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案初中英语(实用5篇)

小编: 碧墨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听力教案初中英语篇一

姜堰市二附中 石小洁

【摘 要】在现如今这种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英语学习和应用被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力技能又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则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但是仅仅依靠一本教材,一盘磁带,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来进行教学的农村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英语听力教学的需要,所以如今的听力教学已成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瓶颈。为了改变现状,如何改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就成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英语听力技能的快速提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配以精确的训练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初中英语听力技能才能最终得到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现如今这种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英语学习和应用被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力技能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在教学中,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仅仅依靠一本教材,一盘磁带,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来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英语听力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已成为一大瓶颈。作为英语教师,则更应该仔细去分析影响学生听力效果的因素,从而寻求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方法。

主要影响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

-12345-

听力教案初中英语篇二

听力教学一般分为三段,即: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

1.听前阶段(pre-listening)

此阶段虽是准备阶段,很重要。学生能否顺利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听力材料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因此,在听力活动前应巧妙设计过渡性的任务作铺垫,可根据相关话题提些启发性问题及必要的热身训练激活背景知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境,引入话题,导出生词,降低难度,使之产生联想,激发其“听”的欲望,让学生想听、会听。所以,听前阶段应该激发学生的“听”欲,使其“想听”。

2.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

此阶段是听力训练的实质性阶段,教师应有目的地教给学生一些听力技巧。如:要指导学生“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先填该词的前几个字母,可节省时间来听下一空,稍后再补充完整。培养学生听“主题大意、抓关键信息、合理推理及捕捉具体细节”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听中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些要求,使学生能听,听懂。教师要多点引导,少点批评,使其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听力任务设计要把握好“难”度,使其“能”听。

3.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

这是听力训练的巩固阶段。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综合性原则。因此,在以提高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初中英语听力,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侧重,又全面发展。所以在听之后应该充分挖掘资源,使其“延”听。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在听力之后还有填空、pairwork等。

听力设计虽没有固定的模式,却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听力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开展听前、听中、听后活动,才能把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总之,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一个反复实践的、持久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听力教学策略,再掌握一些合理的听力技巧,师生共同努力初中英语听力,课内外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听力教案初中英语篇三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学习外语最好是从

八、九岁开始。现代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使得我国的英语启蒙教育从初中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然而,目前小学阶段 的英语教学只能属于“印象派”,即让学生尽早的接触英语,对英语产生一点感觉。真正的英语学习还是从初一开始。听力是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过去被忽视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就必须有意识的练习和提高听力能力,为中考做准备。

(一)。平时也可以听些英文流行歌曲或看英语动画片作为休闲,这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有策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首先,我们要学会泛听和精听的结合。在我们听力练习的计划中要适当的安排泛听和精听,针对不同的 题型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听的方式。例如,对于会考到细节题的短文,我们要精听;对于考主题的文章我们就泛听。当然,“策略”还包括许多学习的小窍门。比如 我们在听短文时,心里要怀着“what, who, which, when, where, why, how”,也就是七个“w”来听,就能很快掌握大意。最后还要强调一下发音。听力考试中总会有辨音题。

总的来说,这个题型不难,但如果我们的发音不正确就会出错。千万别忽视发音问题,自己最好将一些容易混淆的音标对比进行练习,把相应的单词总结出来。

听力教案初中英语篇四

经过近期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在听力教学中深有感触。

对于大部分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用英语去交流,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听力尤其厌烦,他们的听力水平也很差。以我所教的班级为例,全班28名学生中,及格的只有10名,而听力是他们做的最差的题型,没有一个同学听力部分得分率超过50%。学生反映,听不懂在说什么,没兴趣一听就困。

最初,学生听到我放听力就开始说话、做小动作、睡觉,都觉得听不懂没意思。后来我就找了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英文电影让他们看,开始都说听不懂,但是后来慢慢被剧情吸引,学会了一些日常基本用语。我在大课间的时候会给他们放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的或是他们喜欢的英文歌。每天早自习我都会去教室给他们放课本听力,让他们看着文本跟读。渐渐地,同学们对英语不再是那么排斥,他们开始去听听力,有时甚至能听出一些简单的句子。

