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基础工作总结汇报 基础护理教学工作总结(模板5篇)

小编: 梦幻泡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司法基础工作总结汇报篇一

本学年基础护理教研室在院领导和系领导的指导下,全体教师与时俱进,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根据工作重点,分析研究护理教研室工作情况,加强教师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使教师们在护理教育工作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在学期之初,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室工作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学期来,按时按质完成《护理学导论与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圆满完成教学、教师观摩听课和集体备课等任务

1、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本学年基础护理教研室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承接了护理技术、护理学导论与护理学基础、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教学任务,压力虽然大,教学任务重,平均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为320学时,虽然任务重,由于准备充分,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好评,本组共举行教研活动12次,检查教案2次。老师们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挑战将理论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探索教学艺术,因材施教,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2、听课情况:

本学期现已进行检查性听课2次,其中高华、李艳玲各一次,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均参加。其目的一方面是了解教师授课情况,督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试讲集体备课

行一次,对本学期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

4.师生座谈会

本学期在课程中期和末期各召开师生座谈会一次,学生踊跃反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也受益匪浅,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基础护理教研室积极开展护理技能教学改革,护理教研室认真组织教师编写护理程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制作护理技术课件,并应到护理教学中,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

三、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随着改革开放,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加上社会上有部分人看不起护士,护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受到不良影响,产生了动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把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开展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等活动,使护生树立牢固专业思想。

四、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做好实验室开放和岗前培训。

全体教师和实验人员不计报酬,利用业余时间做好实验室开放,使实验室的开放成为日常工作,为学生操作训练提供机会,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且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考核,并在考核中注重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这种考核方法提高了护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对临床护理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护生大大提高应岗能力,使我们的实践教学真正做到课程教学和临床实际“零距离”。

五、出卷严谨,成绩评定严格 。

抓好学风和考风建设,平时认真做好答疑辅导,考前决不划重点,要求学生对照大纲全面复习,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从平时出勤、操作考试成绩、作业、期末考试几个方面认真、客观地给予评定。认真出卷、批卷和进行试卷分析;每份试卷都按要求出题,题量饱满、题型多样、涵盖面广、难易比例适当。

六、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护理专业现使用新教材,对老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熟悉教材的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了赶上时代步伐,在复习高职高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高华老师申报市级课题并获得立项。

七、问题和不足

1、科研工作还有待加强。立项课题较少、论文等成果不多;

2、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力度较小,没有放开手脚、对学生的学法探讨不够等

3、个别活动没有及时开展。

这些都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出缺陷的弥补办法,力争在新的学年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一如既往地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基础护理教研室

高华

2014.6

司法基础工作总结汇报篇二

第一章 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及其发展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包括制约性和促进性作用。

三、审计任务

基本任务

具体任务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审计分类的标准很多。参照国际审计分类的惯例,结合我国经济类型和审计监督的特点,我国的审计分类有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按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按审计范围分类,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按审计动机分类,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单位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的涵义

研究审计方法的目的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审计的技术方法,一般由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两大类组成。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顺序检查法有顺查法和逆查法

范围检查法有详查法和抽查法 资料检查法有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和分析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和鉴定法。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和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审计权限以及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况,了解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中央国家审计机关

地方国家审计机关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职责的特殊规定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10项权限。

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

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一、民间审计组织

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民间审计组织的权限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性质和职责

会员

机构设置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范围

内部审计机构领导与管理关系。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内部审计有要求报送资料权,审核检查权,参加会议权,调查取证权,临时制止权,临时措施权,建议意见权,建议反映权。

四、内部审计机构管理

五、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概况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组织

第四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四、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独立审计准则,掌握国家审计准则,掌握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一、审计准则的意义

审计准则的涵义

审计准则的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三、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审计准则的概述

国际审计准则的构成国际审计准则的内容

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

一、国家审计准则

颁布人

背景

必要性

依据

适用范围

内容

二、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颁布与实施

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 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的涵义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第五章 审计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但第二节中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内容要熟练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

一、审计程序的涵义

二、审计程序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

一、明确审计任务,确定审计重点

二、编制审计计划

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

一、进驻被审计单位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三、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四、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工作底稿

