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14篇(优质)

小编: 影墨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一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1、指名三学生读这句话,比比哪位读得好。读后让学生评价,哪一句让你感到最紧张。

2、联系第三段讲一讲 ,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形。

3、再指名读,齐读,读出紧张。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上文的理解,指名让学生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谁读出了紧张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无疑是删繁就简,简化了教学环节,但又增强了学生自己的体悟。读懂、读透这一句话,才能为下文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研读向导的表现

1、面对同伴的焦急与紧张,向导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生找到句子回答。

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抓住重点词──“若无其事”,学习写向导的话。

什么是“若无其事”?生说对该词语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感觉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3、说说对向导的表现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

(生说: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4、向导真是冷淡呀,招来了同伴们一片“总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老师来当那个向导说那句话,请同学们来做做当时的同伴,来呼喊向导(用喊)。

5、从这些话中你们觉得向导怎样?生说。

6、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不情愿地抱起小龟 ,朝大海走去。

理解“不情愿”。

大家是怎么理解“不情愿”的呢?生说。

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小龟回到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会争先恐后结伴而出。这样很快会引来很多食肉鸟,这些幼龟就会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

7、指导朗读:

想想向导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走进了向导的内心世界,了解了生物学家向导面对同伴们的焦急和紧张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原因。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用朗读来表达情感达意。

三、学习向导这样做的结果部分

1、向导这样做,结果是怎样的呢?

出示有关文句: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2、生自由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向导看到这样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说?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向导为什么而悲叹 ?指名学生说。

5、难道只有向导这样难过吗?生说。

你是从那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生找相关句子: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该环节的设计时时不忘语文课的感性特征,让学生在读读悟悟中领会。在读懂向导的行为时同时也读懂了课文所在承载的“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的深刻意义。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二

一、感悟“蠢事”,理清脉络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二、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齐读第四段,读出游人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三、体会句子,学习“害龟”(5~8)

自由读5~7段,划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汇报,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5~7段──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板书】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震惊 悔恨

向导:冷淡 极不情愿 ── 悲叹……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三

【设计理念】

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抓住两条线进行切入,一条是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各自情感。让学生在词语归类中明确文中各个角色的态度,并亲自演读,体会心情,并由此归结出疑问,为什么各自所持态度会有如此反差,进而引出第二条主线,抓住两个关键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学生的自独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无知,好心却办了蠢事。

【设计目标】

1、情感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设计过程】

一、出示词语归类题目

探出 欲出又止 突然 啄 焦急 紧张 冷淡 极不情愿 鱼贯而出

结伴而出 侦察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争先恐后 拉到

幼龟──(探出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伴而出)

我们──(焦急 紧张)

向导──(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

嘲鸫──(突然 啄 拉到 )

1、读课文3~5自然段,请找一找上述词语并归类:

⑴ 学生交流汇报,找出相应句子完成上述归类。

⑵ 生自由挑选句子(可以是“幼龟”“我们”“向导”“嘲鸫”的相关句子)朗读,自读自悟,体会以上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 生返回表演朗读上述分类词语,(可男女读,分组读,个别比赛读)师指导评价(幼龟:表演理解起先小绿龟的机警、谨慎,后来感受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的心情。我们:当幼龟遭到袭击时紧张担心的心情。向导:冷淡,与我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嘲鸫:看到美食,急切捕猎的心情)

2,再次朗读3~5自然段,提出疑问:

⑴ 为什么向导的态度那么冷淡、极不情愿,并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与我们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① 自读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龟出巢侦察,嘲鸫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导的冷淡若无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龟得到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是因为得到了错误的信心,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

② 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 我们干了怎样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① 读文交流,同桌互说。

② 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础,生基本能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对小幼龟的同情,我们却违背的自然之道……)

3、再次朗读3~5段,体会各种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第2课时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大家还认识吗?我想请同学起来读读。(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愚不可及 蠢事 返回 无遮无拦 海鸥 棒球帽 气喘吁吁 响彻去霄)

二、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默读提示(课件出示)(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主要写我和几个同伴到巴拉加哥岛旅游,为了挽救一只幼龟,使更多的幼龟受到了伤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师:我们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的目的是为了(生: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当我们上岛时,就发现了一只大龟巢,我们看见了什么?

