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时代楷模吴蓉瑾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汇总12篇)

小编: 笔砚

军训心得是我对军事训练中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篇记录,它有助于我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是一些实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为正在撰写实习心得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时代楷模吴蓉瑾先进事迹心得

教有真情,育无止境。起,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教育的“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吴蓉瑾与学生们做了一个大胆的约定:孩子们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分享在作文里,可长可短;老师不给评分只做评语。吴蓉瑾把这些情感交流的文字叫作“晴雨表”。慢慢地,孩子们发现,不管在作文本上写什么内容,全部都能够得到吴老师的回应。孩子们一天天地写,吴蓉瑾一篇篇地回,经常比孩子们写的还要长很多。

在给每一个孩子的回复中,都有这样细致入微的写作指导,有像亲人一样的关心体贴,更有像朋友一样的心情分享。吴蓉瑾开开心心地做着这一切,直到有一天,面对一句珍贵的留言,吴蓉瑾哭了,泪如雨下。

一个叫小雨点的孩子,在学校只有几个月,却因为突发疾病离世。孩子走后,妈妈来学校找到吴老师,说在孩子的床底下发现了很多个叠好的五角星,上面用淡淡的字写着:吴老师,请打开!

吴蓉瑾永远都不会忘记接下来那一刻。她看到每一个打开的五角星上,都写着:吴老师我爱你!“是孩子让我懂得,”吴蓉瑾说,“当我们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时,孩子们其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爱。”

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吴蓉瑾会利用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他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她开设了上百节示范课,用滚烫的情感建设了一所“爱的学校”。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也可能是独特的品质,”吴蓉瑾认为,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时代楷模吴蓉瑾先进事迹观后感及心得

“以前,老师大多是凭经验、观察,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提起“云课堂”,身为“云团队”一员的徐继红老师有说不完的话,“如今‘云课堂’的数据资源,仿佛是为老师提供了‘课堂导航’,让老师能够采取更加科学、适切的教学方法。”

就这样,一朵朵“云”飘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适用于合作学习的“云课桌”、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的“云朗读”、呈现学校历史的“彩云墙”、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的“云手表”、开展劳动教育的“云厨房”、展示学生手工作品的“云展馆”……这一切,把学习生活与移动应用完美契合。

今天,“云课堂”3.0版也已日臻成熟: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26个指标,勾勒出详尽真实的学生数字画像,让老师们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潜力所在,更全面地来看待孩子的发展。

吴蓉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为学生勾画的“数字画像”比作“放篮子”,“当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各类数据被汇总起来,放进了一个‘篮子’,再经过老师的观察、分析、调整,再运用,便会对孩子成长有了更科学的指导。”

教育均衡发展是吴蓉瑾的另一个“教育梦想”。3年前,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今天,这所乡村学校真正成为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时代楷模吴蓉瑾先进事迹心得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学习时代楷模吴蓉瑾王红旭先进事迹心得

她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毕业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会收到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吴蓉瑾的微信号,还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有一段时间,吴蓉瑾突然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同事都好奇,都知道她酷爱喝咖啡,而且她有偏头疼,每天必须拿一杯浓咖啡镇定的。原来,毕业生里有位孩子病了,不吃饭,身体也受到了影响。吴蓉瑾辗转得知后主动联系,陪她散步、吃饭、聊天。她还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我最喜欢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东西多吃一口,我们一起努力。”大约是第400天的时候,她的朋友圈有了最后一次打卡:“为了一个美好的承诺,我戒了400天咖啡,尽管这段时间很难受,但是为了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那个孩子说:“云朵妈妈把戒咖啡挑战当作一个仪式,和我一起调整状态,一段新生活即将开始,云朵妈妈会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变化,教育如何改变与坚守”

新学期,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孩子,每人都领到一本精心设计的“作业自评本”: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时心情好不好、家长评价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是不是认真、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音体美作业也有相应的设计……作业自评本上,学生将每一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一一记录,家长将孩子完成作业的状态和老师沟通,老师根据大多数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调整和完善。

时刻关注学生需求,学习特点,将更多新技术、新的思想火花融入教育进程。“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急剧变化,教育有怎样的改变与坚守?”吴融瑾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探索之路艰难,但她却从未因为艰难而停止不前。牢牢把握教育的“不变”,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变”则是要驾驭新技术,借助技术的力量赋能教育。

时代楷模吴蓉瑾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7月6日晚,2021感动重庆特别发布会在重庆广电大厦演播厅举行,勇救落水儿童的教师王红旭及组成“救命人链”的9名见义勇为市民被授予2021感动重庆特别奖。

