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优质7篇)

小编: 文锋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一

竹林资源是我市的特色优势资源,竹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科学培育竹林资源,增强笋竹加工、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竹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精神,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提一、攻二、育三”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到20xx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产值35亿元,二产产值320亿元,三产产值45亿元(详见附件1)。力争20xx年实现竹产业400亿元产值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集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从20xx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建丰产高效竹林3万亩,累计建成丰产高效竹林面积51万亩以上。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新上一批有市场前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笋竹加工企业在我市落户。启动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第二阶段(持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以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三化”建设为依托,发展笋食品、竹板材、竹餐橱用具、竹炭、竹工艺品、笋竹生化产品等六大类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成资源相对充足、加工利用率充分、竹文化旅游和笋竹商贸活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详见附件2)。

二、科学培育竹林资源

以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为目标,稳定现有毛竹林面积,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适度发展雷竹,到20xx年雷竹面积达2万亩,其中20xx-20xx年新发展雷竹面积5000亩(详见附件3)。以省现代农业(竹业)发展资金项目和南平市节能减排毛竹林优化改造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和低产改造,落实竹林丰产培育任务(详见附件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竹林空间,种植金线莲、黄精等中药材和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养殖牧鸡等家禽和野生鸟类。力争到20xx年林下种植类基地涉及竹林面积1万亩,林下养殖类基地涉及竹林面积0.5万亩。以竹山机耕路、水利灌溉、施有机肥料和套种无患子等年度示范任务为抓手(详见附件5),毛竹林培育重点推广竹阔混交林经营、竹山引水灌溉、施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生态培育新技术,保护毛竹林内的阔叶树,实施毛竹林岗顶营造防火林带项目战略,开展毛竹纯林内人工套种阔叶树,新建竹山机耕路一侧和竹山灌溉蓄水池四周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有水源条件的毛竹林山场建立灌溉设施,开展竹山灌溉,调节竹山土壤水肥状况,全面推广施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力争到20xx年发展竹阔混交林30万亩,竹山灌溉面积10万亩,施有机肥为主的配方施肥面积5万亩,基本实现竹山道路网络。

对毛竹林内种植阔叶树每亩达40株(新建机耕路一侧和竹山灌溉蓄水池四周套种阔叶树按40株折1亩计算),按生态修复补助标准予以补助。毛竹林岗顶种植阔叶树宽度16米,连续长度1公里,种植密度167株/亩,按防火林带建设补助标准予以补助。在松溪、建溪、崇阳溪沿线地势较高河滩地、山坡下部的平坦空地,老化荒芜的柑桔地和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推广雷竹种植,实行集约栽培,把好新造雷竹林苗木、水肥、覆盖“三关”。对新造雷竹成片面积达5亩以上,亩均种植雷竹60株、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的,经当年年底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鼓励未列入规划种植任务的乡镇、街道发展种植雷竹,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同等补助。在房道镇西际村(毛竹)、东峰镇井岐村(雷竹)、小桥镇后塘村(毛竹)和迪口镇迪口村(毛竹)等4个村建立4片集设施、科技示范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竹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市竹林资源培育上新水平。从20xx年起至20xx年,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现代竹业科技示范园,除享受南平市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或省现代竹业项目的资金补助外,市政府每年每片给予补助10万元。每个乡镇、街道应择优建立1片竹林示范片,每个乡镇示范片毛生林面积不小于200亩、雷竹等小径竹不小于100亩,每个街道示范片毛竹林面积不小于100亩、雷竹等小径竹不小于50亩。(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财政局、林业局)

三、推动产业集中集聚

每年整合安排不少于20xx万元资金建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竹产业的产业研究、规划、培育、推广、品牌建设及竹林碳汇实验示范区建设等。不断完善笋竹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笋竹加工企业投资落户,把笋竹城建成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笋竹产业集群。对新引进的竹产业企业,在税收、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执行。凡获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项目落户产业项目区,竣工投产后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一次性奖励。建立建瓯市竹产业展示馆,把我市笋竹资源、笋竹加工企业及其笋竹产品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加强外引内联,通过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和招商选资新上一批项目,完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延伸,推动竹产业全面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雷竹开发,对创办雷竹笋加工、雷竹专业合作社和建立雷竹笋销售市场的企业,在用地、用电、贷款、办证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财政局、经信局、商务局、农办、笋竹城管委会、林业局)

