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般过去时教学反思 三教育教学篇一般过去时微课教案与反思二(精选5篇)

小编: HT书生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般过去时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拼、摆、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教学关键:通过实际的拼、摆、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去体会、感知。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投影片,剪刀等。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的: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到图形王国去游玩,但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

(学生回答,计算机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

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计算机上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a、师: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计算机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师:好!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

b、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师: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师: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

(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反馈结果。)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就说什么。

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师: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

板书:对边相等

师: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板书:四条边相等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师: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多让几名学生说。(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师: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谁来试试看?(指名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

(出示圆和正方形。)师: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学生操作,反馈。)

四、做风车活动。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老师要送你们一件礼物。(出示风车)

师:风车可真美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做风车呀?

教师(或请会做的同学)边讲边演示风车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跟着做。

学生做风车,教师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吹一吹,引导观察:风车转起来像什么?

五、小结:

一般过去时教学反思篇二

课题课时三(1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悉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完成教材第34页第9题。

师:生活中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如果没有1、2小题做铺垫,你能解决吗?

2打开语文书,估计一页有多少字,再计算。

打开指定页。

估一估这一页有多少个字,再算一算。

3、比较估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第35页第11题:

(1)出示情境图。

(2)认真审视情境图。

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做什么?

(3)讨论:

每人一瓶,35人应该付多少钱?怎么算?

1、教材第35页的第12题。

3、教材第15题,说一说图中的问题情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列式计算。学生先独立认真思考审题。小组进行商量,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将实际问题搞清楚。

汇报方法。

(1)15*36=540(元)

30*10=300(元)

(3)540+300=840(元)

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人人都有经历估算的过程,再交流.

观察、分析得出:估计的字数每一页都比较接近。

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使他们懂得了因为排版规格一致,所以在同一本书中,每一页字数相差不多。

1、先算一瓶多少钱,再算35瓶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这是一道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计算的方法可能有:

(1)8*44

(2)8*9*4+8*8

(3)8*9*5-8

(4)8*(9*5-1)

(5)8*(9*4=+8)

教学反思: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意了学生对题意的解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题意,而不是仅仅念一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

在教学中还注意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课题整理与复习课时(18)

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前面学过什么知识,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小数计算方法,多位数的乘除计算方法。

2.解答应用题。

3.提高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列竖式的方法,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

5.独立审题,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师生谈话,激发情感,进入“我的成长足迹”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数学世界里留下了许多回忆。我们认识了“小数”这位朋友,又结识了“平移”“对称”“旋转”这三个数学知识,还丰富了整数乘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自己这半个学期以来的成长足迹,可以是自己最高兴时期、有什么收获、成功的体验等等。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说说,也可以替别人说说你发现的优点。引导学生有序说说,按照(1)知识上的;(2)学习方法上的收获,(3)课外自学的其他方面知识收获三方面来说一说。

二、回忆旧知,形成体系。进入“你学了什么环节”

1、回忆旧知。

观察图形。仔细分析这三幅图,从中使你想起哪些学过的知识?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2、分类整理。

板书:

小数的意义

数与代数:小数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乘法

认识了对称图形

空间与图形:会判断平移和旋转想象

三、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再次观察教材36页上的三幅图,说一说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字问题,并解答。

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你学会了什么?

看图说一说:

1、老师讲观察要求:观察三幅图,你想起哪些学过的知识,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写在书上)

2、学生观察

3、小组内说说4、总结学生分小组交流。

要求:1、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小组里发言。

2、做好记录,记录各单元知识要点,并整理清楚。

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什么饿,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请小组同伴给予帮助。

结合图片,回顾旧知。

第一幅图是生活中买东西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第二幅图是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知识,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三幅是生活中与平移对称有关的知识。

小数部分属于数与代数

平移、对称、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

两位数乘两位数属于数与代数。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提出疑问。

你学会了什么?生仔细观察后自由列式,小组交流,互相检查。

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平移、旋转、对称

根据图中出卖的物品可以提出加、减、乘、除的问题以及混合运算的问题。

图2:提问题,解答。

图3:电扇、风筝均为对称图形。

课题整理与复习(二)课时(19)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的题目。

1、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小数加减法。要求: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要求:老师和先做完的同学巡视,及时纠错。

3、完成教材第37页第3题。混合运算。要求:老师巡视、批改,最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37页第4题。解决实际问题。

(1)先审题。(仔细读条件与问题两遍,给周围的人说说知道了什么?)

