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九篇)

小编: 碧墨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一

援助零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吉办发[2007]32号文件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区建设、促进零就业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实践和探索,积极努力工作,援助零就业工作得到有序进行。现将我局开展援助零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接收任务,了解情况。我们接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任务后,立即召开了局党组会和局务会,成立了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领导小组,确定了联系零就业工作人员,明确了任完成时限。迅速与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对象取得了联系,询问了需要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对象就业条件,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二、认真量化,落实任务。接到《中国共产党吉首市委办公室和吉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通知》后,为了全面完成今年的零就业工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专题研讨,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指标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了分解,使责任更加明晰。同时,明确了以做实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状况调查、抓好抓实就业困难和稳定就业、建立援助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效机制,加强就业实名制管理、全面开展普惠制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

三、针对对象认真调查。为准确掌握下岗失业对象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吉首再就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失业人员家庭入户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召开了下岗失业人员入户调查工作会议,统一部署了入户调查工作;全局抽调了3名同志进行调查。历经3天时间,对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对象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对象名叫***,女,**岁,***县人,***文化,取得过会计证书,原系酒鬼酒公司下岗工人,****年结婚,****年离异,目前待业。

四、根据自愿,联系岗位。

根据本人的意愿,为了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对象的工作,局长非常重视,亲自与超市和企业老板联系,一是联系了三家超市,基本工资每月都是四百多元,加提成奖金七百多元,但由于居住比较远,工作时间长,很不便她上下班,所以她谢绝了这份工作。二是局长又跑了十多家企业,最后与吉首市杨程胶合板厂取得接收联系,此事正取决于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对象是否满意。

吉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7年8月15日

《援助零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援助零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二

全市就业援助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

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

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

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2、大范围、高密度认真调查摸底。一是成立了全市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组。全市共组织了36个专项调查小组,按照盐政发[2009]74号文件明确的10种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人逐户的调查登记工作。市区专门印制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登记表,由市区各街道、社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各县(市)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周的仔细摸排,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汇总上报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其中特别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双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1955人。二是成立了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岗位采集组。按照方案中明确的全市援助岗位不少于10000个,其中市区不少于3500个的要求,分50个采岗小分队,分别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和其他各用工单位采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的岗位。先后采集就业岗位2237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98个,30家就业援助基地岗位872个,企业用工岗位20206个。市劳动保障局和市人事局还专门召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申报工作会议,要求及时上报空缺的公益性岗位,共采集公益性岗位26个。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盐城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桂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

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苏冬、县副书记羊维达、常务副县长王旭东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

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12全文查看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三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1月1日月我正式的加入了失业援助员这支队伍.第一次接触这个岗位时,我其实对它的认识并不是很多,为此还特地从网上搜寻了有关的信息,在正式成为一名就业援助员后,我发现这个岗位原没有我想的那么轻松。

通过几次的会议,我了解到我镇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我是一名新的援助员,虽然也努力尝试开拓就业渠道,但成效并不容乐观,需要就业的人数和上岗数存在一定距离,为较好完成全年交给工作任务,扬长避短、总结经验,现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虚功实做,抓好学习

本人能够积极参加所里安排的一切学习、会议、培训工作,坚持传达贯彻所里一切会议精神,努力掌握新形势下的就业精神,牢牢把握政策界限,从学习中消化领会政策要领,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

二、抓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导向

为了使居民深入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在居委的大力支持下,本人专门开辟了就业信息专栏,张贴招工信息,凡重要的招工信息及时登记或电话与失业人员、困难家庭沟通、交流,力争改变他们传统的就业理念,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发扬务实快干的作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从我到这个岗位以来,尽管就业难度很大,对周围失业人员不了解,但没有影响本人的工作热情,为开拓就业渠道,我和多家用人单位进行密切接触,有时为了一个岗位,我亲自到用工单位登门协商,得到失业人员的理解和赞赏,较好的缓解了就业压力。一年工作下来

帮助了几十名的困难人员就业,使我对将来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四、我在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虽然努力发掘岗位,但是还是没有全部完成所里规定的指标,网上推荐的人数没有,这有可能我还不是很熟悉网上招工的流程,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的地方。