看到了同学的这些改变,我决定给他们增加难度。我下载了voa慢速的一些小故事和笑话,每天上课前播一小段让学生去听大概意思。经过一个多月,在我播笑话的时候,他们会笑,他们能听懂大概意思了。然后,我就把这些听力材料的文本打印下来给他们,标注出生词让他们记住这些在听力中常见的词汇。

除此之外,我还专门选了几节课讲了讲语音知识,每天学习两个音标。现在,学生的发音有很大进步,对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也有所了解。

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会有更大进步。当然,我的教学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我的听力教学方法。

听力教案初中英语篇五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里弗斯(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45%。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开展听的活动是扩大学生语言输入量的好途径,反过来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培养他们的语感。那么,该如何有效地上好英语课中的听力部分呢?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为,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力,对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材料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或补充,或降低难度,或增大难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听力材料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调整听力材料难易度的原因

“go for it”教材增加了听力训练的内容。听力练习由原来的每单元一次变成每单元两次,分别安排在section a和sectionb中。两部分听力训练都紧扣单元的主题,通过访谈、对话、独白、打电话等多种多样的真实语言材料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学生吸取语言和文化信息。在听力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已有的听力水平,对听力材料进行适当调整。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共识。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顾教学实际,盲目加大听力材料的难度,学生的听力学习就会受挫,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听力材料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统一的教材无法照顾到城乡之间、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的种种差异。为此,《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听力材料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也应该是可行的。

二、简化听力材料,降低难度

在日常教学中遇到难度大的听力材料时,教师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简化听力材料,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插图展开讨论,引出听力材料中的部分生词,并简单解释生词的词义。

“go for it” 教材中的八年级下unit 5 section b部分的听力内容是介绍michael和代理人及父母之间对于是否加入足球队的一些看法。材料的难点在于词汇(包括单词发音)和话题,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帮学生扫除这些障碍。听力练习提供了两幅插图,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插图,展开讨论,进行“看图说话”。例如第一则对话是关于agent的意见。教师应先解释该生词,说明其身份,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热身时就理解并学会“travel around the world”等生词,这样就降低了听力材料的难度。

2.引导学生在听之前对听力材料做预测。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或某一情节,创设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并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验证。例如,八年级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中的听力材料描述了几种不同的病情和相应的建议。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插图预测该人物的病情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先自由想象、体验,再通过听相关材料,找出答案。这些预测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听力练习的顺利完成。

3.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

八年级上unit 6 section b中的听力部分是一段holly 和maria的对话,讲述了他们和各自朋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材里设计了两个练习:(1)根据对话内容写出他们分别喜欢怎么样的朋友;(2)根据内容细节写出他们和各自朋友的共同点及不同点。这样的要求,我的学生显然是达不到的。于是,我把第二部分的问答题重新设计,改编成填空题,以这种方式把听力材料提供给学生,既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又培养了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而后,让学生在大致掌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4.抓要点,舍细节。

“go for it”教材的每单元有两个甚至三个听力练习。如果将每个练习都作为精听内容,势必会加重教师教和学学的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泛听来处理部分听力材料,侧重训练学生对整篇材料,或对整个句子意思的理解,而不拘泥于某个细节。例如七年级下unit 4 section b中听力材料是关于betty,jenny和sam的理想职业及原因。具体内容涉及到了以后的工作场所等其它方面并有个别生词在其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对听力要求作了调整,只要求学生填出关键词即可。

三、由易到难,增加听力材料的难度

在日常教学中遇到较浅显的听力材料时,教师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增加听力的难度,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添学习的兴趣。

1.有选择地精听。

教师可让学生复述所听到的重要段落的大意,也可让学生逐词逐句地复述,或者把听到的句子完整地记录下来。通过精听,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以及重音、口语习惯表达方法、语法结构等有更好的把握,听的技能也能不断提高。因为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语调和语气的变化,就能较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猜测出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2.听说结合。八年级上unit 4 section b部分的听力内容是关于“how does nina get to school?”。此部分听力题目只是从两幅图中选择其中一条路线,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因此在回答此题时,要求学生看图口述nina的上学路线,这样就加大了听力的难度,并且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