市领导吴存荣、熊雪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颁奖。

2021年6月1日,大渡口江边,2名儿童不慎落水,王红旭、许林盛、张广荣、马波、贺琴琴、夏欢、张亚、张学峰、李珊珊、余洪等10名热心群众组成了“救命人链”,最早跳入江中的王红旭成为整个链条中的锚头,用自己的生命连接起了这根“救命的链条”,凝聚众人的力量托举起了落水者的希望,而他的生命定格在35岁。

“救人的一瞬间不会想很多,如果你的学生摔倒,你会走着去救,还是跑着去?”王平说,当时儿子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算上江边的这一次,王红旭一共救起过4条生命。

2007年、2008年暑假,王红旭在大学时曾成功救起2名溺水者;2020年6月,王红旭在路上遇到一起车祸,他第一时间冲上前营救了伤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将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这是王红旭写在自己入党申请书中的内容,2021年6月1日的那个午后,他用行动与生命践行了自己对党的誓言。

2021年6月24日,中共重庆市委批复同意追认王红旭为中共党员。发布会现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为王红旭的父母送上共产党员徽章。

时代楷模吴蓉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05年,上海市教委推动“馆校合作项目”,吴蓉瑾作为带队老师,带着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本以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吴蓉瑾却发现认真听讲的孩子很少。“如果一个中国孩子不能了解中国的历史,甚至对中国共产党不熟识,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吴蓉瑾决心创办一个学生能听得懂的红色小讲解员社团,让孩子们能通俗易懂地了解红色历史。她从全校挑选出15名学生,组成了第一批小讲解员队伍。2006年暑假,小讲解员们独当一面,为中共一大会址的参观者作讲解。吴蓉瑾对那天的画面记忆犹新:“因为要保护文物,室内没有空调。孩子们站在桌子靠里边的位置,我看到,他们的汗水从额头上冒出来,衬衫也湿透了。有老人听完讲解后夸赞孩子讲得好。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体验。”

吴蓉瑾说:“情感教育应该从关注身边人、家事、社会事上升到家国情怀,让学生知道人最重要、最崇高的情感便是爱党爱国。”在她的带领下,还将有更多的小讲解员,将红色故事代代讲述下去。

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

什么是情感教育?这是吴蓉瑾的徒弟、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贺春秋在2004年成为一名新教师时最好奇的问题。吴蓉瑾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研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

如今,情感教育已开辟出三条育人途径:课程、活动、交际。用民俗文化滋养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动之一,主题每五年轮转一次,包括中国年俗老上海风情主题、中国戏曲主题、中国发明创造主题、中国四大名著/中国动画主题、中华美食主题。

十几年来,亦师亦友,耳濡目染,贺春秋眼里的吴蓉瑾,既是师傅,更是一位有爱的智慧姐姐。

让贺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时间,吴蓉瑾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当时我挺好奇的,因为身边人都知道她酷爱喝咖啡,而且她有偏头疼,每天必须拿一杯浓咖啡镇定。后来得知,毕业生里有一个孩子病了,不吃饭,师傅便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东西多吃一口。从那之后,校长就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戒咖啡打卡。大约是第400天的时候,我看到了她最后一次打卡:为了一个美好的承诺,我戒了400天咖啡,尽管这段时间很难受,但是为了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这个孩子也说:“‘云朵妈妈’(指吴蓉瑾)把戒咖啡挑战当作一个仪式,和我一起调整状态,一段新生活即将开始,‘云朵妈妈’会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吴蓉瑾就是这样深爱着学校,爱着每一个孩子,拼尽全力,而且乐在其中。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先进事迹

有一堂课,吴蓉瑾也忘不了。一名二年级女孩突发疾病去世,教室里的座位突然空出一个,孩子们懵懂的眼神里,自然地流露出迷惑和害怕。面对死亡这个话题,吴蓉瑾没有退避,她把女孩妈妈告诉她的一件事,含泪讲给了孩子们。女孩去世后,她妈妈在家里床底下找到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一张纸,女孩写着:“妈妈我爱你,我以后会很乖。”

那一天的课堂,她带着孩子们反复诵读小女孩生前写的文章《小雨点和小树叶》。“我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生命非常可贵,要无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是提醒自己,要上好每一堂情感课,让孩子们学会爱。”吴蓉瑾说。

从怀疑到信任,从包容到接纳,从师生到密友……吴蓉瑾用心聆听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用爱书写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心迹。曾有人说,这件事看不出成绩、也做不出名堂,可是吴蓉瑾甘之如饴,17年不曾间断。这所“爱的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表达,学会了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寒来暑往,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吴蓉瑾都会送上一张小卡片,上面是她的微信号,还有一句她说过无数遍的话:“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时代楷模吴蓉瑾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7月6日晚,感动重庆特别发布会在重庆广电大厦演播厅举行,勇救落水儿童的教师王红旭及组成“救命人链”的9名见义勇为市民被授予2021感动重庆特别奖。

