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书心得(七篇)

小编: 文轩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一

《金银岛》写的是离奇浪漫的海上故事。

这本书的小主人翁吉姆,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金银岛的藏宝图。

有钱的乡绅屈利劳尼先生买了一艘名叫“伊期班袅拉”号的帆船,和李甫西医生一起,带着小吉姆到茫茫大海耽的一个荒岛上去寻宝。

以西尔弗为首的一批觊觎宝藏的海盗装扮成水手也随船前往金银岛。

围绕海盗船长弗林特埋在金银岛上价值70镑的宝藏,寻宝者与海盗之间展开一场生死博斗。由于斯摩列船长指挥有方,医生的冷静果断地与海盗周旋,吉姆的机智,勇敢,多次挫败了海盗,平安反航。

这部小说最吸引人得,不是具体的探宝细节,而是小说主人公吉姆的成长过程和对约翰西尔弗这个人物的克画。史蒂文生后来为《金银岛》写的序言中说道:“我还想当为约翰西尔弗尔骄傲并且至今还相当欣常这个圆滑而颇难对付的冒险家。”以至他最初给金银岛起的书名便是《船上的厨子》。

读了这本书,最今我敬佩的是吉姆的机智勇敢。在“伊期班袅拉”号的海盗战和战斗的伤亡,吉姆决定离开木屋,一个人夺回“伊期班袅拉”号,在船上,吉姆险些柀汉兹杀掉,克服了重重困难,吉姆靠自已的力量夺回了“伊期班袅拉”号。这件事,起到了救回大家的作用。回来时,吉姆因误入敌营柀捉住,但最终还是逃了出来。

这本书题材新颖,别致,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型象鲜明,生动,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二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他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我们看似在谈亲子关系,看似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

婴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这个机会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样迅速成长。如果没有觉知和成长的意愿,结果很可能是父母没成长,孩子也继续成为苦难的轮回。

父母自己内心安静,孩子自然会在安全的能量场中睡着。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应该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跟随婴儿,跟随当下,不去控制和改变,这是妈妈能给婴儿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

这个及时满足,是给予自由空间的及时满足,不是替代和控制。比如孩子爬着去抓一个玩具,妈妈担心弄脏衣服,干脆替孩子把玩具拿过来,这不是及时满足,它阻碍了孩子体验通过自己“奋斗”得到玩具的过程。又如孩子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哭泣起来,妈妈因为焦虑,在孩子并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赶紧承诺买一个新的,制止孩子哭泣,这是一种控制,它打断了孩子体验“失去”这种情感的过程。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须勉强。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你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

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无须全部了解,但需要时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想,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每个人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都有很深的原因。

我们可以不理解,但要对现状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改变他人。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酗酒的爸爸也可以很爱孩子,如果妈妈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就会获得一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尊重。”这样的孩子将收获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所以,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给孩子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一些父母自己的童年太痛苦,爱孩子确实不容易,那就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吧!停止评判,不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谓的“正确方式”来生活,那么至少孩子还可以自救,甚至有可能发展出过人的能力。荣格离世前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孩子内在的智慧和节律会指引他,我经由焦虑、恐惧看到的他,并不是他本身,而是自己被压抑一面的投射。潜意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创造现实——你潜意识里相信什么,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现实。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解决对方的情绪。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只有当别人希望听取我们的意见时,我们才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好心,必然得到善意的反馈。有的家长会疑惑:到底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可以不管?

判断的方法是:这究竟是谁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无论父母多么看不惯,也要努力管住嘴巴,内观自己。假如孩子希望听到父母的意见,那么父母最好与他分享活生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告知“高明”的结论。少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被父母充分看到和回应。

有人说得好: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10块,那么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合理欲求”,所有欲求都如它所是的在那个当下真实存在。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三

26个月的时间,不仅隔着文明与原始的距离,还横亘了平静与喧嚣的对话。美国作家亨利·梭罗以沉思者的身份,隐居在他自己亲手搭建的木屋中,在康桥德城的瓦尔登湖上,过着与世隔绝般的闲适生活——建房、开阡陌、种豆,“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说:“来到这片树林仅仅是因为自己想过一种静静省察的生活,有时间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瓦尔登湖很美,梭罗乐此不疲重复着单一的事情,钓鱼、烘焙蛋糕、接受访客;一天虔诚劳动休憩、阅读。瓦尔登湖很美,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湖面,沼泽上低飞的鹰隼。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经过的伊甸园,即使经历凛冽、炎热,仍不变春天漫溯的蹁跹。“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在纤尘不染的美中,我们开始“省察”文明人需要铅色冰冷的物质世界。