生: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师: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

生:想出去又停止不前。

师: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吗?(生做)

师:正在这时发生了什么情况?(生)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生)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用横线勾画出让人紧张、害怕、担心的句子。

生:说自己勾画的句子。

师:踌躇不前可以用哪个词来换?

生:犹豫不决

师:面对这种情况,你的心情怎么样(生答)

师:情况十分危急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抽生读)(课件出示)这时我们紧张、担心、害怕于是就有位同伴焦急地说(生:你得想想办法啊)抽生读(课件出示)

师:这时向导的态度怎么样?(若无其事、冷淡)他是怎样说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抽生读

师:幼龟正处在危险之中,可是向导却不当回事,你觉得向导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无情、冷淡的人)。如果这时向导就站在你的身边,你会怎样对他说?(生……)

师:向导最终在我们的谴责中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师:我们的好心办了好事,还是办了坏事?(坏事)接下来我们看见了什么?(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鱼贯而出”是什么意思?从鱼贯而出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怎么样?(生)我们明白了什么?(生)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课件出示)

师:“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非常的愚蠢,说明了我们的好心办了一件坏事一件蠢事)

师:(课件出示图片)面对这种情景,我们惊呆了,我们后悔了,接着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拯救幼龟,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勾画出拯救海龟的句子。(抽生读自己勾画出来的)

师:面对这么多幼龟都要受到伤害,我们后悔了,心里是更紧张、更害怕、更担心了,我们会慢吞吞的去救海龟吗?(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读好加点的词。

师:尽管我们努力地去挽救它们,但是无济无事,许多的鸟成为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时你还会哀求向导去救那只幼龟吗?我们这时的心情怎么样?我们这时后悔什么?向导这时是什么心情?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向导的这种心情?(生找)抽生读(向导一边走……受到伤害)(课件出示)

师:我们终于明白向导先前为什么那么冷淡为什么会那样说,是因为向导知道什么?(生:知道幼龟是出来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知道这是它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知道这是它们生存的一种方式,所以会那么冷淡,会那么说)

三、懂得遵循自然之道的道理

师:因为我们的好心,打破了太平洋幼龟这种生存生活的规律,致使它们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那么从这件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生答)

师:那么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界中事物的规律)

师:如果我们遵循自然之道就保护了更多的幼龟,但我们违背了自然之道就伤害了许多幼龟。(板书)

师: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吧!(播放课件)

师:我们的好心却办了了坏事,是因为我们破坏了幼龟自我保护的规律,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故事或者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

师:是啊,从这篇课文和同学们讲的事例中,我们懂得了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课件),老师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记住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要随意去违背它,否则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保护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探究大自然规律

四、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小练笔(写写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遵循      9、自然之道       违背

保护                伤害

幼龟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五

在语文课上,为了深刻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情感,我们经常采取比较句子的方式,删除原文中那些表述形象、富含意蕴的词语,引导学生将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比较、感悟。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在教学课文中我运用了两个句子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案例:

1、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为什么我们干的这件蠢事是“愚不可及”的,并认真读一读。

反馈,并指名读读相应的句子。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2、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读读这两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并说体会)

3、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我常常觉得对比句子只是一种形式。每个孩子都知道课文的原句好,好的原因无非是课文句子完整啊、形象啊等等。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无论是比较怎样的句子,孩子们的答案都基本一样。我认为,通过比较关键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深切体味每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蕴,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感,但语感的建立、对文本的体味,不是学生理性分析出来的,而是学生大量朗读读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两个句子的不同,才能真切触摸到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有效比较句子的方式,不应只是让学生从表层理性地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美美地去读上几遍。所以在比较第一个句子时,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并反复朗读,以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向导由心平气和到悲叹,作者由焦急到后悔,同学们由开始很理解向导和作者,到后来反倒不理解他们,似乎是越读越糊涂。当读到课文最后一句“向导悲叹地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时,学生七嘴八舌地问开了:“向导既然知道结果会是这样,为什么还要抱起那只小海龟,朝大海走去?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后面可能发生的事?”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大家就争论起来。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须下足“工夫”。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法指导:

1、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完成自主练习。

2、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课前准备:搜集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自主学习: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本课中的一些词语,我会根据下面提示来默写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         )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         )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         )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         )

5、一个劲的责怪自己,特别后悔。           (         )

6、吃的特别饱。                           (         )

二、选择刚才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上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         )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

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在前面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指读、齐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呢?细细读课文3---5段,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提示:面对幼龟被嘲鸫咬啄时“我们”和向导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展示小组还可以模仿向导和游客,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

