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模板7篇)

小编: 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一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经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样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备学生发察觉。教师要适时拨动文章之情,引领学生之情,经过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情感和教材情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把握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资料相联系,文中所写的“赵州桥十分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并且美观”等语句是十分好的切入点。而雄伟、坚固、美观这些特点又都是它得以世界闻名的原因。所以,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之情,并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从而使课堂洋溢着语文课独有的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赵州桥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课堂中的“简单”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师自身要把教材读“厚”,而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读“薄”。我们的“简单”应当让学生学得更简便、更欢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很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以前的、此刻的赵州桥的图片,同类桥梁与赵州桥的差异,桥梁专家对其在建桥史上的价值进行的评议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中展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从它的美观感叹能工巧匠们的心灵手巧,艺术才干。整堂课我便是以赵州桥的这三方面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核心,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例如出示赵州桥的全景图,它雄伟,坚固的特点“跃然图上”,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语句所描述的龙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读文,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描述的,让学生带着自我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读。学生体会出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也是优美的,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最终,借助图片为线索,记忆背诵课文语句,对于学生内化这一段落的描述方法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随后再利用媒体出示卢沟桥各式石狮像的图片,请学生进行想象写话,更是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句型的把握。

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对文中“创举”一次的理解上。关于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尤其是这样设计的好处,为何会被称为创举,其意义又何在,很难讲清楚。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发大水时,河水怎样经过4个小桥洞来减轻大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同学们看了多媒体的演示之后,便一目了然,再联系“既……又……”句型体会这种设计的一举两得。最终经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创举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的设计深深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并适时引进法国的塞雷桥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赵州桥坚固的特点的.体会,并为之产生浓浓的自豪之感。这一环节的教学到达了预期效果------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并为自我的祖国有这样的赵州桥,为自我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傲。

能够说整堂课上下来,我的教学目标基本已经完成。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比如开头揭题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新旧桥梁比较的方式,却忽略了学生对于1300多年前古代人民的工程建造水平的认识并不充分。这一番比较之下,他们并不能看到历史的发展,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当初隋朝石匠的创举,也使得他们对赵州桥的雄伟理解并不充分。这使我认识到需注重发展性的人文熏陶,将新旧比较这一环节置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最终位置,改为采用介绍隋朝以前古代桥梁的大概资料,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经过感知历史的发展进程,发展他们的历史人文认知,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深入的把握与领会。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二

由于这一课比较抽像一点,所以在周末时候布置的作业就是查找关于桥的知识,并自已设计一座未来的桥。今天周一两班各有两节课,所以计划一节用来面改周末的作业,一节用来学习新课,课堂上,许多学生骄傲地举着自已查到的各种桥的资料,我给了五分钟时间让同桌交流了少部分资料,然后引入到新课,读课题提问后,学生特别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初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说说自已了解了哪些知识,不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竟已将本课的所有内容全部掌握了,看来学生兴趣较浓,记忆力大增。

于是重点就放在细读课文,纠正字词,并联系句子理解课文的生词,学生在读文,评价,并自已理解词语后又提出了“桥墩、砌、才干”等词,对于这些词我开始运用课堂的随机处理方法,桥墩就让学生画画自已常见的长桥的样子再画这座桥采用图画比较,学生很快理解了,其余的词就联系生活或句子,学生自已通过读想就理解了,然后剩余十分钟时间,发放给学生自已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认真观察生字的写法及写时注意的地方,同桌两个互相学习。下课前三分钟我又据自已的了解统一指导了“贵、举、参”三个字。这一节课总体感觉,节奏感比较可以,课容量比较大,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抓好每一分钟的上课时间。

