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通用7篇)

小编: FS文字使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一

段落一:认识角色与职责

作为一名场记,我的职责是协助导演,负责整个剧目的舞台管理和协调。在排练期间,我需要提前熟悉剧本,理解导演的意图并进行必要的安排和准备。我要密切与演员、道具组、灯光组等团队成员合作,确保每个环节都顺利进行。场记虽然是舞台背后的角色,但其战略性地位常常决定了演出的成败。在角色与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开始面临各种挑战和机会。

段落二:密切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剧场里,紧密的合作和流畅的沟通成为了我最重要的技能。与导演之间的默契,与演员之间的配合,与舞美组之间的协调,都需要我的全力参与。我要仔细倾听导演的要求,以确保演员正确地发挥出每个细节。同时,我积极参加团队会议,积累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只有真正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我们才能将剧目真正打造为一部完美的作品。

段落三:细致入微与时间规划

场记必须严谨和细致入微,因为任何一个小差错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要准确地记录排练的每个细节,时间节点,以便剧组在排练过程中回顾和调整。同时,我需要合理规划排练时间,确保每个团队都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准备。这其中也需要我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艺术创作很容易出现变化和意外。只有在充分的准备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下,我才能成为剧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段落四:有效处理压力与工作方法

舞台背后的工作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任务和困难等待着我去解决。然而,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处理压力和分析问题。在处理舞台紧急情况时,我学会了保持冷静并迅速作出决策,以最小的损失解决问题。我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率,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提高工作的效果并减轻压力。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和管理工作的方法,让我更加自信和从容地应对每一个新的挑战。

段落五:感悟与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仅是成长为一个更专业的场记,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我明白了舞台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以及舞台上的光鲜和魅力是需要我们默默奉献和付出的成果。通过参与剧目的不断搭建次第,我深刻认识到每个细节的重要性和每个成员的价值。我收获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明白了寻找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完善的重要性。这段经历不仅仅是对于场记工作的体验,更是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篇章。

总结:

作为一名场记,我学会了承担重要职责、处理各种挑战和管理压力。我积累了与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获得了成长。舞台背后的奇迹为我揭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艺术创作和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我相信,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这些经验都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不断助我成长和前进。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二

1826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由此可知,他的笔名源自他的故乡,他一生写了许多小说、随笔和评论,但他十分热衷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写过《小手杖》《小手杖漫游意大利》等作品。

因为《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是世界上声誉显著的儿童文学家,所以这本书在世上流传最广。这本书的人物是1。安东尼奥,又名“樱桃师傅”,职业是木匠。性格老实,有些懦弱,但待人热情。2。彼特,外号“玉米糊”,但非常痛恨别人这样叫他,他是皮诺曹的爸爸,虽然脾气暴躁,但为人善良,为了皮诺曹付出了很多。3。皮诺曹,本故事的最佳男主角,是个调皮的木偶,又是一个天真无邪、心地善良、聪明、可爱、能干的木偶。4。食火人,长相吓人,但同情心强,每当同情别人时就会打喷嚏。5。蓝发仙女,美丽热情而善良,对皮诺曹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6灯芯,皮诺曹的同学,是个任性、淘气、懒惰、不爱学习的孩子,最后变成了一头驴,累死在农夫的手里。

故事主要讲了盖比希从樱桃师傅那里得到一块木头,做了一个木偶人,取名叫匹诺蓸。匹诺蓸一开始是一个调皮捣蛋,又爱撒谎,并且不爱学习的木偶,后来经历了许多曲折后,在小仙女的帮助下,变成了一个诚实、勤劳、爱学习的好孩子。

本文讲述了木偶皮诺吉奥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工作、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想色彩。

本文我有两个感受最深的地方。第一个是皮诺吉奥好好学习,考得了全班第一,我真为他高兴。第二个是皮诺吉奥在鲨鱼的肚子中找到了它的父亲杰佩托。并带父亲从鲨鱼肚子中逃了出来,还背着父亲在海中成功游到了海岸上。

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小孩子要诚实,一旦撒谎就会像皮诺吉奥一样长出长长的鼻子”。一开始我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我读了《木偶奇遇记》让我明白了不能撒谎,那样才是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努力坏孩子也能变成一个品学兼优、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匹诺蓸虽然顽皮、任性,而且做了许多坏事和错事,但是他讲义气、聪明、善良。这篇故事让我白明了一个道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改正,诚实做人,懂得父母苦心,长大回报父母。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人不能懒惰、不爱学习,要好学善良。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三

近年来,我作为一名场记参与了不少剧组的拍摄工作,经历了无数艰辛和挑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作为一名场记,我们肩负着保障剧组拍摄进展顺利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要充满激情和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场记的重要性,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有关工作方法及人际关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作为场记,准确和细致的拍摄台本是不可或缺的。在拍摄现场,我们需要根据剧本情节和导演的要求,准确地记录每个镜头的布置和拍摄次数,并在拍摄过程中精确地控制时间与进度。只有对台本的了解得当,才能更好地指导导演和摄影师工作,确保场景的准确呈现,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变数。而只有在台本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有效地帮助导演实现其意图。

其次,场记在与导演和摄影师的沟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导演团队的重要一员,场记需要了解导演的意图,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拍摄中。在每个镜头的拍摄过程中,场记需要与导演和摄影师密切配合,确保剧组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作才华。因此,与导演和摄影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第三,场记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拍摄现场,往往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如设备故障、天气变化等,而场记就是负责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有特别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场记还需要在剧组各个岗位之间进行协调,确保拍摄进展顺利,令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无缝衔接。只有具备这样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场记才能够胜任这一重要职位,并保证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场记需要具备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在拍摄现场,我们经常需要等待演员化妆、主创们商讨剧情等,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与此同时,场记还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设备和场景,确保没有任何差错,这需要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只有耐心地等待每个环节的完成,仔细地检查每个细节,才能够保证拍摄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作为一名场记,对待工作要积极主动,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拍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涌现,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追求。在工作中,我们还要时刻关注剧组的需求和行业的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求。

