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风家训工作总结(汇总8篇)

小编: 笔舞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一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但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家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无语。今天,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是家风。

家风,就是家规,也是门风。它包含着家教。它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每个人成长的精神足印。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但有另一个家庭,家庭成员却一个比一个没出息。这个现象,让我们看出来了这两个家庭家风的区别。家风越好,思想品德和名声也就越来越好,子孙后代也会越来越优秀;但家风越败坏,思想品德和名声也就越来越臭,子孙后代也会越来越失败,臭名远扬。因此,家风极其重要。

国的开国元勋同志,他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其四子刘源现在是解放军高级将领,36岁就担任河南省的副省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做官在很多人看来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他是红色后代,仗着父亲的影响。但是,学习呢?的五女刘潇潇,是在1979年以北京市单科第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进北京大学的,做官受父亲的影响,难道高考也是受影响的吗?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家风。

家风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们要慎重对待之。就像经常听到别人说某人没教养,那是对其家风的谴责,对其父母的侮辱。也想经常听到别人说某人名气大,还有教养,那却是对其家风的赞扬!

我的家风是“诚信”。家人们告诉我:“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我一直牢记着这句话。

最后,我来告诉大家,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那么,现在就从我做起,立一个好的家风,认真铭记,认真遵守,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家庭的圃,孩子的苗。苗长得如何就要看圃里的土质好坏,施了什么品质的肥,付出了多少心血来管理。

“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是我家家训的第一条。人若不孝就不为人。乌鸦还反哺呢!在我家里爸爸妈妈都特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从小耳闻目染自然也是这样。周末我常去外公家带上他爱吃的小点心,为他按摩、陪他下棋、散步,给他讲故事、逗外公开心。隔三差五我也会打电话给远在山东的爷爷奶奶问好关心他们的身体。

妈妈常给我上“政治课”讲经典故事,教育我要遵纪守法、尊重老师和同学要和睦相处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时下起了大雨,班里有许多同学都没带伞,我书包里有一把妈妈为防备突如其来的雨而准备的伞。看着这一场突然来袭的大雨没有家长接的同学都呆了。我主动站出来说:“来吧,我有伞,让我送你们回去吧。”于是先送了几个同学去这个午托班,再送几个去那个午托班,然后送几个同路的同学回家,最后我自己才往回家的路走去。这时才发现原来我的衣服早已湿透了,一阵风吹来使我打了一个冷战,可我心里很开心很热乎。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出类拔萃。”这是外公常在我耳边的告诫。是呀!从小不吃苦长大了哪能干成什么大事。外公经常给我讲60年代他当兵时如何克服艰苦的环境,如何战胜困难。就如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爸爸平时除了和我聊学习该如何讲究效率、如何珍惜时间,学知识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蜻蜓点水。要戒骄戒躁,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还和我聊学习、做事要劳逸结合,心态要保持乐观,有好的东西要乐于分享。从我懂事起我就不是一个有小家子气的男生,只要我有一个苹果我就会分一半给表姐;我有两颗糖也一定会分一颗给姐姐;我再喜欢的玩具、书籍也都会与好朋友分享。

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规家训让我在这个家庭里茁壮成长。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三

暑假,我到农家游玩,欣赏了美丽的风光。

瞧,那一朵朵美丽的野花,形态各异,各不相同,颜色五彩斑斓:有红的,黄的,紫的……美丽极了!