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三、正确处理期后事项

四、关注或有负债

五、撰写审计报告

六、审计行政应诉

七、后续审计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及审计证据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分类,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及其填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相关性、重要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和足够性。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证据形式、相关程度和来源渠道分类。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收集方法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鉴定证据的作用 鉴定证据的内容 鉴定证据的方法

三、审计证据的综合审计证据综合的作用 证据综合的方法

四、审计证据的应用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与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审计工作底稿按形式、职能、类别分类。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规划要求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控制与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交流 监督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内部控制评审步骤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一、内部控制的调查

调查方法 内部控制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描述

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初评

内部控制初评的概述 内部控制初评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的目的、内容 符合性测试的方法

三、内部控制的总评

依赖程度评价 内部控制总评的要点

第八章 审计抽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样本的设计与选取,熟练掌握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分析样本误差以及总体误差的推断。掌握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掌握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一、审计抽样的涵义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审计抽样的种类很多,通常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按审计抽样所涉及的具体范围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样本的设计

二、样本的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

一、固定样本量抽样

二、停-走抽样

三、发现抽样

第四节 变量抽样

一、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二、差额估计抽样与比率估计抽样

第五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一、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

二、分析样本误差

三、推断总体误差

四、重估抽样风险

五、形成审计结论

第九章 审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国家审计报告及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了解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撰写主体分为国家审计报告、民间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

2、按报告内容分为财政财务审计报告、财经法纪审计报告和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3、按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三、审计报告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二、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一、审计报告的一般编制步骤

二、审计报告的审定

第四节 管理建议书

一、管理建议书的意义

二、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十章 电算化系统审计

第一节 电算化系统概论

一、电算化系统基本概念

二、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二、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电算化系统审计的概念

四、电算化系统审计的意义

第三节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一、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三、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

第四节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绕过计算机审计法

二、通过计算机审计法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

司法基础工作总结汇报篇三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担任了10春数控班的《机械基础》的教学任务。如今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张很劳累的但收获也是蛮大的。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教书育人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个学期来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学上采取“教学做”三合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确实做到“教一懂一” 、“教一会一” 的教学理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彻合《机械基础》教材的特点,抓住重点(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章节。)把实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教材中的其它次要内容(如:其他常用机构、液压元件等。)加以简明介绍。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如:v带的相关参数计算、螺旋传动的旋向判定及移动距离的计算等章节。)应彻合现实生活加以适当点评,多讲多练,使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教学。首先从认识上加深对《机械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例举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机床、机器,交通运输的各式汽车,航天航空的歼10、神舟号、嫦娥系列等。生产生活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课堂上的气氛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借用各种教具模型是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也是一种选择。由于学生的特点课后是很少去看书复习预习的,因此我每次上课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完后板书出这次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一些预习题目,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黑板的题目预习这次课的内容,找出自己的疑点。之后集合学生预习的情况讲述新课解答学生的问题。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习题,务必做到教一会一,课堂剩下最后10分钟左右给学生自己消化整理当次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在教学上的一些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以典型题目为主,最具代表性题目才能反映学生真实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上新课前对上次作业评讲,为曾强学生的自信,每次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作了充分的备课,对教案进行工整有序的书写。教学前,在大脑里作一次完整的模拟过程。课后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记录,并对当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便下次上课时有所提高。由于是新教师听课是用来提高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从中取长补短,从别人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经过课后调查,发现了有同学抵触这一科目,就是因为抽象学不懂。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匆略他们,对他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社会是发展的,特别是我国目前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机械工业更是突飞猛进,教学也应与社会同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因此,不能匆略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通过阅读各类科技、人文书藉和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做好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漫长的过程,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开始,由于对学生基础不了解,导致教学进度过快,讲述内容偏深,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使有的同学失去了对本课程的信心。经过分析与反思,与学生的沟通,我迅速地调整了过来,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自己,各方面都进入了正常状态。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上课迟到屡禁不绝,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有出现。如此种种令我举手无措,多次与其他老师探讨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管理学生是我亟待提升的一大环节。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司法基础工作总结汇报篇四

中字体大小:小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现制定“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供参考使用。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一)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1.创业与创业精神。

