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大全9篇)

小编: HT书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一

无意中看到中央频道有个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与多数其他选秀节目不同颇有新意。参赛选手都是由各个中学派出来的初中生。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我很吃惊,很多生僻的字有的我都没有听说过,他们竟然能够写出来,令人敬佩。

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不是电脑就是手机,简单打几个字母整个词语都不用自己思考就出来了。取代以前的手写。甚至很多的中小学生也开始习惯于用手机电脑代替手写,有的还用电脑完成作业。对于中国的汉字甚至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来说,这是个令人担忧的状况。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些文化宝藏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比如书法,绘画等等都需要我们把这些文化发扬光大需要我们保护我们的文化资产。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有益的节目来让我们参与其中,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德财富!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二

记得是在1996 年,一位研究生对我讲,求职应聘最看重的三种能力是:英语、计算机、开车。他说,不掌握英语就相当于不会说话,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相当于不会写字,不会开车相当于不会走路。当时感觉这种认识比较超前。现在想想,这三条标准中的第二条有待商榷。

这段时间,每逢周日,我都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颇有收获,并因此对“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当于不会写字”的说法有了新的认识。

听写大会中主持人念的那些词汇,大约有20% 我不能正确书写。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理解正确,读词正确,书写不正确;例如:觊觎,貔貅,诡谲,旖旎。

第二种:理解正确,读词和书写不正确;例如齑粉、蟊贼、乜斜、翁同龢。

第三种:理解、读词和书写都不正确(就是根本不认识);例如荦荦大端、剀切、飨宴、彘肩斗酒。

我大约是从1995 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自我感觉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还算比较熟练。但是在收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会写字,起码不会写所有的汉字。看起来,“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相当于不会写字”的说法有失片面。这是因为,掌握了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并不必然相当于会写字。

这几年来,在我阅读、评审的论文中,错别字越来越多,错得也越来越离谱。我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论文作者比较粗心,另一个是作者不会正确的使用汉字。在这种环境中,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就显得尤其有意义。因为这档节目能够促进和帮助观众对汉语文字的理解和书写,能够推动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三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的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的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的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的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罗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四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不知大家都有哪些感受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汉字听写大赛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前天晚上吃过饭,由于时间已晚,所以没能出去玩。于是,我们便在家里逗我们新捉的一只蟋蟀“帅永远”玩儿。忽然,妈妈急匆匆的跑进来,对我和弟弟妹妹说:“快出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了!”把我们喊到客厅后,打开了与我阔别已久的电视。

紧接着,妈妈拿过来三支笔和三张纸,分别发给我们仨,说:“听写大会开始了,你们也写写,看能写对几个!”只见电视上出现了一位大哥哥,坐在书写台上,只听主持人说:“扭捏!”于是,那位大哥哥就迅速在一个特别的写字板上写出“扭捏”两个字,虽然他写错了,但是却教会了我们方法,于是,我和弟弟妹妹摩拳擦掌,准备比比谁写对的多。

第二个上来的是一个小女孩,主持人刚说出“乾坤”二字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都蔫儿了。这“坤”字倒是好写,不过“乾”字不太好写,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个女孩居然快速写出来了!

后来,主持人来了个超级难的“漕运”,唉,这回可挂了,干脆就看人家的吧!只见那个学生飞快的写着,我不禁暗暗叫绝。可见强手如云啊!这边,只听弟弟大声说:“切,这也太菜了,简直弱爆了!看我的!”我们几个一起看他写下的字,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弟弟胡闹,竟然写成了“澡运”,哈哈,真是太搞笑了!

这次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我观察到,有简单的词,比如:手榴弹、怨天尤人、气宇轩昂等。也有比较难的词,比如鸢尾花、嘎嘣脆、灯芯绒等,还有一些生僻词,比如虹吸、日珥、辎重等!

这次听写,我只对了16个,弟弟对了9个,妹妹对了8个。不过通过这个节目,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汉字的感情,让我们对汉字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这些字正确的答案出来后,有一部分自己也认识,但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

以后,我一定要在看书,写字时,认真看每个字的写法,不能对一些字总是似是而非的一掠而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对文字就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希望大家有空也可以看看这个节目,记住:每周五晚上八点整,科教频道不见不散哟!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汉字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和交流工具,它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赞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题记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一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在这个夏天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过程中,还涉及到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我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仅为同学们的成功和博学喝彩,也不禁为一些同学的失利而扼腕叹息。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只敲键盘忘记笔杆”,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俗话说,字如其人。手写汉字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然而,随着电脑普及、网络覆盖,以往的日常笔写被取而代之。我们会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耐看。