二、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引读: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指读第7自然段)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己经晚了。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指读第8自然段)

2、齐读7、8自然段。

3、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来读读下面句子,把书读进心里去。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拓展延伸:

一、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二、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三、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课堂检测:

阅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从向导若无其事的神态,可以看出他懂得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自然之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        )的蠢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蠢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七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执教者:山东 苏婷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八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之一

第四届“东兴杯”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回想自己历经说课、初赛、决赛的过程,无一例外都使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从心底有这样的感受:感谢“东兴杯”,感谢这次不同以往的教学大赛。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现对自己本课教学设计评析如下:

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力图合理利用教材和层层深入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力图使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得以整体落实,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⑵ 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⑶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 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⑶ 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一、由情景进入文本

为了突出重点,充分展开学生的自主探究,从根本上摆脱冗长的情节分析和烦琐的提问应答。我从谈话导入: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结伴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那我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嘲鸫 幼龟 救 食肉鸟 群龟

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我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语言文字的感悟

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感悟过程。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以及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的方式方法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其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其中向导的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从引导学生理解“若无其事”的词义入手,进而体会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哪样的呢?初步体会向导说这番话的意思。当课文学习到后面的内容,即向导和作者以及同伴们奋力拯救幼龟后,带着震惊与深深地自责再回读向导说的话,相信此时学生的感悟会更加深刻,从而更好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到课文第7自然段时,在统领问题“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我和同伴以及向导有是怎样表现的?”提出后,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到“我们奋力拯救幼龟”的情景中去,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摘”、“抓”、 “放”、“奔”“奔跑”等一系列动词,随后又运用对比句,即: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们的向导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引导学生理解“我们”当时那种万分焦急的心情,为学生想象做好铺垫。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文本有限而想象无限,许多文本会留下较多的空白,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的“留白”而展开想象的超文本阅读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文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的内容: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用想象拓展课文的:在播放一段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穴爬出的视频后,画面定格在众多幼龟爬向大海,这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接下来,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学生成功地对文本进行补充,使得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学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让人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从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之二

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之三

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上一节课前,我都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我教《自然之道》前,把感悟“自然之道”,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定为了基本学习目标之一。在具体目标实施上,我是这样做的:

1、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2、向导极不情愿的抓起那只……我就抓“极不情愿”解读向导为主线,引导学生辨析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冲突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

3、“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了。课堂上,学生兴奋,老师激qing,这样的上课真的是件乐事。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九

(一)学习第9课  《自然之道》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字音:

幼龟                     侦察              踌躇                     嘲鸫              愚           蠢

鲣鸟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zhēn           cháo               chǔn       chè              xū

侦                     嘲                         蠢                  彻                  吁

字形:

幼龟(幻)                  沙滩(摊)                         啄(不要丢掉一点)

帽(右半部分注意笔画)

词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练一练]

填空:

争(    )恐(    )                            欲(    )(    )止

若无(    )(    )                            见(    )(    )救

(    )(    )而出                            (    )不可(    )

2. 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a. 整体读,大致了解

b. 分步读,逐段理解

c. 总结读,归纳整理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3. 精读课文,学习分析方法

抓住向导的语言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的分析法体会向导思想感情的变化。

4. 朗读全文,感悟思想

思考:读完全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

——当人自作聪明时,就可能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聪明反被聪明误。

(二)学习第10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 解题:

黄河简介: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

2. 认读生字词

祸           乃           侵           蚀           垦           亩           营           扣

注意字音:

qīn  (qǐn)                      yíng  (yín)

侵                                                   营

3. 课文简说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4. 写作特点: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愚意识和环保意识。

5. 问题思考:

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                                                       ↓

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 chá               chóu chú              jīng yíng

(         )                  (         )            (         )

fán yǎn                  zhé kòu               kāi kěn

(         )                  (         )            (         )

yú bù kě jí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                       (                  )

jiào kǔ bù dié

(                  )

二、组词语

察(    )                  幼(    )                  嘲(    )                  垦(    )

查(    )                  幻(    )                  潮(    )                  恳(    )

严(    )(    )(    )                         季(    )(    )(    )

三、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沙滩                         (    )地飞来

(    )的幼龟                         (    )地说

(    )的苦难                         (    )地增长

四、照样子,写词语

轻飘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又小又瘪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括号里。