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

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2)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到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划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主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课程内容。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2)教学要点。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1)课程内容。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教学要点。创业并不只是开办一家企业。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二)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产生创业动机的驱动因素(2)教学要点。创业者并不是特殊人群。具备一些独特技能和素质有助于成功创业。

大多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习得。

创业者选择创业的动机受诸多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影响。

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2.创业团队。使学生认识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1)课程内容。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的重要性 创业团队的优劣势分析 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及其后续影响 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和策略 领导创业者的角色与行为策略 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2)教学要点。创业团队是团队而不是群体。团队中成员所作的贡献是互补的,而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互换的。

创业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有一定利益关系、共同承担创建新企业责任的人组建形成的工作团队。

与个体创业相比较,团队创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对创业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据不同逻辑组建创业团队既可能带来优势,也可能带来障碍,对后续创业活动会带来潜在影响。创业团队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团队多样性优势。

创业团队领袖是创业团队的灵魂,是团队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

(三)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机会及其识别要素,了解创业风险类型以及如何防范风险,了解由创业机会开发商业模式的过程,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策略和技巧。1.创业机会识别。使学生认识创业机会的概念、来源和类型,了解创意与机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习得有助于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方式。(1)课程内容。创意与机会 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 创业机会的特征与类型 创业机会的来源 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 识别创业机会的一般过程 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技巧(2)教学要点。创意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想法或概念,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存在不确定性。

创业机会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表现为特定的组合关系。创业机会来自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识别创业机会受到历史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识别创业机会是思考和探索互动反复,并将创意进行转变的过程。2.创业机会评价。使学生认识有商业潜力和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了解创业机会的评价,掌握创业机会评价的方法。(1)课程内容。有价值创业机会的基本特征 个人与创业机会的匹配 创业机会评价的特殊性 创业机会评价的技巧和策略(2)教学要点。有价值的创业机会具有价值性、时效性等基本特征。

判断创业机会是否适合自己的主要依据在于机会特征与个人特质的匹配。机会评价有利于应对并化解环境不确定性。

常规的市场研究方法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创业机会评价,尤其是原创性创业机会的评价。3.创业风险识别。使学生认识到创业有风险,但也有规避和防范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机会风险的理性认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1)课程内容。

机会风险的构成与分类 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 非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 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 基于风险估计的创业收益预测(2)教学要点。有价值的创业机会也是有风险的。

机会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是创业环境中的风险,诸如商品市场风险、资本市场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指创业者自身的风险,诸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

机会风险中,一些是可以预测的,一些是不可预测的。

创业者需要结合对机会风险的估计,努力防范和降低风险。4.商业模式开发。使学生认识商业模式的本质,了解战略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掌握商业模式设计和开发的思路,明确开发商业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1)课程内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 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的关系 商业模式因果关系链条的分解 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与方法(2)教学要点。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

商业模式是商业战略生成的基础,商业战略是在商业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

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的一个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

商业模式设计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四)创业资源。

影响创业资源获取的因素

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

(2)教学要点。不同的创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创业资源需求。

创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往往是撬动有形资源的重要杠杆。

创业资源获取途径包括市场途径和非市场途径。创业资源获取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软实力。2.创业融资。使学生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创业融资的一般过程。(1)课程内容。创业融资分析 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 创业融资渠道 创业融资的选择策略(2)教学要点。创业融资是创业管理的关键内容,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创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正确测算创业所需资金有利于确定筹资数额,降低资金成本。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包括自我融资、亲朋好友融资、天使投资、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机构融资和政府创业扶持基金融资等。创业融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应从建立个人信用、积累社会资本、写作创业计划、测算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量等方面作好准备。3.创业资源管理。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整合和有效使用的方法,认识创业资源开发的技巧和策略。

(1)课程内容。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 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创业资源开发的推进方法(2)教学要点。大多数创业者难以整合到充足的创业所需的资源。

开发创业资源是有效利用创业资源的重要途径。

开发创业资源表现为一些独特的创业行为。

(五)创业计划。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认识创业计划的作用,了解创业计划的基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信息等,掌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1.创业计划。使学生了解创业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认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准备创业计划的原因,了解做好商业计划所需要开展的准备工作。(1)课程内容。创业计划的作用 创业计划的内容 创业计划的基本结构 创业计划中的信息搜集 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要点。

