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纳税问题的教学反思4篇(优秀)

小编: 翰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纳税问题的教学反思篇一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税收的一些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会计算应纳税额。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迁移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纳税,教师点拨。

1、师: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喜欢买彩票,奉献爱心,赢取好运,小华的爸爸也买了,中了一等奖, 30万元,请问这30万元,小华的爸爸能全部得到吗?

(生:不能,要纳税)师:要依法纳税。(板书:纳税)

2、师:大家课下都了解了相关知识,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纳税?国家为什么要征税?

3、师:税收的作用可真不小。想想你经常去玩的休闲场所有哪些?

师:这些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就是国家用税收的钱为我们建造的!

(板书:发展公益事业)

师:你了解到有哪些纳税的种类?

4、师:同学们提到了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

(板书;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请你说说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师;大家对这几个概念理解的还是相当到位的。税率是税收的标准与依据,纳税的种类不同,税率就不同,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

5.说一说下面的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指准了,摁住了,其他同学盯紧了。)

(1)东强公司2005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00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0万元。

(2)锦江宾馆2006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师:请你说一说这里4%的意思是什么?)

(二) 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中的纳税问题

1、师:休闲娱乐场所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临沂许多行业也都是蒸蒸日上,就拿我们最熟悉的餐饮业来说,你都知道临沂有哪些大型宾馆饭店?

师:他们不仅方便了市民,也给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家饭店的营业额情况。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临沂a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试试看!

(让c组同学板演)

3、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百分数的应用)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乘法进行计算,我们把以前所学的知识,拿到这里来解决新问题,这在数学上叫做迁移。

(板书:迁移)

4、123页做一做。(让d组同学板演)

5、其实临沂还有许多企业也和这些饭店一样为本市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观察表格中的应纳税额,经营者将这么多的钱都交给了国家,国家又把它用在了我们身上,你不想对缴纳税款的经营者说点什么吗?

6、123页的第2题。(只列式不计算)

师:据统计,我市每年财政收入中,香烟的税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你们家有吸烟的吗?(异口同声:有)你们猜猜香烟的税率是多少?(学生猜)你知道香烟的税率为什么这么高吗?近年来很多青少年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三、应用拓展。

1、我们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题目:老师收集到百货大楼2006年共纳税1800万元,税率是5%,你能知道这个大楼2006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吗?

2、学生自己思考,说出公式后,(让b组同学板演)。

3、让我们观察表格中的销售额。

师:看到了如此惊人的数额,我忍不住想问?这么大的数额的钱从哪来的呢?

师:啊!有你!有她!也有我!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的其他公民。这样说来,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就是间接的纳税人了。而我们缴纳的税款,国家又用在了我们自己身上,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国家纳税的根本原则。

4、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资也增长了,按新税法的规定,个人工资减掉规定部分剩下的钱,都要按照一定的税率交个人所得税。

课本123页第4题。你对应纳税所得额是怎样理解的?

(列式不计算)

5、师:这420元是这位老师的月工资吗?再做一道题。

老师的月工资是2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每月工资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按5%的税率交纳个人所得税,老师每月应缴纳多少元?(让a组同学板演)

6、再次观察表格中的应纳税额,有多,有少,你怎样看待交税数额的多少?(让学生发表意见)

师:每个人能力有大小,纳税的额度也不一样,虽然我个人缴纳的税款微不足道,但我感到自己为社会尽了微薄之力,有时也能找到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挣钱多的多交税,挣钱少的少交税,也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板书:维护社会公平)

7、有那么多休闲场所供我们游玩,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公平,社会就变得更加?(板书:和谐)

师:国家创建和谐社会,我们班级就要创建?(和谐班级),所以我们的班牌上提的口号是什么?(走进阳光地带,构建和谐班级)

四、总结全课

1、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要做一个税法的义务宣传员,长大后做一名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纳税问题的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税收的作用,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实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 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税种。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做好统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播放一段纳税人到办税厅纳税的录像,并配上必要的声音。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屏幕显示)一天,校门口开店铺的袁大叔到办税厅纳税,路上遇见小程。

小程:、袁大叔你去哪儿?

袁大叔:上办税厅纳税。

小程: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袁大叔: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让学生说说他们俩谁做得对?为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学例题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 ”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这样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看了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指出: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课题:纳税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了解纳税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师:观察分析下面几组信息,讨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纳税?②为什么要纳税?

屏幕显示:

①某汽车制造厂2001年12月生产小轿车销售额865万元,向国家缴税金70万元.

②某教师去年3月对外讲学收入900元,向国家缴纳税金20元.

③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其中税收占15175亿元.

④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社会保障投入达982亿元.

⑤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资金42亿元.

⑥2001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达213亿元.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2)合作交流.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最后教师小结: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你如果是一个应该纳税的人,应怎么办?(主动纳税.)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要参与、指导讨论。由于学生讨论容易偏离重点,所以要注意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重点上来。如: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做什么?为什么要纳税等。)

2.理解税种.