“文明人走过的足迹,只留下一片荒凉。”原始与文明,隔了时间,隔了人本质的迁途。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们敬畏它,爱护它;但在这个日日笙歌的年代,人类挑衅它、剥削它!这是一张在私欲中暴露的人类狰狞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还敢议论天堂。”梭罗愤懑地说,但尽管如此,瓦尔登湖仍在生长着,如同大自然宽恕了我们无节制的打击,以强者的姿态,漠视了我们可笑的癫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本返璞归真后的自由。李太白懂这个道理,仕途失意流连祖国山河,一壶酒饮尽蜀道庐山白帝城;陶潜懂这个道理,傲骨不为三斗米折腰,隐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周庄懂这个道理,论鱼梦蝶逍遥游,不争世俗与天共生与物为一。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家中的长者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自然的馈赠,是古人珍惜的,乃我们践踏的,我们视如草芥的',将来人们视如珍宝。

大自然是贫匮而风雅的智者,安之若素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被战火、硝烟泯灭了模样,却依旧笑傲人间。而我们,要做仁者,仁慈宽厚对待环境,才能永存。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四

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每一个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使我们忘忧、可以使我们超然、可以使我们充实。读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老师的天职。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猛然一听,这句话说得很严重。可是,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好久没有读书。那么,一定是这段时间他很忙,或者把心思分散在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致使他没有了读书的时间,或者没有了读书的心情。使人忙碌的琐碎事情,是造成一个人思想庸俗的原因。思想庸俗表现出来后,言语自然无味,面目也就使人看起来感到可憎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现实世界而生活。但是,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思想的灵活、心里的快乐,是我们的身心受益很多。

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升高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够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把一切牵扯到自己的扰攘纷争、烦恼、仇恨,都看淡了、抛开了。

在现实的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有人喜欢买车买房;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在大脑中。而我认为,在大脑中储存佳言名句,即使最富有经济价值,也是最安全的储蓄。这是因为,他既不怕盗窃,也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读书,使你宁静、快乐,少了一些唯利是图,少了一些唯恐失去存款的心神不宁。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不爱读书的朋友,赶快过来试一试吧!爱读书的朋友,请继续努力读书吧!让我们一起努力读书,共同进步!共享盛世繁华的好时代!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五

今年暑假,我挤时间读完了《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反思,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篇章是:《为人师表是永远的正能量》,《做个能力高超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激发学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细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时时事事做好学生的行为榜样。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讲大道理,提要求,学生都懂,那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那么他的板书也应字迹工整,美观大方;让学生注意教室内外卫生,那么老师只需一个小动作“弯腰捡起字纸扔进垃圾桶”,就会使学生看在眼里,并主动捡起身边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时,要求学生早进班,不迟到,我就将自己的表调快5分钟,不论早操早读上课,都提前进班,而且无论刮风下雨。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长,学生们自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让学生“乐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对生活、工作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用“自信和乐观”去感染你的学生。教师这份工作,干了几年十几年后,会觉得枯燥乏味,仿佛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辅外,还要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学校还安排了开会学习等等许多工作,而且大家还面临考试成绩评比的压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而我认为,凡事如果我们多从正面去考虑,多从好处去想,那么你将变得阳光乐观。比如,有的老师认为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状态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课前自己情绪也不好。那么,为什么不这样想:学生中午吃饱了,也午休过了,精神状态也应很好,我应该想法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比如让学生课前唱歌,喊口号,还可以男女生拉歌,学生的笑容出来了,精神状态自然好了。我的数学课上连排时,如果学的内容难度较大,综合性强,学完后需要转入下一个问题时,学生会有些疲惫,我就穿插进一个脑筋急转弯,或数学趣事等,让学生再次活跃起来。在考试过程中,当面临考试难题时,我还教给学生们要用“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这道题我一下子想不出来,估计有好多同学也不会做,但我要沉着冷静,我就能想出来。”有的同学一看到邻座的同学翻卷子了,就觉得别人比他做得快了,就会慌张,我告诉他要这样想:“他写得快,不一定比我认真,他马虎,我细心,我沉住气,我认真审题,我准确率高,争取做一道对一道”。这样逐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学生就有了快乐,就会爱上你的课堂。所谓“好学之不如乐学之”。

三、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魏书生老师曾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的内心有真善美,有假恶丑,有懒散拖拉,也有勤奋惜时。我们作为老师,要帮助他们发现那些自强自信、热情上进的部分,帮助学生把内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学生活跃调皮,但思考问题脑子灵活,那么应引导他多动脑思考新题,上课发言慢半拍,不抢老师的话;有的学生基础弱,但和同学关系很好,对老师也很有礼貌,应引导他多参与班级管理,并在学习上多向同学、老师求助;有的同学文化课不太好,但音体美方面很活跃,应鼓励他多参与学校班级课外活动,发挥才能。

