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芦苇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大全5篇)

小编: ZS文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思想的芦苇篇一

活动目标:

1.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我是人》

2.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并唱出来。

3.增强自信的自我体验。

活动准备:

与歌词有关的.物品及其他物品若干件。

活动过程:

1.以“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情节导入活动

(1)外星人来到了地球,碰到了娃娃,于是外星人问娃娃“你是xx?”,娃娃回答“我不是”。娃娃最后回答外星人说“我是人,你知道吗?”

(2)外星人问错了,娃娃是怎么回答外星人的呢?(我不是)

2.用语言“我不是”,表达自己不同于周围物品。

(1)教师结合歌词内容提问,幼儿及时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不知道她是谁,我们小朋友知道吗?外星人来考考小朋友了。

(2)坚定地告诉对方:“我是人,你知道吗?”

(3)你到底是谁?娃娃是怎么对外星人说的?(我是人,你知道吗?)你也可以怎么回答它说呢?(我是人,你知道吗?)

3.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1)教师边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物品,边唱问句,幼儿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还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它问:“你是xx?”

(2)幼儿边看教师出示的物品边唱问句,教师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小朋友们和外星人玩了这么久,肯定把外星人的本领给学会了对不对?你们来考考它吧(老师扮外星人)

4.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你还想考考外星人什么?

5.结束活动。外星人说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再见。

有思想的芦苇篇二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人们用于表情达意的一种交际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书信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亲爱的父亲;

您好!

“人生之书,需逐级而读。”高中的大好韶华,正是我畅游书海的宝贵机会。

您说与其读闲书,还不如多做几套练习卷,然而恰恰相反的事,我从书中所汲取的确实任何联系都无法替代的。我愿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以“闲书”为养分,在知识阳光的照耀下向阳而生。

一个人若无思想,则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思想是彰显人生阅历与人格魅力的基础,而那些毫无思想,缺乏少的又何止这些。那些附庸风雅,外强中干,毫无原则的人,便是孔子口中的“小人”。

“贤哉回也。”孔子的话显示出对于颜回的赞叹。不只是对他“一箪食一瓢饮”的高尚精神的赞美,更是对他思想的认同。“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思想便是自华的'本源。

而富有思想所需要的却正是阅读。所以当您将课外阅读就当做是“闲书”时,我的气愤溢于言表。高中阶段的确是紧张的,但学习却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是一个提升自我,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若是仅仅将学习当做一项任务,其过程不是太过乏味和枯燥了吗?知识的来源不全是来自于课内书本,世界还有广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探寻。而书籍此时便成为了我与世界的桥梁。身为中学生,我们的思想格局应该开阔,向前看,向远看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而非仅仅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让灵魂遇见灵魂,让思想遇见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沉浸在阅读中,感受其他人的不同看法,能拓宽自己的格局。当你沉下心来,感受他人思想的深度,便也是一个交换、提升的过渡,是发现世界的另一种方法。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是郭橐驼中教育我们种树、养人之道。身为高中生,我们当有自己的思想,所以请您也给我们一点空间,让我们这些芦苇生根、成长,去探寻生命的真谛。

我认为课外阅读很有必要,也希望家长、教师支持、鼓励学生的阅读工作。这对提升孩子语文素养的帮助极大。

一棵芦苇渺小脆弱,但一株有思想的芦苇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亘古不变,我愿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此致

敬礼!

有思想的芦苇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帕斯卡尔作品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能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断片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断或格言。

重点难点:

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

2、分析《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

人是什么?(学生讨论)

这是具备深邃思想内涵的哲学问题。今天让我们从[法]帕斯卡尔这里寻找答案。

二、作品小介

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思想录》原是帕斯卡尔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则仅有题目或提纲。书中并没有建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

三、整体把握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第10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四、问题探讨

(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景下,用只能在风中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面。然而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宇宙的阔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作者曾说过,可以想像人没有手、没有脚,然而,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主要标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失却了人成为人的起码的条件。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4、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比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帕斯卡尔可以说是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疾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浮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觉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5、如何认识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大家收集有关思想的名言警句。(课前准备)

有些思想家的观点阐述的角度可能与帕斯卡尔所说不一致,比如:

罗素说:“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蒙田说:“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

确实,正如蒙田和罗素所说,历史上思想有时给思想者带来的不是尊严,而是折磨、迫害甚至被判以死刑。这是因为思想能破除迷信,冲破禁忌,揭穿骗局,照亮黑暗,嘲弄神圣,危及特权,动摇宝座。

提示:因为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被饿鹰啄食的充满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无思想的黑暗的天空。