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写信进行沟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而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以前繁琐的文件整理,现在用电脑就可以轻松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键盘一“敲”、鼠标一“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当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

我还发现平时好多中学生聊天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打错了字也不改正,而人家的解释却是,网络聊天讲究的是速度,假如改正过来,结果回话慢了,就会被人家说得很苛刻。于是,在一味追求高效的心理驱使下,语言文字的质量就这样被忽视了。

在写字比赛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倒笔画现象。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每一笔一画都有起笔和落笔,有轻有重,笔顺对于结构来说很重要。所以说写字笔顺还是要从小给予重视。

当然,有好多中学生的优秀和博学还是值得称赞和大家共同学习的,说实话,主持人挑写的好多词语我都没听说过,他们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读的书多,知识面宽广,这也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多读书读好书。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文化自检热潮,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

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是一门艺术,如果用的好,会达到妙笔生花,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果一个生僻字,说话时来几个,写作时来几个,会让生活更有趣;汉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恶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多重复读几遍,多推敲一下字词,会有更深层的体会和理解。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已经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已经让中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多读好书,多写汉字。

假期看了几期央视十套应该是重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感触颇多。

第一个感触是认字。说来也很惭愧,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自认为还看过不少书的中国成年人,但当听到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发音后,却并不都能让对应的汉字在我脑海中涌现,甚至有些字只有被小同学们写出后才发现“哦,原来是你!”。我不敢说,我能代表其他人,但至少对我而言,这个节目让我知道,在这个通过五笔和搜狗拼音就能完成汉字输入的时代,越来越多曾信手拈来的字,已经被我的大脑选择性地遗忘了,因为电脑或输入法会帮我记住这些字。

英语能学好,自然说明了学习者的刻苦水平。但为何对英语的学习成为“显学”,而对母语学习却只是淡淡而已呢。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中的确有《大学语文》这样一门基础课,但能否毕业却取决与你是否通过了英语四级的考试。我们可以看到,毕业求职,所有单位都会询问你的外语熟练掌握程度,但却几乎没有单位考虑过你汉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你有评高工的资格前,也必须先通过外语考试,即使你的专长或许是修补中国古籍。

谢谢央视组织的汉字听写比赛,让我能重新评估一下对自己母语的态度和自己掌握母语的能力。甚至我都想把这个作为自己没学好外文的理由,只不过可惜的是我汉字听写的水平似乎也不怎么样。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记得去过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河北正定县,光塔寺就有七座,历史名人手迹、碑刻比比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元寺,里面有一个唐代的巨型石碑,碑座是一个叫“赑屃”的大兽,碑身是一个残存的断碑,碑文的内容虽不明确,但碑文的刻字让不懂书法的外行都叹为观止,字字苍劲有力、饱满,历经唐代千年,“容颜”不变。

我们有责任继承发扬中国的汉字,热爱汉字,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主动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虽然在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都要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来完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多读书,多记笔记,感受笔在纸上飞驰,字在笔尖流淌的惬意!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五

近期,中央教育部要在我校进行有关《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调研活动,我们给学生放这个节目,并和学生一同观看。在和学生观看的同时,我从中了解了很多知识并重温了很多自己都不太确定的汉字,这让我感触很深。

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场),参加队伍是河南、浙江、新疆和贵州队,最终由浙江队的大师刘浥尘代表浙江成功杀入半决赛,他也因为把“恽代英”“尥蹶子”“神龛”“核苷酸”“枭首示众”等生僻字词写的完全正确而出名。观看(第二场)后,我是既兴奋又惭愧。兴奋的是几个队,尤其是云南、内蒙、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其汉字听写能力之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内蒙古队的李响悦同学居然连续12次出场而不败,作为内蒙古队仅剩的独苗,单独一个人送走了两个对手队!最后失误在“瓤”字上了。在这场比赛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词——“癞蛤蟆”,这个词可能人人都会说都会读,但真正写起来却不见得很容易,在现场的成人团里面也只有30%的人写对了。惭愧的是我一边看视频,一边同步考自己,结果“成绩”还不如选手。

现在键盘的敲击代取代了握笔书写,人手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至于“提笔忘字”,一般怪罪于眼下的电脑打字,尤其是智能拼音法打字,这也许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必须有爱读书和翻字典的好习惯。遇到提笔忘字就查,查多了、写多了,就不容易提笔忘字了。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六

汉字,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昨天晚上,我观看了由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七场复赛,参加比赛的有四川代表队、河北代表队、辽宁代表队和广西代表队。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的很激烈。在比赛中有几个词语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是河北代表队丁宏远写的“羸弱”这个词,在这个词中的“羸”字,因为在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惊弓之鸟》出现过,写的是更羸和魏王的故事,所以我对这个“羸”字过目不忘。我对妈妈说:“妈妈这个字我会写。”妈妈说:“这个字这么难写,你不可能会写。”我就在纸上写了一个给妈妈看,妈妈说:“女儿,你可真不简单!”听了妈妈的表扬,我自豪极了!

