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震工作计划 地震工作报告四篇(精选)

小编: 笔尘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地震工作计划 地震工作报告篇一

保持防震减灾工作全市前三名,力争全省县区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努力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完成地震台搬迁工作,争取早日实现我县地震监测恢复正常观测。

二是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举办地震“三网一员”集中培训班,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三网一员”的业务技能。争取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费有所增加,落实好“三网一员”的补助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强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做好抗震设防工作,做到重大项目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开展好地震小区划科技成果运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会同有关县直单位和企业、社区搞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是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加强全社会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五是加大局机关建设力度。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建、综合治理、文明单位创建等各项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进行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到人到岗,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并举。

二是做好阶段性工作督促落实,公开各项工作开展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加强领导,领导班子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各项工作把好方向,做好保障。

地震工作计划 地震工作报告篇二

为贯彻落实区委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找准先进标杆、查找自身差距、提升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推动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提档升级,现制定寻标对标提标达标工作计划如下:

市内对标市地震局。近几年市地震局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市系统考核中一直走在前列,以市地震局作为对标赶超标杆,力争在20xx年全市地震系统考核中赶超市局。

市内学习市地震局。市地震局群测群防工作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以市地震局作为学习标杆,切实提升群测群防与管理水平,力争走在全市群测群防系统前列。

1、学访形式、时间安排。学访主要以召开座谈会、实地参观见学、察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时间安排在6月下旬。

2、学访的主要内容。市局重点学习在宣传教育、科普基地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比,我局在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仍需提升。

市局重点学习在三网一员建设、地震宏观观测、地震灾情速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比,我区地震灾情速报整体水平不高,防震减灾宣传网仍需进一步提升。

以创建一流防震减灾宣传为目标,充分发挥地震干部职能作用,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力求防震减灾事业有新发展和新进步,为建设做出新贡献。

1.建设一处省级应急避难场所。依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国家标准(gb21734-20xx),按照功能完善、平震结合,集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为一体的原则,建设一处功能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棚宿区、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医疗救助室、应急直升机停机坪等7种功能。

达标时限:5月5日——12月31日。

(责任科室:办公室;责任人: 办事员)

2.完成国家级地震示范社区创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地震监测台网进一步健全,做好防震减灾,要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城乡赈灾综合防御能力,提高震情监测跟踪能力,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防震减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今年争取再建成1-2所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达标时限:5月31日——12月31日

(责任科室:办公室;责任人: 副局长)

3.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通过不定期培训,来提高各层次人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充实壮大了应急救援社会力量队伍,确保地震发生时有充足的专业力量,能迅速、有序、有效地组织居民开展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达标时限:5月1日——12月31日。

(责任科室:办公室;责任人: 办事员)

4.抓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让公众通过观看地震科普图片、录像,听讲座,参观模型实物和地震仪器设备,在模拟地震场地亲身体验等生动、直观的方式,掌握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技能与方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为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创造了基础条件。

达标时限:12月31日

(责任科室:办公室 责任人: 办事员)

5.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要提高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着眼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阶段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新需要,采取分层分类的办法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和培养紧缺人才。二是探索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办法,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加大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比例,选拔急需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四是建立完善各类考核机制,通过竞争性选拔,使真正有能力有才干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清廉、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达标时限:6月1日——12月31日。

(责任科室:办公室 责任人:局长)

(一)明确任务目标,落实推进责任。按照区委“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相关部署,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把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工作作为深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围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明确我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寻标对标提标达标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是落实各项任务目标的第一责任人。我局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点评制度,及时掌握任务目标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整改提高。

(二)强化学习交流,实现持续提升。按照工作计划,分别与市地震局、市地震局建立“对标学访” 学习交流机制,每月进行一次进展情况交流,每季度开展一次联系互访交流活动,采取材料沟通、电话沟通、专人面对面沟通等形式,及时掌握对标单位工作动态,增进深度了解,持续跟进学习对标单位在防震减灾管理中探索的新经验、新做法。

(三)积极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建立活动长效机制。在争一流、夺第一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提标达标要求。把寻标对标提标达标工作与具体业务、年度任务目标落实和强化作风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在寻标、对标中找差距,在提标、达标中上台阶、出成果。将寻标对标提标达标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终对科室和工作人员考核评价,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寻标对标提标达标,促进全区防震减灾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地震工作计划 地震工作报告篇三

在省地震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防震减灾工作紧紧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保障,前三季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了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计划,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继续完善建设地震观测设施。

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县级台网中心达到13个,实现全覆盖;在新设行政区——昆嵛山保护区选择了一处深井作为测震、前兆、地下水观测使用,待仪器到位即可开始观测;在长岛新上黑石嘴、南域村两处地下水观测点和长岛地震台流动磁通门,使新建行政区和重点区域台点分布得到优化完善。

二是加强县级台网中心的规范管理。

集中两个月时间,由市局监测台网中心、技术保障科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小组,采取“上门服务,轮流培训,全面覆盖”的办法,赴各县市区台网中心现场讲课,解决管理和技术难题,使县市区地震工作人员扎实掌握台网中心维护管理、数据处理等业务技能,为县级台网中心实时监测、信息快报、初步分析,有效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研究。