创业计划是创业的行动导向和路线图,既为创业者行动提供指导和规划,也为创业者与外界沟通提供基本依据。

创业计划需要阐明新企业在未来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创业计划要随着执行的情况而进行调整。

创业计划包括产品(服务)创意、创意价值合理性、顾客与市场、创意开发方案、竞争者分析、资金和资源需求、融资方式和规划以及如何收获回报等内容。

准备创业计划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搜集过程,是分析并预测环境进而化解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2.撰写与展示创业计划。

使学生了解撰写创业计划的方法,创业计划展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创业计划各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1)课程内容。研讨创业构想 分析创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凝练创业计划的执行概要 把创业构想变成文字方案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技巧(2)教学要点。创业计划包括封面、目录、执行概要、主体内容和附件等。

撰写商业计划是创业者(团队)反复思考、推理并讨论的过程。展示创业计划的基本方法。

激情在创业计划展示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新企业的开办。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对企业本质、建立企业流程、新企业成立相关的法律问题和新企业风险管理等有所了解,进而认识到创办企业所必须关注的问题。1.成立新企业。

使学生了解注册成立新企业的原因,新企业注册的程序与步骤和新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等。认识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基本方式。(1)课程内容。企业组织形式选择 企业注册流程 企业注册相关文件的编写 注册企业必须考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新企业选址策略和技巧 新企业的社会认同(2)教学要点。一家新创企业可以选择的组织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者在创建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受到非法侵害。与创业有关的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法等。

创建新企业时应注意伦理问题,包括创业者与原雇主之间、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创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等。

新企业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自然等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选址决策起基础作用。

企业注册成立后,除遵纪守法外,还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获得社会认同。2.新企业生存管理。使学生了解创办新企业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及其应对策略,掌握新企业管理的独特性,了解针对新企业的管理重点与行为策略。(1)课程内容。新企业管理的特殊性 新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 新企业成长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新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化解(2)教学要点。

新企业成立初期应以生存为首要目标,其特征是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创造自由现金流,实行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的群体管理,以及“创业者亲自深入运作细节”。

新企业成立初期易遭遇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因人设岗等问题。企业成长的推动力量包括创业者(团队)、市场和组织资源等。新企业成长的管理需要注重整合外部资源追求外部成长;管理好保持企业持续成长的人力资本;及时实现从创造资源到管好用好资源的转变;形成比较固定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注重用成长的方式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过分追求速度转到突出企业的价值增加。

司法基础工作总结汇报篇五

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二、以抓现形为突破口,提升治安防范质态。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化分析,梳理研判,促进巡逻防范工作上台阶。我们中队坚持每天对今日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当前治安形势和特点,利用每周一点评一周巡逻工作的“碰头会”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一线巡逻人员,增强巡逻工作针对性,同时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为增强巡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加强对巡逻人员的量化考核:(1)巡逻时间段的案件考核及抓获考核,坚持做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年终汇总的工作机制,强化巡逻工作责任心。(2)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及时兑现奖励,提高巡逻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奖勤罚懒,打牢巡防人员以抓促防的工作理念。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向社会借人力,把广大群众当成参与主体,通过扩大治保人员、单位保卫人员治安极积分子,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各界借物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缓解自身经费压力,创造必备物质保障;向媒体借势力,把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氛围。2006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二、以抓现形为突破口,提升治安防范质态。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

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4、建立科学研判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对警情案件的分析,牢固树立信息指导警务的理念对相关信息定期量化分析,梳理研判,促进巡逻防范工作上台阶。我们中队坚持每天对今日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当前治安形势和特点,利用每周一点评一周巡逻工作的“碰头会”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一线巡逻人员,增强巡逻工作针对性,同时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为增强巡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加强对巡逻人员的量化考核:(1)巡逻时间段的案件考核及抓获考核,坚持做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年终汇总的工作机制,强化巡逻工作责任心。(2)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及时兑现奖励,提高巡逻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奖勤罚懒,打牢巡防人员以抓促防的工作理念。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向社会借人力,把广大群众当成参与主体,通过扩大治保人员、单位保卫人员治安极积分子,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各界借物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缓解自身经费压力,创造必备物质保障;向媒体借势力,把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