五、学习深度不够,对上级文件和领导意图理解不深,缺乏宏观思维,有时在理解方面有点欠缺,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和领导沟通,及时了解领导的意图。

以上是我2013年来的工作总结,我决心发扬成绩,修正错误,克服重重困难,为就业援助开创新路,力争完成2013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三村就业援助

2013.12.8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四

筠连县就业局

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城镇弱势群体及失业农民就业援助工作,妥善解决其就业难,社保接续,生活等实际困难,县就业局在2007年及2008年“两节”期间,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落实社保补贴等援助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就业援助活动的顺利开展。

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广大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就业援助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积极向县委县府分管领导汇报,切实加强对全县就业援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务求取得实效。二是搞好协调配合,主动与财政、税务、工商、银行、新闻等部门加强联系,取得支持与配合,共同推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妥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在再就业、社会保险、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确保国家的就业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1、利用《绿色煤都》报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颁布 实施的意义。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的经济社会政策,公平就业的原则,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并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

2、利用街道闹市区进行现场宣传。于2月1日在县城筠州中路进行了宣传活动,发放《宜宾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报》、《就业促进法百题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讲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知识简答》等资料2800多份,接待群众咨询700人次以上。

3、依托各乡镇、社区基层平台,开展上门政策咨询服务、宣传,解答就业再就业有关政策法规。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户135户,确定援助对象人数176人,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制定有针对性援助计划,提供就业公益性岗位122人,并落实公益性基金补贴31万元。

4、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在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5、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提供及时的岗位援助,实行送岗上门,签订服务协议135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人,其中,公益性岗位24人。零就业家庭38人实现就业。

6、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创业培训29人,落实培训补贴2.5万元,并对有创业愿望和有创业能力的人员开展小额

担保贷款活动。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1人,金额40万元。

三、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援助服务。

1、完善职业介绍信息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收集、传递和发布就业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保障。

2、在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失业登记、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等“一条龙”服务。

3、开辟个人缴费服务窗口,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咨询政 策和缴费,确保他们的社会保险关系不断档、不流失、不作废。

开展就业再就业宣传活动,既是对我们劳动保障部门各方面工作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我们为下岗失业人员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我们将再就业宣传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和总结宣传活动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我县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就业再就业宣传活动取得阶段胜利.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2007年免费为1865人提供职介,培训682人;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社保援助2118人;及时兑现各项补贴422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建设,广泛收集,发布就业用工信息。

2、加大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重点做好就业困难对象的援助,开展“一帮一”的帮扶措施,动态清除就业困难人员。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筠连县就业局 二00八年四月十一日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五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任组长,**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

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二,把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点优势作用: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

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三、问题分析

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

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范文网】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六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2、大范围、高密度认真调查摸底。一是成立了全市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组。全市共组织了36个专项调查小组,按照盐政发[2009]74号文件明确的10种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人逐户的调查登记工作。市区专门印制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登记表,由市区各街道、社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各县(市)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周的仔细摸排,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汇总上报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其中特别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双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1955人。二是成立了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岗位采集组。按照方案中明确的全市援助岗位不少于10000个,其中市区不少于3500个的要求,分50个采岗小分队,分别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和其他各用工单位采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的岗位。先后采集就业岗位2237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98个,30家就业援助基地岗位872个,企业用工岗位20206个。市劳动保障局和市人事局还专门召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申报工作会议,要求及时上报空缺的公益性岗位,共采集公益性岗位26个。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盐城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桂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苏冬、县副书记羊维达、常务副县长王旭东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4.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一,市场服务与托底安置相结合。在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帮扶手段解决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有一定市场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日常服务和举办劳务集市及大型招聘洽谈会的形式,解决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市场就业能力弱的,落实专人提供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三送”服务的方式,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提供上述两种市场化服务仍难以实现就业的,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发的公益岗位中,托底安置一批。活动期间,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式实现就业的分别为2860人,1857人,232人,占总数的57.8%,37.5%,4.7%。

特色二,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特色三,两项新规与社区兜底相结合。将市政府新近出台的解决就 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盐城市区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盐政发[2009]215号)和《盐城市区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试行办法》(盐政发[2009]216号)这两项政策,与原由社区单一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的做法结合起来,为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岗位来源,有效地解决市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政策不统