在监测设施日趋完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作,促进专业人员逐步由“值班型”向“研究型”转变。按照“着眼,先易后难,多方参与,政策引导,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从省地震局及聘请7名专家为导师进行学术指导,并专门出台配套政策,下达7项科研课题任务,鼓励全局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区域地震活动规律、地震观测方法等展开了有益探索。目前已完成《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地震活动性研究》,另有6项课题也进度过半。

一是继续推动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严把审核、审批关。4月在招远召开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会议,交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暨地震行政审批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步工作;5月份下发《关于开展全市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集中在全市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活动,截至目前,市局执法大队对全市的40多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积极完成国家震害防御数据采集项目工作任务,专门成立了工作组,3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对全市64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并提请市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使该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三是坚持以点代面,继续推进农村民居和城市社区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向各县市区发放《省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优秀方案图集》,积极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创建,在龙口市召开了全市农村民居和城市社区地震安全工作会议,部署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明确了目标,其中招远玲珑镇欧家夼村省级示范工程已报省局待批。

一是突出抓好实战应急演练。

在完成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应急指挥(监测)车配套的基础上,为检验实战效果,全市地震系统分二次集中9天时间,以震时通讯联络为重点,开展了震时应急指挥和现场演练。期间,局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带队,地震系统40人参与,应急指挥(监测)车行程900公里,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车进行了不同时段、不同气候条件、各类地形的实地联通演练,并与省局进行联通,收到良好效果。省局晁洪太局长亲自参与视频通话,对演练提出充分肯定。其后,对演练进行全系统总结,为地震应急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4月份,完成了地震局应急指挥平台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对接,实现了地震部门与政府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指挥中心功能。

二是继续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

完成了对市级1000多名应急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和证照发放。各县市区也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志愿者队伍的更新、充实,对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

三是坚持抓好地震应急预案修订。

为适应当前地震应急工作和人员调整变化的需要,对《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可操作性更强。及时对市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系方式重新进行核对、更新;各县市区也根据各地实际,修订完善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

一是加大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占地4000平方米、投资1000余万元的科普教育基地于6月中旬全面竣工开馆,6月21日试运营以来接待参观者已突破20多万人次,中国地震局、省局领导、市领导分别到基地参观指导,省内外地震系统的领导也纷纷到基地参观,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先后被市科协、省科协,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授予其“省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县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也已启动,年内将建成龙口市地震科普教育示范点。

二是抓好“五进”,地震科普常规宣传坚持不懈。

积极推进地震科普进党校,县市区均已将地震科普列入党校授课计划;坚持抓好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推广,今年全市又有16所中小学被命名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充分发挥优势载体作用,《地震科普报》每月发放数量达到5000份。

三是创新形式,搞好特殊时段集中宣传。

“512”前夕,市委常委、副市长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宣传工作,期间,各县市区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市地震局联合青少年宫、日报社传媒集团、电视台等在塔山游乐城内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并举办“防震减灾开放日”活动,邀请青少年志愿者、小记者团及热心市民共同参观体验地震科普基地,观看4d动感大片《灾难启示录》,小记者们自行拍摄制作了一批新闻记录片,在电视台进行了为期7天的播放,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在地震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和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个别县市区推进比较慢;工作标准还不够高,创新精神不强。防震减灾形势要求与现有的机构人员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20xx年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

地震工作计划 地震工作报告篇四

(一) 做好向荣村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水位、水温、气象三要素的分钟、整点、日、月、年资料的处理和监测资料的汇编归档工作。

(二) 做好xx区政府二个数字强震台的实时监测与震例资料的存储与归档工作。

(三) 做好金盘地震观测台监测数据的收集与震例资料的存储归档工作。

(四) 做好海口演丰地震观测台gnss和强震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归档工作。

(五) 做好各监测台站和数据接收中心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保证地震监测预报第一手资料的连续、可靠、准确及时。

(六) 编写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

(七) 做好地震异常现象分析判定和震情会商工作,及时反馈和通报震情信息。

(八) 做好地震观测资料的参评工作。

(九) 配合局机关完成其他工作。

(一)保持质量体系文件的持续有效运行,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进行完善转版,此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内容多,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员在4个月内完成,迎接20xx年7月前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

(二)在现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检验能力范围,我站20xx年将重点开展粮食中部分有害毒素和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项目。

(三)力争按照国家级监测站标准扩建实验场地,将我站实验场地面积达到国家要求1200平方米,该项工作不仅为我站扩展检测项目奠定了基础,而且大大改善了实验室操作环境,保证了通风效果,有效的减少了化学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四)加强同相关部门协作,强化对社会样品的服务意识,力争在市场检测方面有所突破。

(五)强化技术人员培训,规范管理,提高我站执行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且富有活力的员工队伍是我站追求的一个长期目标。

(六)在去年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公益形式加强对粮油质量安全宣传,提高群众的粮油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