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实用6篇)

小编: XY字客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篇一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己读课题质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教师注意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细细体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能激发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是通过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在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内容,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们的体会理解后,教师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有气节人物的特点。通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父当时说这段话的心情,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心情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给我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正是这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洁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联想外祖父的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通过学生深情地朗读来再现的。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篇二

《春到梅花山》描述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欢乐情景。这么美的文章,要引领孩子们逐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色彩鲜艳的图,美丽娇艳的梅花照片是很受低年级孩子欢迎的,直观形象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根据《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觉得用到图的机会是很多的。为了让孩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我把各色各样的梅花图片制作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孩子们感受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梅花景象。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就又有了全新的启示,读得更加朗朗上口,在讲解涌动的人流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来梅花山游览的游客之多,那种川流不息的景象,我也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图片,把这生动的教学资源,穿插于语言感知与朗读训练中。图的展示,让孩子们更容易深刻感受到花的美与人的多,增加了视觉的美感。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很美的,也是很注意细节的。比如文中表现梅花开得早,它用了这样的句子: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一个“还没有”,一个“就”,让人联想到了“春暖花开”这个词,梅花与众不同,它不怕寒冷,在早春就怒放了,展现了它独特的美。我让孩子们想想,这句话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学生说出梅花开得早,从而我引出梅花的不畏严寒,教育孩子要学习它的高贵品格,接着学生找出满山这个词,让学生体会花开的多。通过读思关键词句,加深感悟。再如写盛开的梅花很多,它用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样的词句,我先让孩子理解什么叫“挨”,然后让孩子走上讲台和我一起表演,再加以想象配合图片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结合看图、表演,深刻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在讲尽和挨、寒时,我通过随文识字,给学生讲解汉字的起源,以及这个汉字的含义,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读课文,会有更大的提高。

在看图、抓词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加以充分的朗读,孩子们对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印象就更深了。朗读的形式多样,且穿插于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比如,拎出重点词句时,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以加深理解;比如,边看图边朗读感受梅花的美、梅花的多、人多,在读的形式上我注重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干枯的,是没有活力的,有目的的充分朗读,孩子们不仅爱读,同时也读得有效,培养了孩子的语感。

在教学中还是存在遗憾的,比如孩子在字词的复习上有字音读错的,在拓展延伸上虽然给孩子拓展了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但留给孩子展示的时间还不够,应该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在读书的指导上,我的范读没有起到作用。孩子读书不到位的时候应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引导和示范。

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篇三

1.

换课题,揭示“魂”。

教学中,我就课题进行解剖,直接导入课文中心,让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体上把握课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学伊始,熟读课文,学生知道课题中“魂”实际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请你换个题目,我们可以换成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换成“民族魂”“松树魂”……通过换课题,学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2.

(1)拓展读,悟情感。

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本课教学后,让学生联系王安石的《梅花》,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同时我让学生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张继的“思乡”和文中外祖父的“思乡”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2)学习写法,学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对于这一点,学生读上几遍,读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细探究,学生再次读文就会发现,作者借梅花来抒发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间的几件事来表现主题的。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感觉有不少遗憾:这篇课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两课时的,我们在备课时,把以前的课件拿来就用,没有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导致教学节奏按照两课时标准教学,教学知识点抓得不准,致使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其他时间补充。

精心制作课件。

在以后教学中,在导入课文学习时,就应该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此时,我应在课文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再用一次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再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理解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篇四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篇五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通过回忆,叙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珍爱一幅墨梅图,送给我墨梅图和墨梅手绢。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探究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找出疑问,交流问答。

通过反复读文,我发现课文中几次写到祖父的眼泪,而且每次流泪的含义都是更进一层,试想一下,一个年迈的老人读着唐诗宋词竟然会流泪,一个年迈的老人竟然会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哭泣,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爱墨梅图,在我回国之际,居然又送墨梅图,又送梅花手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处,去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看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们的发现和体会,我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

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幼儿园的梅花的教案反思篇六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