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歧路年华心得体会范文 俭以养德远离诱惑读歧路年华有感精彩(实用5篇)

小编: HT书生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银行作为金融风险高危行业,员工每天跟钱打交道,要经受住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诱惑的考验,必须要有坚定地意志、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健康稳健的发展。

《歧路年华》书中的每个案例,不仅有作案经过,案情实录,员工的演变过程,还配有“刨根问底”和“对策点睛”的模块,既方便我们员工阅读和理解,让我们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让我们深受启发教育。

《歧路年华》犹如一面镜子,不但照出了犯罪分子丑恶心灵和龌龊行为,也照进我们灵魂深处,让我们见恶思愤,反复镜鉴;她是一座长鸣钟,时刻警示着我们要提高警惕,远离罪恶;更是一针强心针、清醒剂,让我们明白拥有什么样心理才是健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刻牢记“违规就是风险,合规就是效益”理念和“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教诲!

通过阅读,我想到最多的是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作为员工应当怎么做?我作为乡镇网点的一名普通员工,必须时时刻刻注意遵纪守法,懂规矩,知敬畏,勤努力,争上游。

比如现在正是全行全员营销和优质客户服务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避免书中提到的“女强人败走业绩观”和“扭曲的优质服务”现象发生,时刻保持清醒 baihuawen.c n头脑和人生定力,不管是营销还是服务,都要做到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记得今年五四青年节上,我们表演的诗歌朗诵最后一句话是“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我们农行也一样,青年兴则农行兴,青年强则农行强。读后感。我行各个网点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为我们农行的发展注入了一股青春的力量,无论是营销还是服务,青年突击队都走在战斗的第一线,青年员工就是农行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个别青年员工是案件高发人群,如何管好用好年轻人,是一项新的课题、新的考验,要想预防整治员工违反案件高发态势,必须先弄清楚犯罪原因和动机,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我认为造成员工误入歧途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扭曲,在种种诱惑面前心理失衡,私欲膨胀,最后突破法律防线,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偏离了人生的正确方向。

二、年轻人交友不慎,或不良嗜好、投机心理或经商办企业等原因到处需要钱,而自己又整天接触钱,难免有侥幸心理,利用工作之便,偷摸挪用一下,等钱回来还上就是了,人不知鬼不觉,还能从中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三、把手中的权利当成个人谋求私利追的手段和工具,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接受制度约束,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丧失理想信念,一步步走向犯罪得深渊。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给犯罪造成可乘之机。书中案例都是银行内部职工作案,俗话说,外贼好挡,家贼难防。同事在一起混长了,混熟了,信任代替制度,询问代替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查不彻底,监督缺失,思想麻痹松懈等等,也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针对员工的违规行为,我行创建了“三线一网格”管理模式,对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抑制案件高发,保障业务发展确实是好方法。但必须认真落实好、执行好、运用好方能奏效,我想在基层网点要切实加强“三道防线”建设,高筑防火墙,一定会有效抑制案件高发态势。

所以,预防员工误入歧途走向犯罪,根本还是在于加强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高和强化员工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不断完善农行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真正培育起“我的合规我负责,别人的合规我有责”的理念。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歧路年华》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寒所著的一部小说。它以鲜明的青春烙印,凭借其犀利的文风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一部备受读者喜爱的小说。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感到心潮澎湃,不禁产生了许多的思考和共鸣。下面我将从小说的结构、情节、主题以及对现实的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谈谈我对《歧路年华》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的结构设置得非常巧妙。整本小说被分为二十一篇,每一篇独立又相互联系。从《战争年代》到《动物凶残时代》再到《岁月如病》等,每篇都以韩寒的视角表达了某个特定年代的故事。通过这种结构的设定,一方面使每篇故事具有独立性,读者可以单独阅读其中一篇,另一方面,也使整个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鲜活的社会图景。

