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营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大全5篇)

小编: 温柔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东营经济工作会议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乔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列入经济发展的“四大突破”之一,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市各级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截止20xx年底,全市工商户发展到162483户,私营企业7829户,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61.8亿元。去年,全市个体私营工业完成产值71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9%。二是民营经济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20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5.8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上缴税金过百万的民营企业达到145家;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的人员达到167万人。三是民营经济素质有了一定提高,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去年,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达951家,从业人员4.8万人,不少企业开发的产品有较高技术水平。去年,全市已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9家,占全市已获权企业总数的27.9%;民营企业出口额2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市民营经济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与我省一些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是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弱。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有1万多家,而我市只有500家,仅占全省的5%,比淄博市少389家;浙江省个体和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在2万元和80万元以上,而我市分别仅为1.25万元和52万元。二是管理方式落后。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南方沿海省市,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我市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管理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三是技术水平偏低,竞争力差。我市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领域属传统产业,大多数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有不少企业使用的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更少。四是民营经济外向度不高,不适应入世的新形势。浙江省温州市有60万人出国经商办厂,形成了温州产品的销售网络。而我市走出国门进行对外贸易以及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的民营企业很少,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占不到全市自营出口创汇总额的8%。五是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民营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效益好的大户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区,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民营经济规模的膨胀。

面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和差距,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已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我们发展民营经济指明了方向。党的xx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民营经济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市民营经济在发展上出现差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基础条件、地理位置、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应主要在主观上、工作上找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部分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对党中央关于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工作抓得不紧。部分干部群众对民营经济存有“一国有、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陈旧观念,存有民营经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冲击国有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必然导致腐败等不合时宜的思想;有的同志对发展民营经济思想上虽能想得通,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放不开手脚,怕担风险,缺乏闯劲;有的领导干部对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存有顾虑,害怕被说成“傍大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仍是小农意识,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没有当大老板、干大事业的气魄和胆识。思想上的不解放,必然导致认识上的不一致,形不成“想民营、议民营、干民营”的浓厚氛围。二是政策制定和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很多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但从落实情况看,差距较大。从这次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民营经济“百村千企万人”调研发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民营企业该下放的权利没有下放,该减费让利的没有落实,有的甚至采取歧视性政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同志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民营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有的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主要靠行政命令抓民营经济的做法,存有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民营企业瞎指挥的问题。还有的从部门利益出发,以加强管理、整顿秩序为名,限制民营企业发展,个别的甚至“吃、拿、卡、要”,搞“三乱”,加重企业负担。四是对发展民营经济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从全省情况看,近年来,兄弟市工作力度很大,民营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各市都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竞相加快发展,呈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面对这种形势,还有不少同志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盲目乐观,看不到不进则退的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财政紧张、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难以切实有效地解决;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和活力,“十五”规划目标就难以顺利完成。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观念,打破各种框框,冲破各种束缚,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上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认真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指导原则是: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做到“六个转变”,即从传统观念向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转变,从家族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不规范经营向重质量、重信用、遵纪守法的规范经营转变,从政府由简单放开向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转变,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依照上述指导原则,在今后工作中,要“重点扶持四个群体,着力建设两个载体”。

(一)重点扶持骨干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市里将重点扶持年上缴税金过百万元、县区要重点扶持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一是认真进行分类排队,明确扶持重点。各级、各部门要对现有民营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排出一批管理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列入重点扶持对象。要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狭隘思想,树立闯大市场、干大事业的气魄,向市内外、省内外同行业排头兵看齐,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力争在短期内赶上行业排头兵或明显缩小差距。二是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对排出的骨干民营企业,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在产业引导、项目安排、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及时协调解决骨干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有利于民营骨干企业快速膨胀的有利环境。三是鼓励民营企业搞活资本运营。要提供条件,支持和鼓励民营骨干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兼并、购买、租赁等方式,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实施低成本扩张。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要向骨干民营企业敞开大门,支持其积极参与。要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支持经营者购买国有资本,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重点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技术水平。一是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通过购买技术、引进人才、联合开发、技术入股、租赁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加快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各级经贸、金融、科技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重点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争取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技改和开发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抓住国家将要设立创业板市场的机遇,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下步在创业板上市或在境外上市创造条件。有潜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联系,积极争取获得融资支持。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民营企业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年薪制、股权制等新的留人用人机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

(三)重点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市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加快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度。一是抓好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申报工作,壮大全市出口创汇企业队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我国扩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范围的有利时机,积极搞好服务,帮助有一定基础的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权,为其扩大出口创造条件。已获权民营企业要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深圳高交会”、“厦门外洽会”、“青交会”等各种商贸投资洽谈活动,广泛接触外商,发展新的客户,积极扩大出口。二是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民营经济实施对外开放的突出重点来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投资少、风险低,非常适合民营企业规模小、机制活、成本低的特点。广大民营企业要抓住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基础。三是努力扩大民营企业利用外资规模。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势,积极参加各种外商投资洽谈活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管理和技术,提高企业素质。各级招商、外经贸部门要加强指导,积极组织民营企业提报项目,参加招商,扩大利用外资。要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各种经贸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重点扶持特色型民营企业群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次在会上作典型发言的三个乡镇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各级要立足实际,选准优势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尽快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特色型龙头企业。在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可以从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起步,由低到高,由小到大,滚动发展,逐步提高。要把发展特色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利用我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路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村、专业乡。要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展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一大批适应“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发展”、“小买卖,大市场”,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民营企业群体。