看,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热啊热啊”的叫着。小鸟们也停歇在树枝上打瞌睡。大家都在午睡,而孩子们却纷纷跳进水里,在水中乘凉。“扑通”一声,水花高高地溅起,像一朵绽开的花儿一样那么美丽。那冰凉的水把他们的炎热都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look!远边的田野里的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山在滑坡。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不知不觉的,几个薯兄弟都被我这个馋嘴的牙齿吃了个精光。

农家这美丽的景色难道不让人着迷吗?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四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长久以来形成的`独特的风格。

我的家安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上,它不似城市那么喧闹,也不似农村那么安静。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情。

在这种独特风情的影响下,我家形成了真诚待人、不贪图小便宜、孝敬父母的家风。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用实际行动向我证明。

外公很早就去世了,只剩下外婆孤伶伶的一个人。她不想在家触目伤怀,便来到了我家。外婆来了以后,妈妈悉心照料。外婆忘记了往事,每天笑口常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妈妈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这个道理。

那是一个冬天,寒风肆意地吹进人们的领口。有一个人来我家买醋,可他在给我钱时,不小心把一张二十元卷进了买醋的钱中,当时谁也没发现。当妈妈发现后,急急忙忙的向外追去。幼小的在我在家里孤独的等待着。害怕填满了我的心。

妈妈终于回来了,我生气的问:“你为什么要丢下我一个人在家?我讨厌你!”妈妈说:“孩子,妈妈不是故意的。只是那个叔叔的钱掉在了我们家,妈妈不能不去送。做生意,讲究诚信待人。如果妈妈不去送那些钱,就会失信于这些顾客啊!”

夜幕降临,妈妈开始发烧,可当我问她是否后悔的时候,她坚定地摇着头说不后悔。妈妈的表现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着我们,结果显而易见。

家风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好的家风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未来,而一个败坏的家风则可以毁灭一个人的未来。

所以,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家风,为你们的孩子铺垫成功之路。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五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古至今,家风一直以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提倡家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个家风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曾读到过一篇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其中就是教导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而我的家风来自于妈妈的外婆,我的太婆。

妈妈告诉我,太婆从小被领养在一家地主人家,从小没有受过好的待遇,甚至还被虐待过,但太婆从不抱怨,只是将她的事就像讲别人的故事那样说给妈妈他们听。后来遇到了太公,太公用十担大米,把太婆换回了家,他们两靠着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一个一无所有的家,日子也一天天有了起色,但是太公太婆依旧是勤劳、俭朴、又节约。毛主席曾号召: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没有受过教育的太婆也许是受毛主席的熏陶,勤俭节约的习惯没有随着生活条件的转好而改变,在我们这些小辈面前总是把“生产没有节约快”这句话挂在嘴上,看到爸爸妈妈总会说:“你们现在虽然赚钱了,也要省一点,生产没有节约快啊”。

从我懂事起,太婆虽说将近90岁了,但是她总停不下手,每次去太婆家,太婆总是在忙前忙后。在我印象中太婆也从不穿新衣服,有一次,妈妈趁过年,给太婆买了一件新衣服,可是没想到太婆非常生气,还硬生生的让妈妈连夜去商场把衣服退了。太婆说:“衣服有的穿了就好了,我这么大年纪了活一年少一年,买那么多衣服多浪费,下次绝对不能再买了”,妈妈也只能点点头。

在生活中,妈妈也受太婆的影响,让我要勤快,绝不能养成懒惰的毛病,告诉我勤劳才能致富。每次吃饭,我要是没有吃干净饭碗,妈妈就会很严厉的责备我,所以从小我也很懂得节约。

就在前一段时间,太婆毫无征兆的走了,全家人伤心到了极点,在收拾太婆遗物的时候在太婆的床头柜发现一个钱包,里面并没有一张大钱,全部是一角硬币,好多好多,原来是太婆把平时舅公、小姑姑他们随手放在桌子上或者房间里的一角硬币都收集起来了,看着这一堆一角硬币,大家都失声痛哭起来,词穷的我完全没有办法在这页纸上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太婆走了,但她传下的家风“勤俭节约”就像一面“警旗”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也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带着“它”奔向新时代,让我太婆的精神一直延续....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六

我家有一个传家宝,是一幅写着“虚怀若谷”的字画。

这幅画出自我爷爷之手。我的爷爷是一名抗日老战士。

小时候,我总是问妈妈,“虚怀若谷”是什么意思,妈妈总是勾着我的鼻子说:“你还小呢,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我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说:“我可是好宝宝,一定会明白什么意思的。”