只要……就                  因为……所以                            无论……都

1. (    )刮风下雨,战士(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 (    )爷爷常带我看京剧,(    )我对京剧也产生了兴趣。

六、给下面一段加上标点

有一天  小青鸟的爸爸  妈妈对它说  你已经长大了  不能成天玩  应该去学本领了  小青鸟答应了    便离开爸爸  妈妈学本领去了

九年的时间白白地过去了  小青鸟一种本领也没有学好  它天天悲哀地叫着  噢悔  噢悔  噢悔

七、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罕见的沙尘暴

今年春天,我们泉城济南竟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沙尘暴。

那是在一天的半夜,我猛然被惊醒了,窗外的大风“呜呜”地吼着,卷着沙土与垃圾,撞得窗户“咣当咣当”直响,其间还夹着些断裂声。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狂暴的春风,又是在黑夜里,心中害怕极了。

早上,我一睁眼,就发现有些异样。窗外的天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略微发棕的枯黄色。在上学的路上,我好像隔着黄色与茶色融合的眼镜片看着一切。空气中充满灰尘味,我们必须张开嘴呼吸,否则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可张开嘴又觉得满口泥土,令人作呕。一会儿  下起了毛毛雨  忽然一位同学惊呼  哎哟  我的新衣服  我这才发现那位同学的白上衣成了带有污黄泥点的“花上衣”

啊,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是大风把远处的沙土卷到了久旱无雨的济南!为了美丽的泉城不再遭受沙尘暴的侵扰,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 把第三自然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齐。

2. 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画“√”。

胸  闷  (mēn           mèn)

撞  响  (zhuàng         chuàng)

3. 写出近义词。

罕见——(         )

侵扰——(         )

4. 用“——”画出一、二、三自然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

5. 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你回答结尾画“——”的句子所提出的问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 chá               chóu chú              jīng yíng

(侦  察)                    ( 踌  躇)                     ( 经  营)

fán yǎn                  zhé kòu               kāi kěn

(繁 衍)                       (折 扣)                  (开  垦)

yú bù kějí                      xiǎng chè yún xiāo

(愚 不  可  及)                     ( 响   彻    云   霄)

jiào kǔbù dié

( 叫  苦  不  迭)

二、组词语

察(观察)                 幼(幼虫)                 嘲(嘲笑)                 垦(开垦)

查(检查)                 幻(幻觉)                 潮(潮水)                 恳(诚恳)

严(严格)(严肃)(尊严)                      季(季度)(季节)(四季)

三、填上恰当的词语

(金黄)的沙滩                        (快速)地飞来

(可爱)的幼龟                        (轻轻)地说

(深重)的苦难                        (迅猛)地增长

四、照样子,写词语

轻飘飘           雨蒙蒙                白茫茫                恶狠狠

又小又瘪              又窄又长            又圆又大            又黑又瘦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括号里。

只要……就                  因为……所以                            无论……都

1. (无论)刮风下雨,战士(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 (因为)爷爷常带我看京剧,(所以)我对京剧也产生了兴趣。

六、给下面一段加上标点

有一天,小青鸟的爸爸、妈妈对它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能成天玩,应该去学本领了。”小青鸟答应了,便离开爸爸、妈妈学本领去了。

九年的时间白白地过去了,小青鸟一种本领也没有学好。它天天悲哀地叫着“噢悔——噢悔——噢悔。”

七、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罕见的沙尘暴

今年春天,我们泉城济南竟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沙尘暴。

那是在一天的半夜,我猛然被惊醒了,窗外的大风“呜呜”地吼着,卷着沙土与垃圾,撞得窗户“咣当咣当”直响,其间还夹着些断裂声。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狂暴的春风,又是在黑夜里,心中害怕极了。

早上,我一睁眼,就发现有些异样。窗外的天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略微发棕的枯黄色。在上学的路上,我好像隔着黄色与茶色融合的眼镜片看着一切。空气中充满灰尘味,我们必须张开嘴呼吸,否则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可张开嘴又觉得满口泥土,令人作呕。一会儿,下起了毛毛雨,忽然一位同学惊呼:“哎哟,我的新衣服!”我这才发现那位同学的白上衣成了带有污黄泥点的“花上衣”。

啊,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是大风把远处的沙土卷到了久旱无雨的济南!为了美丽的泉城不再遭受沙尘暴的侵扰,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 把第三自然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齐。