四、精心培育龙头企业

确定“两重两新”培育机制,建立分类评估机制,根据行业中的影响力、财政贡献率、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等指标,确定重点行业及龙头骨干企业名单;根据竹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的态势、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即将投产的新项目等情况,确定新兴行业及新兴企业名单。对列入“两重两新”培育对象实行“一企(业)一策”,重点扶持。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南平扶持原中央苏区县、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扶助小微企业、发展现代竹业的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积极帮助策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加快推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鼓励和帮助竹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兼并等方式组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体包装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竹加工产业。对于法人实体和注册地在建瓯市范围的工业企业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后,企业税收在建瓯市交纳的,给予重点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信局、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

五、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积极引进和转化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竹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化升级。发挥竹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平台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特别是加快推进我市与厦门大学共建“海西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基地)”,建设“五大工程实验室”(竹材料工程、竹食品工程、竹能源化学品工程、竹工艺品工程、竹文化与健康工程)和竹产业技术中试基地、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竹产品分析检测中心“三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推动竹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省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建立笋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我市笋竹产品朝标准化生产方向迈进。对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奖、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竹加工企业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经信局、财政局)

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打造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加大目前我市笋竹产品已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品牌称号的产品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带动竹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品牌创建,赋予笋竹产品更高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附加值。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竹加工企业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局、经信局、财政局、市品牌创建办)

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把竹产业作为信贷重点,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逐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对符合条件笋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授信额度,优先安排贷款资金,最大限度地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创新开展竹林抵押贷款,对毛竹林连片面积达到300亩以上或雷竹林50亩以上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绿瓯农林发展公司优先给予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行建瓯支行,市农办、林业局、绿瓯农林发展公司)

八、大力开发竹林旅游

开发竹林旅游,提高竹林综合效益,选择条件较好的竹林作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加以开发。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生态旅游节,打造“竹林生态旅游”品牌。鼓励开发“竹园游”、“竹家乐”等竹林旅游,将条件成熟的竹林(园),列入我市一、二日游精品路线,扶持申报星级乡村旅游项目。在房道镇西际村建设以“竹生产、竹观光、竹体验、竹养生、竹文化”为内容的复合型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千竹园”景区。以合福高铁开通为契机,开辟竹旅游精品线路,并与根艺城、北津湖、万木林、归宗岩等景区对接,延伸旅游产业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发改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林业局)

九、完善商贸流通建设

整合资源,合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笋竹交易中心,完善中心的各项功能,引进“互联网+”,建立o2o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形成实体店与电商同步运行的交易平台,并为笋竹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服务。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产,争取将竹地板、竹胶板列入“建材下乡”名录,将竹产品纳入绿色建材采购目录,将竹质办公家具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充分挖掘竹产品市场消费潜力。本市政府类项目(办公用品、基建、装修等)必须优先使用竹材;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中,竹景观必须占景观工程量的20%以上。企业类项目,项目主管部门要从低碳环保可持续和建设优雅竹城的角度,大力宣传、引导项目业主单位和采购机构广泛使用竹材。(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财政局)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建瓯市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办主任和市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竹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竹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竹产业办,设在市林业局),成员由林业、财政、科技、发改、经信、规划建设和旅游、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全市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分配年度发展计划,组织考核验收,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从竹产业发展形势和创建绿色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全市上下形成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合力。落实挂点帮扶制度,凡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市领导挂点联系,所在乡镇和引资单位全程跟踪服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挂点扶持竹产业发展,选派人员享受重点项目服务政策,并在评先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

十一、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创业竞赛和绩效考核的内容,根据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由市竹产业办下达每年竹林培育、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育等建设任务。竹产业办联合有关部门对乡镇(街道)加快竹产业发展任务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每季度公布考评成绩、名次,给予奖励。对考评综合评分60分以下倒数三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二

