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书法论文题目(实用5篇)

小编: 翰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书法论文题目篇一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她蕴含于各科的教学之中,书法的教学亦不例外,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成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之一。因此,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做到书可载艺更要载道,强调笔正需心正,达到书法与德育、书艺与人品高度和谐统一,努力实现教育的德育功效是摆在书法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和光荣使命。

德育;教育;重视;书法;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她蕴含于各科的教学之中,书法的教学亦不例外,应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成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之一。因此,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做到书可载艺更要载道,强调笔正需心正,达到书法与德育、书艺与人品的高度和谐统一,努力实现教育的德育功效是摆在书法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和光荣使命。

书法教学蕴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高雅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她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书法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以其耀眼的光芒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风采: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间架结构疏密自如、黑白照应,章法气脉贯通、浑然一体,把汉字的形体美、线条美、结构美、空间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书法艺术这难以抗拒的魅力,使得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痴迷的爱好者,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远在唐朝就吸引了许多的日本人、朝鲜人到中国学习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家的作品也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近现代不少西方绘画大师还从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汲取艺术素养,创造和发展现代绘画,他们称中国的书法是“伟大的抽象”。难怪世界画坛巨匠xxx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笔来书写我的情感”。可见书法艺术既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一被称为xxx中华文化圈xxx的地区,专门研究书法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数不胜数。因此在书法教学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正是由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孕育和创造出了书法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并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无数人的艰辛努力才使这一艺术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继承和弘扬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紧迫感,提高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书法教学饱含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在浩瀚的书法艺术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书体不同、风格迥异、高风亮节、品学兼优的书法大家,在书法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这些书法家以及对他们作品的介绍,这些书家的生评和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教育的活教材。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身正气、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最终以身殉职。而颜字的豁达大度、气宇轩昂、浑厚有力正是其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整幅作品中无不充盈着民族的浩然正气,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以神为精魄、以心为筋骨”,抗敌御侮、保家为国的赤子之情,以及受命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国家存亡之间决心独撑危局、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伟大领袖xxx以天下为已任,敢于“主天下沉浮”,其书作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奔放。通过对书家及书家作品的介绍,使学生经常沉浸在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意境中,从而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在书法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向学生渗透品德情操教育,进行德育熏陶,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书法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上佳手段书法是一门要下苦功而又较为枯燥的功课。就拿写字的姿式来讲,不论是立式还是坐式都有严格的“身法”要求,学习要经历从执笔、运笔、点画、结构、章法这一过程,学习的字体涉及楷、隶、篆、行、草等书体,学习的步骤要经历反复地临摹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书艺的提高必须依赖长期刻苦地钻研与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有的因此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为此在书法教学中要结合历代书家勤奋习书的故事阐明“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如晋王献之用十八缸水练字,汉张芝临池池水尽黑,三国钟繇晚寝被上临书棉被画穿,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习书无钱购纸以蕉叶代之--这些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故事,将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振撼,给他们以启迪和激励,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书法的学习上无捷径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多临摹多总结多积累多创作,为我所用,才能促成书法水平的提高,好高骛远,一曝十寒最终一事无成。反复进行这样的教育,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最大程度的磨练,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样:“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人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而长期学习书法可以逐渐改变这些毛病已是不争的现实。

书法教学是获得“真、善、美”形象体验的有效途径在书法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处处发现“真、善、美”的存在。首先在进行书法练习时,可把字义和结构练习、书法创作和书写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如写“刃”字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刀上加一点念“刃”呢,在留下足够的时间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之后,再进行总结:“刀最锋利的地方在刀刃上,刃字的写法寓意为刀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即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使刀锋利无比,作为学生最紧迫和重要的是学好本领,才会使自己成为这刀上的一点,成为好钢,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布置作业和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时,可有意识地多书写名言警句和积极有益、健康向上的内容,因为这些文字内容对人的心理影响和教化是直接而深刻的。例如,临写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书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助于启发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责任感;抄荀子的《劝学篇》,激励学生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抄唐诗宋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升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其次应积级进行书法艺术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使学生在书写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心态、认知、性情、兴趣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再次让学生多读贴、多欣赏书法名家名作,不仅要学生学会欣赏书法作品的外观形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观形态能品味出作品的神采韵致和书法家的精神情感,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这些书法作品的绝妙所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书法论文题目篇二

前言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通常都是比较经典的内容,既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增添色彩,也能够给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再加上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需要其教师结合具体情况,结合各层次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优化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在学习中,通过一首诗、一首词,便能够实现对当时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在深度、自主与立体赏析有机整合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画卷,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也能够得到不断丰富。