2. 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画“√”。

胸  闷  (mēn           mèn√)

撞  响  (zhuàng√       chuàng)

3. 写出近义词。

罕见——(少见)

侵扰——(侵袭)

4. 用“——”画出一、二、三自然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

5. 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早上,我去上学时,走在沙尘暴中非常难受。

6. 请你回答结尾画“——”的句子所提出的问话。

①积极绿化,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树木、草地。

②保护环境。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十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我写课题。(板书:自然之道)来,让我们齐读课题。

全班齐读课题。

师:大家看这个“道”字,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

生:“道”有道理的意思。

生:还有“道路‘的意思。

生:我知道它还有“说”和“道德”的意思。

生:它还有一种意思是“道教”。

师:看来,这个“道”字的意思还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认为是“道理” 和“规律”的意思。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那课文到底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和规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问题,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领悟道理,发现规律

(一)  整体感知,领悟道理

师:大家把课文都读了一遍,那课文到底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读: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师:就是这段话,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让我们拿出笔来把这段话做上记号。

生做记号,师巡视。

师:做好记号后,请放下笔,让我们双手捧起书,把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起读一遍。

全班齐读。

师:多整齐的朗读啊!同学们,看看像名言警句似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是:人是万物之灵(板书)

师:再看看第二句话,如果请大家抓住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你会抓哪两个?

生:我会抓“自作聪明”和 “反面”。

师: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抓“自作聪明”和“走向反面”。

师:你真会学习。(板书:自作聪明走向反面)

师:谁来说说“自作聪明”是什么意思?

生:“自作聪明”就是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

师:那文中的我们自作聪明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看课文,待会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

生默看全文。

师:很多同学都想和大家交流了,那让我们听一听。

生1:课文写了我们自作聪明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数十只幼龟的故事。

师:从你的回答中,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可是故事的经过却不太清楚。

生2:课文写了我们自作聪明救了一只幼龟后,让巢穴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它们争先恐后地鱼贯而出,引来许多食肉鸟,最后害了数十只幼龟的故事。

师: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我们明白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你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人类,本想保护幼龟,可自作聪明却让事情走向了反面。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发现规律,升华道理

师:“道”还有“规律”的意思,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的3——8自然段,一边去默读一边去发现自然界中到底存在怎样的规律?

生默看课文3——8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生:我发现幼龟在离巢进入大海之前,都要派一名侦察兵出来,先看看外面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它便会爬向大海,其他幼龟也就跟着爬出来;如果侦察兵发现不安全,它就会返回龟巢,把信息告诉自己的同伴。

师:是呀,这就是幼龟的生存规律。我们人类之所以让事情走向了反面,是因为

生1:是因为我们在这之前根本不知道幼龟有这样的生存规律。

生2:是因为我们违背了幼龟的是生存规律。

师:我们因为不了解、不遵循幼龟的生存规律,自作聪明,害了数十只无辜的幼龟。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听过、见过这种违反规律,自作聪明的事呢?

生1:我看见一个关于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看见一只小鸡就要从蛋壳里出来了,可蛋壳却还没有完全破,小孩出于好奇,用手把蛋壳拨了,小鸡出来了,可过了不到5分钟,小鸡便死了。

师:多可怜的小鸡呀。

生2: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条小金鱼,我特别喜欢。每天只要我有时间,就会去瞧一瞧金鱼。可是,一连过了好几天也不见它长大一点,我很是着急。这时,我突然想起妈妈为了让我快快长大,总是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东西。于是,我就把自己最爱吃的巧克力、薯片拿来放进了鱼缸,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心爱的金鱼就死了。

师:多善良的孩子呀,只可惜好心办了坏事。

生3:我的爷爷生活的村子里,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那里的人们经常在那里洗衣、洗菜。可是后来人们为了致富,在小河里喂了许多小鱼、小虾,为了让小鱼小虾快点长大,人们就往河里倒粪便。没多久,河水遭到了污染,小雨小虾都死了,人们的饮水之源也遭到了破坏。

师:看来,我们人类自作聪明时,还会害了我们自己。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和大家刚才说的一个个事例中,我们还悟出了我们的生活之道。(板书:生活之道)

师:同学们,为了让这样类似的事情不在我们身上重演,为了让课文中的道理时刻警醒我们,让我们再次捧起课本,一起读这段话。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话。

(三)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师:听着同学们掷地有声的朗读,我也想读读这段话。不过,大家可要仔细听,看看能听出什么?