第二个是辽宁代表队蒋露镁写的“礌石”这个词,以前我不会“礌”字,可是自从看了这个节目后,“礌”字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三个是广西代表队廖乙霖写的“东施效颦”这个词,虽然我有不会写的字,可是它的意思我记得很清楚:不知道自己的短处胡乱模仿,叫人耻笑。这个词我一定要记住,将来写作文时就能用上。

最后一个词是广西代表队赵立澳写的“耄耋之年”这个词,这位选手是用拆字法把“耄耋”拆开记,就变成了“老毛老至”既形象又生动。我也要采用这种方法多记一些难写的字。

“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汉字不仅是一种符号和交流工具,它更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一定要将汉字书写的规范正确,并且多学一些难写字,有一天,我也能站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舞台上。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七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赞汉字》【汪竹柏】

汉字,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最近正在cctv—10科教频道热播着。对汉字情有独钟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积累词语的好机会——每周五晚上,我都会准时收看这个唤醒我们提笔写字的.节目。

一连准时收看了3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几个词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第一个词语是“日冕”。可能会有许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没有注意到——“冕”的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一个“冒字头”。要知道,这个字我写了无数遍了,却一直都在书写着一个错字。那时候,我下决心:以后写字一定要注意细节!

第二个词语便是“妖孽”。很佩服书写这个词语的同学,那么复杂的“孽”字都能完全正确地书写出来:上面一个“薛”,下面一个“子”。看来,要想写好字,日常积累也是必要的。

第三个词语是“蝉蜕”。当主考官说出这个词语时,我脑中一片空白,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语,可当主考官将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出来以后,我就正确的书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借助释义,我们就可以想象,就可以正确书写陌生的词语。

汉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力量,它带着我,翱翔于远方。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八

20xx年12月13日晚上,我去田阳县验中学观摩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

来观摩的学校很多,有实验小学、定律小学、三雷小学、田州镇中心小学、田绢小学、度立小学和隆平小学。到7点钟的时候,比赛开始了。首先是低年级组的比赛,现在上场的是实验小学,刚开始,实验小学还挺顺利的,可到了后面,实验小学还剩一二个人了,我不禁为她们捏一把汗。

低年级组的选手比完了之后,就到中年级组的选手比赛了。因为是四、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所以都很厉害。她们这样不分上下地比着,我的心也就一直“怦怦”的跳着,心想:实验小学的姐姐们能不能赢呢?真希望他们不要输啊!比赛终于到了白热化程度,有很多学校的选手都相续被淘汰了。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心里又想:我们实验小学还剩三个人,而田州镇中心小学只剩一个人了,看来实验小学赢定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实验小学的姐姐们赢得了中年级组的比赛。后面还有高年级组的哥哥姐姐的比赛,可惜太晚了,我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通过观摩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古人是多么伟大,他们造出了一个个字。就比如说“孝”这个字,它的结构是“老”在上,“子”在下,就说明儿女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时,我也很佩服能去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哥哥姐姐们。因为,平时妈妈三申五令地叫我复习。我却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去找其它的小朋友玩,到了现在,我才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不过这不要紧,因为最重要的是我参加过了,而且我以后也不会光想着玩,还要多听妈妈的话。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复习,多听妈妈的话,争取以后被入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最近,田阳县教育局举办了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和妈妈有幸能到现场观看。看了这场比赛,使我受益匪浅。

本次比赛分为两个部分:小学部分和中学部分。小学部分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中学部分则只有初中组。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均有田阳县实验小学、田州镇中心校等六个代表队,初中组有田阳县实验中学、田阳县初级中学、田阳县民族中学三个代表队,每队各有五名选手组成。比赛的规则是每个选手轮番上台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错被淘汰,答对就顺利进入下一轮比赛。