为顺利完成青蒿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目标任务,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我县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以培育、发展新产业为着力点,提高经济收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满足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蒿素的原料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为县财政增收作出贡献。

参与项目建设农户3500户,受益人口达13500人。

农户户均增收2800元,人均增收1000元。

项目实施可巩固3000户11350人脱贫成效。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贫困村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三、补助标准和限额

本项目资金补助由苗木补助和以奖代补种植资金补助两部分组成。

(一)苗木补助:采取统一定点育苗方式提供苗木,委托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培育苗木,每株0.05元,苗木免费发放给农户。

(二)青蒿种植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建档立卡户每亩补助500元;贫困村非建档立卡户按60%标准每亩补助300元;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三)“以奖代补”种植补助的发放方式:农户种植青蒿,经验收合格后,由乡(镇)统一请款按补助标准发放补助资金。

四、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农户完成种植后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验收;乡(镇)人民政府组成验收组,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验收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二)验收标准

每亩要求种植1000株,验收时成活率要达到90%以上;产量要求,每亩达150公斤(由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收购农户进厂原料数据)。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291万元(往年“十百千”产业项目结余资金),其中苗木补助31万元,以奖代补种植补贴260万元。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由县扶贫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负责实施。

县科技局负责种苗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验收和发放补助造册登记审核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补助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广西仙草堂制药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价为8元/公斤的收购原料合同,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三

冬季农业生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冬季农业生产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我镇的冬季农业生产工作。

1、成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专抓专管,任务到村组,责任到人,镇、村、组层层落实,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果园镇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2、办好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1)目标任务:今年全镇冬季农业生产涉及9个村(社区),播种面积为20000亩,其中油菜面积4000亩,马铃薯面积500亩,蚕豌豆面积1500亩,蔬菜(含常年蔬菜)面积10000亩,绿肥面积4000亩。

(2)打造冬季油菜种植示范点。为提高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确保种植效果,我镇重点打造面积约500亩的示范点,主要为浔龙河、瞿杨线、宋水线等主干道沿线,示范点以油菜种植为主,由辖区村(社区)负责组织翻耕,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供种及提供技术支持,农户自行播种管理,以此促进和带动冬季农业生产积极性,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3)强化考核。冬季油菜种植示范点的建设将纳入镇对村农业考核指标,由镇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领导小组组织农办、财政所、纪委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对种植效果好的村(社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一)早作准备,明确任务。要求各村(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抓住时机发动群众搞好冬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让田土闲置,及早做好冬季种子、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的准备,适时播种,育苗和移栽。

(二)推广粮、油、菜、肥作物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油菜围绕全省油菜主导品种,重点推广高含油率杂交油菜良种;粮食蔬菜重点推广马铃薯、蚕豌豆等品种,蔬菜以今冬明春高产时令菜品为主。

(三)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和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我镇采取稻田以稻-油结合为主种植模式,油菜推广播种育苗移栽技术,科学施用生态有机肥技术,化学除草与调控技术;绿肥推广以紫云英种植为主,同时混播满园花(肥田萝卜)、腊菜籽(油菜)的“三花”混播种植模式;蔬菜生产广泛宣传规模化栽培,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药,并全面推广生态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四

1、项目名称:风陵渡开发区再生水利用及污水配套管网工程

2、承办单位:运城市风陵渡诚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xxx

4、建设地点:风陵渡开发区

5、建设规模:16000方/日再生水利用,回用水管网及污水配套管网

6、建设年限:2年

7、总投资:4500万元

风陵渡经济开发区位于山西省南部芮城县风陵渡镇境内,北靠中条山,南临黄河。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中原三大经济区域交汇处,同时也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

在上级政府以及风陵渡经济开发区政府领导下,在开发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是山西省外向经济发展的南部窗口,是以新技术工业、商贸旅游业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20xx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对开发区环境治理及黄河水体污染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污水管网建设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规模不配套,污水处理厂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行,影响污水处理设施效益的发挥,可大大缓解开发区污水对黄河流域的污染,提高黄河流域水域环境的质量。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很多城市的供水安全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此同时,由于水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受污染的水体逐年增加,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危机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将污水再生回用就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途径。污水的资源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入区企业的不断增多,污水收集管线的敷设,再生水利用及中水回用管网的建设,也成为开发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成日处理1.6万m3的再生水利用设施,敷设污水管网18公里,回用水管网21公里。