师读最后一段话。(故意漏掉“可能”)

师:谁听出了什么?

生:您把“可能”这个词读丢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

师:那“可能”这个词能不能丢到呢?

生:我认为“可能”不能丢。因为我们自作聪明时,的确会让事情走向反面,但有时也可能走向正面。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自作聪明走向正面的可能性很小。同学们从刚才句子的对比中,你们能感受到我们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我们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师:是的。请大家看课后习题第三题。谁来读下面这段话?

生读: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师:这里有两个带点的词语,他们是“左右”、“一般”,能去掉吗?

生1:我认为“左右”这个词不能去掉。因为太平洋绿龟的体重有的可能低于一百五十公斤,有的比一百五十公斤要多,有的还可能正好是一百五十公斤。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那“左右”能不能去掉呢?

生2:“左右”也不能去掉。因为幼龟除了有的在四五月间离巢外,有的可能在三月尾或六月头出来。

师:看来,加上“左右”“一般”会让句子表达的是意思更为准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再次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全班齐读。

四、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师:课文学完了,那大家觉得课文中的故事怎么样?

生1: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

生2:课文中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幼龟原来还有这样的生存规律,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

生3:课文中的故事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很有意义。

生4:这个故事能带给人启发。

师:是呀,这么有趣,还能带给人知识和启发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适时指导。

五、依托课文,指导写作

师: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是我们学习写作的例子。那这篇课文能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启发呢?大家可以浏览一下课文,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生1: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我们以后写作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生2:有时候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比如课文的第7自然段里:“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人们深深的自责,紧接着从人们救幼龟的动作描写中也感受到人们的懊悔。

生3:这篇课文的学习还让我知道写作时要前后照应。比如:第4自然段中“那只嘲鹰眼见到手段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和第8自然段中“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两句话前后照应。

生4:我还知道文章的开头就可以从故事发生时开始写。

生5:这篇课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写一件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通过一件事情告诉人一个道理,(板书:事——理)其实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就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听过、见过自作聪明的事,那我们有没有做过自作聪明的事呢?(有)看来大家都有材料可写了,我们就可以把文中的最后一段用作自己习作的最后一段。

六、交流收获。

师: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2:学了这篇课文给我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生3: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不小忍则乱大谋。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师:同学们有收获,我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一课一得。随着时间的积累,大家将会受益匪浅.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 侦察 愚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自然对人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话,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

(开火车复习词语)

2、把这些词带入课文中自由速读,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说。

4、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

5、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

2、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⑴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① 请同学自由选择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③ 指名汇报,学生补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龟: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

潮鸫:企图。

四段:指导读。

抓住重点词:焦急 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解释:规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较句子。

ⅰ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ⅱ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⑵ 学习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② 同桌讨论。

③ 指名说。

④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⑤ 同学们,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

⑥ 指名说。

师引导: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板书)

四、小结

1、出大屏,布置自选作业,生写师巡并指导。2、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推荐读课外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能紧紧抓住教学重点,以读,演 悟等多种形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向导最后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理解了自然之道即“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学生说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小练笔,学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也有不足:

1、课题中的“道”还应在课尾小结时再点一下就好了。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加强。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钻研,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十二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道”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①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①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能用上这词语说一段话吗?

3、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①把这四组词语连起来想一想,选上一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我也写了一段,谁能选上面的词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由虫蠕动时缓慢蚩蚩的样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四分钟后)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生:(读文)“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谈感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

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课件出示书本语言和老师转化后的语言比较)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鸫啄乌龟的头。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绿龟的行为呢?

2、反三: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

象老师这样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汇报,出示语段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3、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4、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学生齐读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1、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课文里有许多好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存入我们的记忆仓库里。好!给你们5分钟写,待会儿交流。

2、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四、走出文本,内化“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教后反思一]

按这样的流程上下来,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几个优生与文本、与老师对话。原因有三:1、开课直截了当,没为学生做情感铺垫,修改为故事引入。2、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设计有难度,学生不能把词准确填入。修改为学生自己谈主要内容。3、换位思考“书入我心,我入书中”是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你是那一行游客,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学生细读之后有汇报,但不深入,参与面不广。修改为抓重点字词研读,理解词语,朗读好句子。降低难度,面向全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第二次)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实例谈读后的体会。同时体会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故事导入,引出“道”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地主包花》的故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啊,地主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没有收成啦!)