比赛开始了,先是低年级组选手们上台,三十名选手既严肃又紧张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众们以阵阵的掌声给予鼓励。前面的听写题比较容易,选手们一个个答对了,后面的出题越来越难,台下的我也被难住了。例如“露美村”这个词,我曾把“露”写成“路”,场下的许多观众也和我一样,错写这个“露”。正当我们为台上的选手担忧时,她居然写对了。台下的观众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一边看台上的比赛,一边听妈妈的解释。原来,露美村是那满镇的一个村,是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的联系点。自从20xx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露美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家园。如今的露美村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乡村。电视上就经常播放该村的画面。“哦!妈妈,也许这位选手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吧。”我想如果要增长见识,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低年级组的比赛结束后,接着是高年级组选手上场比赛。高年级组听写的词汇大多数来自课本,选手们应答得心应手。最值得我敬佩的是,他们一个个书写端正,字迹清晰。这不禁使我想到我在学校参加初赛时,听写“拮据”和“干涸”两个词时,把部首“古”的横竖写成横撇,结果被淘汰,也就没有实现我参加本次比赛的梦想。我想我应该学习高年级组的选手写字工整的优点,并且在遇到生僻字时,多查字典,记清笔顺笔画。

高年级组的精彩比赛刚刚落幕,激烈的初中组比赛接着开始。初中组的词汇难度很大,但是选手们稳扎稳打,似乎没有一点难度。就在选手们暗暗自喜时,天空竟然不作美,雨开始一滴一滴的飘落。最后的对垒是田阳县民族中学的一位姐姐勇挑重梁,一人对抗田阳县实验中学的四位姐姐。开始她沉着应战,从一对四打到一对二,依然表现很从容。雨下得越来越大,台下的观众纷纷离场躲雨,这位姐姐的情绪似乎受到影响,急匆匆地把“闭门羹”的“羹”写成“羹”,多写了一横,所以输给了对方。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而且要学会自我检查,千万不要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是一门艺术,如果用的好,会达到妙笔生花,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果一个生僻字,说话时来几个,写作时来几个,会让生活更有趣;汉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恶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多重复读几遍,多推敲一下字词,会有更深层的体会和理解。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已经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已经让中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多读好书,多写汉字。

最近,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也让我对汉字的“六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切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无穷。看着电视上稚嫩的的学子们认真答题的样子,蓦然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那些学生太差劲了,都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居然连一些简单的词语或成语都写不出来。可随着难度的增加,有些字我也写不出来了。此刻,我才觉得自己太小瞧这比赛了,同时,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赛了。随着信息化的出现,很多的人越来越不重视汉字的书写,键盘时代带来了输入的效率,也带来了提笔忘字的尴尬。数字和信息化时代,手指飞于键盘之上以及快捷联想的功能,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汉字的书写的确少了一些感情和依恋,提笔忘字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我们都快成了汉字“失写族”。

汉字的魅力和难点在于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有些字,有些词,看着可能知道怎么读,可听在耳里准备写的时候,要么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么是觉得既像这,又像那,越琢磨越不会,越琢磨越不像,最后,要么写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写对了的改错了,与平常的电脑打字完全是两码事。

电脑打字,即便遇上不会或者是忘记了的字,连拼后选择便是,很方便快捷。可正因为这样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该储存在人脑里的东西全存电脑上去了,最终的结果是手指越来越灵活了,可字却是越来越不会写了。

我喜欢这样的比赛,我们需要这样的比赛。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所说,“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比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篇九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说到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写一些常用字。但浩如烟海的汉字王国里,有多少是你不会写的?又有多少被你遗忘了呢?于是汉字听写大会诞生了。我一连观看了几期南昌的汉字听写大会,收获多多。

先说半决赛吧。当我看的时候,已经报到“不共戴天”这个词了。而这个常用词,场外正确率只有60%。真是越常见的词,越容易写错啊。

当报到“惭凫企鹤、簠簋不饰”这几个词时,我彻底傻眼了:什么词呀?听都没听过,真让我大开眼界。

“藜蒿”—主持人一说出口,观众们都笑了,我也笑了。南昌最有名的特色菜就是“藜蒿炒腊肉”,有谁不会写?可是场外正确率只有40%。场上有一个女孩把“藜”字下面部分写成了“水”,只能勉强算对。原来,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字也很容易写错,因为汉字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决赛更是精彩纷呈。常见字“电饭煲、周公瑾、昙花一现”竟然都有选手写错!而“梅汝璈、牝鸡司晨、灌婴”更是难倒了许多人。特别是“灌婴”一词,南昌最初的建成者就叫灌婴,作为南昌人更应该了解,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让我叫好的是,当写到“镗锣”一词,评委和选手产生了分歧。有选手写成了“铴锣”,评委判为错误,选手大胆提出异议,最后评委翻查字典,认定正确。我不禁为那些学哥、学姐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激起了我学习汉字的更大兴趣。在这个键盘取代手写的新时代里,我们一定要牢记汉字,牢记母语,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经久不衰,让汉字在世界舞台散发璀璨的光芒。我爱你,汉字!

江西南昌进贤县实验学校五年级:胡歆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