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5篇)

小编: 飞雪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师: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他得到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后来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过程?

汉景帝的继任者是谁?

学生阅读课本,一一回答。

教师讲解后,展开幻灯片4,介绍汉武帝,问与汉武帝相关的知识,大家学过的纪年方法。

展示幻灯片5,提示大家,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过渡)汉武帝即位后,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简要说明。

师:经济上,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政治上,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政局依然非常不稳定,诸侯王问题悬而未决。

展示幻灯片6,教师介绍“七国之乱”

出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怎么样的影响?

省略

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

问:1.董仲舒提出了说明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目的是怎么样的?(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

3.主要的观点如何?(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

4.具体做法有哪些?(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5.有哪些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

6.学生 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用历史地眼光看待问题。

王莽与“新”政权

公元前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

东汉后期,在黄巾军的打击下,政权名存实亡。

为后一课的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做准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综合、比较、能力,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基本国情建设,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共22课,每课时一课,本学期有20个周,实授课为18周,段考前授课1—11课,第18周全部结束本学期课程内容。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上公开课和听课,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次数不少于5节、段考前后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集中进行评议工作。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以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钟,我打算将课堂教学时间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学校和科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本学期八年级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对历史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1、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

八年级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课堂,用新的思想塑造新的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课改心得和体会,将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起来,形成有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平。

备课组要认真落实学校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要求,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主题、中心发言人,要保证落实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各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认真组织好教师之间听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鼓励教师多听多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对教学薄弱的教师重点帮扶,群策群力,使其尽快赶上,通过这两项工作,形成组内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本学期主要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从而更好的来学习。

(略)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材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四个单元,共21课。对初一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并可能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培养。

1、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期中前:完成1~10课教学;

期中后:完成11~21课教学,期末复习。期末考试范围为七上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