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讲,大多数教师都将高考考点视为鉴赏教学侧重点。同时,为了追求效率,通常都会精简教学内容,只让学生欣赏学习高考会考的题型。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诗词的到位理解,也难以实现对鉴赏技巧的熟练掌握,更别提能够对诗歌情感意境做出深刻领会了。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讲,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普遍都将古诗词鉴赏视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习惯性地对常见分析方法进行套用,难以实现到位鉴赏。大多数学生都未认识到诗词鉴赏的真正目的其实是陶冶自身情操,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所以,很少会从情感内容的体会入手。高中古诗词的语句大多都是高度凝练的,运用了丰富的表达方式,这也会让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鉴赏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一)整合资源,基于专题开展立体学习

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通常都是基于先秦两汉诗歌、唐诗、宋词的顺序来进行编排的。而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也能够从大体上将古代问题的流变过程呈现出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从单篇文本入手,然后以相连接的文本资源来进行拓展延伸,引用跨文本、跨篇章的视角来优化学习方案设计,这样既可以突显、增强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基于不同类别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立体的学习,也能够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可以针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与情感等方面入手,以“专题”形式来开展鉴赏教学。

例如:针对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来讲,在带领学生欣赏其后期作品《声声慢》的过程中,就可以与其前期作品《醉花阴》《一剪梅》对比讲解,以此来让学生对其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人物情感上发生的变化做出全面把握,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的悲惨人生。又如:针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来讲,在鉴赏中,就可以将其《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组成一个专题,让学生着重从语言、内容,以及情感等不同维度,来对其豪放飘逸的风格深入体会;或者从意象、意境上存在的差别、联系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学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完善的关于李白诗作的知识体系。

(二)积极探索新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一是,优化课堂诵读,拓展教学空间。针对古诗词鉴赏教学来讲,其主要目标是对诗歌意象的准确把握,能够对诗人情感深入地体会。而不论是对诗词情感的理解,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意象,都离不开认真阅读的有力支持。简单来讲,学生只有多阅读、多记录,才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实现对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之美做出充分体会。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适当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整合更多诗词作品,来丰富、优化课堂诵读、鉴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体会古诗词的美。

比如: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教学来讲,教师就可以将辛弃疾、陆游等其他豪放派词人的作品引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作者相同风格诗词的诵读、鉴赏,来对豪放派的词作特点做出深入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认知视野。另外,在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带领学生围绕“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等语句来分析诗词主题,从不同层面来对豪放派诗词与相关知识点存在的联系做出深入探究。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形象、意境,以及主题做出深入了解,学生也能够在不断拓展认知视野的过程中,对诗词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刻的领悟。

。这样既可以做到读写结合,帮助学生适当增加阅读量,也能够为学生良好语感、文学素养的培养、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创新教学方式,挖掘诗词内在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一直都是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现在也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但该问题却一直都未得到妥善解决。而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手段,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也逐渐重视起了新颖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引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古诗词的内在魅力做出深入体会,也能够充分满足各阶段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项需求。为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引用来活跃教学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以期对诗词意境有更深刻的领会。

比如:针对杜甫的《登高》来讲,教师就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诗歌内容、背景,或者是意境等方面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内容来达到目标。如,可以通过视频来呈现重阳佳节万木凋零的秋天,诗人登上高楼,面对万里江天愁上心头的情景。或者是通过音乐的合理搭配,让学生进行全诗朗诵,然后再进入这首诗歌由来的介绍。通过情景交融教学氛围的营造,既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慢慢地走进诗歌,对诗歌情感有更深刻的领会,也能够让学生对诗人的哀思、诗歌的内在美产生切身的感受。通过开展这样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既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效,也能够引导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古诗词的学习。

综上所述,对于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来讲,其不仅有助于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认知和视野,更能够为学生审美意识、欣赏品味的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诗词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局限。这样,既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从而有效地落实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毅.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6(6).

[2]陈强强.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6).

[3]黄真治.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7).

[4]王香.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黄晓娉.诗词养目,鉴赏沁心——探究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3).