(五)着力抓好民营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实现民营工业集约化发展。发展园区经济,实施集约发展,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园区建设要抓住重点,防止全面开花。民营工业园区原则上要布局在县城、城郊和少数中心镇,避免出现每个乡镇都想办工业园、结果都办不好的现象。市里将重点抓好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工贸开发区、河东民营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配套功能,使其成为聚集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基地。要做好临沂批发城以商促工的文章。去年,已批准成立了与临沂批发城相配套的临沂工贸开发区,兰山区要抓住机遇,加快规划建设,市直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河东民营工业园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招商引资,尽快形成规模。每个县区要重点规划建设1处民营经济园区,以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办一个园区,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要认真落实发展民营园区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园区要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扎口管理等措施,努力搞好服务,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入园投资。

(六)着力抓好临沂批发市场载体建设,形成批发市场繁荣发展新优势。临沂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个体经营者,这是我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宝贵财富和重要依托。下一步要对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完善设施,把临沂批发城真正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市场。一是要搞好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下一步市场建设,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工贸开发区规划要求,严格管理,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积极适应入世形势,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尽快提高市场的档次和水平。入世后,以传统交易为主的批发市场将面临挑战,必须尽快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流通批发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行代理制、分销制、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经营业态。要利用批发市场现有优势,对批发市场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搞好公司制和信息化改造,积极开拓仓储、运输、配载等新型物流产业,使之尽快成为全市乃至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三是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临沂批发城市场主办单位和骨干业户要抓住发展机遇,有计划地到市外甚至国外建立新的营销网点,积极探索到境外投资办市场、带动地产品销售的路子。有关部门要积极筹备,做好在阿联酋迪拜建立“中国商品城”和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建立“中华商贸城”的准备工作,尽快熟悉和掌握当地投资环境及市场情况,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努力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着力抓好政策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也要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公交、供水、供气、供热、道路、桥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各级政府法制、监察等部门要按照上述原则,结合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凡是对民营经济歧视性的、不合理的政策,都要停止执行。各级金融部门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所有制界限,对民营企业贷款一视同仁。要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和“百万农户贷款”工程,支持信誉好、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和农村个体大户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营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保险金,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使民营企业职工与国有企业职工一样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改革和完善民营企业人事管理体制和办法,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形成工作规范,让民营企业职工有安全感和荣誉感,稳定人才队伍。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事民营经济。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政策,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做到凡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认真加以落实,严禁截留、变相截留和不执行政策。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监察,发现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依法行政,搞好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靠政策扶持,又要靠优良的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保护合法经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严格清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取消不合理收费,认真治理“三乱”,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监察部门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加强监督监察,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把职能定位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民营经济,真正做到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和进步,保护和调动他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作出重要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这次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0xx年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今后市里每年都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民营企业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作出新的贡献。其他民营企业要向先进民营企业学习,加快发展步伐,积极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营经济工作会议篇二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传达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xx年经济工作,部署20xx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勇拼搏,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头绪,抢占发展先机,全力推进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肯定成绩,鼓舞斗志,在回顾总结中坚定发展信心。

过去的一年,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123”总体发展思路,在着力打造“和谐、富裕、生态、美丽”上实现了新进展和新突破,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完成生产总值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0596元,较**年同期增加10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盘点20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我镇坚持一个主导、五大特色的产业格局,围绕沿山核桃花椒干鲜果、沿滩莲藕中药材、沿路两侧栽香椿、景区周围种玫瑰四大目标,打造了三条特色产业带。一是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建立了沿中条山核桃、花椒干鲜果经济林带,在、南郑、贺家等村发展了核桃1000亩,以上源头为中心发展了花椒500亩;建立沿小风线香椿、早熟杏、玫瑰产业带,在祁家、盘底、辛店、三新发展了大田香椿1000亩,在长旺、独头改良发展早熟杏500亩,在双店发展了玫瑰500亩;建立沿黄河滩涂莲菜、中药材产业带,以李巷村为中心发展山药1000亩,以辛店村为中心发展莲菜种植2500亩。二是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提速。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我镇特色农业技术应用水平。针对核桃主导产业前期发展品种不一的现状,大力实施了高接换优工程,提升核桃面积500亩,提高核桃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加大玫瑰更新换代,逐步淘汰平阴玫瑰,发展品质更高的苦水玫瑰。依托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科技入户,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农民3千人次。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规范。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提升北郑欣荣核桃专业合作社、盘底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长旺特早熟杏专业合作社、秦晋豫药材专业合作等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为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现有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结合孙家庄玫瑰、陈村养羊、贺家养鸡等基地建设,新发展专业合作社5个,培育家庭农场5个、种植大户10个。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显著提升。投资110万元在李巷、祁家、贺家三个村实施了重点节水项目,投资180万元在祁巷以北11个村实施了喷灌项目。同时,在去年夏阳村土地确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其余19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测量,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二)绿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八大工程造林绿化全面完成。开展了乡村通道绿化提升工程,重点对进村路、巷道、公共绿地进行补植和高标准提升,栽植苗木10000余株;亲情生态林工程,紧紧围绕学校周边、公共场所周边、路边等重要区位的闲散荒地,发展以生态景观或经济林为主的亲情生态林建设工程,全镇20个村共栽植亲情生态林20处,完成面积200亩;干鲜果经济林工程,在、南郑、贺家等村沿山洪积扇发展核桃1000亩;香椿设施大棚建设工程,在祁巷滩涂发展大棚香椿100亩;种苗花卉基地建设工程,在李巷村滩涂发展以国槐法桐为主的苗木基地200亩;园林村提升工程,对长旺、夏阳、祁家三个园林村进行全方位、高标准的提升;校园绿化全覆盖工程,对全镇1所中学和8所小学校园绿化覆盖进行了提升;涑水河绿化提升工程,对辖区内11.8公里涑水河两侧堤坝栽植的树木进行了补栽和提升,栽植苗木1000余株。二是林木资源得到有效管护。重点做好村庄通道绿化、巷道绿化的管护,将清除绿化带杂草、秸秆和林木浇水保成活作为管护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新发展的通村路绿化带进行管护,做到栽管并重,有效巩固全镇造林绿化成果。加强防火宣传、设卡巡逻、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镇村干部包片、包村、包山头的防火责任制,形成严密防火责任网。通过会议、标语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形成人人防火,人人参与的局面,确保了全年无一例森林火灾发生。加大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对、贺家等村进村路金顶槐尺蛾虫害进行喷药治理,防止了虫害继续扩大。同时,大力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破环林木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的保护了林木资源。三是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利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决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用地,扎实有序的推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全年共组织各部门检查11次,加大查处违章建筑,杜绝未批先建,严厉打击违规建设不法行为,矿山资源私挖乱采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结合上级配套项目,在辛店、三新等村滩涂完成了1000亩的土地整理项目。