由于昨天了解了学生对本课的反应,所以本节课就主要放在了感情朗读和体会及运用上,课堂前十分钟时间发放给学生互相交流了自已了解的桥的资料,发现学生找的资料挺全,南京长江大桥、卢沟桥、武汉长江大桥等一些名桥都进入了他们的“皮口袋”,还有不少学生找了本课的一些补充材料,看来学生的查找资料能力已有所进步,并且发现学生似乎越来越热衷于抄资料而不单单是找资料,以前找资料的学生不多,还有很多只是复印或是打印,但今天很多学生都是抄的,打印和复印的资料只有几份,每人都拿着几张自已抄来的资料,读着自已动手抄的资料,学生们别有一番自豪感。但打印的少了,图片的就不是很多,不过到底也锻练了学生,我也无话可说。表扬了学生的.积极后,找几个学生读了他们找了赵州桥的资料。

在三班时是让学生读文,了解课文是怎么介绍的。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已读后了解到的内容,然后通过学生讲的内容联系到二三段,然后进行指导。到了一班我对学生说的进行了总结,将学生说的长、宽、无桥墩、有个拱形的桥洞等板在黑板上,根据此又让一个学生画了图,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这几方面表达了桥的雄伟,并让学生自已练习想办法读出这种感觉,这时学生很自然地都会通过感情朗读这几个方面来表达感情。中间的那个启始句很难理解,我引导学生这句话为什么没用以前的写法直接说“桥还很美观”,加上了不但而且的内容有什么好处,学生在反复读后能体会出这样表现出桥的特点很多,经过引导才发现有总结上文总结下文,也是下文的开始。课结束后,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自已设计的未来的桥,并引导学生联系学校附近的东门桥,仿照课文介绍东门桥。在本课拓展得比较多,我发现拓展虽用了课堂上不少的时间,但调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不影响课堂的内容,反而会服务于课堂。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三

《赵州桥》人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使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通过想象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这节课我围绕着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主要做法如下:

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特别在课件中制作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通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通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通过,对洪水进行分流。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通过文字,让学生阅读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主力美观时。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几种龙?

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四

我们深入地解读文本,了解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设计了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

(1)“赵州桥非常雄伟。”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从三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千年来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体会它的坚固。最后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说说对“创举”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程度还不够好,课堂结构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显沉闷,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五

赵州桥这是一篇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实、美丽的说明性文字。文本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从建筑艺术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大桥的结构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样的解释性文本很难让学生察觉文章的情感。教师要及时调动文章情感,引导学生情感,通过教师情感,在学生情感与教材情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它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掌握关键词,总结课文的主要材料。文本中的陈述,如“ldquo;赵州桥非常壮观ldquo;赵州桥不仅坚固,而且美丽;都是很好的切入点。雄伟、坚实、美丽的风貌是它闻名于世的原因。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多媒体突破困难,使课堂充满了语文课堂的独特氛围和人文魅力,使学生对赵州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简单地设计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单地教语文”的观点。课堂“简单”是教师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要“厚”读教材,引导学生“薄”读教材。我们的“简单”应该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愉快,让学生感受更深刻。为了“简单”,我做了一件“不简单”的事:我深入解读了文本,收集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如赵州桥以前和现在的照片,类似桥梁与赵州桥的区别,桥梁专家对其在桥梁建设史上的价值的评论等等。看完文本后,赵州桥的形象和特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感叹古代劳动人民在赵州桥的雄伟和坚固中所表现出的无限智慧,以及熟练工匠在桥的美丽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在整个课堂上,我以赵州桥的三大特点——“雄伟、坚固、美丽”为核心,根据这三个字学习句子、段落和文章,感受赵州桥的无穷魅力。

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及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例如,如果您展示赵州桥的全景,它的雄伟和坚实的特征“跳到图片上”,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

在理解“美”的特征时,展示赵州桥栏杆板上的精美图案,学生可以立即理解句子中描述的龙的动作。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再读一遍。学生们意识到赵州桥上的图案精美,作者的语言描述也很优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自然产生了一种自豪感。然后,以命名阅读和师生合作阅读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最后,以图片为线索,记忆和背诵课文句子对学生内化这一段落的描述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然后利用媒体展示卢沟桥各种石狮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和书写单词,有效测试学生对句型的掌握。

