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吹画大树教案(优质5篇)

小编: JQ文豪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吹画大树教案篇一

同学们知道拥抱大树这篇课文吗?以下是有关这篇课文的内容,一起来阅读吧。

一天,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快餐店门口,出现了一幕奇怪的场景: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双手搂抱住店前路边人行道上的一棵大树,嘴里喃喃自语:“啊,亲爱的大树,对不起,我不该虐待你,请原谅我吧……”

壮汉紧紧地拥抱着大树,神情真挚感人。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很认真,有两人还拿着相机拍照。过了好一会儿,旁边有人招呼:“嗨,丹尼尔,行了。”那壮汉才松开双手,又在树干上重重地吻了一下,离开了人行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个叫丹尼尔的壮汉,就是这家快餐店的老板。他每天接到许多外卖生意,要骑自行车去送货。为了方便,同时防止失窃,丹尼尔就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上。他没想到,有一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就给纽约市绿化管理局写信,指责丹尼尔虐待树木。不久,丹尼尔便收到一张罚款通知书,上面写着:虐待树木,罚款一千美元。

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他向绿化管理局承认了错误,请求从宽处理。为了教育丹尼尔,也给大家一个警醒,绿化管理局提出一个特别的方案:由于丹尼尔是初次犯错,可以免去罚款处分,但丹尼尔必须以拥抱的方式向那棵树公开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将自行车锁在树上,而且要经常给树浇水。丹尼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拥抱了大树。

当记者采访这一新闻时,丹尼尔说:树木是人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爱护它。我拥抱大树,是真心诚意的,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表达我的歉意,表示我爱护树木的决心。他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美好。

扩展阅读

拥抱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记:

自主识记本课生字“虐”等,积累词语。

理解:

1、能用换词法理解文中“违反、警醒”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运用: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练习说话,开展语言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换词法理解文中“违反、警醒”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练习说话,开展语言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练习说话,开展语言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1、师问:什么叫“拥抱”?(生答)是呀,人与人之间为了表达友好、亲密的感情,常常会用拥抱这一礼节。

师问:你拥抱过谁或是得到过谁的拥抱?

师问:你拥抱过人以外的物体吗?

是的,我们很少拥抱人以外的物体、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必用这种方式对待自然,但是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却发生了拥抱大树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去感受和谐的自然和快乐的生活。

2、出示课题:10拥抱大树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到底写了谁拥抱大树?他为什么要拥抱大树?又是怎样拥抱大树的?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先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思考:谁?为什么要拥抱大树?

2、课件出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语

三、体验感悟、理解内容,结合句式及说话训练

1、交流反馈问题

1)丹尼尔是谁?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来介绍一下。(要求学生还可适当加上外貌的描写)

2)他为什么要拥抱大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内容3、4小节,分别指名学生来读一读,再出示句式加以训练:

板书:无意虐待

2、出示句子:

(1)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

(2)为了教育丹尼尔,也给大家一个警醒,绿化管理局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案。()

个别读,完成近义词替换:违反——违犯、违背

警醒——警告、提醒

3、丹尼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过失呢?

请学生读出他说的话,比一比谁的语气更真诚。

板书:真情拥抱

4、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当你看到这副情景时,你会怎么去采访丹尼尔,丹尼尔又会怎么说呢?请同桌两人互相练一练。

班内交流

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当你看到这一幕时你又会对丹尼尔说什么?

出示句式,练习说话:

当看到丹尼尔紧紧地拥抱着大树,还不停地请求大树原谅时,我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拓展,说写双通道

1).读了这个感人的真实的故事,使你想到了什么?

3).课外延伸:

组织开展小队活动,宣传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完成小练笔。

吹画大树教案篇二

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写人叙事文章。不像以往的写人类文章,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语言描写以及具体事例的描写。文章比较长,可以说是夏洛蒂一生的缩影,特别是加入了作者的议论,夹叙夹议。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文本的训练点,通过想象、朗读、体味与课文进行对话,透过关键词句的训练,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为学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会、生命的铸造创造条件。