总之,作为一名场记,我明白了职责与使命,也感受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拍摄台本的准确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同时也会继续学习和创新,为剧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电影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四

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

他那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曾影响过无数学者,而我也深受其之熏陶。

《狂人日记》主要描述了在旧社会时,我觉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团的下一头猎物,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哥哥就是他们的老大,而自己虽然要被吃,却永远也要背负一个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

当”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想吃自己时,发现孩子也想吃人,也吃过人。

我不由得发出感叹:救救孩子!

我看完这一篇日记,很伤心,也很骄傲。

伤心的是这篇文章其实是在揭露旧社会的丑陋,在抨击旧社会。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这无疑是鲁迅先生眼中的旧社会,这也是广大穷苦劳动人民眼中旧社会的写照。

虽然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吃人的人,可还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谓吃人,其实吃人指的是剥削百姓,鱼肉百姓。

这时鲁迅先生的无奈,也是广大爱国者的无奈。

在旧社会,也许有人会认为安是最好的,但我却认为不安才是最好的。

只有在祖国危难时,舍小家而顾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鲁迅先生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的《狂人日记》笔下的我对吃人的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

即使生的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这不是鬼话,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话呀!即使亡国奴再多,但救国的人会更多,把亡国奴给消灭、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从华夏大地上真正吃掉。

鲁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树,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诬陷所妥协。

《狂人日记》中的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道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

确实,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没有受旧社会影响的孩子,或许还有。

从此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非常重视对孩童的教育。

宋朝宰相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鲁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广大穷苦人民的心中永远是不朽的,永远是嘴高尚的。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五

作为一个场记员,我有幸参与了许多大型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场记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场记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场记员,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活动筹备过程中,场记需要同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各方需求和进展情况。只有通过明确的沟通和及时的信息交流,才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发现,直接面对面的沟通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能够准确传达意图并及时解决问题。此外,与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也是关键,通过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能够更好地协作完成工作。

其次,场记需要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活动的筹备工作通常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如场地选择、设备准备、嘉宾邀请等。场记需要根据活动需求,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在活动当天,我会提前进行现场布置和准备,确保一切就绪。同时,我还需要与工作人员和供应商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保证时间节点的严格执行,以及问题的及时解决。只有高效的组织和协调,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目标才能够实现。

第三,场记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现场,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和意外问题。场记作为活动的风向标,需要能够及时做出决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活动进行中突然出现设备故障,我需要迅速寻找替代方案,避免活动中断或影响。我还记得有一次,由于天气突变,原定的露天演出无法继续,我立即与工作人员商讨并调整了场地和时间,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在场记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的重要能力。

此外,场记还需要保持细心和耐心。活动筹备和组织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仔细审查细节,确保所有环节的顺利进行。我会仔细核对各项准备工作,如资料、证件、器材等,以免出现遗漏或错误。在活动当天,我会全程细心监听和观察,确保一切按照计划进行。耐心也是场记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会保持冷静,并耐心解决,以避免一时的冲动和不理智。

总结起来,作为场记员,我深切体会到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这些能力不仅在场记工作中有用,也在其他职业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在场记工作中逐渐成长和进步,也更加深入地理解活动的筹备和组织过程。对我来说,场记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和锻炼机会。希望我未来能够在这个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前进,为更多的活动带来精彩和成功。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六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以上是对《狂人日记》的第一层解读,然而大多数人都可以很轻易地透过病例的假象,看到鲁迅以象征的形式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枣在这里,我将它作为我的第二层解读,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层批判”。

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枣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枣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这是在《狂人日记》发表的当时和以后,大多数评论者所解读出来的共同结果。在这种解读中,出现了一个时代化的批判对象:“传统礼教”----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着力批判的对象。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此为自己批判的焦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确是鲁迅当时的创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来: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另外,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正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解读,《狂人日记》才被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一个文学范本,通过它,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然而一个文本在它被创作完成之后,便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读者将会有不同的解读出现。

正如世纪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记》可以解读出的第三层意义:这就是狂人“对人类的深层批判”。依然是通过“狂人视角”关照周围世界的真相:敢于对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扼止的恶性循环: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于是狂人呼吁人类和睦相处: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然而: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绝望当中狂人呐喊、呻吟,发出“救救孩子……”的绝望之音。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征兆,我们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对地球的污染、因人类道德沦丧爆发出来无法治愈的世纪疾病“爱滋”……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而是“省略号”。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虽然这呼声十分微弱,但却令人看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后曙光。

场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七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其中自然有偏颇之处,然而作为一位读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权力。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着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以上是对《狂人日记》的第一层解读,然而大多数人都可以很轻易地透过病例的假象,看到鲁迅以象征的形式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枣在这里,我将它作为我的第二层解读,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层批判”。

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枣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枣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另外,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正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解读,《狂人日记》才被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一个文学范本,通过它,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文本在它被创作完成之后,便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读者将会有不同的解读出现。正如世纪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记》可以解读出的第三层意义:这就是狂人“对人类的深层批判”。

于是狂人呼吁人类和睦相处: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

然而:

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绝望当中狂人呐喊、呻吟,发出“救救孩子……”的绝望之音。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征兆,我们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对地球的污染、因人类道德沦丧爆发出来无法治愈的世纪疾病“爱滋”……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而是“省略号”。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