市领导吴存荣、熊雪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颁奖。

6月1日,大渡口江边,2名儿童不慎落水,王红旭、许林盛、张广荣、马波、贺琴琴、夏欢、张亚、张学峰、李珊珊、余洪等10名热心群众组成了“救命人链”,最早跳入江中的王红旭成为整个链条中的锚头,用自己的生命连接起了这根“救命的链条”,凝聚众人的力量托举起了落水者的希望,而他的生命定格在35岁。

“救人的一瞬间不会想很多,如果你的学生摔倒,你会走着去救,还是跑着去?”王平说,当时儿子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算上江边的这一次,王红旭一共救起过4条生命。

暑假,王红旭在大学时曾成功救起2名溺水者;6月,王红旭在路上遇到一起车祸,他第一时间冲上前营救了伤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渴望成为党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将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这是王红旭写在自己入党申请书中的内容,206月1日的那个午后,他用行动与生命践行了自己对党的誓言。

2021年6月24日,中共重庆市委批复同意追认王红旭为中共党员。发布会现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为王红旭的父母送上共产党员徽章。

时代楷模吴蓉瑾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去屏化”、“无感知”、“护隐私”地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勾画学生的数字“学习画像”,是吴蓉瑾正在探索的新课题,她期待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借助技术的力量更好地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借助新技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放学后,学校会议室常常灯火通明,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数据。比如,以往只能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借助新技术,就可以知道在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模式是怎样的,甚至细微到这个孩子在做题过程中,笔触停顿了几次。从单科目分析,拓展到多科目全面立体调研,当这些细节被关注,就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培养好学生是不变之道。

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学校在保持学业水平领先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指数持续上扬,学业负担指数持续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作用显著。目前,学校二年级以上学生都已具备简单的编程能力,在国家级信息科技相关竞赛中共获奖30个。

“我乐在其中,我觉得很幸福”

“想起四年前,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时我惴惴不安的情景。当时新校园刚刚启用,还有一群来自于五湖四海、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而自己的女儿又是完全零基础入学,女儿会不会不适应,学校的发展会怎样,让我感到非常迷茫与担忧。今天的她,尊敬师长、成绩优异、自信、乐观、勇敢,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成为我心目中理想的模样。为女儿高兴的同时,心中更多的是感恩。太多像我一样的学生家长感谢学校为孩子们营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吴校长兢兢业业对学校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力……”隽先生的孩子就读于嘉定区与黄浦区合作开办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

作为特级校长,吴蓉瑾受组织委派流动兼任这所学校校长三年。学校刚开办时,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全校只有六个教学班,整个校园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而现在它已经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她还多次到青海、贵州贫困地区开展教学、培训。只要学生需要,尽己所能。

不过,出差再远,吴蓉瑾都有个原则:尽量将外出课程安排在下午。因为这样来得及当晚赶回,第二天一大早站在校门前。记忆犹新的一次,吴蓉瑾出差时间长了点,到校那天早上,好几个小朋友问她,“你怎么没有在校门口等我们?”“我没有看到你,云朵妈妈我很想你!”听到这样的话,吴蓉瑾心底甜甜的,也软软的。

吴蓉瑾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伴着快板节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将100年前一大会议召开的历史故事讲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泼生动。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讲解员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时,有一位老师一直用赞许、坚定的眼神默默鼓励他们。她,就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教有真情,育无止境”,一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一楼大厅,人们就能看到的这句教育理念,用来概括吴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多年前,兼任少先队辅导员的语文老师吴蓉瑾在参观一大会址时发现孩子们听讲解不太认真,便在学校支持下展开调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专门为小学生观众服务的讲解员队伍,让孩子们自己写讲解稿,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的历史!”吴蓉瑾说,想出这个新点子以后,她带领学生一同学党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磨炼演讲技巧。“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由此成立。

这支“红喇叭”,至今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只要没有出差和工作,吴蓉瑾都会站在一旁,用赞许的目光和温暖的笑容,默默守护着小讲解员们。

如今,在卢湾一中心小学,“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已成为一门特色课程。“这么多年来,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吴老师的教导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粒红色种子,让我牢记红色历史、永远爱党爱国。”一位已是大学生的小讲解员这样说。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吴蓉瑾为当地人熟知,始于“情感教育”。20年前,关注到一些孩子出现情感淡漠、自我意识过重等问题,她积极探索,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后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情感教育体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曾这样告诉同事贺春秋。贺春秋刚入职时,不小心摔倒受伤,吴蓉瑾指导她以此为素材,上了贺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课——《爱护我自己》。贺春秋说,那节课上,她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伤经历,互相提醒,彼此关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几年了还历历在目。”

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晒娃”。开学这几天,晒得最多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目光、吃饭后沾着饭粒的小脸……张张照片都满溢着她对孩子的喜爱与呵护。