六、总结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的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着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揭示两种相反的真理的关系,是帕斯卡尔思想的重要特点。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地论述了这一人的悖论: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有思想的芦苇篇四

儿时家乡的水塘,多生长密密麻麻的芦苇。它们成片密集的在水中岸边随风起舞,逐水而生。秋天,大人们会用镰刀把芦苇长长的枝干割起,用麻绳连接做成苇箔,建房子的时候盖在屋顶上。芦苇枝干硬且少汁,马、牛、羊等家畜不喜欢吃,因此得以不受打扰的在水岸上自由的生长。可天下没有白生的动植物,细细长长的芦苇,竟然登堂入室,成了农村建房子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

很小的时候,读一些书籍,总会有芦苇被写进故事里。芦苇荡处,成就了不少文人墨客的佳作,随风摇曳的芦苇丛,古往今来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听老人说,明朝时候燕王朱棣募兵攻打朝廷,就曾经屯兵沧州渤海边的大洼中,依靠大洼茂密的芦苇丛,掩藏练兵备战,最后当上了皇帝。

深夏和早秋,芦苇花就开了,毛茸茸的芦苇花在风中摇摆着,给人一种苍茫而深邃的感觉。只身行走在芦苇荡里,隐在沙沙作响的芦苇丛中,曲径通幽处,偶尔会惊飞小鸟、惊起兔、獾等小动物,别有一番探险的情趣。水塘的浅滩处,芦苇丛茂密而又青翠,枝干也愈发的粗硬,小时候,溜进这翠碧的芦苇丛中,去捉一种小青鱼,大大的脑袋,圆滚滚的身子,一动不动藏在芦苇的根部水中,用手一抓一个准。捉鱼捉累了,就与小伙伴们找又直又粗的芦苇,去掉叶子,用苇杆编驳壳枪,然后分好人和坏人,互相隐藏在芦苇荡中玩打仗的游戏。

芦苇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西周初期《诗经》中,《 蒹葭》一诗就是描写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来情、景、韵好极。可见芦苇的文学性,自古就是有的。文人们对于芦苇的`情感,也是情深深、意切切的。诗经一首《 蒹葭》,不但写出了芦苇的景、情、性,也彰显了文学作品恒久的生命力,那种读来心意相通的情感,在文字工具的承载下,滋养熏陶了几千年后的人们。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芦苇是没有思想的,可人会思想。因为人的思想,芦苇也就被人赋予了灵动的生命。人生在世,奋力前行中,很多时候就像随风漂泊的芦苇花,聚散因缘,漂泊无定。但唯一的区别在于,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会尽力把控前进的方向。

芦苇又绿河岸,春风吹遍天涯。我要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就算漂泊也有自己的方向;我要深扎于水岸,绿遍河沟浅塘;我要随风飘荡,自由自在寻找我的理想。

有思想的芦苇篇五

“卷入未知物体,请进行清理。”家中的扫地机器人常冒出这样一句每个字的字调都相同的话,走近一看,不过是卡了一团废纸。这种情况在它体内程序包含的状况之外,它便无能为力。

哲学家卢梭曾言,“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人在天地间体现出的独特性在于其会思考,且是有深度的,遇到了上述的困难后能想方设法找到解决策略,而计算机只能死守着有限的程序,发出“出现错误”的口令。

我们人是极其富有情感和想法的生物。遇到社会上的不公,我们惩恶扬善,理性分析双方的做法;遇到书中作者流露出的真情实意,我们心潮澎湃,引发一阵共鸣。我们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有不同的对策,我们能够捕捉,亦能品味它。在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种境界中,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是人所追求想达到的',可机器还能分为几种境界呢?只有对与错罢了。

既然人有这样的绝伦之处,为何不好好珍惜它呢?

经历了漫长的文明社会的熏陶,人们的思想慢慢有了框界,框界甚至一点点偏小,讲大多数人的思维固定住。渐渐,仿佛他们的生活就仅有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越发像一个精致的计算机,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

试想,科技更加发达的几十年后,人们熟练操控着各类人工智能的工具,双眼无神,终日忙碌着,不曾注意到路边一位老人的沙哑的求助声,内心空荡荡,仅有在机器故障时皱下眉头,找技术人员修理。仿佛程序被植入了他们的脑袋,下达着“这种情况你就只能……”的命令。一旦在状况之外,便手忙脚乱再坐等结果到来。

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应为千姿百态的场景而进行思考,进行自省,这样才会提升自我,而非将自己退化为一根连思想都没有的芦苇。

总而言之,人应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深度思考,不要让思维固化,最终毁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