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总结报告(大全5篇)

小编: JQ文豪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茶文化总结报告篇一

午后,阳光也露出了倦容,躲进厚厚的云层。

一阵风吹过,丝丝缕缕,盛夏时节少有的干燥清爽。

将音箱调到最低,熟悉的曲调,悠扬、飘远,静寂、安然。

很喜欢这种感觉,无人打扰,嘈杂被拒之门外,专注的只有眼前,透明的玻璃杯里,少许的几根卷曲着的茶,静静地躺在那里,将水慢慢地注入,看它在水中上下舞动。随后,它在水里缓缓地舒展着,一层层,一片片,直到完全张开,慢慢地沉入杯底。这时,水,渐渐地变成了浅绿色,袅袅婷婷的茶香浸入心田。

水,变了吗?没有。它还是那个解渴的液体,真正发生变化的,大概只有自己的心了。

细细地观察着茶在水中浸泡的过程,不禁陷入沉思中。

女人如茶。

在茶农精心的呵护下长大,采摘下来,经过晾晒、烘焙、筛选、包装等一系列的加工程序,终于走入市场。

当它刚刚融入水中,犹如初次踏进社会的大门。它,在努力地拼搏着,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当它完全被水浸泡后,它,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包容。它开始一点点地,逐步地接受着眼前的事实。它要将这一生中最美的季节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婀娜的身姿,曼妙地舞动,在水中,它是那样的悠闲自在,水,为它打造了一个展示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在留恋杯口的喧哗。开始喜欢杯底的安逸舒适。

绽开的身体释放着成熟的美丽,含羞的笑容演变成温暖的怀抱。放弃了取舍的纠结,珍藏着心中的拥有。它,用爱渲染着水的苍白,用爱滋润着渐渐老去的容颜。它,懂得,自信,来源于杯子的包容,虽然是一个易碎的物品,但有了茶和水的力量,他们会一起,好好的保护,用心支撑着爱的家园。

也许有一天,茶的芬芳散尽,水的清香即逝。他们会离开这个曾经拥有过无数笑声的世界。我想,即便如此,他们也是面带微笑的离开,因为,他们知道,用心浇灌出来的爱,会永远,永远留在你的唇尖。

茶文化总结报告篇二

古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是诗人眼里无尽的诗,是画家笔下飘逸的画,是我心里一杯淡淡的碧螺春,也是一杯意味无穷的乌龙茶。

江南如春,“春”是初沏的茶味,细腻、甘涩、飘着绿色,淡淡的清香。

三月里的时候,隐隐就有遥看有碧波,近却无绿意的草色出现;

到了三月末、四月初、隔岸看柳变得赏心悦目;细雨霏霏里,青石拱桥的那头,有梨花带雨的婉约,桃花笑春风的妩媚。

四五月间,轻盈的'燕子会如期而归,再度欢歌。

人生往事,总有一些记忆挥逝不去,往忆如烟……

二、江南,一杯淡雅的茶

吱——呀——吱,悠扬的摇橹声中,两岸斑驳的老式砖瓦房在一派朦胧的雾气中一一展现。前面一道石拱桥,空中的半圆与水中的半圆连成一个虚实相间,意象万千的圆,桥旁依旧苔藓遍地,青草丛生。桥的中间被祖祖辈辈来来回回奔忙的脚磨成一条永恒的历史记忆,光溜溜、青幽幽的一道痕。岸边一个石阶,一个小姑娘蹲在那里淘米,一边和对岸的嫂子闲谈家常。远处的水气愈来浓重了,只叫人浮想联翩。

在我记忆的回眸中这幅淡淡的水墨画是无价之宝。只要轻微一嗅,就能嗅到画中那股悠远浓重的江南文化和厚重的历史气息了。这只是1996年偶尔一次去苏州才见得的景致。

这里不奇、不险、不壮观、但这里秀而稳,秀色可餐。

这里没有北方的豪爽,不明朗,但这里充满水的灵气。

江南水乡,水的故乡。江南的水,平平稳稳,从从容容地流淌,哺育儿女,滋润大地,一直流淌了上百年、上千年,上万年,是中华文化史上永恒的水。“水乡”是再沏的茶,宁和恬淡,意味隽永。

茶文化总结报告篇三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南方人都比较爱喝茶。在众多茶类中,我的最爱是绿茶。

早晨醒来,总喜欢在阳台冲一杯绿茶。好茶配好茶,但是条件有限,常常只能选择矿泉水,而且绿茶不耐高温,往往要等温度降下来才能冲泡出一杯好绿茶。我习惯先煮水,等一切准备停当后,开始用开水洗茶具,这中间还会空出一段时间,可以用于眺望远方、“蒸”脸(用开水的水蒸气“蒸”脸),让自己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完全苏醒过来。