一、管理不一致、工作不协调的矛盾。亭湖区7个街道在这次活动中一次性提供219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对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尽管这次活动层次高、影响大,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盐城是纺织大市,除江苏悦达纺织外,各县(市、区)的纺织企业都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对年轻新成长的女性劳动力需求较多,而我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愿在本地工作,以亲带亲,以邻带邻,纷纷到上海和苏南打工。因此,这类企业招工难是近几年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本次招聘会需求缝纫、服装等岗位12407个,而报名人数只有823人,占6.6%。二是“一高一低”(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对象求职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是根据岗位需要,招收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而不是传统的先招工后培训,同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企业普遍不愿意招用年龄偏大的劳动力者。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2376个,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714个,占83.6%,无年龄要求的仅有1392个,占6%。三是技能性、技术性岗位用工缺口大。这类工种实行了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制度和技能等级准入制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取得,此类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一直比较抢手。本次招聘会全市共提供车工、焊工、电工等技术性岗位2315个,但报名的只有428人,占18.5%;联鑫钢铁有限公司招收5名行车工,无人报名。四是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工作环境较差,导致招工难。如江苏汽迪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招收近200名缝纫工,生产操作工,由于待遇较低,无人报名。

原因分析: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分析结论:一是我市有条件、有能力、有政策、有机制、有综合服务措施解决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消化本地劳动力要从外输为主迅速调整并加大力度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培训劳动力技能。劳动保障部门要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用工量和用工结构,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并进行供求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或者由企业先招工,劳动保障部门上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四是本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能留住人。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七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

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任组长,**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2、大范围、高密度认真调查摸底。一是成立了全市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组。全市共组织了36个专项调查小组,按照x政发[2009]74号文件明确的10种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人逐户的调查登记工作。市区专门印制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登记表,由市区各街道、社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各县(市)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周的仔细摸排,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汇总上报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其中特别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双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1955人。二是成立了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岗位采集组。按照方案中明确的全市援助岗位不少于10000个,其中市区不少于3500个的要求,分50个采岗小分队,分别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和其他各用工单位采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的岗位。先后采集就业岗位2237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98个,30家就业援助基地岗位872个,企业用工岗位20206个。市劳动保障局和市人事局还专门召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申报工作会议,要求及时上报空缺的公益性岗位,共采集公益性岗位26个。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xx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xx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县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4.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

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

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一,把市场服务与托底安置相结合。在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帮扶手段解决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有一定市场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日常服务和举办劳务集市及大型招聘洽谈会的形式,解决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市场就业能力弱的,落实专人提供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三送”服务的方式,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提供上述两种市场化服务仍难以实现就业的,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发的公益岗位中,托底安置一批。活动期间,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式实现就业的分别为2860人,1857人,232人,占总数的57.8%,37.5%,4.7%。

特色二,把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点优势作用: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特色三,把两项新规与社区兜底相结合。将市政府新近出台的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xx市区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x政发[2008]215号)和《xx市区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试行办法》(x政发[2008]216号)这两项政策,与原由社区单一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的做法结合起来,为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岗位来源,有效地解决市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政策不统

一、管理不一致、工作不协调的矛盾。xx区7个街道在这次活动中一次性提供219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对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问题分析

尽管这次活动层次高、影响大,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xx是纺织大市,除xx悦达纺织外,各县(市、区)的纺织企业都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对年轻新成长的女性劳动力需求较多,而我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愿在本地工作,以亲带亲,以邻带邻,纷纷到上海和苏南打工。因此,这类企业招工难是近几年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本次招聘会需求缝纫、服装等岗位12407个,而报名人数只有823人。二是“一高一低”(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对象求职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是根据岗位需要,招收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而不是传统的先招工后培训,同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企业普遍不愿意招用年龄偏大的劳动力者。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2376个,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714个,占83.6%,无年龄要求的仅有1392个,占6%。三是技能性、技术性岗位用工缺口大。这类工种实行了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制度和技能等级准入制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取得,此类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一直比较抢手。本次招聘会全市共提供车工、焊工、电工等技术性岗位2315个,但报名的只有428人,xx钢铁有限公司招收5名行车工,无人报名。四是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工作环境较差,导致招工难。如**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招收近200名缝纫工,生产操作工,由于待遇较低,加之工作辛苦,无人报名。