书法论文题目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重视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书法的起源就是中国哲学的滥觞,这体现在我国上古时代的伏羲氏所创作的“八卦图”上,它既是一种书法形式,也体现着哲学思想。提起道家的哲学思想,“阴阳鱼太极图”不禁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它体现着宇宙万物对立统一,也时刻警醒着人们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事物中寻求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笔者力图阐明中国书法与道家哲学思想的联系。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是我国首位发现书法与道家哲学思想之间联系的人,他认为凡是专心搞哲学研究的人,都能从书法的线条笔画走向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同理,一个专心研究书法的人一样能得到更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随着我国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书法与道家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正更加深刻地钻研其中的奥秘。

老子“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书法艺术也有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发展突破的过程,从生活的需要而被创造,到人们对美观的要求提高而逐渐升华;又是从人们对事物形态的具象模仿,到进一步的文字创造;从毫无约束限制的天马行空,到开始有条款制度进行遏制;还从追求精致完美,到追求最真实的情感抒发。中国书法一直追求着本质美,即摆脱掉世俗繁雜的一切,去寻求一种真实的艺术境界,这便是道家老子的“大巧若拙”思想的体现。

道家哲学中以一种“循道全天,自然全美”的思想。书法艺术是中华先民根据自身平衡对称的特征而创造的,其中也掺杂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审美感受。或许会有人说,中国书法的字并不是对宇宙世间万物的一种体现,但书法是人们将自己的思想、情绪展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又是依据自身对世间万物的感受与体验而来的,因此中国书法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虽然汉字不是具有生命的物体,但是它依旧是被创造的,因此它也正顺应着“自然”,体现着“循道全天,自然全美”思想。

(一)道家哲学能为中国书法的创作支招

(二)道家的哲学思想能为欣赏中国书法的人们解疑答惑

在中国书法的艺术境界中,人们更加追求一种内在美,真正朴实无华的,又或许是带有遗憾残缺的,这样欣赏者就能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去揣测,去自己体验,这也体现出道家“大成若缺”的哲学思想。

(三)道家的哲学思想能为中国书法艺术提供理论依据

书法论文题目篇四

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早在3000多年前,用于占卜的甲骨文就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等要素,从那时起,我们的祖先对文字书写就已经有了艺术美的设计意识,并且不断的创造、完善,开始以实用为原则,不断发展。

书法艺术对中国现代字体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为时代所接受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和字体设计的基本元素,在设计者的思维中得到多样化的发展,用途也更加广泛。设计者应该认真研习传统文字的发展脉络和设计原则,明确字体设计目的,在字体的外形、笔画和局部结构上进行某些装饰、美化和创意变形等艺术处理,创造出更加贴近内容、更能切合语境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及时代气息的活泼生动的书写形式。字体设计应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书法最初只是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变换着字体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可以作为印刷字体,可以作为设计元素,可以变换编排方式等加以运用。汉字字体设计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有着相应的融合表现。比如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领域,文字可以不同设计形式做为推广海报、招贴、企业标识等;在室内设计领域,加入文字设计元素,可以加强室内的文化氛围等;在服装设计领域,加入字体设计元素,更具有动感与文化气质等。

中国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书法中的各种特性与字体设计相结合,能整体表现字体设计特有的美学风貌。字体设计和中国书法艺术同出一源,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以其特有的特点倍受关注,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书法是线的艺术,它创造出来的形象是抽象的。线条的变化和组合能使不同的字体产生不同的意境与文化精神。笔墨也可像音乐节奏般变化,极具感情色彩。如“潮州人家”这个标志,以典型的潮州居民为原型,给人以家的感觉,线条富有变化,变化中又求统一,笔墨的运用恰到好处,整体带着厚重的人文色彩,标志苍劲有力,饱满厚重,体现潮州渊源的历史文化。设计师在他们的作品中利用书法的笔墨意韵,可以很好地传达他们对标志设计理想的追求和思考。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书法的笔触比较抽象地描绘出圆月和一双脚印踏在上面,用来象征月球探测的最高梦想,圆弧的起笔处犹如龙头,象征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般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结合了空间构字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的所有元素,寥寥数笔,完美的诠释了对探月的向往。“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中国书法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篆书的笔触与字形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所要表达的意境。书法的融入使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完美诠释了体育精神。在“beijing2008”字体之中融入了汉代竹简中的笔划和韵味,显得简洁而流畅,表现着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四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

现代字体设计建立在对传统的承袭与创新的基础上,越来越趋向开放化与多样化,并体现出民族特色。我们必须对自身的传统文化加以重视,积极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而不是去照搬和模仿西方国家的设计。中国字体设计师,利用书法的有效元素来表现他们的设计观念,相对外国的设计师来说,中国的设计师更能表达汉字所蕴藏的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征、自己的特色。中国人只有做中国的设计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

书法论文题目篇五

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

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

果真这样,但经过两个多月的书法练习我也学到了很多.

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

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

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

果真没错,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度到隶书,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

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只有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

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

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我都没想到要怎样的顿笔,收笔,提笔什么的,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也就是说某个历代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是不容易的。

首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

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

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的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要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点。

最后,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

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

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

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书法艺术是国人的骄傲,我们要一直骄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