(三)“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加快,四大工程着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我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实施。一是提质工程稳步推进。投资80万完成了贺家、孙家庄、坛庄等村通村路提升及田间路硬化10公里;投资10万元完善提升了坛庄、贺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投资70余万元在双店村新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座;大力实施农村人畜吃水工程,投资30万元在贺家村建设300立方米蓄水池和在双店村建设2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祁家等14个村移民配套工程。二是环境卫生全面开展。结合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对20个村的巷道、公共场所卫生进行了集中清理。各村都建立了村清洁人员队伍,按月发放工资,发放垃圾车17辆,建设垃圾填埋场21个,实现“有队伍、有运输设备、有垃圾处理场、有管理办法”,推动了乡村清洁工程常态化,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同时加大农厕改造力度,完成农村改厕100套。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双店、陈村、李巷三个村的下水道改造工程,挖槽5500余米,盖板7500余块,彻底解决了巷道污水横流的问题。三是农民安居工程重点突破。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实施了盘底27户因地理灾害破坏严重的群众进行治理搬迁工作;启动了祁巷村老村庄80户整体搬迁工作,完成了前期规划和申报;验收完成了全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三是宜居示范工程不断深化。在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和推进村夏阳实施四大工程,从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高标准、全方位提升,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四)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一是十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坚持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民生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一是改造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30户;二是严格落实了乡村清洁工程补助费用,推动乡村清洁工程常态化,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三是实现卫星电视全覆盖,安装电视卫星接收器2350个;四是发放了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生活补贴每人500元,给一级重度残疾人每人发放护理或生活补贴480元;五是投资250万元,完成了长旺、辛店、南郑、祁家、低压线路改造20千米,高压线路改造8千米,新增变压器5台;六是改善和提升校园安全工程,完成了李巷、南郑小学综合室建设;七是完成了韩蒲路**段的铺设整修工程;八是新建镇级文体广场20xx平方;九是20个村监控探头进行了维修更换,实现信息联网;十是健全和完善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通过倡导文明节俭新风,遏制旧俗陋习,集聚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文明新风气。二是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全面加强。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形成镇村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体系;高度重视防灾抢险工作,制定全镇应急预案,坚实24小时应急值班,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加强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工、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建设施工、民爆物品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牢牢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在“五制”信访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社会各类不稳定因素的一月一排查力度,落实信访责任;认真开展党建民生年活动,及时掌握民情民意,矛盾隐患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努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最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加强对恶意缠访、闹访的处置力度,积极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注重源头治理,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年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件,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相继配备了祁巷、南郑、双店3个学校的供暖设施,为坛庄幼儿园配备了大型玩具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投资20万元,新增图书800余册,安装健身设施12套。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免费为群众提供11项公共卫生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和养老社会保险征缴范围,新农保基金征缴完成129万元,人数11435人,发放养老金220万元,人数3567人。适当提高低保、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标准,办理低保93户239人,五保103户103人,发放优抚100余人,发放社会救助和大病补助10余万元,推动了社会救助、救灾、安置等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消防、统计、档案、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分析形势,找准问题,自我加压,增强发展的信心。

(一)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和效益不高,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宽。

(二)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建设布局凌乱,没有发挥应有价值。建的是民房,种的是粮食,没有形成土地综合利用的态势,利用率低、产出低,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差。

(三)招商引资受地域限制,成效还不明显,产业吸引力和承载力不够,缺少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企业;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不够完善,没有项目储备。

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整体形象意识、大局意识,切实自我约束,转变作风就一定能够化解和克服,就一定能够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奋力推进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在真抓实干中推动20xx年各项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和谐、富裕、生态、美丽”四型建设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实事、社会管理”等四方面工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镇域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

(一)以七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一是持续推进农业调产,将优势产业做特、做优、做强。继续稳固发展“一大主导、五大特色的产业格局,打造三条特色产业带。利用农产品反季节销售优势,大力发展香椿设施大棚建设,今年,将在祁巷、李巷村发展大棚香椿200亩。继续在双店村发展苦水玫瑰,在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的同时,为增加玫瑰产品附加值,将积极规划建设玫瑰产品加工厂,实现玫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继续扩大辛店滩涂莲藕种栽植规模,在去年1000亩的基础上,在发展3000亩,使其成为我镇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加快畜牧养殖小区化建设,实现畜牧养殖规模化、现代化。在20xx年贺家村30万肉鸡养殖小区完成4栋鸡舍的建设基础上,今年将配备现代化养殖设备,包括鸡笼、自动上料出粪设备、自动饮水设备、供暖设备等,预计投资200余万元。三是结合镇域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利用贺家、牛家一带独有竹林优势,吸引客商投资,提升竹林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多元化功能,使我镇优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结合我镇滩涂面积广这一优势,今年将在长旺村滩涂发展3000亩菊苣草种植项目建设。四是狠抓微小企业孵化,促进二产发展。我镇是传统农业乡镇,农业强势发展,生产加工业滞后,今年我们要狠抓微企发展,在祁巷村建设塑料筐厂,在辛店村建设泡沫箱厂。