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八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二,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三、问题分析

原因分析: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分析结论:一是我市有条件、有能力、有政策、有机制、有综合服务措施解决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消化本地劳动力要从外输为主迅速调整并加大力度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培训劳动力技能。劳动保障部门要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用工量和用工结构,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并进行供求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或者由企业先招工,劳动保障部门上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四是本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能留住人。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范文网()

第10篇:市援助就业5000人工作总结汇报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盐城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桂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苏冬、县副书记羊维达、常务副县长王旭东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4.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特色二,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三、问题分析 原因分析: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分析结论:一是我市有条件、有能力、有政策、有机制、有综合服务措施解决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消化本地劳动力要从外输为主迅速调整并加大力度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培训劳动力技能。劳动保障部门要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用工量和用工结构,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并进行供求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或者由企业先招工,劳动保障部门上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四是本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能留住人。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范文网()

就业援助月工作总结 就业援助总结篇九

农村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嵩明县高度重视农村“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就业,探索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存量消零”。农村“零就业家庭”有的是伤残、病残、年龄偏大、劳动技能较低,这就需要全社会要带着感情去关心、帮助他们,通过就业援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嵩明县以动态消除农村“零就业家庭”为突破口,促进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就业为重点,以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为手段,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杨林镇官渡社区朱仕兰,大儿子因车祸残疾、丈夫悲伤过度相继离世,只能与小儿子相依为命的朱仕兰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在全县开展农村“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后,社区居委会及时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将朱仕兰户认定为“零就业家庭”援助对象,并及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帮助扶持:动员其参加“蔬菜种植”技能培训班,学到了不少蔬菜种植技术和经验,政府协调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帮助她建起蔬菜大棚。有政策帮扶、技能培训、市场趋好,截止今年9月,朱仕兰收入已达1万多 元,原来一贫如洗的家庭逐渐摆脱贫困。现在,朱仕兰总会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嵩阳街道晁家居委会村民罗春华,因文化程度低,自身又没任何技能,妻子体弱多病,一直未找到合适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开展农村“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后,认定罗春华家为“零就业家庭”扶持对象,帮助罗春华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其全家在隆源农贸市场内开了一家饮食店。经过帮扶及其本人的努力,现在饮食店的经济效益较好,罗春华全家基本摆脱了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

嵩明县探索建立了农村“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认定一户,援助一户、稳定一户的援助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帮助一人就业,促进全家脱贫,并取得初步成效。截止xx年10月,嵩明县对全县68894农村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零就业家庭” 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就业能力、择业意向进行登记造册,共认定农村“零就业家庭”2363户,帮助1869户农村“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转移就业,占全县农村“零就业家庭”的79.09%,实现动态清零,涉及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劳动力2375人,占全县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劳动力2876人的82.58%。

二、援助“零就业家庭”,激励全民创业

——强化培训,促进就业。嵩明县以转变就业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法律意识和掌握简劳动技能为重点,组织农村 “零就业家庭”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共计开展“两后双百”培训4期1500余人;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8期66班次3129人,共涉及农村“零就业家庭”人员755余人。其中开展农村“零就业家庭”蔬菜工培训班261人,烟叶分级工培训班143人,家畜养殖培训班126人,家政培训班87人,农机修理工培训班129人。

——广辟岗位,推荐就业。举办6场以“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送到家”为活动主题的“促进农民就业,送岗到村”招聘会,共邀请2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各类有效就业岗位4810个,发放《农民务工读本》“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为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3500余人次,为4190名农村劳动者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招聘会上共有2300余人次与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其中:为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办理求职登记1200人次;为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职业介绍2100人次,通过各种渠道帮助1547名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

——落实政策,稳定就业。嵩明县结合实际,把农村“零就业家庭”人员创业就业作为扶持重点。农村“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开展以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开展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130人参加创业培训,贴息贷款、扶持创业贷款112户,投入扶持资金652万元。

据了解,截止10月底,嵩明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32户;“贷免扶补”创业贷款356户;推荐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51户,共计发放贷款资金1.92亿元;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308人,其中技能培训3129人,引导性培训xx9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16040人,实现新增农民劳务收入1.62亿元。劳务经济总体效益呈稳步上升态势,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嵩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张金昆

xx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