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8篇)

小编: 飞雪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一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庆祝方式有哪些: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三、关于元旦的古诗和诗歌:

《如梦令元旦》毛泽东(1930年1月)

宁化丶清流丶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元旦试笔》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守岁》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二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科学家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科学家经历种种磨难,最后终于成功的事情。

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教育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未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他生在意大利,是一个近代科学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对光的分解研究,打开了近代光科学研究的大门。他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以后人们研究光时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点事出去了,临走前叫牛顿煮鸡蛋吃。等到老太太回来后,问牛顿鸡蛋煮好了没有,牛顿边工作边说煮好了。等她掀开锅盖一看,被惊呆了。原来因为牛顿忙于计算,错把怀表当成鸡蛋放进锅里去煮了!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没事时也读读这本《科学家的故事》。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三

元旦节到了,在画手抄报的时候,你知道内容资料该写些什么吗?快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虽然不如春节那样受重视,但毕竟是一个节日,而且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知道的节日,所以很多国家也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会放假,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将元旦定为了法定假日。

在元旦这天庆祝的方式,普遍是团体性的活动,在学校里面感受会深一些,在上学的时候,每个班级都会组织元旦晚会,而且不仅是在班级里,学校也会组织元旦联欢会,在以前的时候,农村会组织敲锣打鼓祝元旦,现在很多卫视会在元旦这天举行元旦晚会,而且很多人会选择在元旦这天出去旅旅游。

如果说庆祝元旦,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的,那就要说农村了。在农村,到了元旦这天很多家庭会选择燃放鞭炮,或者是杀鸡宰羊,同时还要举行拜祭等活动,一家人团聚聚一次餐。

1、元旦送礼:一斤花生二斤枣、愿你跟着好运跑;三斤桔子四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五斤葡萄六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八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

2、元旦送礼太俗套,祝福没花招,只有祝愿亲爱的朋友们:天天被财神爷骚扰,时时被弥勒佛普照,大把赚钞票,快乐哈哈笑,幸福跟着跑。元旦快乐!

3、元旦送你“十乐”:有事想着乐,没事偷着乐,脸上露着乐,心头藏着乐,路上走着乐,后面跟着乐,身边拥着乐,梦里抱着乐,生活太多乐,你要悠着乐!

4、元旦送你七彩蛋,愿你砸出美好愿;砸开红蛋鸿运缠,砸开橙蛋幸福伴,砸开黄蛋如意现,砸开绿蛋顺利缠,砸开青蛋享平安,砸开蓝蛋成功连,砸开紫蛋大团圆;愿你元旦砸砸蛋,祝你砸出一生欢!

5、元旦送你四发“旦”:无忧“旦”祝你无忧无烦,成功“旦”让你成功圆满,吉祥“旦”愿你吉祥满天,幸福“旦”盼你幸福无边!元旦快乐!

学校食堂里的饭干净卫生,做到让我们学生细嚼慢咽,保证营养吸收好,吃的饱真是校园如此之美,引无数学生都喜欢啊!

虽然元旦快到了,可是这是我们__年级的学生在中学内度过的最后一个元旦了,不无可惜啊!但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烦恼。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个中学的最后一个元旦吧!如果在中学内的最后一个元旦都不快乐的话,那不是遗憾?所以让我们尽情欢笑吧!

展望未来,冬季长跑等对自己有益的活动更加积极,踊跃,再创佳绩!我希望我的成绩可以更加好。我也希望学校内种植的绿色植物,让空气更加的清新,万事皆上一层楼!

回顾过去,张望未来,让我们欢度元旦,共度这个美丽的时刻!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四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到老师讲授的学问,如果没有搞明白,非常担心老师讲授新的东西。

对古文不是很了解的朋友需要注意两个“有”字不同的含义,前面一个与现在的含义同,后面一个同“又”。

杨伯峻先生这样翻译这一章: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钱穆先生的意见跟他差不多:子路听到一项道理,若未能即行,便像怕再听到别一项。

将“未之能行”理解为没有去践行似乎不怎么恰当,因为孔子传述的东西,有许多不是马上能践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时机,比如许多制度上的东西,怎么去践行?即便是做了官,还有一个“思不出其位”的问题。所以,“未之能行”理解为“还没有着手去研究、没有搞清楚”这一类的意思比较恰当。