(二)以植树造林为主,环保整治和清洁工程为辅,齐头并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抓好造林绿化工作。重点抓好八大造林工程实施:一是100亩亲情生态林,各村在去年发展生态林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发展以生态景观或经济林为主不低于5亩的亲情生态林;二是1000亩干果经济林,继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集中在沿条山洪积扇各村发展;三是新硬化道路绿化提升,各村20xx年新修道路要进行高标准绿化;四是200亩香椿设施大棚建设;五是1000亩高效水果基地建设,在黄河滩涂集中发展桃树种植;六是3500亩荒山绿化;七是两个标准园林村建设;八是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推进村绿化改善。二是抓好环保整治工作。按照环保专项整治要求,扎实开展取缔非法违法“土小”企业、取缔经营性燃煤小锅炉、禁止“三烧”等专项活动。各村都要定期排查“土小”企业和经营性燃煤小锅炉,及时上报排查情况,镇政府将对排查出的问题,组织联合执法,彻底取缔。同时,各村要成立禁止“三烧”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巡查,及时制止“三烧”行为。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环保整治。三是抓好乡村清洁工程。为巩固清洁工程成果,今年重点整治公路沿线、涑水河沿线、村庄周围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垃圾填埋场覆盖不到位问题。同时各村都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不能只写在纸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以完成民生实事为核心,筑牢民生之基。一是村级卫生室建设,今年完成李巷、盘底、三新、贺家、夏阳、双店等六个村的卫生室建设,及南郑村和牛家村的卫生室置换;二是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在祁家村完成300平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三是完成长旺村公立幼儿园建设;四是完成3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五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xx年底,全镇共剩143户,437人贫困人口,20xx年以及脱贫42户131人。六是继续完善天眼工程,对全镇所有监控摄像头进行维修,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七是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祁巷、坛庄、牛家、陈村、北郑、盘底、长旺、三新、上源头、独头等10个村硬化道路14.4公里,贺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55盏,祁巷、贺家、盘底、陈村等村安装管灌9500米,、双店等村安装饮水管道5500米,祁巷、李巷等村线路改造10000米;八是盘底地质灾害户搬迁,在20xx年搬迁户的基础上,完成剩余户的搬迁工作。

(四)以加强信访安全工作为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镇、村、组三级维稳网络建设,实行包案责任制,稳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严格落实“五制”信访机制,正确引导群众合法上访,严厉打击缠访、闹访等非正常上访行为。定期排查矛盾纠纷,矛盾纠纷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努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最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健全安全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体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台帐,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突出重点抓好森林防火、非煤矿山、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加油站、液化气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们,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全镇干部必须充当谋划的主参谋、发展的主攻手、群众的主心骨,以作风为保障,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要抓作风,全体镇村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时时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政令畅通、步调一致。二要把握重点,各村要围绕全镇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努力形成上下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工作氛围。三要真抓实干。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已逐项进行量化、细化、实化,分解落实到人,各牵头领导、责任人、涉及村包村干部村主干要率先垂范,带头狠抓落实,把主要精力用在克难、解难、攻坚上。

同志们,形势催人奋进,实干铸就辉煌。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满怀激情,坚定信心,创新实干,为圆满完成全年任务,实现“富裕、美丽、生态、和谐”四型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2123

东营经济工作会议篇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视,5月26日,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专门听取了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汇报。这次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地召开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形成合力,大力推动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讲就是要在生产和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节能降耗;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等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20xx年10月,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20xx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0xx年4月,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月6日,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要求浙江“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些重要论述,为我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蕴含深刻哲理,其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的和谐幸福。这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在物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是建立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为目标的新型价值体系,变革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集约和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和文明发展的统一,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省已经成为全国第四个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资源要素十分紧缺,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今后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路子,如何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浙江提出的“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和“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我省今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循环经济是人类深刻反思自身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产物,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迫使工业化国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选择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从我国的发展战略看,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能走西方国家早期向外掠夺资源的道路;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不能走建立在大量占有资源基础上的西方工业化道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我省的发展实际看,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素制约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切肤之痛,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大量污染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已经难以为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当然,我们要走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与发达国家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既是陆域资源小省,又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的浙江来说,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动员、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以最少的物资消耗和环境成本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生态省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这既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过去人们所说的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品牌、价格、质量、服务等形成的竞争能力和相对优势。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商品时,不仅重视其品牌、价格和质量等因素,还十分重视其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绿色产业、绿色产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绿色制造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标志。同时,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还可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应对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绿色壁垒”对我们的产业、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在资源、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企业目前比较难达到的技术标准。这些非关税壁垒,都对我省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产业,推行绿色标准、绿色制造,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省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省建设,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作机制、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地区布局和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和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体目标是:到20xx年,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工程,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排放显著减少,全省资源生产率提高,废弃物排放量降低,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到20xx年,基本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一)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的关键之举,也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比较明显,但总体上看,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偏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产品高端化发展,加快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等生态能源利用,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用量,防止土壤污染,加快建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名特优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会展、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推广高性能、低耗材、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同时,还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合理调整产业发展布局,促进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发展。提倡园区建设专业化,发展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提出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综合控制的要求,加强产业、企业布局优化整合,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努力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二)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污增效

推行清洁生产,就是要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产品和生产过程之中。它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废弃物的根本办法,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废弃物标准等,进一步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的标准规范。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扶持发展一批工艺先进、消耗低、效益好的清洁生产项目。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定期审核,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克服短期行为,自觉增加投入,搞好清洁生产。同时,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要以国家“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为契机,积极引入清洁优质能源,推进天然气发电,加快国内油气资源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推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利用,积极探索潮汐发电,逐步使能源结构适应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十分发达,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省目前已经发展了一批处理废旧物资的企业;形成了一些地域性的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基地,比如台州废旧电机、富阳的废纸等。要建立企业政府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废弃物分选系统和社会网络,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以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电池、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重点,加快建立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网络体系、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国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省工作。发展一批地域性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完善的废弃物回收系统,在严格控制“洋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

