告诉我的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运用,会一生受用。

一次语文课上,一生对文中一小节的内容理解体会得淋漓尽致,且文辞优美。我不禁说:“你真行,哪学的这么多好词啊?”那生脱口而出:“老师,跟您学的,您每次讲课时或总结时,都很会用词。”我窃笑,还有夸我的。“润物细无声”,的确,老师的言传身教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阅读,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 ,让孩子的世界更明朗;阅读,渲染了课堂氛围,让孩子的情致更高涨;阅读,也同化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也懂得开卷有益的真谛!用时方恨读书少,还是记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愿与书为伴,书永远是点缀我沿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

时间犹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青春已逝、时间已消。在时间飞快流逝间,掐指一算,我踏入小学教师这一行列已有17年。17年的教学生涯,我伴随着教育改革走过了教育事业的风风雨雨……

刚参加工作时,我认为“上课”简单地说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后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回首我们_县教育改革路,几多感慨几多快乐,几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和探索,我的心灵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和磨练,尽情体验着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种种希望与激动,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小插曲,也曾有过不少关于我的教学故事呢!下面就教育改革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吧。

记得刚踏入教师行列时,我是在村小学教学的,对教学一脸茫然的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有经验的老校长。老校长满脸微笑的对我说:“小梁,你不用紧张,上课很容易的,老师讲学生听就行,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就能上好课。”这样的教学思想一直跟随了我几年。但是随着新课改浪潮的袭来,再加上我来到了中心校上课后,使我立即觉得自己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育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为了让我县所有老师都迅速转变角色,教育局组织了许多培训,如新课标培训,参与式教学培训等,通过参加这些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课堂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更好的体现这一课改理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多提问这些学困生,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1、“慧眼识泰山”——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

当好一名小学老师并不容易,不仅要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慧眼,还要有一对兔一样灵敏的耳朵,才能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自己的观察随时按需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当“警察”的角色,时刻抓出课堂上一些不听课的“不法分子”。因为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不是长久的,虽然他不在课堂上大吵大闹,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或搞小动作的习惯还是有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然有一小部分钻空子,课堂上松懈,这些问题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高效性,整个课堂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决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种现象发生。

2、“学得方法,受益终生”——做好学习指导

(1)奖励诱惑,激励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指导。比如,这个学生的坐姿有进步,这时你就要给予肯定及鼓励。有时还要增加辅助激励指导,这种辅助指导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刚接手低年级的教学时,没有摸索出低年级的孩子的特点,因此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不佳。一次我有幸参加_县举办的“小学低年级教学管理工作会议”,聆听了县第一小学甘泉老师的班级管理做法,觉得她的做法可以效仿。回来后我就在学习园地后面制作了班级“成长果园”,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用海绵纸剪成的苹果树,只要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好,就奖励一个苹果图案的贴纸贴到苹果树上,犯错误的就扣一颗“苹果”,到月底后再统计谁的“苹果”最多,再另行奖励。自从实行了这样的奖励办法后,学生的课堂纪律很好,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因此,我总结出:低年级的学生是要哄骗的,教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适当的时候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只有舍得付出,才会有回报。

(2)“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学法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在办公室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的话语:“这道题都讲了很多次了,学生还是不懂,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了。”其实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没能掌握方法,一切的教学都是白费的,即使短暂的学会也容易遗忘。因此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比如识字方法的指导,要教会学生根据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样才能记得牢。

3、“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严抓学生检测关。

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已否,检测是的方法。在每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严把学生过关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我觉得我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们学校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加大投入,实现了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目标,学生通过多媒体开拓了视野,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都在提高。孩子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再通过以学定教、以考定学的教学理念,学得快而且透。这都取决于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学生在完成自己计划内的学习后,便会找出更多的课外知识,练习题等之类的进行补充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更宽了……为了学生成绩的共同提高,我还实行了“一优生带一差生”的合作学习,优生做差生的学习表率,平时检查差生的作业及学习情况,优生做老师的小助手,督促检查差生的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明白了两点:把学生教会不如让学生学会;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方法和能力。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往往再怎么完美的一节课也会有一点点的瑕疵,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时有个别学生不够自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改正,学生的学习问题各不相同,在指导时有点力不从心。但我相信,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改革中会逐一解决。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教育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中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个体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书写教育的新篇章,我很庆幸,我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这条路虽然没有尽头,但我更加庆幸的是我与教育改革共成长。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三

光阴似箭,又是一个学期的开始,很荣幸又参加了此次的培训,也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分享的机会。培训资料简直就是两个字丰富,它为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量身定做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看到别人的成长和进步,也让自身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觉得自身或许更优秀的地方。透过这次培训,我发此刻平时可教学当中并不完全是学生的原因。要想真正上好数学课,不仅仅要有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懂得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上课时,先不着急教学知识,而是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

