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演讲稿(通用5篇)

小编: 温柔雨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医药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参加今天的岗位竞聘会,我竞聘的第一岗位是营运部的“部门经理”一职和第二岗位“总经理助理“一职。首先,非常高兴看到在张总和杜姐领导下我们xxxx的人力资源工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们每一位员工,提供这次展示自我、参与竞争的机会。相信通过这次竞聘,xxxx每个岗位都能做到人人合乎其岗,人人所尽其责,对于我来说,我十分珍惜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个人的一些情况、对xx的认识以及在xx的定位,和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同时,我将乐意地接受各位领导和评委的评判和指导。

毕业于xx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xx财务软件公司从事财务软件开发工作,之后进入xx软件公司北京公司从事erp软件实施工作,在此期间实施山东xx商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erp软件、天津xx商厦erp软件和天津津南区xx商厦erp软件以及天津xx牙膏的财务软件等一系列的软件,其中学到很多商业流程控制的知识,20xx年3月份我加入xxxx,深入业务的内部学习医药流通甚至到批发各环节的流程和运作情况,从加入公司我默默无闻的配合各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同时加强了自己在流通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管理能力。

进入xx已经将近5年时间,经历xx风雨缥缈的日子,感受着xx这五年来的痛苦和酸楚,我在这里不能不说xxxx这5年来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内部管理硬件没有到位,外部市场环境混乱,xxxx面对这残酷的局势,但是xxxx人依然走过这段风雨历程,几经变化和改革,xxxx走到风潮浪尖上,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前进。目前xxxx面临的形势:商品线还不很完备、采购成本控制还不是很到位、门店营销力度不强、xx这个品牌的形象没有树立起来和影响力在天津还不够大,规模仅仅12家店难成气候,这也是xxxx每一届领导头疼的问题,20xx年加入国药xx以来,国药xx对天津各方面的支持,给xxxx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以上的困惑也在逐步消融,但我们现在又面临着一个艰难的转换:区域连锁管理模式和一个集团化连锁管理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和以上的困惑对制约xx的发展影响相当大,如果我们观念得不到改变,我们就很难利用国药xx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并且会加大内耗的结果,这种情况比以上的困惑带来结果更可怕,因此xxxx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国药改革大趋势(集团化经营,差异化管理,追求规模效应,统一采购带来低成本效应),利用国药xx资金优势、管理优势,采购优势,实现xxxx规模效应、商品线改造、提升品牌形象和营销力度,真正提搞xx在天津综合竞争力。xxxx遇到这次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壮大的机会,如果与此失之交臂,xxxx的明天,还需要多少年才能有所起色,因此我们要多一些挑战,多一些激情,共同克服困难,实现xx的发展,希望我们xxxx明天会更美好!

xx是一个医药零售业态。我喜欢零售业,虽然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他充满挑战和风险,很多市场不确定的因素让我感到欣喜若狂,我的目标就是要在未来的10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医药供应链控制的行家,这是一个艰巨的目标,xx为我提供一个这样的平台,我在努力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的研究医药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控制模式,同时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溶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一个人的目标只有和公司的目标相匹配的`时候,才能实现一个公司该岗位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合适的岗位上放上合适的人,我认为我是营运部经理的合适人选,相信在这个岗位上我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希望我的目标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走在一个光明的大道上。至于总经理助理一职,从张总的提名到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岗位对我和公司来说的意义,首先她没有岗位的职责,没有具体的事务,因此我一直不敢说我适合此岗位,同时也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为此我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能够给出这一职位的具体的职责和管理的具体事务,我相信我会有一个明确答案,并且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好本岗!别的我都不想多说,做是很关键,业绩才是最好的证明。

事为先,人为重,我想不管心情是多么的糟糕,但对于工作不能丝毫的马虎,不要把个人的感情带入到工作中去,在其位,谋其职,在其职,谋其责,因此我不喜欢说怎么怎么对公司负责任,对工作的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任,对所在的岗位负责任,也就是对你的明天负责任。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责任,谈不上对公司负责任,因此在我的团队里,当然包括我自己,希望能做到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在一天岗,担负起一天的责任,如果有更明确的未来,支持你远飞,在岗一天,就要发挥你最大的能量,否则就是在浪费生命!因此我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夸夸其谈,认真做事,不管怎么变化,做好自己本职岗位,对自己负责,就是对xx最大负责任,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工作吧,相信最大的收益者是我们自己同时也是我们的公司。

对于营运部的工作,我想主要开展做好对应上海营运部各方面数据上报工作,和xxxx运营分析,同时加强信息部门的管理工作!

