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通用9篇)

小编: 念青松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一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课文录音、投影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

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适当点拨,在读中体会、领悟、理解。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交流读书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

(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从中得到的体会。

(3)自由读这些重点语段。

二、质疑探究

1、质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围绕一个中心选材,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叙事结构完整,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小结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三

1.学习6个会写的字,12个会认的字。

2.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当时条件下,生活的.艰难,同时明白,生活总是在变化,今天的生活更值得珍惜。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小黑板,糖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

三、学习生字。

四、指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文。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读思考:

你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5段

2.“我”为什么要偷吃白糖?

3.找出描写白糖滋味的句子,指导朗读。

4.当“我”想象白糖滋味的时候,心情如何?(狂喜:极端高兴。)

5.默读3、4段,划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1)“我”的心为什么缩了一下?

(2)“怔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发呆、流泪?

6.作者把自己偷糖吃的动作、心理写得细致入微,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

7.端午节这天早上,弟弟妹妹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呢?我呢?

8.可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9.妈妈为什么发呆?为什么没有责怪我?

(三)学习课文第6——7段

1.指读思考:这件事对“我”有怎么样的影响?

2.“我”为什么很少吃白糖了?——苦糖

3.想象一下,作者长大以后,第一次拿着白糖回家时的情景。他会和母亲说什么?

(四)小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你有类似经历吗?如果有,说一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课文

三、做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理解“在”和“再”的意思,进行区分。

()见()长春()一次

想好()说()劫难逃健()

3.读句子,谈感受。

四、板书设计:

1—3苦糖

狂喜

糖甜—偷吃心缩了一下—母亲发呆—苦糖

怔怔

五、作业:

1.写生字、课后词语。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习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习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五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厨房粮库它放哨。”(打一动物)大家都很聪明,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昨天学习了的《猫》。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时候的猫,下面我们来完成一项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爱心

用心

专心1

(一)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找出表现猫老实的相关词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再找一找表现猫“贪玩”的句子。

3.请大家再来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了猫的“尽职”呢?

4.贪玩与尽职集中在一只猫身上,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猫?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朗读。

(3)男女生比赛读。

(二)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写得好

(三)学生练读1——3自然段。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猫的古怪性格说具体。

你们总结得非常好,在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还能创造美!

1.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2.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七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多媒体课件。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

是。

四、拓展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八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4. 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5.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3、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看意思写词语,看词语说意思,词语改错,抄写最易错字。

2.作业本上看拼音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如何判断这就是一个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完成作业本上题目。

三、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