渐渐得,我长大了……

直到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又看到那位字画。于是,我又纳闷地问妈妈:“虚怀若谷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已经长大了!”妈妈严肃地对我说:“虚怀若谷说的是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一样。这也是爷爷对我要求。希望我们做一个胸怀大一点的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做小人。”听完这一席话,我又望着那一副字画,身上好像汲取了很大的力量。

我又陷于了思考中……

我的爷爷身上左侧肚皮下有一块长长的疤。这是我爷爷在参加济南战役时被炮弹炸开的。我无法想象爷爷当时的痛苦。我记得我在厨房炒菜时被油花溅了一次就疼得呲牙咧嘴,被爆弹炸的血液和肠子都流出来了会是怎样的痛苦!呜呼!我无法可想!我佩服他,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大彻大悟,这是他一生精神的追求,亦是留给我的精神财富。

在我说服下,爸爸妈妈终于将这一幅字画挂在了我的卧室里。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妈妈得知后,把我叫到卧室里,面朝墙壁,苦口婆心地教育我。我的眼泪哗哗地像瀑布一样,不是因为妈妈说我而委屈,而是因为自己没有遵照爷爷对自己的要求而后悔、自责。

在这幅画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这幅画更像是我的走向正确路上的导师,黑暗中的指明灯。干渴中的一滴水。

底下的小字是“写人两笔,做人一生”。它告诉我,“人”只有两笔,很好写,可要做好这个“人”,确是需要一生的不懈努力。爸爸曾告诉我他当年求学的艰难岁月:昏暗的油灯下,是爸爸苦学的身影;就着窝窝头和水,一口一口往下咽。每当他要放弃时就想到爷爷的这句话,心胸就开阔了,觉得任何困难都是人这一生很小的考验罢了。

我知道,物质条件更好的今天,我更应该继承这种精神,好好努力。

这,也正是一位抗日老战士戎马一生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传承给下一代的精神文化。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七

这几年,单位来了很多新人,每次都要给这些人进行培训,以便于他们更早的适应单位的环境和文化习惯。但我发现,仅靠几天的培训是完全不够的很多事情,必须经历了,才能体会和理解,在他们没有本单位的直接工作经历的情况下,他们是很难理解一些明的规章和潜在的规矩是怎么一回事的,结果,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去做一些事情,有时候,就会扰乱单位的正常秩序!

听朋友讲,他们单位新来了一些人,工作起来就经常产生问题。有一次,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一些员工加班,主管部门经理后来找到他,要给这些人做加班费,但他告诉这位新来的领导,公司有惯例,不做加班费!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是传统!因为他们单位平时的工作并不是很多,每年就那么几个阶段比较忙,平时工作人员都很清闲。当忙的时候,就严格按照分工,是哪个部门的工作,就由哪个部门全面负责,不管你加班还是休息,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当然,公司也有灵活性,每到年底,都要根据各部门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

他于是和那位领导解释,如果今天给他们加班,这个规则就会被打破。因为这位领导是新来的,不太熟悉本单位的传统,而且,已经向加班的部门做了承诺。如果不加班,就直接影响领导的威信,如果加班,就改变了传统,这个怎么办呀!我的朋友想了想,就和这位领导说,加班没有先例,所以,现在也不能开这个先例。但是,我们可以变通一下,做一个节日补助,但要说明,这不是加班。这样,这个事情就解决了!