祝愿xxxx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

医药演讲稿篇二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去年中医确实骄傲了一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古籍得到启发,并用现代医学技术提取青蒿素,在抗疟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荣获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时间,媒体狂欢,举国同庆,有点儿中国“中医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味道。

与此同时,也让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成为热点,而中医标准化作为一项现代技术和方法,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医能否标准化,实质上是中医能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因为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就必须制定标准,否则无法执行。中医只有标准化了才能方便教学,方便验证疗效,方便分辨庸医良医。

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过去中医的传承模式就是师带徒,而师父的观点就是传承于上一代人的经验加上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解,但其实发展到今天,现代人对经典著作的偏好和理解程度其实都是不同的,如今各“医学流派”的连观点都无法统一标准,更不用说临床诊断的标准了。中医就是经验医学,无法“标准化”。

中医该不该标准化?中医该如何标准化?我国中医标准化的进程如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咱们来简单梳理梳理。

简单讲,中医标准化无非是采取一套标准对中医进行量化,它的目的在于在一定范围内追求最佳秩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能在一定范围内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

“如果硬是拿西医的标准来套,很荒唐!”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认为,流传几千年的中医,其实本身就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标准化最早的基础之一,“旁人看不懂、觉得玄就不是标准了吗?”

比如中医诊疗中的针灸,针对不同的疾病针刺不同的穴位,才能治病;

比如中药炮制,中药发挥应有的药效,是有一套严格的“炮制”规范的。

作为徐志瑛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核心人物,徐志瑛本人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标准化这个问题。既然都在讨论标准化问题,无非是因为中医没有足够的样本,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也没有像西医一样的对照组。

近十年来,她和她的“弟子”搜集了大量典型的临床治疗案例,并录入电脑,整理中医的量化标准,以期为实现中医大数据贡献一点点力量。

但是,现代科学往往都是数据表达,如果不制订一套通用标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极其困难。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吕圭源教授不反对中医标准化,但他一再强调,这套标准一定要适合中医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等特性,照搬西医的标准化是行不通的,需摈弃“拿来主义”的做法。

因为目前中医的诊断或疗效指标中定性较多,很多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不同中医师对同一病人开出来的药方不同很正常,因此,中医现行的标准相对是原则性标准。

医药演讲稿篇三

近年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正为全世界所关注,众人瞩目之下,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也愈发凸显为焦点问题。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xx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古代宫廷的养生之道”……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有着“中医养生”的链接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在一些老中医眼里,传统的中医文化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中医靠的是积累经验,成才往往需要二十年以上的经验积累,这个漫长的过程常常吓退了年轻人,让老中医们几十年的经验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悠悠五千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是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如果失去了这些精气神,抽离过去千百年的积淀,国家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而不是被同化,需要我们借助“世界传统医药日”这样的节日提升公众的文化记忆和认同,更离不开国家和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但愿“世界传统医药日”能唤起更多人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别让传统文化丢了传人,别让中国的传统特色失了颜色。

虎骨、熊胆、麝香、鹿茸……在中医药学里,这些都是常用动物药材。虎骨可强筋健骨,熊胆能清热镇痉,麝香活血散瘀,鹿茸生精养髓,从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一直到今天,医药宝库里留下了中国劳动人民反复提炼的智慧结晶。然而东北虎、棕熊、林麝、梅花鹿……又都是濒危动物。早在1949年,我国已有数十种药用动物灭绝或濒危,珍贵药用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在全球大力提倡生态保护的今天,传统医学一撞上环保旗帜,就立刻招来了大量的批判和抨击,如活取熊胆带来的虐待动物和破坏野生种群问题,药品中重金属超标问题等等。今天的中医药学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是继续承担行医救人的重任,还是从此放弃宝贵文化遗产?中医药也应像其他学科一样,不断创新发展,要重视探索研究哪些药可以不用或找到代用药。如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使用人工牛黄和人工合成麝香等。对祖先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发展中医药新药的途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悠悠五千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是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如果失去了这些精气神,抽离过去千百年的积淀,国家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特色。但愿“世界传统医药日”能唤起更多人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别让传统文化丢了传人,别让中国的传统特色失了颜色。

