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 排列组合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小编: 紫薇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一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游游戏乐园(跑道问题,词语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二

创设情境“游玩数学广角”,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每一个活动之前,我首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 “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 “买门票5角,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三

《间隔排列》是今年新加入苏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活动教学内容,放在本节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对于规律的表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个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设计上我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两组排列,试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两组排列的相同之处,并借此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为后面的找规律奠定基础。

在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出示小兔乐园情境图,让学生寻找这里的间隔排列,并探索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首尾都是同一种物体,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多一。可是,首尾相同只是间隔排列中的一种情况,于是我又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验证这一规律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如果首尾不同的时候,两种物体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对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间隔排列的现象,发现规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归纳出了规律之后,我安排了课后的两道练习题,从具体的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到锯木头中木头段数和次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具体运用的过程。让学生明确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因此,要学会辨析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规律。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思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但是,这节课感觉还是老师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的思考还是跟多的停留在表面,缺乏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这里一一对应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总结本课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思考,把课堂的发言权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四

本节课,我是始终围绕着以下教学目的在进行教学: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到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学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画和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很自然的明确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了。

其次,操作探究,学习新知。这也是我本节课在教学中的亮点之处。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看一看,说一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发现了几种搭配方法?你是怎样搭配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基础上,进行第二环节。

(2)想一想,摆一摆。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搭配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这其实也是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在学生的汇报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让小组学生合作,到黑板前进行板演,并说出是怎么搭配的,有没有遗漏和重复,经过集体订正,让同学们明确有六种搭配。

(3)试一试,连一连。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组合搭配,是为今后学习简单事件的排列做好了铺垫。通过学生的展示,学生明确了,用连线能做到快速的搭配,而且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教师做适时的小结。借助与学生的板演及课件,让学生真正掌握用连线进行搭配的好处,以及组合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当学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后,紧紧围绕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早餐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道纯数学性的知识,意在让学生知道,搭配不仅与生活密切相关,还在数学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字抽拉卡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有序的运用两种方法拉出九个两位数。在合理的练习中,真正掌握知识的重点——有序的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让本节课达到了高潮。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五

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本课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 “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六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 ,课一开始,老师就创设了和三只小动物参观数学乐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知识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整堂课教师就是围绕这个大情景来教学的。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课的设计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同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3、练习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知识,如抽奖游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1、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有效参与。

2、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不够具体,如在抽奖游戏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板演,或说出自己的想法,草草收场。

3、教师语言不够精练,放手不够到位。如排列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摆法。

4、今后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七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旨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三年前学校听课活动中,我曾经讲过这节课,当时也是经过了认真仔细的备课、制作课件,当时老师们给我评完课后,我又经过了认真地修改与完善。结合本组老师们的评课,现对本次这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可继续采用和延续的优点主要有:

1、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结构合理。从开始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学生探究新知,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学生对本节课也非常感兴趣。

2、本节课的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原有基础上认真修改了教案;然后给学生设计打印了两份作业纸,1号作业纸每个小组一张,2号作业纸每个学生一张;我还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准备好了红黄蓝三支水彩笔,红黄蓝三个圆片,1、2、、3三个数字卡片。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本节课解决排列问题有两种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高位法,如果是比较简单的排列问题,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多学生还感觉交换法更简单,但是遇到比较复杂的排列问题,首先要用固定,再用交换。所以老师们建议这两种方法是不是还是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种,并适当渗透要以固定法为主。还有交换法和固定法,也要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哪两个数,不能随意选数,真正做到有序思考。

2、最后那道排队的习题,以前讲课是让学生摆一摆a、b、c三张卡片,然后在纸上记一记,有几种站队方法。当时有老师提议说可以让孩子们站一站,看看有几种方法,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应用。于是这次讲课我试着让学生站了站,但是没想到孩子们纪律太乱了,有的孩子趁机就随意站,随意玩,而且因为没有记录,有的小组站迷糊了。以后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自己位置上稍微一推凳子站一站,注意组织好纪律,然后注意让学生边站边记录站队的方法有几种。

3、学生汇报或回答问题时,还是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说,而不能教师把知识点都总结出来。

4.1号作业纸上印了学生要填写的表格,还可以在表格下方印上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防止学生遗忘这个问题,而一直需要老师提醒。

5、本节课的课题《搭配》出示的太过于突兀,教师可以在总结两种方法时渗透,例如:先选1和2搭配在一起,可以组成12和21,选1和3搭配在一起,可以组成13和31等等。

6、练习题还可以再增加一些,例如最后站队的那道题难度太大,可以先两个人站队,再三个人站队,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练习题也增加了数量。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八

“数学广角”是新版教材安排的内容,每册教材都有涉及,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本册安排的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广角的内容每册书一般有两个例题,内容不多,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懂。