这只是一个小的例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规则与现实的冲突。

一般来说,每个单位定期都回来一些大学生,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很奇怪的举动!从积极的意义看,打破规则,可以实现创新,可以给本单位带来新的活力。从负面作用看,它会冲击组织中已经形成的规矩。而这些规矩,多数是已经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安排。

其实,任何一个集体都是开放的,无论何时,总会有一些新人进入,一些旧人退休或调走。但总的来说,在一个组织中,主要领导人的习惯和作风,将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作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也一个家庭,往往也是这样。

过去,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父亲一般是主要决策者和规则制定人。家里重要的决定几乎都是按照父亲的意志去决定。但随着父亲的渐渐衰老,几个孩子就开始自己摸索人生之路,过一段时间以后,家庭中会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核心人物,并成为这个大家庭主要代表,这个人物又会影响家族其他成员的行为习惯,形成大家庭里新的惯例和风气!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互相传授好的做法,这个家庭就会更加和睦。我有一个朋友,在家里最小,按理没有太多发言权,但随着他个人事业的发展,他逐步开始在家庭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家里有大事,他是冲在最前面的,父亲有病,他花钱最多,做的工作也更多!虽然家里其他人做的少,但他并不生气,因为自己的条件比其他兄弟好,就该多付出点。当兄弟姐妹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尽力帮助解决。但有些时候,帮助兄弟姐妹,并不能换来任何感激的行为。一来二去,他没什么,但他妻子却感觉很不舒服。她妻子于是和他说,咱帮助父母是义务,帮助兄弟不是义务。他想了想,就劝爱人说:“我对兄弟好,不是指望他们回报我,我帮助他们,只为了让父母晚年更安心,如果父母看到兄弟们过的不好,那他们就不会快乐,如果父母看到子女们都过很好,他们的晚年就过的安心,那我不就是尽孝了吗?”他这么一说,爱人马上就理解了,并开始支持他的做法。为了帮助他的兄弟,他也动了不少脑筋。有一次,他和兄弟们一起吃饭,他就故意借着点酒劲,给他的兄弟们讲课,他告诉他们。对父母,大家都要尽孝,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如果谁表现好,他还愿意继续帮他们,如果谁表现不好,以后也就少找他,找他他也不管!因为对父母不好的兄弟,不值得可怜。实践证明,他的酒话真的起了作用。兄弟们都变的更孝顺父母了,父母也非常高兴。这就是一种互相提醒和互相交流的作用,具备了这样的互动机制,家庭才更和睦。

道理是相通的,小家是这样,大家也是一样!在一个组织里,人与人之间也应该经常创造机会,互相提醒和互相交流。尤其是组织中有成熟的、影响力的人物,更是组织和谐的关键。因为这些人,往往用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新来的和不成熟的人。很多好的传统,就是成熟的人领着那些不成熟的人去做,慢慢的,好习惯和好传统就继承发展了。

每个不同的家庭和集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和习惯,每个国家和社会也都有自己的风俗和传统,这些习惯和传统不仅受到其中主要人物的影响,还受到历史基因的影响,更受到当时的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兴衰成败有着很多的偶然因素,也有着很多必然的原因。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门径。个人可以影响家风,家风可以影响国风,国风可以影响天下之风。反之,天下之风也会影响国风、家风。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天下太遥远,自身的修养才是根本的起点。自身成熟了,家风就正,家风正了,地方的可以风气就好,地方的风气好了,国家的风气就好,国家的风气好了,国家强大了,天下之风有希望了!

想起汉武帝曾经问东方朔,孔子和颜回谁的德行更厉害?东方朔回答说:“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子贡都不敢望回,我们又岂敢望孔。但我们要有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家风家训工作总结篇八

自古,我国就有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自小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先教会我们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学会独立,长大以后更能真正体会理解它的含义。

家是温暖的港湾,只有在一个家庭平等、相互团结、相互谅解、懂得包容中,才会营造出完美的自我。课堂上,我们上了感恩教育课,课上,老师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付出,老师的演讲是我们深受感动,每一个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么是感恩。

“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好家训要做到,好家风要创造”,刘奇葆曾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风就是一种由家庭所引起的风气,家庭不一样,风气不一样。一种好的家风,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积累所得。所谓的家风的好坏,不仅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种责任。

家训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强,超越社会、超越自我、敢于担当,做事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做人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无论做什么事,发生什么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对,良好的解决问题。

家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风,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