今天是传统医药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重视传统医药,我们的共和国也不例外,建国六十年以来,政府为了挽救中医作了大量的工作。温家宝上任发布的第一个法令就是《中医药条例》,从国家的层面来说不可谓不重视。特别是自非典之后,重视中医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中医的现实却令人担忧。

“据统计,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0万;现在27万人,而据我们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其他中医尚需进一步学习或温习四大经典。这期间,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而中医却从80万人减少到3万人。”(引自贾谦博客)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实际上是真正掌握中医理论、用中医思路来诊疗疾病的中医越来越少,更多的中医是在用西医的思路和方法诊疗疾病。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无论中西医,解决病人的痛苦是第一位的。问题是中医师不在中医上下功夫,探索为病人解决疾病的方法,而是不知不觉的被国内或国外的药商牵着鼻子走,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使用自己不擅长的武器,反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应该使用的武器去和疾病战斗,使用习惯了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武器,只能变成西医而非中医。中医的事业只能逐步或快速的萎缩,陷于难复之地。

中医之名下鱼龙混杂,有多少国办和民办的中医院、研究所是真正在中医临床和中医研究上下功夫?又有多少人打着中医招牌在干毁灭中医的事情?广告宣传的所谓神医,又有几个是真正的中医?群众无法甄别,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抬举了所谓的神医,正是这些神医给中医带来了被打击的口实,真正的中医即将毁在那些所谓的“中医”手里。

中医中药本是难以分开的,但是目前有一种趋势,把中医药产业当成了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实际是就是中药企业,是药商们生产用于临床的企业,也是药商赚钱的工具。没有人做赔钱的买卖。但是为了利润,导致了中药资源的大量浪费,中药的品质下降,甚至物种的灭绝,后果非常可怕。大量的中药资源廉价出口,成了国外厂商获取暴利的原料。国内的药商有很大部分粗制滥造,重复生产,大量临床需用的药材成了提炼“精品”的原料。这些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吃不到高品质的中药,将来恐怕会吃不上中药。中药的消亡也是促使中医灭绝的重要因素。如果现在不采取紧急措施,待到没药可吃再去保护,就太晚了。

养生是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有许多所谓的养生书籍,不论如何乱说,都标榜是中医养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些所谓的时髦大作,败坏了中医的声誉,让人无所适从,如果这就是中医,不要也罢。

中医药学是伟大宝库(伟人语),但不是所有的中医业者都是宝贝。有的自号中医者无能卑下,不等于所有的中医业者都是如此。中药无毒,是不明事理者的乱说。老百姓都知道是药三分毒,那时候还没有西药。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以偏概全,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不是科学精神了。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去年中医确实骄傲了一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古籍得到启发,并用现代医学技术提取青蒿素,在抗疟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荣获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时间,媒体狂欢,举国同庆,有点儿中国“中医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味道。

与此同时,也让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成为热点,而中医标准化作为一项现代技术和方法,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医能否标准化,实质上是中医能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因为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就必须制定标准,否则无法执行。中医只有标准化了才能方便教学,方便验证疗效,方便分辨庸医良医。

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过去中医的传承模式就是师带徒,而师父的观点就是传承于上一代人的经验加上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解,但其实发展到今天,现代人对经典著作的偏好和理解程度其实都是不同的,如今各“医学流派”的连观点都无法统一标准,更不用说临床诊断的标准了。中医就是经验医学,无法“标准化”。

中医该不该标准化?中医该如何标准化?我国中医标准化的进程如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咱们来简单梳理梳理。

简单讲,中医标准化无非是采取一套标准对中医进行量化,它的目的在于在一定范围内追求最佳秩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能在一定范围内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

“如果硬是拿西医的标准来套,很荒唐!”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认为,流传几千年的中医,其实本身就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标准化最早的基础之一,“旁人看不懂、觉得玄就不是标准了吗?”