这种心理,即便放到现在也一样,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功课没有搞清楚,新功课又开始了,非常着急。

泰伯篇有这样一章,是孔子论述学习的,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与子路,一个说,一个行,师徒二人言行相合,可以作这一章完美的注解。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又称仲叔圉,是卫国的大夫,“文”是他死后的谥号,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

前面讲过一个关于孔文子的故事,这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比较有心胸,也知大体。

在宪问篇有一章,也涉及到孔文子: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季康子与孔子这段对话中,透露了两点信息:1,其时的国君并不是铁饭碗,不好好干,也会失去工作,而且下场还往往比较悲惨。2、孔文子等人都是卫国一等一的人才。在过去说到这种人的时候,不但指他们有能力,也得有与之相匹配的道德支撑。

从子贡问孔子的话里可以知道,“文”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谥号,不到一定的程度是得不到的,历史上但凡谥号中有“文”的人,都做过一些说得过去的比较不错的事情。古人一向比较认真,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丝毫不肯含糊。到汉武帝死的时候,还有人因为汉武帝的谥号入狱,他们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折腾得民不聊生,不该享受那么好的谥号。

孔子告诉子贡:孔文子勤勉好学,不耻下问,所以谥他为文。

敏和好学是两回事情,敏通常指对事情比较敏感,反映迅捷。有了政事马上处理,不积压,有了不懂的问题马上向人请教,都可以算得上敏;好学指对自己所不懂的事情而言;不耻下问指求学的方式与态度。

勤勉于事,又肯学习,不但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也能方向身架,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种人自然没得说了,被谥为文非常正常。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先生评价子产说:子产在四个方面达到了君子的标准:

1、为人端正恭敬。

2、侍奉君主有敬畏之心。

3、养民以惠,这一句话的含义可以参照“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句。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以惠待民。

郑国在子产执政的时候,老百姓放纵惯了,子产严政治国,曾遭民众辱骂,他冲破阻力,将刑法铸在鼎上告知所有的人,必须照着鼎上的内容执行,敢乱来,就照着鼎上说的办你。在治理取得成效之后,民众又作歌赞颂他。

对“养民也惠”的含义,应该从更广义地概念上去领悟,通过法治为郑国人提供了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就是他留给人们的恩惠。

子产被有些人误读为法家,也是源自他针对郑国现实强调法治治国。如果需要在现代社会找个例子,大概新加坡庶几类似吧。

4、使民以时。这个就不说了,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了。

这四条加起来,就是一句话,照着礼乐制度的要求去做。

有心人读这一章的时候会发现,它是君子在古代是执政者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古人对执政者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随着礼乐制度的崩塌,随着礼乐文化的蒙尘,君子渐渐与权力脱钩,开始成为高尚的代名词。

有人曾经连篇累牍跟我掰扯,试图说明君子和执政者是两回事情。有人想不通,我很理解。但是文化必须依附于历史,既然研究《论语》,必须要代入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与文化习俗,如果非要将今天君子的符号放进2500年的文化中去不可,谁也没有办法。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你会发现古人经常会说一些莫名其妙地昏话,毫无意义,淡而无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逻辑都是错的。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先生说:晏平仲善与人交,相处得越久,人们越尊敬他。

晏婴,字仲,谥为平,晏平仲是将字与谥连在一起来称呼他,可能是为了既表示尊重又表示亲近的缘故吧。

晏婴是春秋时期的又一个名人,如果研究一下有关他的历史就会发现,孔子的许多思想与他如出一辙,都是在礼乐文化大背景成长起来的贤人,出现这种现象不奇怪,都是在礼乐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嘛。这也说明了一点,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集礼乐文化之大成,并非全部独创,这是研究者们应该注意的一点。

孔子在这一章里评价的是晏婴的一个优点:善与人交。

有的人就像一瓶好酒,年愈久,香愈醇。晏婴无疑是一个有这种优点的人。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五

2.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 富兰克林

3.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4.立足于诚实,其乐可无比。 —— 戈特

5.忠诚需要完完全全的真实。 —— 夏尔丹

6.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 列夫.托尔斯泰

7.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 怀特

8.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9.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 —— 西塞罗

10.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 巴尔扎克

11.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 莎士比亚

12.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 瓦·阿扎耶夫

13.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 契诃夫

14.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六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

令尹是楚国除国君之外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别的诸侯国的国相或者上卿的地位。子文曾经三次做过这个官职,又三次被从这个官职上抹了下来,可以算是一名老运动员了。

做令尹的时候,他脸上没有兴高采烈的神色,被罢免的时候,他也不感觉到沮丧,一切都平平淡淡。特别在离任的时候,一定会把自己在位期间的事情与继任者交代的清清楚楚。

子张就以此来请教孔子:子文这个人,做到这个程度,到底怎么样?