最突出的亮点是对文章中“创新”的理解。很难解释为什么赵州大桥的设计特点,特别是这种设计的好处被称为开拓性,以及它的意义是什么。我用多媒体演示了河流如何通过四个小桥孔,以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影响。观看多媒体演示后,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演示内容,然后联系“两种句型实现了本设计的双重目的。最后,在结合上下文理解创新的含义后,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赵州大桥的设计深深地包含了他们祖先的智慧。并及时介绍法国塞尔大桥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赵州大桥坚实特色的体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这一环节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为祖国有这样一座赵州桥,为自己有这样一位聪明才智的祖先感到骄傲。

我可以说,经过整堂课,我的教学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在开始的引言部分,我使用了新旧桥梁对比的方法,但忽略了学生们没有充分了解1300多年前古人的工程建设水平。在这一对比中,他们看不到隋代历史的发展、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石匠的开拓,这也使他们不能充分理解赵州桥的宏伟。这使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注重发展性的人文熏陶,把新旧对比放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最终位置,并将其改为介绍隋代以前古桥的概貌,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学生只有感知历史的发展过程,发展历史和人文的认知,才能真正深入地把握和理解文本。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六

《赵州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悟语言描写的特色,积累语言;二是要学生认识赵州桥的建造特点,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这是学生在三年级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学生虽然对文体的了解并不深,但是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它优美的造型和非常实用的设计让世人赞叹,这也是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一,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处于三年级,识字和词语的积累相对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结合文章和学生的特点,本课设计让学生多读,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多读多想,在自读中动脑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我有了以下的两个设计理念:

1、读中质疑,领悟语言特色。这篇课文写了赵州桥优美的造型和实用的设计,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把说明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感情朗读、演读等不同读法,与文本之间进行直接交流,在自读中动脑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了解赵州桥的特点,领悟语言描写的特色。

2、联系实际,学习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理清思路认识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独特和美观等特点。写桥的雄伟,运用了几个数字,启发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写桥的独特设计,主要是抓住桥洞的特点来描述的。

但是要上好一课书,是需要很多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以《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在我们备课的过程当中,首先会考虑的肯定是目标。作为一位新老师,在这方面的确是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空而泛的现象。但是如果目标没有做到可行,那整节课的效果肯定就会下降的;相反,如果目标可行,这节课的效果便会比预期的好。

在本课时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都是围绕字词句而制定的,毕竟三年级的学生,字词还是很重要的,而这又是第一课时,所以我还是想先解决学生的字词问题。而我解决生字词的方法又是“读”和“写”,我制定了一系列“读”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多读,在读中解决字词。例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活动引路,读文识字”中,我设计了以下的小环节:

1、同桌互相读课文,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b.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b.“我想读”。想做闯关者的同学站起来读,守关者听,然后找出他们读错的字词。

3、抽出文中较长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顺。

4、抽出句中的一些较难的字词进行正音和理解。

5、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图案、设计、雕刻、智慧等。

我的意图是通过“篇——段——句——词——字”这样的一个从总到分的方式来一一解决生字词,所以在教学中的第三个环节便是写字环节。而会认、读、写生字词以及读好隔断中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这些目标都是可行性比较强的,所以执行起来比较顺利,更重要的就是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当中,不但能解决生字词,并且各种各样的读得方式,还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这是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的。

然而虽然训练和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但我却忽略了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大部分的学生在读的时候做不到较有节奏和带有感情地朗读,读是读了,但是部分学生读起来干巴巴的,甚至有几个学生读的时候连接性不好,所以听起来让人觉得不顺畅。这也跟平时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制定目标会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个目标去制定,但是这个目标的执行却在教学中大大打了折扣,让这个本来可行性很强的目标一下子变成了华而不实的目标了。

在制定这节课的目标时,我还是有一个目标的可行性不强,“找出并初步积累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这一目标没能很好地达到,因为积累优美词句的基础就是先对这些词句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优美,才可以进行积累,所以这一目标的制定在这节课就显得空而不实了,所以在教学中,这一目标并没能达到,积累优美词语的这一效果很明显出不来。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

