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编: 雁落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运用比较等方法介绍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

课文第五段介绍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长短的比较。

由此可见,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启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产,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获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样一个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开发海底物产、造福人类的理想和志愿。

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认为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有关海洋的知识,还向学生渗透了读文章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要视文章内容而定)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教师可以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本文,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以读为本,我设计了两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好方法。本课教学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如海底的“宁静”和“窃窃私语”的比较;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的比较;“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的比较等。这些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景色奇异的理解。有了这样的读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我今天教了第八单元《车的世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非常专注,个个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课前,我本想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车的图片、模型拿给孩子们看。但还没等我开口,孩子们已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车的图片,他家也有某种车的模型,能不能带到学校来,甚至有的孩子知道要教《车的世界》就自己从家里带过来了。看到孩子们反映这么强烈,我非常高兴,便鼓励他们去收集车的资料,和爸爸妈妈交流有关车的知识,为上课做好准备。结果今天有的带来了图片、有的带来车的模型,还有不少同学自己动手画了各种各样的车,非常认真。为今天上好课打下了基础。

我想通过今天上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中愉快地学习。通过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字词。

如(1)听声音辩车型,看车图读车名,图词分开学词语,贴车名游戏巩固字词;

(2)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把书本上死的车辆活灵活现地从屏幕上展现给学生,在认识“车”的同时认识车辆的名称,这样图字结合,学生兴趣浓厚。

(3) 教学过程在我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我教得较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思维积极活跃。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和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对车很感兴趣,以至于他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言行,课堂上纪律有些失控。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扬长补短,争取更上一层楼。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在《海底世界》的教学前,我对新课标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理念做了反复揣摩,我深深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在这节课的实际工作中针对新课标这一理念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在教学中我无数次发现,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尤其本课是一篇科普知识内容的课文,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变枯燥乏味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鼓励学生翻阅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组织“小小海洋交流会”或直接去参观海洋馆亲身感受。让学生将简单的预习变成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通过自己课前参与大量的预习工作,真真切切地贴近海洋,主动地投身于浩瀚而神秘的海洋去探索。

为了完成“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地介绍”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欢迎加盟海洋馆,请你来做代言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这一综合语文实践活动中讨论、交流所准备的大量预习资料,并做海洋动物的代言人上台发言。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即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这一实践活动与教师是否能创设出实践的氛围、能否将孩子带入精彩的活动空间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投身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自信而大胆地代言自己感兴趣的海洋动物。“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整个课堂在活动中氛围活泼而轻松,学生在参与和展示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莲山课件www.5ykj.com8

一、活动目的

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

二、活动安排

1.第一学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选拔地理小组成员,择机成立活动小组;配合课本进程进行自然地理观测活动。

2.第二学期: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

三、具体项目

1.自然地理常规观测:测量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星空、月相、特殊天象等;

2.配合教材进度,进行专题研究:如研究城市规划、国际热点问题、环保专题等;

3.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演讲、指导;

4.与其他学校兄弟组织交流、合作。

四、指导老师

全体地理老师为活动指导老师,主负责人苏秀萍老师。

附:活动案例i;

1、主题:“月亮”人类未来居住的星球

2、活动目的:通过参加论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意识、天文兴趣、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

3、参加对象:本校七年级天文爱好者。

4、活动日期:2月20日至205月30日。

5、活动方法:天文老师给学生进行有关月球的讲座;学生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收集有关“月亮”资料、信息;撰写小论文交少科站。

6、活动结果:撰写主题为:“月亮”人类未来居住的星球的科普小论文竞赛。

活动案例ii;

1、主题;“火星”探测

2、活动目的:通过参加知识智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意识、天文兴趣、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3、参加对象:本校八年级天文爱好者。

4、活动日期:年2月20日至2009年5月30日。

5、活动方法:学生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收集有关“火星”探测器——“勇气”、“机遇”号的新发现、新线索、新课题等资料、信息。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海底世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另一个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第一个是重点,第二个是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下面就从几方面谈一谈。