根据开发区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现状情况,规划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

运城市风陵渡诚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注册于运城市工商局风陵渡开发区分局,是由自然人崔智勤、张宏伟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

该项目计划2年完成。

项目总投资元4500万元。

水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事实,无数有识之士为此忧心忡忡。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把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我国更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再生水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污水经处理后回用至风陵渡开发区的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公司、开发区造纸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等企业。加紧对污水管网的建设,有望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同时,污水收集管线能将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后进行统一处理,为污水处理厂能有充足水源,实现满负荷运行提供保障,效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防止资源的浪费,污水处理后用于中水回用。大力发展中水回用,可以节约大量宝贵的优质水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途径。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五

全面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为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谋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夯实我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努力为“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发挥 百亿江淮粮仓、煤电能源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名城、人力资源大市、滨水园林城市”六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勇于创新,谋划编制储备一批符合实际的重大项目。按照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的要求,重点围绕“煤电、化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机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精心谋划编制一批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谋划编制项目储备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其中:年20xx亿元以上,年3000亿元以上,年4000亿元以上,年5000亿元以上,年6000亿元以上。

一)各县市区根据“十二五”规划,结合各自比较优势,突出自身重点产业,强化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精心谋划编制一批“高、精、尖”项目。

1.颍东区突出食品加工和印刷包装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0xx亿元。其中:年280亿元,年360亿元,年420亿元,年450亿元,年490亿元。

2.颍泉区突出商贸物流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1500亿元。其中:年160亿元,年230亿元,年310亿元,年380亿元,年420亿元。

3.区突出机电和服装鞋业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800亿元。其中:年270亿元,年380亿元,年530亿元,年720亿元,年900亿元。

4.县突出光伏玻璃、新能源、矿山机械、煤电、煤化工和旅游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600亿元。其中:年310亿元,年420亿元,年530亿元,年630亿元,年710亿元。

5.县突出林产品加工、家具、五金、文教用品和纺织服装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700亿元。其中:年270亿元,年390亿元,年510亿元,年670亿元,年860亿元。

6.突出电子元器件、制革、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500亿元。其中:年280亿元,年390亿元,年490亿元,年620亿元,年720亿元。

7.突出医药和医药物流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2800亿元。其中:年250亿元,年380亿元,年540亿元,年720亿元,年910亿元。

8.界首市突出循环经济、有色金属深加工、塑料制品和食品加工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1600亿元。年度目标:年110亿元,年250亿元,年320亿元,年390亿元,年530亿元。

9.市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专用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谋划编制重大项目。五年项目储备总投资1500亿元。其中:年70亿元,年200亿元,年350亿元,年420亿元,年460亿元。

10.各县、市、区和市开发区在突出主导产业的同时,也应围绕城建、交通、通信、供电、商贸、农水、旅游等编制重大项目,列入五年总投资计划。

二)市直各部门突出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配套上谋划编制符合科学发展、体现特色的集群化、基地化项目。

1.市发展改革委重点谋划编制煤化工和能源类项目。

2.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重点谋划编制纺织服装产业园、通用机械和农机等工业项目。

3.市农委重点谋划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4.市商务局重点谋划编制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全国性、区域性物流节点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5.市旅游局重点谋划编制人文历史景观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项目。

6.交通运输局重点谋划编制阜城西部环城高速连接线、105国道穿城线改建、阜城至各县市快速通道、县市公路改建、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农村危桥加固、绿色交通、港口建设、航道整治、公路客运枢纽项目。

7.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重点谋划编制城市供热、供排水、立体交通、城市路网、园林绿化、节能减排等城建项目。

8.市水务局重点谋划编制淮河平原洼地治理、行蓄洪区调整与改造、淮干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9.市林业局重点谋划编制高效经济林基地、湿地保护恢复及开发利用、绿色长廊示范工程、林木产品深加工项目。