重难点的制定一般都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对学生而言是重难点,但是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是重点得,往往学生并不觉得它是重点,而我们认为是难点的,学生却可以轻易就做到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让重难点随机应变了。

例如这一节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觉得某些长句是难点,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应该都很难读好,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的确,这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没能读通顺,但是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实施以后,则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把这些长句很好地读通了。然而在这个时候,我应该马上让教学难点摇身一变变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对,因为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我已经发现了学生读书的感情不足,但是我却没能做到让教学难点随机应变,于是,这节课读的效果只能达到预期的好,而没得超过预期的好。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我能让重难点随机应变的话,相信读的效果一定会比预期的好。

三、教学环节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通常都会在教学中被我们临时改动,这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而全然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一个环节的设计,是经过老师的思考和衡量的,是针对各自的学生而设计的,所以一般情况下都能运用起来,但是怎样运用,会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

例如在第三个教学环节“指导写字”中,我一开始是这样设计的:

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写字本上先描后写。

3、“查”字。同桌互相查写的字。

4、“评”字。四人小组评评谁写得好,展示。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这四个小环节的运用灵活化了,因为以往都是学生来提醒学生注意写好哪些地方,我灵机一动,换了一种方式,变成我想把这个字写好,请同学们来帮帮我。后来发现,原来这样一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课堂不但一下子踊跃了起来,就连平时几乎没有举手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也想来提醒我写好某个字的某一笔画,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效果。这样,环节变了一变,学生发现就更积极了,写字的时候也写得比以前好了一些。后来在第二天改学生的生字作业时,竟然神奇地发现,平时每课作业都是好几个学生写错字,但这节课的生字除了有些学生拼音错,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写错了“参”字,其他的学生都能全部写对,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所以说,这一次的环节灵活运用,是有效的。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都会涉及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但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有“走过场”的嫌疑,因为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太短了。例如这一节课,我让学生讨论“每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个方面写赵州桥的?”只给了学生两三分钟的时间,但是效果就不好了,由于小组讨论的时间过短,所以每个小组代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不能总归纳性的语言,而是回答完以后还需要我来进行归纳,这样一来,这个讨论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因为达不到效果,而且学生能够掌握的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内容的程度也并不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

第一课时的作业通常是比较难布置的,因为通常是第一课时没过多久,第二课时又上课了。但是在这节课,我为了给下节课做铺垫,所以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在课文中寻找说明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句子,下节课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但是后来在听完课以后,宫主任给了我一个意见,她觉得这样的作业执行程度并不高,好像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并不能很好地执行起来,她建议我改为“在课文中寻找说明赵州桥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抄下来。”

的确是如此,如果不但找,而且还能抄下来,就显得这样的作业可执行的程度比较高了。但是由于我们班上的学生都备有一本自己设计的预习本,平时的要求就是找到一个好的句子以及老师要求在课文中找出来的句子,这些句子都要抄到预习本上去的。而在第二天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学生也的确是把找到的句子很自然抄到预习本上去了。

这是因为我平时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才会在这节课也这样做,但是如果我在平时并没有要求学生这样做,这节课的作业还是这样提出的话,就显得有点空泛,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而不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布置的了。所以说,作业的布置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可执行程度高才有效于教与学。

总之,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的,从制定目标开始,其实就真正地进入到教学里面了,因为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大小环节,都是紧紧地扣着你的目标和重难点来进行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是其中的任何两个环节做得不够紧扣,这节课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

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七

《赵州桥》一课主要讲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所以本课我所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教学难点就是通过想象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

这节课我围绕着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主要做法如下:

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你能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小组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赵州桥桥长图片的演示,由桥长的相关数字联系材质将学引入到设计的理解。

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特别在幻灯片中制作了相关的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通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通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通过,对洪水进行分流。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懂得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主力美观时。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阅读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教师的个人基本功还要加强。没有利用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如果让学生来读,对相关资料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在引导和诠释时,我就能更好的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了。

以上就是我对《赵州桥》一课的课后反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