教师:结合课前的调查,在小组上讨论,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情况,教师板书: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教师:你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理解吗?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运用实例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作适当的解释.

提问:什么叫应缴纳税额?请结合你的理解举例说明.

教师:根据下面一组信息,请说一说应缴纳税额各是多少?

屏幕显示:

①顶天水泥厂2002年7月向国家缴纳增值税81.7万元.

②华胜宾馆2002年8月的营业额是940万元,应向国家缴纳营业税47万元.

③某卷烟厂2002年2月卷烟销售额达3000万元,应纳消费税是1200万元.

④张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2400元,超出某标准15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5元.

教师:什么叫税率?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税率=缴纳税款÷各种收入×100%

教师:各种收入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教师:税率的高低由国家统一规定,例如国家规定下面一些税种的税率一般是:

①增值税17%(或13%).

②消费税根据消费品种不同从3%到50%不等.

③营业税分行业从3%至20%不等.如交通行业5%,娱乐行业20%.

④个人所得税按收入的高低从5%到45%不等.

3.教学例6.

教师:根据你对税率的理解,如何计算应纳税款?

出示例6,学生读题.

教师:如何理解按营业额的5%纳税这句话?如何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00×5%=150(万元)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 “做一做”的题目,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巩固练习:

(1).某保险公司今年7月份的营业额为56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 %缴纳营业税,7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万元?

(2).小红的爸爸上月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四、实践活动

拟定一个以‘‘你对纳税知多少”为题,在课外开展一项实践调查活动,并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可小组合作完成)

五、反思体验

教师:请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样去尽纳税的义务?

课后反思:

1、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这样做能让全体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理解税种这个难点如何突破?《课标》明确提出: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这就要结合课前的调查准备,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我运用实例作适当的解释,主要使学生理解常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4、叶圣陶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以‘‘你对纳税知多少”为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新教学大纲着重强调的内容。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6、不足之处:(1)对于学生的调查报告没有做指导和评论。(2)一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纳税问题的教学反思篇三

一、激趣引入

板书课题:纳税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指出: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了解纳税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师:观察分析下面几组信息,讨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纳税?②为什么要纳税?

屏幕显示:

①某汽车制造厂2001年12月生产小轿车销售额865万元,向国家缴税金70万元.

②某教师去年3月对外讲学收入900元,向国家缴纳税金20元.

③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其中税收占15175亿元.

④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社会保障投入达982亿元.

⑤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资金42亿元.

⑥2001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达213亿元.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2)合作交流.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最后教师小结: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你如果是一个应该纳税的人,应怎么办?(主动纳税.)

2.理解税种.

教师:结合课前的调查,在小组上讨论,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情况,教师板书: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教师:你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理解吗?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运用实例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作适当的解释.

提问:什么叫应缴纳税额?请结合你的理解举例说明.

教师:根据下面一组信息,请说一说应缴纳税额各是多少?

屏幕显示:

①顶天水泥厂2002年7月向国家缴纳增值税81.7万元.

②华胜宾馆2002年8月的营业额是940万元,应向国家缴纳营业税47万元.

③某卷烟厂2002年2月卷烟销售额达3000万元,应纳消费税是1200万元.

④张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1400元,超出某标准8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元.

教师:什么叫税率?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税率= ×100%

教师:各种收入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教师:税率的高低由国家统一规定,例如国家规定下面一些税种的税率一般是:

①增值税17%(或13%).

②消费税根据消费品种不同从3%到50%不等.

③营业税分行业从3%至20%不等.如交通行业5%,娱乐行业20%.

④个人所得税按收入的高低从5%到45%不等.

3.教学例6.

教师:根据你对税率的理解,如何计算应纳税款?

出示例6,学生读题.

教师:如何理解按营业额的5%纳税这句话?如何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00×5%=150(万元)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页中“做一做”的题目,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4题.

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第4题学生读题后提问:应纳所得税额420元是什么意思?应按什么的5%纳个人所得税?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叫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做后交流他们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四、实践活动

拟定一个与税收有关的题目,在课外开展一项实践调查活动.并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可小组合作完成.)

五、反思体验

教师:请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样去尽纳税的义务?

纳税问题的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几组信息,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做什么?

2、师介绍常见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二、教学新课:

1、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

(1)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提前布置学生作调查的)

(2)板书:应纳税额 税率

2、讨论: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3、小结: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4、建立纳税意识:

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5、了解有关纳税的专用名词(师介绍):

6、小黑板出示例5:

(1)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什么是营业税。

(3)学生试做。

(4)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1、一家运输公司十月的营业额是26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十月份应该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小红的爸爸上月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王涛把春节时得到的150元压岁钱捐给四川灾区,按照规定,汇费按汇款数的1%收取,王涛的汇款和汇费一共是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二十三 第4题

六、思维训练:

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月收入扣除1600元后,余额不超过500元的部分要按5%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余额在500~2000元的部分按10%缴纳个人所得税。周师傅和杨师傅的工资分别是2060元和2850元,他们分别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