1、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以读代讲,通过师生对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句话写具体的。第三小节也是总分关系的结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第一句话写具体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画批(读一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动物活动方式的特点并作批注)。最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总分关系的句式,我又设计了仿写一个环节,4,5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了略处理,让学生自由表述。

2、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师生的对读,有画批,有写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在教学每个小节的时候,学生还是能够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会的,通过回读让学生体会“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时候,时间有些拖沓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那么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围绕着“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在学习第三小节的时候,我安排的是让学生画批,根据重点词,想一想各种动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体会做简单的批注。画重点词语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在抓特点作批注。在教学中通过巡视,我发现学生存在着问题,不知道批注什么特点。当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立刻教学生停止了批注,并带领学生一起批注学习了海参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了怎样批注,在下面的学习中就简单多了。这个小小的环节,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中既节省了时间,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批注并没有停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

4、学生的朗读没有情趣,语言的表达不够清楚。

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我想这里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得不够,首先教师应该有情趣,学生才能够被感染。学生课上发言比以前还是有进步的,但是语言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还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积累词语。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和学生都深深的爱上了海底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海底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从而体现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创设: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你想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吗?”,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当学生身临其境,激起探究欲时,教师实行角色的转换。当学生就“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结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

其次是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弘扬学生个性,陶冶、塑造学生心灵。(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2)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心灵。(3)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第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面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语文课还是一个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例如:学生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充当解说员想大家进行介绍。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综合实践能力。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课文中描述花开了的语言异常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我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经过朗读去感受词语的优美,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让学生再次在想象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我鼓励学生背诵这一段,并进行小练笔,仿照用这样的写法来描述花园一角,帮忙学生积累词语。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以“读”为本,结合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貌时,配合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本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节课,感觉学生的实际情景与我的预设有些出入,表此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效果不好。也许是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花钟美的环节没处理好,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花钟美,就急于让他们感情朗读课文,没有完全把学生激发情感出来,所以学生感情朗读效果不好,下一阶段教学必须要注意改善。

凹凸世界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感谢大家给了我一次展示的机会,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给大家带来些收获。也希望大家在评课的过程中不吝赐教,以令我们共同进步!下面我就本课教学向大家作以简单似的'反思与汇报!

说句实在话,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撰写了四份不同的教学设计都被我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了,直到昨天才定稿。我的同事说我对自己要求过高,朋友说我太认真,我爱人贬褒有之的说我在蜕变……而我什么也没有多想,心中只报定一个信念和目标,那就是我要把课堂变得简单,我要使孩子的学习变得快乐!

通过今天的教学验证,我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更近了。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一个个积极开心的参与学习,我很快乐!这节课我本来是准备的有课件的,可是在上课之前我突然决定不用它,冒出这个想法是由于我忽然想到,在座的许多老师来自工作一线,以我们目前的条件,不可能每节可都用多媒体教学,而我们的美术课也并不是非用多媒体才能上的好,我想把我平时的本色教学带给大家。至于效果如何,敬请各位同仁评头论足。

在我的课堂上,随时都会有灵感闪现,每当有灵感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要把它带给孩子们,这样就会干扰已经预设好的教学程序和内容。不过只要能够使孩子从中学到些东西,我会改变教学思路,本节课中就存在这种现象。例如:在课的开始预设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欣赏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花,由于决定不用多媒体,我随时把这个环节改为让学生闭目“神游大花园”,同样也能达到目的;还有在课的最后,让学生制作立体纸花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环节也是灵感刺激,课后觉得有点不够紧凑,留下了一些遗憾。另外,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语言随意性强,有是甚至感觉词不达意的现象,这跟我的文化修养不够有关;平时的课堂还感觉如果学生放的太开,局势难以控制,学生正在兴致勃勃作业,而时间不足需要他们停下来,没有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过今天的“小口令”可取得了大效果,对此我感觉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