(四)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动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无论是企业清洁生产还是园区生态化改造,无论是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是废弃物的再生化处理,都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引导和集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支持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加强技术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强生态环境、绿色产业、循环经济重点学科建设,加快生态省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组织地对企业法人和经营者进行循环经济的培训。制度创新关键是要在企业制度、市场化机制上取得突破。要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完善“节奖超罚”的各项考核制度,充分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有利可图。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必须从社会循环的宏观层面来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生态城市和村镇建设,真正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相统一,促使产业和企业层面实现循环发展。要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着力搞好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政府部门节能潜力进行研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使用可循环使用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活动,倡导理性消费与绿色消费。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保障、保护、挖潜”的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合理配置水资源,突出抓好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等“四水”工程。要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结合我省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完善省域城镇体系相关规划,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区,鼓励发展节地、节水、节能、无污染的建筑物,推广新型能源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加强对生活废物的分类回收,积极探索各种生态型居住形式。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水”、“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等工程,加大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力度,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节约耕地的生态型村庄。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

发展循环经济,涵盖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和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要专题听取循环经济工作的汇报。省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督促检查,积极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规划中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组织编制好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加快研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逐步将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使各方面的工作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形成合力。

(二)健全政策法规,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为主要内容,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扶持力度。近期要加快研究制定与国家《节约能源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对绿色产品的推广应用进行补贴,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和鼓励闲置工业用地加快流转的机制,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建立环境价格体系,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和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抓好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试点推动、典型引路。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创新,认真抓好创建生态省的试点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试点,从生产、消费、回收环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城市、农村区域,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形式。要着力抓好示范工程,即: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促进企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抓好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抓好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抓好一批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建设,实行垃圾分类拾拣、污水入网处理和中水回用;抓好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示范工程,促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抓好一批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支持资源节约、利用、处理、回收等适用技术开发;抓好一批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要及时总结示范工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在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都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崭新命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也是深化“八八战略”的具体举措。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新局面,使浙江的经济更发达、社会更和谐、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东营经济工作会议篇四

同志们: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视,5月26日,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专门听取了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汇报。这次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地召开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形成合力,大力推动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讲就是要在生产和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节能降耗;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等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20xx年10月,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20xx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0xx年4月,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月6日,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要求浙江“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些重要论述,为我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蕴含深刻哲理,其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的和谐幸福。这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在物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是建立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为目标的新型价值体系,变革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集约和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和文明发展的统一,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省已经成为全国第四个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资源要素十分紧缺,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今后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路子,如何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浙江提出的“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和“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我省今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循环经济是人类深刻反思自身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产物,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迫使工业化国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选择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从我国的发展战略看,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能走西方国家早期向外掠夺资源的道路;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不能走建立在大量占有资源基础上的西方工业化道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我省的发展实际看,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素制约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切肤之痛,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大量污染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已经难以为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发展的唯一出路。当然,我们要走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与发达国家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既是陆域资源小省,又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的浙江来说,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动员、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以最少的物资消耗和环境成本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生态省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这既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过去人们所说的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品牌、价格、质量、服务等形成的竞争能力和相对优势。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商品时,不仅重视其品牌、价格和质量等因素,还十分重视其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绿色产业、绿色产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绿色制造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标志。同时,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还可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应对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绿色壁垒”对我们的产业、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在资源、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企业目前比较难达到的技术标准。这些非关税壁垒,都对我省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产业,推行绿色标准、绿色制造,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省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省建设,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作机制、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地区布局和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和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体目标是:到20xx年,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工程,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排放显著减少,全省资源生产率提高,废弃物排放量降低,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到20xx年,基本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一)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的关键之举,也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比较明显,但总体上看,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偏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产品高端化发展,加快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等生态能源利用,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用量,防止土壤污染,加快建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名特优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会展、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推广高性能、低耗材、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同时,还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合理调整产业发展布局,促进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发展。提倡园区建设专业化,发展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提出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综合控制的要求,加强产业、企业布局优化整合,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努力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二)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污增效

推行清洁生产,就是要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产品和生产过程之中。它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废弃物的根本办法,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废弃物标准等,进一步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的标准规范。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扶持发展一批工艺先进、消耗低、效益好的清洁生产项目。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定期审核,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克服短期行为,自觉增加投入,搞好清洁生产。同时,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要以国家“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为契机,积极引入清洁优质能源,推进天然气发电,加快国内油气资源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推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利用,积极探索潮汐发电,逐步使能源结构适应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十分发达,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省目前已经发展了一批处理废旧物资的企业;形成了一些地域性的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基地,比如台州废旧电机、富阳的废纸等。要建立企业政府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废弃物分选系统和社会网络,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以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电池、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重点,加快建立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网络体系、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国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省工作。发展一批地域性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完善的废弃物回收系统,在严格控制“洋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

(四)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动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无论是企业清洁生产还是园区生态化改造,无论是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是废弃物的再生化处理,都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引导和集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支持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加强技术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强生态环境、绿色产业、循环经济重点学科建设,加快生态省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组织地对企业法人和经营者进行循环经济的培训。制度创新关键是要在企业制度、市场化机制上取得突破。要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完善“节奖超罚”的各项考核制度,充分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有利可图。

(五)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村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必须从社会循环的宏观层面来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生态城市和村镇建设,真正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相统一,促使产业和企业层面实现循环发展。要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着力搞好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政府部门节能潜力进行研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使用可循环使用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活动,倡导理性消费与绿色消费。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保障、保护、挖潜”的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合理配置水资源,突出抓好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等“四水”工程。要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结合我省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完善省域城镇体系相关规划,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区,鼓励发展节地、节水、节能、无污染的建筑物,推广新型能源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加强对生活废物的分类回收,积极探索各种生态型居住形式。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水”、“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等工程,加大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力度,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节约耕地的生态型村庄。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