2、揭题,引“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个故事相似的一篇文章——《自然之道》(板书),相信这个故事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对课题怎么理解?

[由一个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对本篇课文的主调初步进行定位,快速进入本课的语境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字词训练,积累运用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用手指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课文。很好,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信心接受检查吗?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①抽读。②同桌对读,你读一个词我读一个词,不会读的教一下,看哪一桌最认真。③齐读。

2、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词语读得不错,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点评)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字词的认读完全可以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读出意思他们能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环节。]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理解蠢事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读

[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用字理识字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通过句式的比较为下文铺好情感基调。]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读(2)“探”换词(3)为什么不用“伸”而用“探”(4)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踌躇不前。(5)读这段话

哎呀!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那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对话。学生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触摸着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感受。换位思考是“书入我心,我入书中”的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谈了读书体会后,抓住“若无其事”一词切入,引导学生沉到字词中,通过现想象、体验,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具体的、形象的。]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请小朋友读5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读书汇报,顺势理解“鱼贯而出、争先恐后”)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这里的想像,可以让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学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让人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有感情的朗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出教师解读文本后的感情,也不是被逼出的可能是作者的情感,更不是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深刻的思维、获得对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扬其率真而灵动的激qing。]

四、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好!给你们5分钟,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小结:看来违反自然之道,好心也会办坏事。我们只有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

[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诱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愚蠢

害一群

[教后反思二]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如果靠过多的提问、喧闹的煽情和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来支撑的做法,是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行真实阅读的权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凭借的是教师创设的情景,阅读着老师的阅读,思考着老师的思考,回答着教师的期望的答案,感受着老师所希望的阅读享受。因此,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书里去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落差,用“主问题”——“换位思考”,“我们的行为怎么愚不可及的”进行引路。让学生占有大量的静心阅读的时间、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收获给学生“要言不烦、富于启发性的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我想,如果我们常常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当我们的学生从这种多重对话中真正学会了阅读,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十三

执教:苏婷

(一)检查预习,学会字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伸出手指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词语是不是掌握了,谁想读前两行?

生:真诚……巢穴。

师:最后一个字没读准,(师出示“穴”的读音)给你拼音,再读一次好吗?生读;全班齐读。

师:后两行谁想读呀?

生读:……愚不可及。

师:都读准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

生:表示很愚蠢。

师:有点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谁再说说“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谁都比不上。

师:看,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理解词语了!

师:课文里还有个地名很不好读,请你读读。

生:加拉巴哥岛。(没读好)

师:还真不好读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龟岛”(师出示地图),谁再读。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这些词语你们都会写了吗?老师从里面挑两个最难写的来听写,“愚蠢”,注意写字姿势。生写。

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听写的字),这位同学都写对了,你能告诉大家要把“愚”字写正确,关键笔画是什么呀?

生:关键笔画是中间“一条长竖”。

师:(师在关键处描红)看,就是这一长竖,然后再写“提、点”。记住了吗?

师:预习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观察字形,试着写一写,这样预习就更有效了!

师:同是上下结构的两个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请先观察生字表里的字,先来说“愚”字?

生:下边的心字要大一点,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师:真会观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写长些,把下面的两个“虫”字罩住。

师:你观察真仔细。对,春字撇捺要舒展。看我写(师示范写):写愚字要注意“中间一长竖,心字要托住”;写蠢字时,“春字撇捺要舒展,两只虫子藏下面”。试着再写一遍,看能不能写漂亮。

生:练写。(教师展示学生前后两次书写的字)

师:看,观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刚才写的漂亮多了。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师:字词没问题了,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标记。

生:自由读。

师: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

生:写了作者、七个同伴、向导、幼龟和食肉鸟。

师:找准确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生:首先我们和向导来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想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鸟在把幼龟往沙滩上拉,他们就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最后,他们让向导把这只幼龟抱入大海,结果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师:他基本上能把内容说清楚了,但语言可以再简练些!看(教师边说边板书能揭示主要内容的词语),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大家很后悔。像这样,谁再说一说?

生说。

师:这次说的清楚、简练了。像这样,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了!这是说清楚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师: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你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们很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师:你想知道原因是吗?还有吗?

生:文中说太平洋绿龟长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幼龟体重到底是多少?