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附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毕业的学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找她,吴蓉瑾也乐意提供帮助。

“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作为教育专家,吴蓉瑾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一名老师说,吴蓉瑾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白天,除了听课,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学区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万步。“看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怎样、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吴蓉瑾说,“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3年前,吴蓉瑾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我们叫她‘铁人校长’”,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教师谭珂告诉记者,吴蓉瑾不仅为学校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备课”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将爱的暖流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6点多,送走放学的学生,吴蓉瑾还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开会,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晚上10点。

卢湾一中心小学是国内率先提出并启建“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小学校之一。从2009年至今,学校的“云课堂”从1.0升级到了3.0版本。当年,吴蓉瑾曾探索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各方关注;现在,学校又开发设计出“云课桌”“云展馆”等新应用场景。卢湾一中心小学成为首批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吴蓉瑾也被大家称为“云朵校长”。

时代楷模吴蓉瑾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在王红旭的指导下,这个班级陆续获得校运动会第一名、校篮球赛第一名、校足球赛第一名……陈璐希慢慢发现,体育训练并不会耽误学生学习的时间,反而给了孩子们另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王红旭常和陈璐希说,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不要把这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比较,我们只需要把他的今天和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看看有没有进步就可以了。

“不要有偏见,更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有的小孩看上去特别调皮,但其实不过是天性活泼而已,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调皮孩子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很多是能学体育的。”王红旭说。

他的学生谢灵巧说,王红旭是她的“伯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人相信谢灵巧会成为田径场上的佼佼者。因为学习成绩不稳定,父母也劝她放弃田径。

但王红旭坚信,这是一个短跑的好苗子,鼓励她坚持训练。他还劝谢灵巧的母亲,并承诺“保证不会影响学习”。

2016年,谢灵巧在第五届重庆市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夺取了100米、200米短跑双料冠军,多所重点中学向她抛来橄榄枝。

在张亚的记忆中,为学生报名比赛时,就是王红旭“排兵布阵”的时候。“他就像‘田忌赛马’一样,报名时前前后后思考三四天,总能让学生在比赛时发挥出优势,拿到名次。”

校运会时,王红旭总是盯着田径比赛,从赛场上挑“苗子”,甚至从其他运动队“挖墙脚”。

“要做一个事情就要把它做好。我不是跑得最快的,但争取教出跑得最快的学生。”王红旭常说,作为老师,能帮助一个没有找到特长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上课有劲儿”和“从不批评学生”是王红旭的课堂给同事留下的印象。坐在办公室的时候,陈璐希经常听到从操场上传来的王红旭的叫声:“对头,就是这样。”第一次没有完成好动作或没跑出好成绩的学生,会在这种节奏和鼓励下再去冲一把。

王红旭认为,自信心对孩子特别重要,只要教出来对生活保持乐观和自信的学生,他们不管做哪一行,都会激发出内动力,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吴蓉瑾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上午进校时间,淡水路上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门口,校长吴蓉瑾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迎接学生。“云朵妈妈好”“云朵老师好”“云校长早呀”背着书包的学生娃争着唤她,叽叽喳喳。

这个称呼怎么传开的?有人说,可能是学校开始做信息化建设以后,开办“云课堂”,开发“云手表”,久而久之,大家爱这么叫。可小朋友们却说,“不是的,因为她像云朵一样温柔,爱着我们,爱着学校。”

饱含着对学校的深情、对学生的真情、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这位“云朵老师”耕耘27年,一串坚实的脚印,伴随着她的教育梦。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今年寒假,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今年的寒假亲子作业是“爸爸妈妈带我找回忆”,聚焦温情。爸爸妈妈带孩子找一段过往的回忆,用几句话记录下来,拍下一张合影。校长吴蓉瑾说:“和睦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产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顾过往,也是帮爸爸妈妈回忆温情时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她倡导情感教育,时刻思考着,如何让孩子更全面发展,更幸福成长。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向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

“究竟什么是情感教育?”吴蓉瑾的“徒弟”兼同事贺春秋老师至今还记得,那一年她初到一中心工作时的问号。“师傅”的一句话她印象深刻:“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17年来,吴蓉瑾和教学团队一起,筛选打磨数百节经典情感教育课,构成了包括八个板块,二十个专题的学校情感教育课程。除了预设课程,课程还包括生成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间的突发事情和热点问题。

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她还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

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6年来,小讲解员毕业了一茬又一茬,讲解方式也从普通话讲解,拓展到沪语、英语讲解,还创新了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而陪伴着小讲解员们的吴蓉瑾,始终坚守如一,放弃了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默默守护着孩子们,每一次的精彩绽放,见证着理想信念的种子静静播撒。

她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毕业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会收到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吴蓉瑾的微信号,还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