发展循环经济,涵盖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和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要专题听取循环经济工作的汇报。省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督促检查,积极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规划中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组织编制好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加快研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逐步将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使各方面的工作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形成合力。

(二)健全政策法规,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为主要内容,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扶持力度。近期要加快研究制定与国家《节约能源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对绿色产品的推广应用进行补贴,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和鼓励闲置工业用地加快流转的机制,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建立环境价格体系,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和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抓好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试点推动、典型引路。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创新,认真抓好创建生态省的试点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试点,从生产、消费、回收环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城市、农村区域,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形式。要着力抓好示范工程,即: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促进企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抓好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抓好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抓好一批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建设,实行垃圾分类拾拣、污水入网处理和中水回用;抓好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示范工程,促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抓好一批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支持资源节约、利用、处理、回收等适用技术开发;抓好一批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要及时总结示范工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在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都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崭新命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也是深化“八八战略”的具体举措。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新局面,使浙江的经济更发达、社会更和谐、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页,当前第2123

东营经济工作会议篇五

一、会议时间地点议程

(一)时间:拟定于2月14日上午9:00(14个镇与会同志2月13日下午5:00前到住宿点报到,晚上共同观看文艺节目;正式会议时间一天,上午集中开会,镇街与会同志统一午餐,下午各镇街、各部门自行组织讨论、安排工作)。

(二)地点:市剧院。

(三)议程:副书记主持。1颁奖(工作人员宣读表彰决定和受奖名单,镇街综合工作奖、经济发展先进奖、平安建设先进奖、新农村建设先进奖、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奖、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奖、优化发展环境奖、机关效能建设奖8组上台领奖);2、、副通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关于转出和纳入市重点管理、重点帮促范围和追究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的决定》;3、签状(经济发展目标、计划生育目标、农民减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副书记、讲话;5、书记讲话。6、表态发言。

二、会议参加范围

(一)市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确定5家、民营局确定80家)。

(三)市直副科级以上党政群正职,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人。

(四)金融系统各行司社正职。

(六)特邀集团负责人主席台就座。

三、会议材料

(一)书记讲话,办公室起草;

(二)讲话,市政府办公室起草;

(三)表彰决定(光荣册),市政府办公室起草,有关部门配合。

(四)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发改局起草,有关部门配合,市政府办公室审改。

(五)2015年度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由市外经贸局、招商局起草,市政府办公室汇总审改。

(六)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意见,由市新农办起草,办公室审改。

(七)市级领导联系包保重点项目表,由督查室起草

(八)市政府分别与镇街、市直有关部门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计划生育目标、农民减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责任书,分别由市发改局、人口和计生局、农业局、政法委起草制订,有关部门配合。

(九)计划生育有关通报,由市人口和计生局起草。

(十)表态发言,由发言单位起草,政府办公室安排并审改。

四、奖项

2

镇街层面:

(一)镇街综合工作奖,由市考核委办公室负责评定汇总;

(二)经济发展先进奖,由市发改局负责评定汇总,统计局等部门配合;

(三)外经外贸工作先进奖,由市外经贸局负责评定汇总;

(四)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奖,由市招商局负责评定汇总;

(五)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奖,由市民营局负责评定汇总,市经贸局配合;

(七)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奖,由市新农办负责评定汇总;

(八)平安建设先进奖,由市政法委负责评定汇总;

(九)新农村建设先进奖,由市新农办负责评定汇总;

(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奖,由市计生局负责评定汇总; (十一)党建工作先进奖,由组织部负责评定汇总; (十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奖,由市文明办负责评定汇总。

部门层面:

(一)市直部门综合考核奖,由市考核委办公室负责评定汇总;

(二)外经外贸工作先进奖,由市外经贸局负责评定汇总;

(三)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奖,由市招商局负责评定汇总;

(四)园区发展奖,由市考核委办公室负责评定汇总;

(五)责任目标考核奖,由市考核委办公室负责评定汇总;

(六)优化发展环境奖,由市优化办负责评定汇总;

(七)机关效能建设奖,由市效能办负责评定汇总;

五、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筹备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

(一)综合组。负责整个会议的组织协调和会前各项准备工作的督导落实。

(二)奖励组。各奖项评定汇总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与。负责各奖项的组织考核、收集汇总、审核把关,表彰决定的起草,责任书的审核把关,光荣册和荣誉证书的印制,颁奖、签状、表态发言等现场组织调度。

(三)材料组。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新农办等单位有关文字工作人员参与。负责有关会议材料的起草、审改、印刷,表态发言材料的审核把关,会议材料的分发。

(四)会务组。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新农办、接待处及有关部门人员参与。负责食宿安排、会议指南起草、会场内外气氛营造(场内会标、座签、鲜花摆放)、确保供电系统正常、会议票发放到位,配合奖励组做好会议现场组织调度。

(五)安全保卫组。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负责饮食

安全、医疗保健、会场和进出场秩序维护、场外车辆停放。

(六)宣传报道组。负责文艺节目安排、整个会议的新闻报道和受奖名单播报、会场内外氛围营造。

一、会议目的。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传达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订加强职工教育的规划,研究落实中青年职工的“双补”教育工作。

二、会议规模。主管教育工作的厂党委书记、厂长;厂部有关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各分厂主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各车间主管教育工作的主任;工会、共表团各级主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共58人。

三、会议日程。5月10日,传达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大会传达后,分组讨论,吃透上级精神,提高认识,端正态度。5月11日至15日,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订加强职工教育规划,研究落实“双补”教育任务,解决“双补”教育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会议采取大小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0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及中央文件,由党委书记×××作动员报告。15日下午举行闭幕式,宣读我厂加强职工教育规划,部署开展“双补”教育任务和措施。