总之,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做好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六

最近我读了一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部小说是一部独特的神话小说。这本书讲的是商朝和西周的故事。这本书讲了商朝的纣王昏庸无道,天下反了八百镇诸侯。最后武王姬发率兵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朝。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纣王。他昏庸无道,贪恋于酒色不理朝政,暴虐嗜杀,宠信奸臣,杀害忠良,奢靡浪费,还大兴土木,兴建酒池肉林。这还不算什么,最严重的是他听信女妖妲已之言造了酷刑“炮烙”!这刑具是用铜制成的,长有五尺有余,宽约三尺,用刑时,将它放在火上烤红,将人捆在上面,人的身体一接触,马上就会烧得吱吱响,疼痛难忍,一会儿就会命归黄泉。纣王用此刑烧死了不少忠臣。正因为如此商朝才被送上灭亡之路。

人都有两面性,纣王也不例外。他有这么多的缺点,但是他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力大无穷,武艺高强,勇贯三军。连纣王这样的昏君都有一个这么大的优点,何况我们现在人的呢?所以看人要看全面不能只看某个人的缺点或优点,如果一个人只看到某个人的缺点,那么那个人将会自暴自弃;如果一个人只看到某个人的优点,那么那个人将会骄傲自满。

在这部神话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是二朗神杨戬。他长着三只眼睛,手持二万五千二百斤的三尖两刃戟,,人神混血,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通晓七十二般变化,乃是姜子牙的得意门人。我喜欢二朗神杨戬的仪表堂堂、法术高强。我尤其喜欢他那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的精神。记得有一次姜子牙不幸得重病,商兵想趁虚而入,是杨戬急中生智用草变为彪形大汉迷惑了敌军。我要学习杨戬那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的精神。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封神演义》,你们喜欢吗?欢迎来阅读。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篇七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誉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因此,当今的青少年中学生中有许多喜欢读书,这是值得称道的,也是应该大力倡导的。但为什么有的读书受益匪浅,可有的人读了不少书,到头来却长进不大或一无所获呢?细细想来,我们会发现,后一类人步入了读书的误区。读书需静下心来、稳住、耐心,切勿急躁。同时读书前一定要有目标,还要拟定合理的计划,以便读中有的放矢,有序可进。笔者认为,眼下读书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有计划,有系统;有钻劲,勿急躁。读书不是为了增添谈资,不是装潢门面,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真才实学。因此,读书不能追踪流行。如:有些青少年中学生跟着书店广告走,看着刊物介绍读,流行什么,读什么。这是没有个性和主见的。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成长情况,有计划、有系统地读。这样,会获得扎实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识。读书要有钻劲,切勿急躁,要有华罗更先生所说的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2、读高质量,高档次的书。读书可以是一种消遣,是一种休闲,但更是武装自己的头脑。罗曼罗兰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意思就是说读通俗浅层次的休闲书如同在凿一口没水的浅井,永远喝不到甘甜的清泉。因此,我们要把精力和时间花在读高质量、高档次的书籍上,从而汲取其精华。

3、读实质,读底蕴。书到用时方恨少。读是为了用,读书有一定的功利性。读书要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不能只获得一些零碎知识,而要获得书的精髓,从而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家庭经济宽松了,学生的零花钱多了,很多青少年中学生喜欢买书、藏书、读书。再者,老师又专门给安排的有读报时间,于是学生也就越发地爱起读书了。尤其是购名著,读名著的现象掀起来了,这是很让人欣赏的。多读些名著,这对人生是极有益处的。因为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而巍然独存的生活经典,是时间和空间筛选的结果,是文化的精华,真理的载体。它里面有真货,中学生可千万别错过,否则,将成为一生的遗憾。

如果我们能慢慢地啃名著,神定气稳地反复咀嚼,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文字同样是有声音的,有色彩的,有味道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白纸黑字”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极为丰富的世界。所以,阅读好书,阅读名著,不仅马上可以享用,而且一辈子受用。

4、养成随读随记的习惯。古人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手到”就是指写读书笔记。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日子一长,对读过的书便印象淡漠,甚至像没读过一样;或是虽有点印象,但只剩东鳞西片、只言片语,派不上用场,倍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此,有人便感慨,“读书没有用处。”其实,这正是因为我们把书读完了便丢开,没有做读书笔记的缘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因此,同学们读书要养成随读随记得好习惯。

总之,中学生要热衷于读书,要读好书。除了读一些同龄人的习作,还要尽可能读一些艺术上远远高出自己的经典之作和一些有着丰富底蕴的名著刊物。因为,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读传世之作,才能走向理性,走向成熟。要多读书,读好书,要耐心地读。读多了,读久了,便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王国维所描述的读书治学的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