(2)说思路。(两人分别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书写,注意格式。

5、完成教材第37页第5题。解决实际问题。

(1)审题。

(2)说解题思路。

(3)议论:问题“最多可以收款多少元”里的“最多”是什么意思?

计时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审题,先算哪一步,要用笔画出来,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发言。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订正。看应用题的各步骤是否齐全。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班内交流,最后书写。

课题旅游中的数学课时四(20)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经验,创设一系列的“旅游中的数学”的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1.计算经过时间。

2.游览(空位尽可能少,优先租便宜的车)

3.快餐店(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制作完整计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节假日,家长带你外出旅游过吗?你去过哪些景点,给同学们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出发

1.计算经过时间。21点30分--7点

2.估计距离。

计算经过时间,再把103米看成100米,即可估计。

活动二:

租房方案(使没有空位)

1.认真审题。

2.学生讨论:怎样的方案是最合理的方案?

3.先罗列出各种方案。(完成表格)

4.根据合理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活动三:游览(空位尽可能少,优先租便宜的车)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图审题。

活动四:

快餐店(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1、创设情境。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吃的营养经济?(营养搭配问题)

2、5分钟内,完成自己的菜单。

3、全班交流。

二、巩固拓展,发散思维。

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制作完整计划)

2、做一期板报:寻找大自然的脚印。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今后更多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回答:

1、旅游路线、行程的确定、计算。

2、旅游中时间的计算。

3、旅游中坐车、住房、吃饭的费用计算。

学生尝试问题,各种计算方法。

最佳方案:

18座位的:2辆。

12座位的:2辆。

活动三:

1.学生观察图片、明确题目要求,明白要省钱,车的座位要尽量坐满,还要尽量坐便宜的车。

2.学生讨论,怎样的方案才是合理的?

(设计不剩人、不空座位、省钱的方案原则)

3.小组讨论,选择策略,决定方案。

18座位的2辆

12座位的2辆

活动四: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注意荤素搭配,注意节约钱。

1、收集相关资料:去一处喜欢的游览处所,或者回忆一处,作为旅游地点。

2、实际游览一次,或者回忆旅游经过,填写旅游计划。

3、做板报(学生课后完成)

一般过去时教学反思篇三

“圆的一般方程”一节课是高一数学中圆锥曲线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求法及圆的一般方程圆的特点,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圆的一般方程同圆的标准方程间的相互转化,还为日后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题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提出问题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课堂不再成为“一言堂”,学生也不会变成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通过自己动脑和动手解决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

本节课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强调圆的一般方程的判别式,用其判断曲线是否是圆,应该同时指点学生将方程配方也可以.而这一点能很好的树立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观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章,不浪费任何一个促使学生“自省”的机会,以积极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结果、发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全面性。具体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去讨论分析、探究发现,以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整个教学。

一般过去时教学反思篇四

本课为这一章的收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重点,也是难点。以此为中心,再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小组实验,使得课堂难点得以呈现。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是我能以生活中的飞机为基石,设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学生过渡更容易一些,同时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使得难懂的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现象在学生亲自体验中揭示出结论。这样对于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特点。大家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本身,还学到了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感受了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

不足之处是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正确操作指导不够,有的`同学战战兢兢,害怕硬币跳不过去,所以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来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检测过程中有的同学有偷懒情绪,依赖组员,不积极动脑,而其他组员只看着,也没有及时记笔记,这点需要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多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做课堂的小主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力争让学生在快乐的实验体验中学到新知识。

一般过去时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微课是历史七年级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概括。微课原本来自于网络,经过简单修改以适应本节课堂教学要求。通过这次运用微课尝试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充满兴趣。传统课堂教学一成不变,学生感到厌倦,微课引入课堂教学改变教学风格,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此次在1班效果不错。

2.通过观看微课学生了解了辽、西夏、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很快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这在课堂上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以突破难点和重点。从效果上看,学生大多注意力集中,观看完后,对知识做到很好的掌握;开完后安排课堂活动,针对宋辽的“战”与“和”和“澶渊之盟”的.评价和民族融合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讨论,配合二次视频播放进行,效果较好。

3.这节微课可以当作复习课,反复观看,课后部分同学表示需要拷贝,这就是微课,可以是课内一环节,可以是课外一节课。

个人认为,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微课是下载的,有些部分不很贴合本节重点,例如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过于详细,宋辽的战和太简单,如果再能引用教材内外的资料结合讲解,效果应该更好。我们要扬长避短,好好的运用微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