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老师教案(精选5篇)

小编: 薇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音乐老师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唱歌《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认识和了解特殊音乐符号以及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

威尼斯是意大利一个的港口,也是世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有118阁岛屿组成,靠378座桥连接起来,故有“水上城市”之称。威尼斯最特别的交通工具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在夏天人们乘坐小船,漫游在平静的海面,划着船,唱着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这样浪漫。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等,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1)播放音乐

(2)生回答:歌曲表现的是夏天

(3)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4)生回答:歌词唱出了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5)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例如:体育运动、休闲、颜色、温度、等等。(游泳、纳凉、绿色、炎热)

(6)生:讨论

(7)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2、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听后并回答一下三个问题:

(1)这首歌曲表现了一副的画面,情绪怎么样?

(2)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3)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描绘的是在一个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情绪(欢快、乐观、充满活力) (八三拍子)

强弱规律是 (强、弱、弱)图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这首动听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谁创作的呢?

作者简介:威尔第

4、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跳音记号:唱的要短促而富有弹性。强音记号:唱的要强一些。延音记号:一般延长原来时值的一倍 三连音,三连音唱的要均等。

(3)共同处理难点。

(4)下面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自然、流畅)演唱曲谱

(5)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分段演唱歌词

(6)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5、同学们唱的真好。为歌曲编配一些打击乐器来烘托一下气氛好吗?

6、小结:

同学们,我们乘着夏日的小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了一回,不仅领略了夏日季节的美丽,而且还感受到了异国音乐的魅力,希望你们能像歌中唱的那样,没有悲伤,做一个快乐的中学生。 大家想一想我们欣赏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学生议论:美术、舞蹈、诗歌、散文等)。

初中音乐老师教案篇二

物理试讲教案模板: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

2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

10m/s

2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初中音乐老师教案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篮球运球低手上篮教学。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在体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下,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技能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观点。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用游戏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玩中学,玩中练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

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单调的技术练习不感兴趣,如果我们把技术教学容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那就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的前提,只有有效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为此我力求在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指导,游戏中提高”,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让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篮球活动中来,并且掌握基本的运球低手上篮动作要领,少数学生能做出几种不同方式的上篮动作,并能大胆地向同伴展示,体验成功。

2、通过篮球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运动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3、初步具备勇敢顽强的意志品德,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生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及突破

重点:动作平稳、流畅,单手托球上篮。

难点:单手托球点高度,手指、手腕用力柔和

四、学情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及训练,我发现,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在课堂上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由于身体发展的因素,力量性不强,可塑性大,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喜欢对抗运动和参与活动性的游戏。因此,我积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练习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选择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在练习中去思考,去发展他们的体能与智力。在欢快的氛围中练习,在练习中穿插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并以各种小游戏来拓展课堂教学,教师再以激励性的语言及时的进行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互助互学、谦虚严谨、共同提高的学习习惯,更加培养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使之成为学生受益一生的运动。

1、有利因素

八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泼、好胜心强、求知欲望高,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

八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冲动,缺少协作意识等不良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我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练习方法吸引学生,还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意识。

五、教学方法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学:精讲多练,抓住重、难点。

2、示范法教学:动作规范、美观,具有模仿性和灵活性。图解示范,美观具体,模仿性强。

3、巡回示范教学: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巡回指导、及时指出技术动作的错误,避免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4、自由练习教学:给学生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自主的学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5、分层次教学:把学生按理解动作的程度进行分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篮球运球基本功练习

2、看教学挂图自己进行运球低手投篮。

3、教师讲解低手投篮的要点。并示范。

4、学生进行篮球运球低手投篮练习。

5、迎面运球低手投篮比赛

本节课是以篮球运球低手投篮技术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新授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通过运球基本功练习练习,使学生对运球动作原理标准有所了解,并引申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运球低手投篮教学。在运球低手投篮的练习中,首先通过图解示范使学生基本了解技术动作概念,再通过学生自由练习,自主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我再通过利用简易动画图解和教师示范,调动学生学习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练习的热情和练习的效果。之后,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球低手投篮的动作技术基础上,设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一攻一防练习,不但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同时也拓展了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然后,在各小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分组迎面运球低手投篮比赛,使得学生练习的兴趣得到再次的提升。通过分层次教学及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不但巩固了本节课主要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本次课的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最后,在激烈的比赛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课的课堂教学。

七、“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老师教案篇四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

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多媒体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

(2)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3、再现部―化蝶。

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学生讲述或用歌声表达等等,)

(1)学生讲述。

(2)学生演唱《化蝶》。。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让我们带着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初中音乐老师教案篇五

1、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2、领会安妮·莎利文对学生的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莎利文老师独特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授海伦·凯勒的故事。(要求学生记录要点,课后结合自读提示和文后的方框内的短文,查找课外书,整理成一篇探究海伦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短文。)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

1、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据这一点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划出写海伦感受的词语。

三、讨论

1、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

2、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 ——通过实物接触和理解教法,教会海伦认识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认识自然界。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 ——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四、朗读1-3自然段

1、这三段文章写了什么?

——莎利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

——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乐趣,求知的欲望与乐趣。

五、朗读最后一段

点拨:如果说前一篇课文里面,饱含魏巍对蔡芸芝先生的感情是依恋、思念、热爱的话,从这一段看来,海伦对老师的感情主要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看出来的。——感激爱戴之情。

六、总结:

——前一篇是选择七件事,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日,从校内到校外,表现老师的温柔、慈爱与公正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与思念,而此课也是具体选择三件事去表现老师的爱与教学方法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两篇文章一中一外,一是正常儿童,一是残疾儿童,都是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两篇文章的结构大体相似。

七、作业

课外再阅读几遍课文,思考:海伦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并把思考的结果写成一篇短文。

八、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一、第一天相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对我的教育

1、认识事物都有名称:洋娃娃、水——联系实际、启发诱导深沉的爱

2、体验大自然——情感体验}科学的教学方法

3、认识抽象名词——情感体验、对比、比喻

三、感激之情

开了眼界给我爱、欢乐与美 使我生活更充实、美满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