比如中医诊疗中的针灸,针对不同的疾病针刺不同的穴位,才能治病;

比如中药炮制,中药发挥应有的药效,是有一套严格的“炮制”规范的。

作为徐志瑛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核心人物,徐志瑛本人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标准化这个问题。既然都在讨论标准化问题,无非是因为中医没有足够的样本,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也没有像西医一样的对照组。

近十年来,她和她的“弟子”搜集了大量典型的临床治疗案例,并录入电脑,整理中医的量化标准,以期为实现中医大数据贡献一点点力量。

但是,现代科学往往都是数据表达,如果不制订一套通用标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极其困难。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吕圭源教授不反对中医标准化,但他一再强调,这套标准一定要适合中医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等特性,照搬西医的标准化是行不通的,需摈弃“拿来主义”的做法。

因为目前中医的诊断或疗效指标中定性较多,很多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不同中医师对同一病人开出来的药方不同很正常,因此,中医现行的标准相对是原则性标准。

医药演讲稿篇四

今天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这个被人们遗忘的日子显得异常安静,就连平日里对中医争论不休的网友似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其实,外界永远都在争论的这些永远也没有结果的“大问题”,都能在陈主任看病的一点一滴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抑制,控制,替代。”西医有着自己完整的诊疗规范。疼了,可以麻痹神经抑制痛感;血压高了,可以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得了糖尿病,那就用胰岛素替代胰腺的分泌。所以,西医治的是人的病。

而中医看病则有很大不同,它是针对病的人。王阿姨患过敏性哮喘七八年了,每次发病也吃了不少抑制免疫的西药,但仍有间断发作,就好像人们说的,“疗效快,但不治本。”陈志刚在问诊把脉时发现,王阿姨平时几乎不出汗,还常有口干、心烦、大便干燥、喜冷恶热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说明里面的热以及炎性反应,是因为不出汗的表闭以及大便不通畅的里实所致。由于机体能力的限制,人体想出汗却出不来,想通便却通不开,于是内热不安。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想办法把他的热和汗发出来,顺应人体自身的抗病趋势,在体表和体内打开一条疏解通路,郁热得以宣散,病自然就好了。”

“就像把小兔子关在笼子里,它不停地蹦跶,想出来,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它出来。出来了,就不蹦跶了。”在他看来,中医不但要对病,更要对人。治人,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中医很神奇,但总有那么一些“大师”让中医变得很离奇;还有一些年轻人不信中医,总觉得中医抽象得太离奇,就像抓不住脉络的“玄学”。“中医看病有一套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理论模型,它跟现代医学明确的概念相比,确实比较模糊,好像解释不清楚,这也就容易造成一些披着中医外衣的人浑水摸鱼。”陈志刚主任说,但是,虽然模糊,中医诊治依然有一定的依据,并不是随便使用的。而且,能否恰到好处的掌握这种规范,与年龄无关。

中医治病,就是讲究整体的观念。病人的每一个主诉都是人身体状态反应出的一方面,想治疗有效,就不能只抓单一表现,要从整体体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样的过敏性紫癜,有的人体热无汗,喜冷恶热;有的人疲乏无力、恶风怕冷。紫癜之外,其他症状的表现更能说明疾病的性质,由于这些疾病外的症状不同,总结出来的阴阳属性就不同,他给病人用的药方自然就不同。也是这个原因,那些因焦虑、抑郁来看病的患者,在治好心理疾病的同时,一身的毛病也都能慢慢地消失了。

医药演讲稿篇五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在我国,作为传统医药的中草药、中成药,不仅是当今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但是在我市很多年轻人心中,有病看西医吃西药成为治疗首选,只有部分中老年人对中药情有独钟。

“西药治病、中药养生”,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只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西药才是绝对的“主力”。连日来,我们通过对我市老中青三类人群的调查了解到,有病首选看中医、服中药的市民不足三成。部分市民难以认同中医治病理念,认为中医药治疗上过于玄乎,且不如西药见效快。

有人说中医讲究全面治疗,治疗效果缓慢。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套治疗理论未免有些落后,中医固然有用,但检查手段、用药理念却一直没有太大的革新。反观西医,各种仪器、检查手段、药物层出不穷,治病还是得西医。

中医药已在我国传承几千年,这种传承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并不是西医带来的冲击,而是来源于市民缺乏对中医药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中医始终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加上目前对中医药宣传力度不够,中医人才出现断层,使中医药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近年来有关西药副作用的报道层出不穷,西药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治疗目的,而一些疾病本身的细菌或病毒则存在进化的可能,当药品的剂量大于人体耐受程度时,就会出现药品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副作用小,它本身采用的就是一种生物(植物),且通过胃、肠道吸收,有效成分不易丧失。中医和西医其实各有优势,不能极端地认为中医好过西医,或者西医胜过中医。

近年来认可中医药的市民开始逐渐增多。不过,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中医药人才的缺乏。由于中医理论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中医,以至于传统中医学逐渐没落。希望国家能够真正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医学,将它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