10.市农机局重点谋划编制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项目。

11.市民航局重点谋划编制机场扩建、通用航空机场、飞行学院中邮航空物流中转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园项目。

12.市粮食局重点谋划编制粮食物流、粮食产业园、粮食储备库项目。

14.市菜篮子办重点谋划编制蔬菜基地建设及产业提升项目。

15.市直部门所编制的项目,纳入市总体项目储备,并根据县、市、区和市开发区特点,作为县市区和市开发区项目组成部分。

年项目谋划编制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建立组织,制定方案主要任务是广泛宣传,建立组织,抽调人员,确定项目谋划方向,制定项目谋划编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谋划编制

第三阶段:汇总上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开发区管委会将初步谋划编制的项目汇总上报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深入推进阶段筛选、确定深入推进的项目,使其达到可批、可建”程度。

-年每年月日-月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开发区管委会将该年度初步谋划编制的项目汇总上报至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项目谋划编制工作负总责,抽调专门人员负责编制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机构和有关专家“借助外脑”编制项目。各地各单位要明确1名信息员,及时报送本单位项目谋划编制工作信息。

二)加强督促检查。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

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的项目谋划编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信息简报等方式定期通报项目编制情况,确保项目谋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三)完善考核机制。重大项目谋划编制工作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重大项目谋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在项目谋划编制工作方面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四)保障工作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相应数额的专项经费作为项目谋划编制工作经费,各地、各部门也要安排专门的工作经费,保障项目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介绍项目谋划编制情况和成果,交流经验,宣传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项目编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六

(一)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立项的背景和目的、立项依据、项目内容及实施方式、项目预算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向、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利益相关方等。

(二)项目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二、评价思路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依据、对象、范围,分析项目评价方向和侧重点,确定评价总体思路、方法和评分方法。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

说明指标设计思路、指标设计依据、权重设计思路、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等。

(二)指标体系

说明所设置的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及其权重设置情况。

(三)各项指标定义、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详细说明每项指标的指标解释、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数据来源和取数方式等。

四、数据收集

(一)现场核查方案。现场核查样本抽取原则、抽取方案及核查内容。

(二)社会调查方案。

说明社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范围、样本数量、调查方式、抽样方法、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内容等。

五、组织实施

(一)评价工作组人员及分工

(二)工作安排、工作要求及具体时间进度安排

(三)质量控制制度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相关附件

资料清单、基础数据采集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规性检查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

发展产业项目工作方案篇七

为切实做好我镇20xx年小麦穗期“一喷三防”补贴工作,推动春季农业生产,根据县农委、县财政局《关于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手段,抓好农业生产,控制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增强后期防旱衰,防干热风,防高温逼熟等能力,挖掘增产潜力,促进小麦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农委下发我镇一批农药、叶面肥,用于发展小麦“一喷三防”。

1.补助标准:

补助药肥重点用于小麦生产所有村(居)。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危害为重点,结合后期喷施叶面肥给予补助,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增强后期防旱衰,防干热风,防高温逼熟等能力,挖掘陪产潜力,对施用的杀菌剂和叶面肥给予补助实物。

2.补助对象:

为充分发挥植保、农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补助对象为项目区内自愿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农民或者开展服务的服务组织,获得补助实物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必须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服务能力。

1.落实补助面积

将补助面积,作业地块落实到农户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地块要集中连片,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要全覆盖。

2.补助发放方式

农药、叶面肥由村(居)民委会直接发放到农户或服务组织。

3.补助兑现到户

补助实物落实到户,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主,村组织为辅,通过合同和协议方式,统一组织喷施落实到户,也可以将实物发放给农户,由农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自行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喷施,确保农民实际享受财政补贴不打折扣。

1.加强组织引导

各村(居)要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领导,加强补助政策宣传,全面、迅速、准确宣传小麦“一喷三防”政策,尽快做到家喻户晓,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强化登记公示

对农户的补助面积,补助实物数量要以村为单位组织公示,并登记造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农委、财政局进行抽查和验收。各村(居)要有3张以上村务栏中的照片,上报县农委,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3.加强督导检查

加强对政策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镇政府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随时接受群众举报,及时处理来电来访,并成立金锁镇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