其次,小说的情节曲折扣人,探究了人性的复杂性。故事以一个反叛的少年为主角,通过他的成长与经历,展现了一个被乌托邦设想所欺骗的年代。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如热爱篮球的KK、自由张扬的项小盆、理智坚强的Loser和善良痴情的Michelle等。他们各自在那个独特年代的背景下,都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境,逐渐揭示出现实的无奈和荒诞。

再次,小说所揭示的社会主题令人深思。《歧路年华》以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为背景,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呈现了年轻一代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小说中关于教育问题、性别问题、集体意识等方面的描绘也非常深刻。在这个资本主义疯狂扩张的年代,人们的追求表面上看似丰富多元,实际上却陷入普遍的迷失和困境之中。

最后,这本小说也给予了我许多对现实的思考和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信息所包围,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辨别其中的真伪。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忘初心,明确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勇敢地追逐自己内心真正的梦想,并袒露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总之,《歧路年华》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其犀利的文风和精彩的叙事让人回味无穷。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对社会、对人性、对成长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困境和纷争不断,但我们不能失去希望,只要我们保持真实的自己,坚持追寻内心的梦想,勇敢地走出歧路,我们就能在年华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59个青年员工违法案件,一个个去阅读,一个个去思考的时候,内心的悲痛、惋惜如云海翻涌,久久不能平静。案例里的人物,有银行业的青年精英、业务上的佼佼者,有的也有家庭、有孩子,有的还那么年轻有为。阅读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地叩问过他们,哭着向他们呼喊,“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没有想过后果吗?这是一条歧路,是条不归路呀!你们赶快去承认错误,挽回损失呀!”我承认有时候我已经“身在局中,无法自拔”,但当一个案例落幕时,看到结局时,我并没有大快人心的感觉,而是望着冰冷的文字,静静地呆坐。

一阵阵悲痛和惋惜之后,我开始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走上歧路。我确定,是贪婪,是人性的贪婪铺就了一条条歧路,让这些人迷失了自我,无法回头,从此黯淡了他们的岁月,他们的人生变得黑白,再不多彩。银行业是贪腐犯罪的高危行业,银行员工每天都和钱在打交道,一定要经受住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诱惑的考验,必须要有坚定地意志、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初心,拒绝歧路。

佛曰: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生来都是单纯善良的,之所以有了歧路就是因为人在社会大环境下一点一点的贪心演变成贪婪。每个案例都是从开始的一点小贪念到最后越陷越深,越过法律制度的红线无法回头,走上违法的不归路。在学习了《歧路年华》之后我将让人性本善的人们慢慢走向不归路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扭曲,在种种诱惑面前心理失衡,私欲膨胀,最后突破法律防线,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偏离了人生的正确方向。

二、年轻人交友不慎、不良嗜好、投机心理或经商办企业等原因需要钱,而自己又整天接触钱,难免有侥幸心理,利用工作之便,偷摸挪用。殊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三、把手中的权利当成个人谋求私利的手段和工具,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接受制度约束,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丧失理想信念,一步步走向犯罪得深渊。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给犯罪造成可乘之机。书中案例都是银行内部职工作案,俗话说,外贼好挡,家贼难防。同事在一起混长了,混熟了,信任代替制度,询问代替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查不彻底,监督缺失,思想麻痹松懈等等,也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越想得到一样东西就是失去的开始,得不到会朝思暮想,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一把沙抓得越紧流失的越多,当你张开双臂两手空空的时候你怀里拥抱的是整个世界,在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得到的一切都是意外惊喜。

《歧路年华》书中的每个案例,不仅有作案经过,案情实录,员工的演变过程,还配有“刨根问底”和“对策点睛”的模块,既方便我们员工阅读和理解,让我们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让我们深受启发教育。

《歧路年华》犹如一面镜子,不但照出了犯罪分子丑恶心灵和龌龊行为,也照进我们灵魂深处,让我们见恶思愤,反复镜鉴;她是一座长鸣钟,时刻警示着我们要提高警惕,远离罪恶。让我们明白拥有什么样心理才是健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刻牢记“违规就是风险,合规就是效益”理念和“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教诲!