昨天学校督导课,我就上了排列这一节课,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首先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对本节课的解读,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准备了课堂上要使用的2份作业纸,还布置学生在家里制作了数字、字母卡片,三朵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完本节课,我自己感觉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和发展,现把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过程设计有趣味,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理特征

本节课,我设计了小豆班运动会的情境,以这个情境为主线,给运动员编号码,分彩花,照相留念。孩子们都喜欢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边的动画形象,所以他们很乐意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纪律井然有序,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以前我班的一些男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听课老师,他们不敢随意说话,因此就认真听课了,正好这次的设计他们也喜欢,因此,整节课教学气氛好,活而不乱。

2、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的教学需要高效课堂,本节课排列的思考方法学生学习得很清楚、明白,我巡视时发现以前一些学东西很慢的几个学生都掌握了,听课老师巡视,也发现学生掌握非常好。课前备课时,我还担心学生学习有困难,特意把两道练习题的答案都做成了动态直观的课件,想着到时向学生展示,但是最后都没用到,因为学生都很会想,会表达,根本无需看我的答案。

3、注重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培养

排列和组合重点要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有序思考,教给他们有序思考的方法,还注重他们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邢皓斌同学讲解自己的方法时,就非常清楚有序,我及时表扬了他。

4、课前准备充足有效

为了保证本节课顺利高效,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备课、做课件、布置指导学生做数字和字母卡片,剪纸花等,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5、板书设计整齐、井然有序

为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我设计了井然有序的板书,为了上课时用两种思考方法写组成的两位数,头一天下午我就在黑板上画好了两个表格,这样避免了只用课件,课件翻页后学生啥都不记得了的现象。督导的各位领导对我的板书设计也大为赞赏。

6、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我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各种卡片和彩花,让他们自己动手摆数字和小花,通过形象的拼摆,他们对于组数、分花、照相站队认识非常形象到位。

7、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形式多样

本节课共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和例题形式相似,目的是为了巩固例题,第二题稍微有了难度,需要把例题中学的两种方法都用上,这样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

本节课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1、老师的教学语言再力求精炼。

2、第二个练习题可以换一换形式,找三个学生先站一站,再摆卡片,或是直接让学生三人一组站队,这样,学生活学活用,能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高三篇九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第41页的内容。本单元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加减法,其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重点和难点,学生日后的加减法学习主要围绕20数列图和数射线展开。因此在本课中,让学生认识20数列图,牢记1—20这些数在20数列图和数射线上的位置,掌握2个一数、5个一数等数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在课本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5是10,对于20以内数的排序,学生也已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开始,从5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在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数之间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

在数射线上数数,这一环节的设计由书本p41和练习册p24、25两页的练习整合而成。考虑到两道连线题都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为了能让学生轻松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特意整合在了课堂练习中。练习中,教师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发现题意,同时配以计时工具,意在培养学生正确审题、快速完成练习的好习惯。其中连线组成皇冠图,又正好配合本节课“数学王国”的情境主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枯燥的数数对他们吸引力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更重视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安排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为了巩固学生对20以内数的排序及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紧接着进行了三个课堂活动。

(1)在20数列图上数数。

(2)和数宝宝们一起数数。

(3)在数射线上数数。

都说“孩子的智慧在指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又是相矛盾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双色片,翻出相应的双色片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为学生具体而形象的建立20数列图,让学生在边数边摆双色片的过程中,直观理解2个一数、5个一数。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已经知道两个5是10,在十几就是十和几中知道两个10是20,因此先从5开始,5个一数,由浅入深,再到每次大2、每次小2,意在为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思想集中的时间短,和数宝宝们一起数数安排在课堂中间时段,让学生动一动,帮助学生更认真的学习下半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报数”、“起立”等活动,要求全体同学思想集中,全员参与,意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开口和体验的机会,为学生直观建立20以内数的排列。

拓展练习中,通过对20以内数的排序认识,寻求找规律填数的一般方法,即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多少,则每次相应的发生变化。习题设计由易到难,其中第三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发散学生思维,鼓励答案多样化。以同桌互动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纠错并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思维拓展作为一座桥梁,它既是已有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续学习方法的渗透。因此,思维拓展题不能简单的选取难题、或是将后期知识点提前学。在基于课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借助20数列图,探索不同的规律,同时渗透数学学习的有序思考方法,每次大1、大2、大3、大4或每次小1、小2、小3、小4,把共8种方法填完整。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期课改注重课堂的及时评价和评价的有效性。在各个体验环节中,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奖励自己五角星,并在课堂总结时,回顾每颗星所代表的新本领。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又让学生整理总结了本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持续延伸。

综上所述,整堂课较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课上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有趣味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又动口,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但由于时间的有限,让学生讨论得还不够充分,彻底。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是我要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