孔子说,可谓忠矣。

将工作交代给继任者,这不过是一个官员正常的职责,应该做的。能做到这样,自然可以算是忠于自己的职责了。

能做到忠当然非常了不起,但是离着仁的标准还有差距。

孔子说“未知,焉得仁”的意思不是不知道,所谓“未知”是否定的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子文还达不到这种标准。

贫而乐,富而好礼,做了令尹无喜色,被罢免不沮丧,不正是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做到的而又非常难做到的吗?为什么到子文这里孔子似乎并不对这些品质表示认同?我想这是许多人会感到纳闷的一点。

2)

陈文子是齐国大夫,《左传》记载了二段陈文子与崔抒弑君有关的言论。

第一次是齐庄公攻打卫国之后,准备捎道揍晋国一家伙的时候。其时,晋国是诸侯国盟主,这齐国也是承认的,也就是说齐国也是晋联盟的成员,接受晋国领导。

既然如此,齐庄公为啥胆子这么足,揍完了卫国竟然还精神头儿十足地准备去揍晋国?大家要知道春秋时期的盟主最大的特点是以力假仁,就是说不但要仁,而且还要猛,仁是承载在猛之上的,不猛是做不了盟主的,当年宋襄公就梦想在齐桓公之后做盟主,国内的人都反对,原因很简单,送给太小,不够猛。齐国既然承认晋国是盟主,起码说明一点,晋国比齐国猛,齐国揍不过晋国。

齐庄公胆儿肥的真正原因是这样的:晋国前段时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内乱,整个国家的力量几乎全部被搅和了进来,栾氏家族被清除,栾氏家族的掌门人栾盈流亡到了楚国,又从楚国转移到了齐国。栾盈到齐国的时候,晏婴等人不同意接受,那边跟人家结盟,这边接受对方的叛臣,从理上说不过去。

但齐庄公不管那套,这老兄是一个身强力壮武功高强的主儿,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炫耀武力,不喜欢按套路来,从来都是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能把握时局。

栾氏家族在晋国是非常有势力的,栾盈虽然被驱逐,但还不死心,他想回去召集拥护他的人,东山再起,从新再来。

为此,齐庄公利用晋国要嫁女到吴国、齐国需要送陪嫁的媵妾到晋国的机会,将栾盈和他的手下偷偷带进了栾氏曾经的根据地曲沃。

栾氏的势力也真不是盖的,栾盈回去三鼓捣、两鼓捣,又在晋国兴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齐庄公这次攻打晋国,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沾点便宜,这也是他不顾大家反对,硬要留栾盈支持栾盈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明白了,一切都能罩得住。

对此,晏婴进谏说:你依仗勇力攻打盟国,如果被揍了,倒是咱们的福气。如果不幸的话咱们赢了,无德有功,估计作为国君的你一定会倒霉哦。

现代人对晏婴的这种讲话的方式尝尝会感到迷茫,咋打输了倒成好事了?

大家去看《左传》经常会发现这种奇谈怪论,一个国君,好大喜功,结果受到了一点挫折,就会有见识的人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惩戒对于一个国君来说还很不够,他还要继续倒霉。接下来的事件会印证这位老兄的见解,倒霉的事情接着上门(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宋襄公的故事,这位老兄的英雄事迹是这种现象的完美诠释版本)。

从这种思维模式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先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有理论,有应用,理论能结合实践,非常了不起。

按照这种思维方法,翻译一下晏婴的整个思想过程是这样的:

1、作为联盟成员,乘盟主家里出乱子来沾便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谓不道德也就是违背了当时的礼法精神,为人所不齿,这样干别的诸侯国不会支持你,不敢跟你交往。今天说的还好好地,明天就翻脸,什么规矩不讲,这种人谁愿意跟他来往?谁愿意支持这种人?做人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失道寡助,就是指这种情况,道就是指人们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3、如果这次打败了,会怎么样?至少对齐庄公有两个好处,第一,他终于可以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往往都会脚踏实地,不会乱来。第二,由于前面干得有些过火,又加上被人揍了,他就会老实许多。老实许多的表现就是俯下身子好好管理国家,对内安抚国民大臣,对外跟别的诸侯国好好交往,向盟主赔礼道歉装孙子。

如果能做到这些,后来的一切事情就不会发生。

4、最不幸的结果是打胜了。如果打胜了,齐庄公本来就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这下就更找不着北了,那么离掉坑里也就不远了。

东方有谚: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西方有谚:上帝想让谁灭亡,一定会先让他疯狂。

3)

除了晏婴进行了劝谏之外,崔抒也劝:不行。我听说“ 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你好好考虑下。

“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是当时的政治格言,描述的就是齐国攻打晋国的这种情况,意思是小国如果想乘大国有难的时候,上去踹两脚,拣点现成便宜,将来一定会受到报应的。

崔抒本心并不想阻止齐庄公,他对齐庄公恨得牙都痒痒,这个家伙有事没事就去泡自己的老婆,泡了自己的老婆不说,还把自己的帽子拿着到处送人,之所以憋到现在,实在是因为得罪不起。

虽说齐庄公把崔抒的帽子染得绿油油的,但崔抒却绝对不是一个窝囊废,在齐庄公年代,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物,非常有势力。这势力也并不是由于齐庄公占了他的便宜,感觉良心上过不去,所以特别照顾他,补偿给他的。

春秋时期国君虽然牛,可以照顾一个人,给他封地,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敢要的。

土地谁不想要?有了土地他得保障土地上的人民拥护他,保证别的大夫愿意支持他,承认他。否则,还不如不要。就像现在一个孩子拎着几百万上街一样,那可是一桩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们看那段时期的历史,经常会看到国君封赏自己的亲信,明明那个亲信也是非常贪的人,历史评价也不高,可是他左思右想,搞到最后就是不肯要。

不肯要并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如果拥有的太多了,而你的德行又配不上你拥有的,那么就意味着你快要倒霉了。

之所以啰嗦这些春秋时期的常识,是想告诉大家,崔抒下面的事情也许做的不对,但是他绝对非常有水平。

晏婴和崔抒大概是齐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了,他们却没有说服得了齐庄公。

陈文子私下里拜见崔抒,想看看他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是否有别的办法阻止齐庄公(将如君何)。

崔抒告诉他:我给国君说了,可是他不肯听。作为成员国,老想着从盟主的内乱中获利,这太可怕了。如果大臣们都急了眼,国君可咋办啊?你先别管这事了。

齐庄公攻打晋国是在公元前550年,当时占了不少便宜,回去之后却又害怕了,欺负盟主毕竟不是玩的,所以他决定与楚国联盟,跟楚康王见个面,商量商量这事。

楚国对这件事情也非常看重,一直苦于应付来自晋国的压力,现在忽然有这么大一个国家从对方的阵营中脱离出来加入自己一方,那种感觉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而且打开馅饼还发现里面夹的竟然不是肉,全部是价值连城的珠玉。

这种感觉简直爽透了。所以楚王毫不怠慢,立马派出使臣访问齐国,——你老哥不是想见个面吗?赶紧定日子吧。

为了展现自己的势力,为谈判增加砝码,齐庄公特意为来自远方的客人举行了一个阅兵的仪式,让楚人感受一下自己的硬实力。

对此,陈文子感叹说:齐国怕是要麻烦了。我听说不懂得收敛武力,一定会伤害到自己的家族(兵不戢,必取其族)。

晋国这时候已经从内乱中缓过神儿来了:狗日的,竟然敢乘机拣便宜,看我怎么收拾你!晋国集合了所有同盟国的军队组成联军,准备教训齐国。

敌人要打上门来了,这下齐庄公和楚康王的面是见不成了。所以他也派出使者,跟着楚国的使者回去说明情况,并且请楚国赶紧派兵拉兄弟一把。

按说到了这个时候,就该收敛一些了,谁知道树欲止而风不静,在这种紧要关口,崔抒竟然还先后带着兵去攻打莒国和鲁国。

崔抒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没有安什么好心,是为了替齐庄公竖立更多的敌人,让国人更加反感他,这事谁都看得清清楚楚,唯独齐庄公除外。