一、抓中心句,一唱三叹。

课文围绕中心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主要写出了夏洛蒂勃朗特在写作道路上遭遇的逆境。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并且与指导朗读结合起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渲染,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让学生走进夏洛蒂勃朗等三姐妹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去撞响生命的最强音。但是想象练习如果放在课文的第6自然段,而不是第2自然段,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每次读中心句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有每次的侧重点,就显得不单调了。

二、授之予渔,深化理解。

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比喻句多,包括文章题目,形象而又意义深刻,除了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更应该教给他们方法,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我把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思路锁定了“比喻句”这一语言现象。由“逆”字引读全文,品读“像一朵……”“钢铁般的意志……”这两个比喻句的含义,进一步感受文题的巧妙。这样的教学环节渗透了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吹画大树教案篇三

我上的一年级的音乐课内容是唱《大树妈妈》这首歌,在备课时我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节课的教学基调却是温柔抒情的,如何能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轻柔地演唱呢?基于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静心地、深刻地体味音乐之美。一开始我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它的个子呀好高好高,每天举着茂盛的枝叶为小花、小草、小蚂蚁们遮风挡雨,大家都管它叫大树妈妈!有一天,飞来了一只迷路的小鸟,这只小鸟找不到妈妈了,它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手臂上急得呜呜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暧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摇呀摇。

在大树妈**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风来了,雨来了,大树妈妈用树叶编织成小伞为小鸟遮风挡雨。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小鸟幸福地笑了!于是我就播放《大树妈妈》这首歌,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都沉浸在这首歌里了!我让小朋友们说说对大树妈妈印象时,小朋友们说得可好了,有的说她是天下最好最好的妈妈,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还有的说她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遮风挡雨她自己却浑身湿透了,她一定很冷。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发现他们懂事了,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这也是学习这首歌的目的之一呀。孩子们被感动了,学起歌来也感觉轻松多了,我让他们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音乐轻柔的演唱,我好高兴,第一次发现他们声音还可以这样的美(以前他们总喜欢提高了嗓门喊唱)。

吹画大树教案篇四

这个音乐活动孩子们课堂有很高的兴致,和老师互动得比较活跃,只是在基本环节里,我要求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那一句哼出来,还是有难度的,对于大班的孩子他们能依样画葫芦的模仿唱出来就很补容易了。

其次,就是在创编环节里,我应该先要求孩子们自己进行创编动作,不要给他们一个定势的思维模式,我也不应该在唱歌的时候配上自己的动作,那样就让孩子以为老师的这个动作是标准的`模式,他们的思维就束缚在这个范畴里面,他们在创编的时候就以老师的为标准,他们的创编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最后,我们不能对孩子的创编轻易的横加评价对于错,创编和想象可以是马行空的,不着边际,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鼓励和赞扬,才能把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挖掘出来。

吹画大树教案篇五

一、课堂中要为预习的检查留出时间。

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学习,单元短语的学习让师生都再次体验到了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预习不是一般能够以出面形式表现的的作业,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预习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自学技能呢?课的一开始,预习的检查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要意识到预习的检查不仅仅停留于字音词义,对于文本内容的了解也需要学生投入时间。

因此在执教《拥抱大树》的一开始引导学生在弄明白故事牵涉到的人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的概括事情主要内容。以此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之一。

二、学生文本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此为训练点,设计了多次语言实践训练环节。其中有两次设计较为成功:一次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叙述,一次为“特别方案”的叙述。因为有清晰的板书,所以学生都能借助这些关键词语把丹尼尔拥抱大树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因为事先有主要信息的提取,所以学生能有条理地将“特别方案”的主要内容说完整。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提高了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不应该明知故问。

本课的学习中,感到比较成功的还有对于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引导。当学生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际,帮助学生关注故事中呈现的矛盾之处,要求学生当场说出内心的疑惑,学生的交流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确在学习中思维敏捷:“既然大树无法与人类交流,有必要要丹尼尔向它道歉?把自行车锁在树上是一种虐待行为吗?丹尼尔又没有用一种残忍的手段对待它,高达一千美元的处罚是否太严重了?”这一个疑惑能够表现出学生对于文本的主旨体验非常向往。

这时有一位学生的疑惑让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质疑问难不应该明知故问。她这样问道:绿化管理局要求丹尼尔以怎样的方式表示道歉?因为这个问题在先前的整体感知环节已经解决了,此时的提问就是明知故问,不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