由于早上时间比较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用“中投法”泡茶的习惯,所谓“中投法”就是先在茶碗中注入少量的水,再在大杯上准备好较大量的水,然后再往茶碗中投入茶叶,最后才注入准备好的水,盖上碗盖大功告成。

我发现,尽管只有二十秒左右,等待第一泡茶对我来说是漫长的,因为这时候的心情是最急切的。然而,当把茶叶倒在了茶杯中,攥在手上的时候,心情就在一瞬间变化了——从急切到平静安然。这个心境的变化,就好像是在跟一位佳人约会时对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感觉,何等美妙。

第一泡,清香。我并不急着喝茶,而是在仔细体味茶的香味,观察茶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尝她的味道。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小口小口地喝,慢慢去品味,让茶与我有更全面、更充分的接触,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它。

第二泡,醇香。等待第二泡的时间比较长,但你不会再急躁了,反而会更多关注于第一泡茶的魅力,甜甜的,甘甘的,淡淡的。绿茶的第二泡,重点体现在味醇,因为这时候她已经把她的精化大部分都融入到了水中,包括色、香、味。慢慢地品尝,你会感受到她的厚重感,她在水中完成了从青春佳丽到知性女人的转身。

第三泡,留香。她的香味淡了、色泽淡了、味道也淡了,但是你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对她的一种“牵挂”。她是透彻的、明亮的,更像是一湖清水,而清水中又似乎隐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这股力量彻底让你安下心来。

她留下一股温暖、一丝清甜、一份透亮。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新的征程在呼唤我们。

茶文化总结报告篇四

一个炎热的夏夜,当我坐在桌前感到百般无聊时,一眼瞥见了角落里孤寂而布满灰尘的茶叶筒。打开它,松开内袋扎口,茶叶的清香味直溢出来,我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这是母亲给我的茶叶啊!

我看着茶叶在开水杯里下沉、上浮,慢慢地由条形舒展开来,形成一芽两瓣状,颜色翠绿诱人,茶汁也碧绿明亮。这是家乡的翠兰啊!呷一口,清香弥漫沁人心脾,再呷一口只觉身轻骨爽回味无穷……玻璃杯内漂浮的似乎是朵朵兰花,朵朵小绿伞,又恍如尾尾游憩的小金鱼。我陶醉于这色香味俱全的家乡风味,疲惫的身心受到甘霖的滋润。

茶叶原来竟有如此功效。母亲的话清晰而模糊地响在耳边:“带点茶叶去吧,这是我做的细茶”。

母亲总把她精心制作的好茶叶称作细茶。“茶可以提神,孩子,疲劳时,就喝点茶!”母亲总这样提醒我。每次我都应上一声:知道了。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每次探亲离家时,母亲总是郑重地包好茶叶,然后小心地放进包里。每当母亲问我茶叶的做工和味道时,我也总是很随便地点点头。而母亲给我的茶叶通常都是送给别人,要不就是忘记喝了,想起它时茶叶都发霉变质了。

捧着这杯茶,我想起了远方山村里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佝偻着身躯,在村前的棠梨树下目送我远去……我不禁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啊,母亲茶!

茶文化总结报告篇五

最近哥哥的大学同学送了他一盒茶叶,有着精致的包装。我爸喜欢喝茶。我第一时间便简简单单地拿小茶壶泡了。

兴许是茶叶放多了些,味道有点浓郁的苦涩、

班主任总说我们理科班的,读的课外书少,词汇匮乏。因此当时在作文里套上“品一杯香茗。沏一壶清茶”的便令人趋之若鹜、大叫有才、这些烂熟的桥段在很多人看来甚至会嫌弃,。可是我真真切切地听到有同学在老师念完后大声感叹的同时,问出一句“喂喂,香茗是什么意思?”

可我依然不爱喝白开水。

咖啡、清茶、奶茶,继而取代了糖果的作用

这两年又戒了咖啡奶茶,陪伴我的便只剩清茶。我管它叫“白水伴侣”另一个长久的原因是,各种茶的味道都是淡淡的,淡淡的甘甜、淡淡的清香、淡淡的苦涩。

记得小时候,邻居公公总是喜欢来我们家喝茶。每到傍晚时分,便拿着一袋子糖果饼干来我们家,我和弟弟总是高高兴兴地去开门。当时我们家的大傻猫顶着“全村第一胖纸"威武头衔,跟在我们脚边喵喵乱叫。高兴得很,因为它也爱吃糖。

我们很喜欢喝茶这个词,因为总会有糖果和电心。

我的童年,就像在蜜罐长大般。记忆里从未断续过甜腻的味道,家里的篮子里总会有糖。

那个时候。爷爷在集市里买回一种叫”糯米香“的茶叶。这么多年过去,我连包装和形状都忘了,只记得那茶的味道很香很好闻。

后来我在各种商场里看到玲琅满目的茶叶,用心的找过很多年,可是却一直寻不回那个味道。就连普普通通的绿茶,也不是曾经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