终于,公元前548年齐国内乱发作,崔抒杀了齐庄公。由于前面铺垫工作做得好,虽然是一次弑君行动,崔抒得到了比较多的人的拥护,所有威胁到崔抒的人全部被清除(晏婴是个例外,名声太响,影响太大,只好放过)。

陈文子既不想跟着崔抒背上弑君的恶名,又没能力阻止他,所以一跑了之。

4)

《论语》中有关陈文子的故事背景就是如此。陈文子跑路的时候,家里有马十乘。

乘是古代战车的计数单位,因为每辆战车都配有四匹马,所以也可作为马的计数单位,有马十乘就是有马四十匹。在这段对话中,之所以强调这四十匹马,是因为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从陈文子依然绝然地舍弃中,可以看出他选择跑路的决绝。

陈文子到了一个新地方一扫听,这里的情况跟齐国差不多,既有不像话的国君,也有没安好心的臣子。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跑吧。

换了一个地方,还是不行,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啥也别说了,上路吧。

就这样,陈文子连着跑了三个地方。

对此,子张请教孔子:四十匹马都不要了哦,您老人家认为这个人咋样?

孔子说:算得上一个清字。

不跟弑君的人一起混,可不是清嘛,这个距离忠还差一个等级。

偏偏子张还非常认真,继续问:算得上仁不?

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

5)

包括本章在内的以上几个章节介绍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春秋时期几个名人的评价,看了孔子评价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愤愤然的感觉。

如果真有人这么想,请你暂息怒气,听我慢慢将其中原委给你道来。

要搞清楚上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度性质

前面谈过,礼乐制度是贤人政治,它表现在对执政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道德。

有能力才能解决问题,有道德才肯承担。这从臧文仲的故事里可以窥见其奥妙。

2、富贵机制

中国早期这套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高薪养贤。有能力、有道德,为社会出力了,就有相应的待遇,待遇什么样?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呢。

所以,对当时的人们来讲,你有能力做好,愿意做好,是应该的,正因为你有能力、愿意做,国君才愿意用你,人们才愿意跟随你,你的富贵才能长保。

一句话,做好是你应该的。

3、如果做不好,如何?

鲁国遇到了饥荒,臧文仲能躲就躲,崔抒弑君,陈文子跟着参与(不参与也不跑可是会倒霉的哦,要知道崔抒将不支持自己的和认为会不支持自己的全杀了),子文离任之后啥也不管了,爱咋地咋地。

这些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不做就会走向反面,为什么如此?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应尽的基本职责,应秉持的基本道德修养。

这与我们现在的官员一样,不贪污是应该的,不能拿着应该做的事情作为政绩。在贪污和不贪污之间,没有第三种选择。

忠与不忠,清与不清,贪污与不贪污,你自己看着办。

6)

现在许多人在谈民主,谈国外对于官员的监督力度,前数日香港准备参加特首竞选的一位老兄因为在自己家里搞违章建筑,还被媒体弄得哭咧咧的。

臧文仲、子文、陈文子都是高级的执政者,他们的道德品行如果放在今天,与今人相比,那是圣贤中的圣贤,但是孔子对他们依然有所不满,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是权力者,是一个国家的执政,享受人民的供养,所以不允许他们犯错误。孔子的言论就是对于权力的一种批评,这与现在人们对权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当时社会形式与今天迥然有别,所以批评的形式与今天也就有所不同。由于不熟悉那个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因此对于类似批评的本质存在着模糊认识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一本《论语》讲了那么多道德修养,只要几个字就可以界定它们的性质,那就是《礼乐制度官员守则》。

千百年来,已经习惯了对权力感恩戴德的人们,一边期望权力的赐予,一边随时准备向权力献媚。在这种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人们,是很难准确理解孔子的这种思想的。

许多人头脑中的所谓儒家文化和孔子的思想主张根本是八竿子够不着的事情。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七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二、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 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关于不讲诚信的故事 《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 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 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 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 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 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 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 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 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 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 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 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寓言的寓意:

1 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 对自己的信任。

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2. 寓言告诉大家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 谎去愚弄他人。

诚信手抄报(三)

新闻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八

例题:

1.某地区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分析:此题强调水资源的保护,考查学生对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中的四种做法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