师:看来,你对动物感兴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三)细读文本,探究体验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们很急,向导却若无其事,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两位同学读读三、四自然段!生读。

生: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是啊,幼龟这样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学生读。

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非常担心了,一起读!(齐读)

师: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无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没有。

师:“若”的意思没解释出来。

生: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师:这就理解准确了,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生读。

生:因为向导知道鸟啄龟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自然界的规律。

师:是啊,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所以若无其事,谁想读读?

师:刚才我们在理解若无其事的时候,不仅借助了词典,还联系了上下文,读明白了意思,同时又解决了大家的疑问。我们分角色读读第四自然段吧。生读。

师:同学们,看到了幼龟这么危险,游客和向导却有着不同的态度,那咱们也去看看当时的情景,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险,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龟欲出又止,好像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师:也就是不危险,是吧?小幼龟欲出又止还有这样的侦察本领啊?谁还想说?

生:我还看到了这只小龟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师:恩,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侦查。

师:抓住关键词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师:为什么不用伸出啊?

生:探在这里是不让别人看见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谨慎。伸出,就看不出来。

生:探的时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龟很机警,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机警的小幼龟吧(师出示动画)。

生:我觉得是故意把头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师:恩,这可是它的生存本领啊!谁能读出它的机警、小心和谨慎。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小龟把头探到了外面。谁再来读读。生读。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个“探”字,在和其他词语的比较中,看出这小龟会保护自己,多么神奇!可是游客们不知道,还劝向导救了它,导致了文中这样令人震惊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出示一幅没有很多龟和鸟的图画)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在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结合你画的句子谈谈。

生:应该有许多的食肉鸟。

师:是啊,许多的食肉鸟让我们极为震惊。还应该有什么?

生:有许多幼龟。

师:从哪个词看出有很多幼龟。

生:鱼贯而出、成群的。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幼龟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结对而出、争先恐后……

师:同学们,看(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争着、抢着爬向大海的幼龟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

……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幼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们的,是许多的食肉鸟。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

生练写。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

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无处可躲,它们在食肉鸟地追杀下,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是那样的无助!

生:食肉鸟立刻扑过来,扑向小幼龟,小幼龟立刻四处逃散,却无处可逃,只能眼睁睁地被食肉鸟啄食。

师:多么惨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可是现在却是这样,谁来读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刚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师:后悔不已啊。

生:我们再也不会干扰自然界的事了!因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再破坏这些规律了!

师:是啊,我们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龟会这样惨,当初就不应该不听向导的话!我们对幼龟的了解太少了!

师:自责啊!作为向导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不应该救那只幼龟,不应该听游客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应该遵循规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会好心办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诉我们的。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对自然感兴趣的问题,课后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师出示作业)

生:作业1,读关于自然的课外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生:作业2,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体会用词的准确。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的理解“探”和“若无其事”的方法。

生:作业3,带着对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的问题,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

师:老师也送给大家一本书,刚才对大自然现象感兴趣的是谁啊?这本书就放在你这里吧,课后带着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吧! 

《自然之道》课文 自然之道教案教案篇十四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④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

2、 板书课题,齐读

3、 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 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会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 段意合并法  ②摘录语段法  ③要素归纳法……

3、课文中谈到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4、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呢?默读3-5段

三、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1、 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只侦察龟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来……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龟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语吗?(踌躇不前)

2、 就是这样一直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幼龟,不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了超鸫的注意力,当看到朝鸫要吃掉幼龟时,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我和同伴紧张地……)

3、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们,其实却在做着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的愚不可及呢?

(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面对我们的紧张,焦急,向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 既然向导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龟群,可是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

5、 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它,向导的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 深入探究,感悟意境

1、 然后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

2、 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① 幼龟成群结队地爬行在这一大段无遮无拦的的沙滩上,想象小幼龟们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 当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时,食肉鸟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鸫,你想说些什么?

3、 想象画面:食肉鸟一改之前颓丧的心情,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们的心情呢?向导的心情呢?

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 思考:把“悲叹”换成“感叹”行吗?为什么?

5、 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 课堂拓展,训练说话

1、 我们的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课文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呢?

2、 对于向导的行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呢?你觉得向导这样做对吗?

3、 师总结

这就是自然之道,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这是自然之道,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这是自然之道,温室难育参天大树这是自然之道,人类自身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便是人类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喝的每一滴水无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