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告诫青年人,不要走上歧路。作为农行的青年员工,我们的案防口号是: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违规操作危害大,害行害己害同事。(瓦特的心房)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自古以来,免费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物。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其中的歧路。在如今的年华,免费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各行各业竞相采用的营销手段。然而,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免费的歧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免费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免费往往伴随着隐性消费。在当今商业社会,免费很少是真正的无偿。企业提供免费服务或产品,往往是为了吸引用户,将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以便更好地销售广告、推销其他商品或获取其他商业利益。我们在享受免费的同时,付出的往往是个人隐私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其次,免费会导致低质量产品的泛滥。免费通常与质量低劣相联系。因为企业无法从免费服务或产品中获得充足的利润,他们也就没有动力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只能用那些低劣的产品来替代原本质量较好的产品,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质量水平下降。

第三,免费会让人们变得浪费和贪婪。面对免费商品,人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仅仅因为它是免费的而接受。这会让人们变得浪费,购买自己并不需要或无法使用的商品。与此同时,免费也会激发贪婪的情绪,让人们对免费产品或服务追求过度,并将其当做理所应当。这种心态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很有可能成为依附免费而无法自拔的习惯。

第四,免费暗含着时间成本。虽然免费本身不需要直接的货币支出,但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隐藏的时间成本。在享受免费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心思。比如,免费的软件可能会在使用时频繁弹出广告,耗费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权衡免费带来的便利和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决定是否值得选择免费选项。

最后,免费会导致非理性消费的泛滥。在免费的诱惑下,人们往往会冲动地购买不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这种非理性消费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加剧环境负担。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免费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广告无处不在,常常让人们不自觉地进入消费陷阱,对未来的消费需求失去控制。

综上所述,免费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免费的本质和潜在的歧路。免费可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便利,但我们也不能被免费所蒙蔽,应该理性思考。在面对免费时,我们应该慎重权衡各种因素,包括隐性消费、质量问题、自我浪费和贪婪等,才能真正明智地选择。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被免费诱惑所影响,以保护自身权益和社会资源。作为企业,应该在免费的同时保持诚信,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通过免费追求短期利益。只有这样,免费才能真正成为社会进步和个人利益的共赢途径。

歧路年华心得体会范文篇五

《歧路年华》,59个案例,一点点地记录了那些青年员工走向不归路的过程。文字是冷酷的,但生命和事件是真实的,是鲜活的。当看着堕落的人生轨迹一次又一次重复上演时,即便是当现实生活中的演绎转化为文字的方式在自己面前呈现,这些赤裸裸的展现,不免让人唏嘘感叹,可恨而又可惜。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叹惋,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思考、反省、前行,我们一直需要走在路上。

金钱与自我

其实,纵观整个案例,所涉及人员之广实为惊讶,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基层员工。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经理级别的人员占据了大部分。其次,这些人员的犯罪类型被划分为挪用类、贪污受贿类、诈骗伪造类等等。有挪用公款情迷赌场,有受他人驱使套上枷锁,有自我膨胀虚荣心做鬼······都将黑手伸向了银行内部,一步步沦陷。

但是,无论是以上哪种类型的堕落,无论是何种途径的走入犯罪的归途,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终究原原本本的根源落实在金钱上。

美国著名作家纳·霍桑对金钱有其独到而精辟的看法,他表示“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我们不可否认,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金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早就深深地渗透在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难以维持生活,也难以为发展自我提供应有的保障,更谈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根本在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钱有其存在的巨大价值。

金钱,能够给予人们一定的自由。但人生在世,逃脱不了金钱的诱惑与财富的羁绊,就必然深受其害。“钱”是一切犯罪的导火线,金钱固然重要,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更不能买来灵魂和尊严,有些人便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巴尔扎克看尽人间沧桑,他的著作《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了经典的“守财奴”的形象。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这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化描写,但现实又何尝不是呢?书中收录的案例还少吗?这仅仅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组成,放眼到社会、国家层面,重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近两年查处的案件比比皆是,触目皆心。因而越是在高的位置,越会不择手段利用自己的权利谋私利,越走越远,终究不知回头,也不能回头。

