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质5篇)

小编: ZS文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篇一

一、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深入钻研文本

教师要熟悉文本,只有对文本有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时目标的设置,因为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蓝本。要根据所教学生年龄和所处学段的特点,准确了解学生的情况,认真思索编者的意图,对课文重点进行甄选,以此来确立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课时,落实到每一举措上。例如,识字应包括字的音、形、义的识记。读课文应包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效课堂教学中“效”简而言之是实效。我们对于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要求、是采取何种方法达到这些预设标准的。只有这样细化目标才有可行性、方便落实、便于考查。

2、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

新课程的改革,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者,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填鸭式”,要让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探索。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文本重点、学习难点等情况下进行预设。忽视学生的课堂不会是有效的课堂,同样离开了文本的学习也是无效的学习。

二、有效的课堂互动和引导

1、引导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要求学习,自觉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构建。新大纲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自主探究是在学生充分运用老师所提供的和学生自己在课堂外所搜集资料或者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不能让学生束缚在课本内容之中,不能迷信老师,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理解、评价和质疑,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善于评析归纳学生

评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差异也很大,教师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通过讨论与交流,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的掌握。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清晰地归纳,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在共享团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整体优化诸要素,有序构建,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教师对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效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篇二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本文从数学课堂提问所起的作用,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作用问题优化策略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所起的作用。

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实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

3.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作用这么大,但许多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行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但作用发挥不大,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提问“重数量,轻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表面上看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提问“重结果,轻过程”。课堂提问只讲究回答错与对,而不作具体分析,或常常用优生的思维替代全班同学的思维。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教师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三、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策略。

怎样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才能提高数学课堂实效呢?

1.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达准确。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在的意图,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好的提问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学生关心的热点,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好的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准确严谨、清晰简练、形象生动的言语表达出来。提问要切忌盲目随意,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或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或表达不清,这样的提问会适得其反,不但收不到提问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紊乱。如在学习直线、线段、射线时,学生对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所以我设计如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概念。

直线比射线长吗?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由于直线是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而射线有一个端点,只有一端可以无限延长,所以有的学生就错误的认为直线比射线长。实际上,它们都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都无法度量,所以就无法比较长短了。

2.提问要难度适当,面对全体学生。

问题太容易,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出来,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只有难易适度的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解答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难度适当,面向全体。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切不可只提问少数优生或差生,而置大多数中间学生于不顾,影响全班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特别要注意关心差生,通过提出一些难度较小,估计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回答得出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强化,使他们也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困生多回答“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中等生多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让优等生多回答“有什么不同”之类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教师的关注点。如在教学三年下册用两步乘法解决这一课时,课件出示例题后,我让学困生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分别汇报各自的算法,并回答每一步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法算?最后让优等生来归纳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这样,整节课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让课堂提问做到了学困生吃到,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

3.灵活设问,把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对还没有准确和答题欲望的学生,不要强行提问;对于已经举手,跃跃欲试的学生,可先点名发言,但不能单纯以是否举手来选择发言对象,要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注意他们的神态表情。目视教师,神态自若,表明成竹在胸,这样的学生虽未举手,也可以提问他们。特别是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表现自己,他们虽然会答,但不一定举手,教师就要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从中锻炼胆量。眉头紧锁,苦苦思索,表明他们还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若教师不合时宜的提问,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反感。极力避开教师的目光,表明他们心中无数,害怕提问,若教师提问他们,会被看成是有意的,和他们过不去,因此不能在此时提问他们。对于这些学生当然不是不管,而是要在适当的的时机,向他们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12.8

-7

12.1

我及时说:“我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算的,你认为这样对吗?”请同学来分析做错的原因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12.1,应该把这题目怎么改?这样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纷纷动笔改正。我接着请刚才算错的那位同学上黑板改,他这次改对了,这时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留空思考,恰当评价。

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掌握时间,一般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当学生稍有停顿时,要让学生思考继续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想,必要时才引导或暗示;当学生回答有错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之后,教师才发表看法。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热情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表扬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着重表扬他们答对的部分,然后再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不足之处。对优等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当然要鼓励,但也要在更高层次上要求,促进他“更上一层楼”,防止骄傲自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非常重要,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提高认识,优化课堂提问,才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1.《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论文汇编》中的《谈谈课堂提问》

2.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课堂提问艺术》

3.小学数学专业网:第一学习网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篇三

1、观念。

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我们不能不了解历史,不光我们祖国的历史还有外国的历史,我们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

2、兴趣。

虽说兴趣不能决定一切,但培养兴趣对学好历史也很重要。没有兴趣,会觉得学历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3、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

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4、“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

“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

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5、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

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6、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

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7、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5年、1776年、1777年、1783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8、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

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篇四

巧用提问艺术,提高课堂实效(教学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巧问妙问,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课堂巧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是推动课堂进程,协调教学关系,拓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设疑、质疑、解疑是语文新课程理念师生互动的主要实践方式。应该说,现代语文课堂并不缺乏提问,但在操作层次、尺度把握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实践证明,不科学的提问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问答兴趣

学生的迫切需要是促使其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能动的良好开端。艺术地设置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及“赤壁之战”的宏阔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提问由这些音乐和场面想到了什么,学生的话题一下子就打开了:有人说,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刘备、孙权,想到了周瑜和诸葛亮,想到了华容道,想到了关于“捉放曹”的片断,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就觉得有话可说。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谈谈作者所崇拜的人物,从而引出周瑜,揭示文章主旨。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自己回答,问答之趣横生。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穿透力,把学生推向一种“喜问乐答”的心理状态中去。