在上课时,要思考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多种活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这样既让学生乐于理解所要学习的东西,又帮忙他们理解了知识。

以前在上课的时候,很怕学生吵,要求学生持续安静。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适当地“吵闹”并没有什么不好,当然这个“吵闹”不是真的吵,而是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争论的环境。这种争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又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和学生沟通,进入他们的世界,不能只是一味的想和做。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把握孩子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是才能事半功倍。

在我看来,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只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忙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因此,需要我们努力的东西还很多,在后面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学习当中和学生共同学习,并不是说小学生他什么都不懂,仔细去研究其实他们身上也有不少的优点,只是他们或许不明白这是他们的有点罢了,好比说学生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十分好的语言语气,一个良好的.态度,或者说一个听话懂事过程当中的尊重他人的一面,这些你能够透过一些小事情去展开,其实有很多身边的人都做不到的地方,因为其实大的道理就是一些小的道理,能把身边的细节做好我相信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哪来多多少真理。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四

韩愈在《师说》里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的师者不单单是要传授给学生科目上的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做人的道路,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惑。一个师者优秀的教育心得体会不是如何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是如何让一个学生真正地用心去面对学习,让一个学生得到知识与心理真正的成长,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等等。作为一个师者,他的教育心得体会并不是简单的成绩教育上的体会,而是更为复杂、全面的。

一个师者的教育心得体会,首先要着眼于现实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硬件齐全或者匮乏的地方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还有就是教学内容的方向也十分觉得一个老师的.教育的进行。例如有些学校会把生活常识列为了主要科目,那么他在讲授日常生活知识时便更容易切入。而对于大多数没有把生活常识列为主要科目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多多少少接受这些生活上的知识和让学生重视日常生活知识就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师者的教育心得体会,还要关于如何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一个好的师者能将其学生分为几大类,用相对的方法进行教育,再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细致的教导。

学生的基础好坏,也是老师教育方法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师者的教育心得体会,关键是讲出如何让学生健全地发展。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五

虽然教龄超过20年,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的经验并不一定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我还在不断的摸索,仅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每一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面对重点班,普通班两个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高考考点要求,搜索各种资料和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等,但是真正想做好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每一节课前我都会把上课的流程再过一遍,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哪个地方练习,出什么样的习题。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去学。知识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接受起来才更容易,才更愿意去学,而后者也是我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比如说哪个地方需要我讲,哪个地方需要学生讨论交流,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什么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考虑周到。只有自己条理清晰了,准备充分了,上课才有底气,才能灵活处理随机的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当教材内容较简单时,我会让学生自已看书自学,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对重点内容通过问题设置,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针对知识的应用,选编好例习题,尽量让学生板演,暴露出学生易错的地方,通过师生讨论、点评、纠正学生的认知;如果是一些新题型、新方法,我会给学生做好示范,再安排对应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在学生板演中强调解题规范,教学中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通过规范训练,保证会做的题考试得满分。数学教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课上要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每一章节知识、题型和方法是有限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和学生一起归纳本章节内的题型和思想方法,要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学习的效率。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数学学习,作业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我批改作业时都是把对的和错的分开,错的单独发下去改错,然后再收上来批改,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错点,再反复练习。个别学生我就单独找他来,让学生自己说错误原因,对他进行当面指导。批阅数学练习册,我利用晚上的自习辅导时间,给学生面对面的批阅,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我会在上课时特别强调,并集中讲评。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总之,在教学中我也还在不断的摸索,就是做细、做实教学常规,同时我还需要不断学习,还需要各位同仁的帮助。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六

送走一个毕业班,迎来一个陌生的班级,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但是面对的是全新求知面孔,感觉茫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二班,之前就听曾经教过的老师说班级学生调皮,班风、学风不够浓厚。心里不免还是有些……不过既然领导让我担任该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于是我于3月正式接过该班,一切班务工作在我的管理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班级清洁、两操、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与清洁委员一起探讨做清洁方面的细节问题,如:每人每次负责的区域、大扫除时每组负责的区域,使本身不够团结的班级有一定的向心力。有一次,为了教训那些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我是单独将他们留下来做清洁,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组也是一个集体,每人只有完全融入于集体中才能同心协力,完成集体的任务,而不是个人的事情。经过我这么一说,在调皮的孩子全没了刚才偷懒的劲,拿起工具认认真真的做清洁。嘿!没想到孩子们还是完成得干干净净。最后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之下才离开了学校。事后,我听一些孩子说“今后我可不偷懒了,和同学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

对于清洁的管理,我倒是下了一番心思,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我发现本班孩子一旦闹矛盾,个个都说别人的错,从不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而矛盾更激烈,甚至升华为打架。曾经一段时间里,我为此事脑袋都大了。面对出现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切不可急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利用早读时间,甚至我的语文课时间、大家做操的时间,让孩子们就事论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说:大家都是同学,有事不能打架;打架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定要冷静;即使产生矛盾也应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能推卸责任,等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相处和睦多了,我释然些。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工作差不多两个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我所教的班,是个确切的差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法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竞赛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我们有些学科老师自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2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我们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脆弱或是很随便,如果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就会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而高尚的,他们甚至认为老师就应该是完人,圣人,没有缺点,从不犯错误