他人与自我

然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些人员是否真的从职业的起点就步步惊心呢?人性本善,几乎每则案例实录的介绍都有段美好的历程,讲述他们成长的奋斗。当时的他们必然对这份职业有憧憬,对自身有要求,更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努力中,不然怎会登上管理岗位。但谁也猜不到最终的结局。人生的转向从他们改变了自己对行业的坚守的那天开始,在主观上放松对自己的世界观改造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后,原先的赤诚之心渐渐消解,人之初心也就全然失去了生命的光彩,却忘初心,忘却自我,也就无所畏惧。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自身手中有“权”,以权谋私。“明星”行长的坠落的案例中,那位胡行长在冉冉升起之时,手中有了“实权”,说话有了“底气”,加上内部员工的崇拜敬畏、外界朋友的吹捧迎合、企业老板的阿谀奉承,有了行长这顶“帽子”,放松了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这是所谓的“官权”作祟。在其位谋其利,一旦直接与金钱接触,并且能够利用某些诡计、手段来为自己服务。这一般表现为犯罪者初始在高利贷、赌博、炒股等风险极大的行业内尝到了些许甜头,但常常“奋不顾身”,挪用资金,希冀以下次盈利补上次漏洞,越陷越深,执迷不悟。书中所示黑龙江柜员史某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在入行两年,在最后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挪用公款达500万以上。细思极恐的是他正是利用柜员可用的相关操作,伪造多个企业印章,自制记账凭证,操作手法成熟。这是“职位权”作祟。

而另一方面更是身边的牛鬼蛇神的慢慢驱使,使某些人士被拖下水,虽然他们身陷囹圄,痛苦不已,但是从选择开始第一步开始,身不由己,难寻归途。天津新区的业务部经理李某在发现师傅挪用公款之时,情感代替理智,不仅没有检举揭发,反而沆瀣一气,被师徒情绑架,被同事信任拖下水,可终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古以来,人情是处理事件绕不过去的弯。可在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之时,人情显然不应成为这道桎梏,如此看似是为情所动,实则是助纣为虐。犯罪者为不让事件被揭发,拉人下水,也是常态,惹火烧身指日可待。

发展与自我

作为基层网点的一名柜员,我的岗位特点注定了我每天都要同金钱打交道,金钱是我形影不离的工作伙伴,而这就必然决定了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金钱观,明确职务要求,筑牢拒腐防变长堤,增强预防职务犯罪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习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修身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先决条件,修身的好坏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工作事业的质量,修身律己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工作岗位上,我们的修身最基础的是对金钱的认识,严格理解金钱的存在意义,严格辨明金钱的公私,勿以恶小而为之,警钟长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创造财富要通过艰苦的努力,财富应该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取,实实在在的靠自己的真才实干去获得,并非旁门左道,触犯底线。更重要的是,金钱并不是人生的目的,更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一个人即使有很多钱,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么就决不会有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贵只使得他兽性大发,弑母戮师,甚至荒.唐到火烧罗马城,最后众叛亲离,只得自杀。金钱与幸福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因此,我们要始终树立金钱作为生活的工具,应该为更好的自己而服务。

修身也要求我们对职业的追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我们想要在职业上有发展,就必然坚守自我,保持方向,不忘初心。对于自身的职位,铭记在其位谋其职,在其位负起该有的责任。对于他人的诱惑,剖析自我,透过他人看本质。就个人职业发展来看,建立自我的职业规划体系更是重中之重,从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细致审视并规划自我发展,每个阶段必然会为自己建立相应目标而前进,有目标,就有奋斗的明确方向,少受不正当因素的侵扰。同时,更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树立正面、乐观、用心的职业信念,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修炼自身的职业知识技能。心态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心态、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赋予自身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全面武装自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前人的歧路,给予现今的我们血淋淋的启示,同时也在鞭策我们昂首挺胸,正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