二、由浅入深,把握问题难度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仅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如《祝福》一课,如果这样提问:作者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显然,这个问题较难,学生吃不准。但我们可以分层提问,降低难度。第一,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村妇女,但有些迷信和愚昧。”第二,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最黑暗的封建社会末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们缺乏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分解成两个易于解决的问题了。

可见,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不切实际,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或者问题过易,答案一望便知,那都会失去提问的意义。因此,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使学生乐于思考,要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三、顺其自然,抓住提问时机

种子发芽,孕育生产都是有时机的,不按时机,不顺其自然,就难以奏效。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回答问题不能深中肯綮;过晚发问,引导过甚,问题苍白无价值。有些教师常常是在导入新课时用到提问,随后就开始了“满堂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兴趣广泛的中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其实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博闻多才,让自己时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抓住契机,适时发问,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思维开阔到最广处,这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

比如在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问:杜十娘的悲剧原因是什么,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不妨先让学生详细了解杜十娘和李甲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充分认识杜、李二人形象的基础上,再挖出李布政这个幕后黑手,然后再适时回到先前的问题,这样就会水到渠成,取得圆满的教学效果。

可见,提问重在深入浅出的引导,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并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四、活跃课堂,营造互问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是打开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敢问敢答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做到单向发问是不够的,还应该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互问,把课堂交给学生。

笔者在教《人生的境界》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疑问:“请一位同学列举出历史上有影响的.一位人物和他们的价值观”,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这些人物和价值观属于哪一种境界?答疑的同学,有权利自己出题,再考问其他同学。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同学发问“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的发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的则讲了诸如“三个泥水匠谈工作目的”之类的故事。在互问过程中,有学生响应,有学生反对,激烈的课堂互问气氛使教学目标愈辩愈明。这样既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沉着自信、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

五、科学评价,强化问题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问后,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评价和引导,不能在学生回答后置之不理,这样既不能形成科学的结论,又不能给回答的学生以再次参与的信心和勇气。

提问的艺术不仅仅表现在怎样提出问题,还应该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如何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地下个断语“对了”、“错了”。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和“激励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可能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意识,帮助他们驱散畏难情绪,获得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并诱发他们形成异想天开的创意和标新立异的观点。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著.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5,第1版.

[2]朱光潜著.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9,第1版.

符尤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篇五

审视目前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束缚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我们教师应该从那些方面投入呢?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堂教学的目标要落得扎实具体

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也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白了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具体操作的能力训练应该落在什么位置,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才能在课堂上紧抓四十分钟要质量,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教师的提前备课。老师在课前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所学的内容来确定目标和重难点。目标一定要切合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来制定,不能太大、太多,也不能太低,要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上加以提升有所收获才行。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要明白这节课有两个知识点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弄清楚的:一个是单位“1”的理解,另一个是分数的意义。那么为了这两个内容我们要安排哪些活动和场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知识为基础来进行新知的学习。在活动中我们关注了个体知识和能力发展,同时,是否注意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这些均是课堂能否取得实效性的因素。只有做到了胸中有课堂,眼中有学生,才能扎扎实实的定下可行的目标,才能使活动顺利的进行。

二、联系生活实际找寻好问题的落脚点

也随时会有数学问题的提出,老师要善于从学生身边的场景和故事入手寻找好问题的落脚点,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例如教学体积单位一课中,老师在课前安排了一个乌鸦找水喝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水、石子占用空间。然后在课堂上用一个试验说明:同样的两个杯子一杯装满水,另一个里面放个西红柿。问学生“如果把一号杯子的水倒入二号杯会怎样?”学生喧哗了“水会从杯中溢出”实际问题出来了“问什么水会溢出呢?”孩子们马上想到西红柿占据了杯中的空间使水无法全部倒入。到这儿老师转入了体积概念的解释水到渠成,不仅使学生感到很有趣,而且形成了牢固的认识。

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实践活动与知识的结合,纯理论的东西孩子是不理解的,只有让他们感觉到、体验到、亲身经历到,这样对知识的`吸收才是最好的。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做题的能力,还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实践的运用。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仅靠一张张试卷,一本本作业,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看到许多孩子会算出1.25与12的积,但是他算不出1.25元一斤的苹果,买了12斤用了多少元钱。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在我们的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去用数学: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品屋的游戏。把班中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的学生都有分工安排。发放了足够他们购物的“人民币”,在每组里面分别组织了两个商货点,负责销售各种日用品。活动中孩子在忙着买东西和卖东西,无论是买还是卖,他们都要经历找钱和算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元角分的具体转换计算是必须要弄清楚的。孩子不仅学的扎实,而且体验了数学的乐趣。再走入生活,他的实践能力肯定不会弱的。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孩子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把孩子交给真实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形成思维发展能力,这才是我们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四、利用“空洞”和“灰色地带”调整教学

些极易使学生犯错的问题,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中易入的空洞。我们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和利用这些典型的错误,在教学中适时的布下一个个“陷阱”,设下“洞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洞内。这样,在反复的挫败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直觉的抵抗,形成高度的问题警惕性。敏感度提高了,自然注意力和思维力会相对很集中很活跃。那么岂不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学中的“灰色地带”情况也随时会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不是一直集中的,他们年龄的特点也决定了课堂效果。老师总会在兴致高昂的时候,发现几个答题不对路的学生。这时候可能有的老师会巧妙点到,然后继续下面的正确的答题活动,也许有的会大发一通火。其实,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并不可怕。我们要善于发现班中学生的不足,了解形成原因,在教学中用我们的语言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孩子。这些存在灰色地带的学生可能智力上没有障碍,只是在某个认识方面存在薄弱。我们要抓住每个错误点,作为教育的契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喜欢你这个人,才能使每个学生都爱上你的课。

相信每位负责任的数学教师都能够从学生出发,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把我们的数学课堂营造的更加灿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