五、会议准备工作。厂里准备抽调十名熟悉教育工作的同志,用半个月时间通过调查研究,上下结合,写出一份加强我厂职工教育工作特别是开展“双补”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制订出加强职工教育工作五年规划(草案),拿到会议上讨论修改。

六、会议经费。为了集中精力开好会,所有参加会议人员一律在招待所住宿。其各项开支见附表。

七、请局领导参加我们的会议,并请分管教育工作的×××局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关于讲话稿的撰写,将派专人面谈。

以上方案,当否,请批示。

、市政府初步定于5月20日以前在我县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会期一天(半天参观、半天开会)。为确保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顺利召开,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成立“竹山县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副书记、沈学强任组长,副书记朱林,、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邹建平,、常务副沈明云,、副、统-战部长全照明,、办公室主任夏树应,县人大会副主任纪洪山,县政协副主席朱名元任副组长,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宣传部、接待办、经济局、公安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文体局、供电公司、城关镇、潘口乡、麻家渡镇、宝丰镇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经济局具体组织实施。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采取“倒计时”方式,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做好会议筹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一)会务工作由沈明云、夏树应同志负责,由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具体落实。

1、会议地点:县计生局6楼会议室(按180人参会准备)。

2、会标: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

3、按市级领导参会名单设置主席台和座签。

4、会前由专业人员对会场音响效果、灯光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灯光、音响正常。

5、设置投影仪。

6、按市属一级单位负责人参会名单安排桌椅,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在观众席前排就座,其他人员保证有座位。

7、印制全体参会人员座位图,确保对号入座,并装入文件袋。

8、会场安排4名服务员负责茶水服务。若会议有发奖仪式,安排礼仪小姐。

9、由县政府办公室抽调培训政务讲解员,随车讲解员统一调派,参观点讲解员由责任单位落实。

(二)会议材料准备工作由朱林、夏树应同志负责,由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

1、印制会议纪念手提文件袋。(叶康玉同志负责)

2、制作竹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多媒体文件。(杨龙坤同志负责)

3、印制《会议指南》和参观现场(企业)简介并装入文件袋。(叶康玉同志负责)

4、印制全体参会人员出席证。参会人员佩带《代表证》,工作人员佩带《工作证》,记者佩带《记者证》,并装入文件袋。(叶康玉同志负责)

(三)会议食宿安排由夏树应同志负责,由县接待办王和同志具体落实。

1、全体参会人员原则上安排在竹山宾馆统一食宿,会议期间宾馆不对外营业。若竹山宾馆接待有困难,可在翠园宾馆适当安排食宿。

2、在宾馆门口悬挂“热烈祝贺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竹山隆重召开!”和“热烈欢迎各级领导莅临竹山检查指导工作!”条幅。

3、处级以上干部按单人单间安排住宿,处级以下按双人标准间安排住宿。

4、在房间摆放水果、香烟和一人一套洗漱用品。

5、印制入住卡(放置床头柜上),注明姓名、性别、职务。

6、在每个房间摆放每份200元以上的纪念品。

7、会议报到当天晚上,、县政府在竹山宾馆宴会厅举行欢迎晚宴,由沈学强同志致辞。(县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

8、会议期间所有参会人员按自助餐形式就餐。

9、县接待办要制订具有竹山特色的菜谱,并摆放酒水、饮品及水果。

(四)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朱林同志负责。

1、设6个参观现场

(1)宝丰工业园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全照明、纪洪山、师利龙同志负责,主要参观宝丰明宏塑料编织厂、宏达科工贸公司等企业(不参观鄂西北珠宝大市场,由政务讲解员讲解)。

(2)宝丰自来水公司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全照明、纪洪山、师利龙同志负责。

(3)麻家渡秦巴钡盐有限责任公司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沈明云、邵斌同志负责。

(4)潘口电站坝址(设置效果图及简介)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沈明云、唐泽斌、陈汉华同志负责。

(5)桥东工业园(大门)及天新公司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全照明、吴善兴同志负责。

(6)世纪广场(新合作鑫城超市)参观现场准备工作由夏树应、沈军同志负责。

要印制并发放企业简介材料;六是要确定方便参观的路线,并由政务讲解员介绍企业情况;七是要准备矿泉水;八是工人要着装上岗。

3、起草竹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解说词(叶康玉同志负责),交由政务讲解员随车讲解,并准备无线话筒,政务讲解员统一着装(无线话筒、服装由县接待办统一购置)。

4、在参观车辆每个座位上放置水果、矿泉水、清凉油、餐巾纸等。

(五)会议宣传工作由朱林、沈明云同志负责。

1、为欢迎晚宴准备一台大约40分钟的文艺节目,短小精悍,体现地方特色(郭齐成同志负责);观看演出时,设领导席、贵宾席,在每个座位上摆放《节目单》和矿泉水。

2、宣传报道。(1)在参会人员住地以文字图片形式介绍竹山三个文明建设成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2)在《今日竹山》开辟专栏介绍竹山三个文明建设情况(宣传部负责并装入文件袋);(3)对会议实行全方位跟踪报道。

(六)会议安全保卫和环境卫生工作由邹建平、夏树应、朱名元同志负责。

1、由县公安局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要制定安全保障预案,建立县、乡联动机制,确保会议住地、大会现场和参观现场安全。

2、由县交通局负责抓好参观沿途道路畅通保洁工作。

3、由县建设局负责抓好城区环境卫生,尤其要确保会议住地周边环境整洁干净。

4、由县接待办为会议参观调配专用豪华客车,并统一编号,参观人员上下车由政务讲解员在客车门口维护秩序。(车辆由县政府办公室安排专人调派)

三、经费筹措

此项工作由沈明云同志负责,县财政局要积极争取市里支持,同时搞好预算,安排适当经费,会议所需所有物资统一由县接待办负责购置,经费由县接待办统一管理使用。

一、会议时间:×××年××月××日×:?×,会期半天

二、会议地点:县人口计生委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党组书记;驻县组织员,县级理论教员;各乡镇 党委书记,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各部委室校主要负责人,县级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纪检组长(员);××中、职中、进修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四、会议主持:××