3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忙忙碌碌中,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悄然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学期里我主要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这一学期里我感觉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在这一学期里学到的点点滴滴都让我铭刻于心。班主任工作真是一言难尽,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方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会好。一开始每备一个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确立上课的思路。拿起书本,我往往发现文中可讲的知识点很多,而且似乎都很重要,但都讲的话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又突显不出重点。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我应该如何取舍,而且应该如何组织才可以使整个课堂得以连贯、流畅、圆满呢,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八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角色,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形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况解说。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激情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九

寒假,捧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看题目让我觉得很理论化的书,细看之下,立马被其中找到了自己很想知道的问题和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薛瑞萍老师的文字理性而趣味,内心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那份真诚是非常值得我深深学习的。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阅读,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这样一种心境,实属不易。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虽然我现在教学中年级,但是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却要逐步提高,虽然说学生的理解力有各种因素的差别,但是多读,始终对孩子的心灵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三、自求博取的目的。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们是很喜欢阅读的,午自习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安安静静的拿出自己的课外书籍出来阅读,有时候如果阅读午自习被占用了用作其它的事情,孩子们课后会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书,这个时候,我的心是喜悦的,孩子们是那么热爱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和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静心阅读,同样,让我倍感幸福。

薛老师很多明智的教法启发了我。从前,我以为三、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阅读教学比较适宜,因为那时他们正式接触作文,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原来我的想法是如此传统而又肤浅,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过:“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也就是说开动脑筋是前提,而这个就要依靠阅读了。这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要想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老师,自己必须博览群书。现在的很多老师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知识上的更新,越教越窄,越教越旧,学生越学越死。而为师范生,除了学习教学理论外,更应注意自己的阅读层次,阅读范围和数量,为将来的教学生涯扎好基础。特别如我,我觉得每天花时间看看书是一件相当有益的事,但因为很多因素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自己会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其实,真的很不应该。

第三个启迪是,阅读教学不应只靠教师一人力量,更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薛老师在每次家长会上都给家长一封《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信》,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阅读;监督孩子阅读;倾听孩子的读书体会;家长本身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尽管只是在家长会上提及,但尽管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这样做。薛老师不是为了形式来硬塞孩子读书,而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的真心真意,她的身教言传,着实让我感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也将像薛瑞萍老师一样向着推行真正的阅读教学而努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一个优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师。最近,我在闲暇之际,静下心来读了一些教育大师的著作,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尤其是教师,读书更为必要。

君不见“人”字下面是空洞洞的部分,要填满它,惟有读书。作为人,我们无法凭单薄的身躯与万物抗衡,如果想到“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人生就更一无是处了。好在世界有了一笔财富——书籍,造物主又赐给人类读书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畅游书海之中,尽情享受生命,体味自然。

读书无需附庸风雅,读书本身就是感受快乐的过程,它让人满足,使人心安。当今人皆趋利的时代,与其感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与其等着被物欲淹没,随波逐流,倒不如静下心来读点书,使自己开始浮躁的心灵受到洗涤,渐渐成熟起来。因为读书,就是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在对话。万丈红尘滚滚,我们的心容易被封尘,而读书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拂拭,得到净化。“书香人生”是快乐人生,也是美丽人生。

袖长方能善舞,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自己首先必须捧起书来。当今社会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不用说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知识从质的角度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不得不抛去因“知识渊博”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去学习,去读书。教师一旦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的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视为“老古董”,那麻烦可就大了。

只有挤出时间,坚持读书不辍,给自己不断充电,真正具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坦然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去亲近学生、感召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当代名师郑杰老师说“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教师读书使教学生涯充实、富足,使自身更有人格魅力,是一份幸福,一种美丽。

记得初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还是在读师范的时候。那时,我是带着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态去读的,对于书中的教育理念,只有理性的认识,没有实践,没有感悟,自然不会“记忆犹新”。如今,我再次读《给老师的建议》,不禁被作者的才思敏捷,文笔的深刻隽永所折服。苏霍姆林斯基带着我走进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宝库,把我领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领域。读他的书,使我感到思想是美丽的,读书更是一种美丽。

继苏霍姆林斯基之后,我又接触了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语录,诸如“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在心灵扎下根。现在,静下心来认真研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才真正理解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感受到了先生那种矢志不渝奉献教育的精神。站在《陶行知教育文集》面前,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读它使我充实,使我纯净,也使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美丽。

书像一座山,它吸引我挤入其间,攀越上去。读书,使我感受到彻悟的真,仁爱的善,高尚的美!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