五、会议议程:

1、、组织部长××总结安排全县组织工作;

3、、宣传部长××总结安排全县宣传思想工作;

4、、县政府副××通报××年度执纪执法部门行风测评结果;

5、颁奖表彰

6、、县政府与乡镇党委、县级部门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7、副书记、县政府××安排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工作;

8、书记××作重要讲话。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会议记录简报工作、会议经费预算、食宿安排、保卫和保密工作等。

(二)选定、安排议题。

会 议讨论的问题、决策的对象,就是议题。大中型会议的议题由会议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确定。日常会议的议题,有的由分管某项工作的领导同志提出,有的由下级机 关或者根据领导同志指示准备议题,然后将收集到的议题进行筛选,加以修改、讨论、充实,报请有关领导审查后,按周、月或季度统筹安排。

发给有关同志阅读,准备意见;四是临时提出的一般议题不 宜仓促安排,保证会议质量;五是一次会议议题不能安排过多或过少,要测算每个议题大致所需时间,合理分配,一般安排一个主要议题和一二个小议题为宜,六是 尽可能地将同类性质的议题提交一次会议讨论;七是应准备一些后备议题,以便在会议进展顺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提供会议讨论。

(三)拟定会 议议程、日程和程序。议程,是会议所要通过文件、解决问题的概略安排。用简练文字逐项写出即可。日程,是在一般时间内会议进行的具体安排,一般采用简短文 字或表格方式,将会议期间每天上午、下午及晚上的活动列出即可,如有说明,附于表后。程序,是一次会议按照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程序可繁可简, 可粗可细。议程、日程应当事先发给与会人员,有的代表大会还应提出交大会主席团通过后才能生效。程序只供领导同志主持会议时参考,不发给其他同志。

(四)准备会议文件、报告。日常工作会议的文件、报告,主要应由各职能部门起草准备。会议秘书部门应于会前通知有关部门报送会议文件,对文件内容和质量进行初审,并向领导同志提出所报送的文件能否提交会议讨论的意见。

(五) 提出与会人员名单。提名与会人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周到全面。日常工作会议请与会议讨论议题密切相关的部门领导同志 列席;临时性会议,属于征求意见性质的,应请有关方面的主要领导同志和代表参加;属于专业性质的,应请各有关方面主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同志、专家和在该方面 有实际经验的工作者参加;属于纪念、庆祝性质的,应请一些有名望、影响与所纪念、庆祝事项有关的同志及各民主党派人士、各界代表参加。二是宽严适度,准确 无误。从有利工作和便于保密的角度出发,做到提名合情合理,不宽不严,不错提,不漏提。三是无论出席或列席会议人员,均不带二“议员"(助手)。四是会议 秘书工作人员提出的与会人员名单,需要报请领导同志审核后方能最后确定。

(六)编排分组。多次性的大中型会议在参加会议人员名单确定之 后,要对与会人员进行编组,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全体与会人员划分若干小组,以方便讨论问题。编组的基本方法有:根据地域编组;根据系统或行业编组;完全按 人数编组。在进行编组时,要注意组的数量、规模适中。编组要全面周到,尽可有将召集会议机关的领导同志分散到各个组。

(七)选定、布置会 场。1、选定会场。会场的选择,要结合开会人数、会议内容等综合考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主要考虑下列因素:第一,会场大小适中,以每人平均2~3平米为 宜。太大显得松散,过小则拥挤。第二,会场地点适中。第三,会场附属设施齐全,包括照明、通讯、卫生、服务、电话、扩音、录音等。2、布置会场。不同的会 议,要求有不同的布置形式。党的代表会议会场要求朴素大方,人民代表大会会场要求庄严隆重,庆祝大会会场要求喜庆热烈,追悼会会场要求庄重肃穆,座谈会会 场要求和谐融洽,纪念性会议会场要求隆重典雅,日常工作会议会场要求简单实用。这里主要讲一下会场形式和排列座次问题。

一、会议时间

2015年4月中下旬,会期半天。

二、会议地点

区第*会议室。

三、会议主持

区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

四、会议内容

总结一季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深入查找经济运行特别是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

五、参会人员

(二)有关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三)部分重庆在**直属机构及金融保险单位主要负责人

区国税局、区地税局、**调查队、人行**中心支行。

新闻单位派记者报道。

六、会议议程

(一)区级部门发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城乡建委、区农委、区商务局、区国土房管局、区统计局、区招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作汇报发言(5分钟/人)。

(二)分管区领导讲话

(三)***区长讲话。

七、区领导讲稿准备

(一)***区长讲话由区政府研究室负责;

(二)***常务副区长主持词由区政府办秘书**科负责。

(三)涉及经济工作分工的区委、区政府领导讲话由相关联系秘书负责。

八、会议材料准备

会议材料统筹由区政府办秘书**科负责纳总,包括参阅材料最后审定、材料印制、会议资料发放等工作。

会议参阅材料包括:

1.区政府督查室:一季度政府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区财政局:一季度财政收支和融资工作情况;

4.区经济信息委: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5.区城乡建委:一季度城乡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6.区交委:一季度交通建设发展情况;

7.区农委:一季度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8.区商业局:一季度商贸事业发展情况;

9.区招商局: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10.区国土房管局:一季度征地基本情况;

11.区水务局:一季度水利设施建设、人饮工程和防洪抗旱工作;

13.区旅游局:一季度全区旅游发展情况;

14.工业园区管委会:一季度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

九、会务准备

会务准备由区政府办公室综合秘书科负责纳总,区机关事务中心、区政府办公室行政科协助,包括会议通知、会场布置、会场服务、会务协调等工作。

2015年4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