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小编: 薇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所教学的是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学习,教材中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在教学时我始终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证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在纸卡片上“摆一摆”“想一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我在课堂开始就创设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

然而在本节课中我错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机会。在课堂证明2/8+3/8=5/8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小组内完成了证明过程,但在集中讲解时我没有交给学生来完成,我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让学生到前面来一边动手摆一边讲解她证明过程。在这个环节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放手。课后,我想了想,发现这个处理不够妥当。自主高效的课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把这个提高他们表述能力的机会浪费掉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的去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锻炼。

课堂就是个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最大潜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二

课前思考: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思考:

进行各单元知识的综合或者说是整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

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本次练习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的梳理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下来发现认数、除法和千克与克这三个单元学生掌握地还不错。24时记时法和长方形正方形仍然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不能灵活应付。学生能进行简单是周长计算,但是只要题目类型有所变化,学生解决起来就显得有点不灵活。另外,这次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

本课采用边说边练的方法进行,即通过让孩子先读题、思考、自主解答到课堂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个工程,让孩子经历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过去练习中孩子之所以有很多错误,原因就在于孩子不能很好地经历这样一个环节,不是没有读清楚题意,就是没有进行思考,依据自己的旧经验随意解答,最后就是一个粗心大意,表现为计算错误上面。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是一个大的阶段性的练习,通过对十个单元的知识的复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结构进行再整理再分析,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一些学生易错的练习进行仔细的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纠正,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从这次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一些基础题掌握的还可以,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犯小马虎的毛病;对于一些较有思维性的练习或间接性的练习学生的灵活性还不够,还是不能很好的分析题意,并寻找适当的方法解答,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三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综合复习和练习巩固本学期的知识。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不足或薄弱的地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问题技巧的培养,进一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后反思:

本次是对学生全面的一个检测,检查学生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情况,主要是对书本上十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的练习,因为是基础的,而且比较粗浅。所以从学生对整张练习的作业情况来,掌握的比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的学生。但不排除有及个别学生的掌握不是十分的理想,对部分知识的灵活性是有所欠缺的。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大对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适当给于延伸拓展的练习。

课后反思:

本次测试是一次综合性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正确口算,列竖式计算的情况也不错。但从此次练习中也能看出学生的估算水平有限,判断得数是三十多这一题,学生错选或漏选的很多。学生读题还是不够仔细,填空题:从8、0、5、2、3这5张卡片中选出4张摆出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错误率很高,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楚是选出4张卡片,所以填的数是五位数。看来,学生的考试习惯还得好好的培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四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2、教学例4

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请给这张纸的其中几份涂上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板书:

其中两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二,板书。

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三,板书。

其中4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四,板书。

通过以上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分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

3、动动手,折一折:认识八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几份就可以用分数八分之几来表示。

4、师生共同小结,引导得出: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八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八分之一组成的。它们跟几分之一的分数比,只是取的份数不一样。

5、教学例5

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线段,然后把它平均分成你喜欢的份数,再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几个分数,把它们写出来。

学生操作,师巡视。

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非常正确!你不仅善于操作,还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规律,真了不起!

(意图:通过动手折折、分分、画画、涂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造分数,不仅巩固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几分之几表示的含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6、小结

刚才我们把一个正方形和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正方形或一条线段又叫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鼓励生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7、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看课本第94页例5。独立完成填空,再交流,师板书出分数、、、说说所表示的意义

(1)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一个分数吗?

(2)任选一个说一说。

(3)(指着)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你能给分数的每个部分取个名字吗?

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板书: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4)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这样的分数表示的物体吗?

(设计意图:加深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5)练一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将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8、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为什么这样比?(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9、出示和

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5)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做中得。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六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2018)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http://-------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七

在教学《认识整千数》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本意是想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受一万到底有多大,没想到在孩子精彩发言的启发下,我稍加诱导,不仅达到了原有练习目的,更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延伸,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渗透了爱惜粮食的德育思想教育。

教学片断一:

生1:我和爸爸、妈妈是10粒10粒数的,数出一千个10粒是一万粒。因此我知道了一千个十是一万。

生2:我们是200粒200粒数的,数出50个200粒是一万粒。我知道了50个200是一万。

生3:我们是500粒500粒数的,数出20个500粒是一万粒。我知道了20个500是一万。

生4:我是一粒一粒数的,数出一万粒粮食大约用了2小时,我知道了一万很大。

生5:我是先数了1000粒,放在酒杯里,正好是满满一杯。于是我用这个小玻璃杯只装了9杯,10个一千粒是一万杯。

生6:我抓了一把,大约有200粒,我有抓了50把,50个200粒就是一万。

生:他们用的是估算的办法。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他们。

师:这中估算方法好不好?

生齐:好!

师:那么老师建议你们回家后用这种方法再试一试。

师:关于粮食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粮食。

生2: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节约粮食。

生3:我知道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要爱惜粮食。

师:你们今后打算怎样做呢?

生齐:节约粮食。

这道开放题的设计我本意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基础上巩固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并感受一万到底有多大。在我稍加引导下学生不仅提出并回答了超出本课范围的知识,领略了数学的思维方法,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啊!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思维是活跃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外,那些与众不同齐思妙解只要稍加引导,就会盛开出美丽的创新之花!正如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使我再一次的认识到在教学中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的道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

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

1、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 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九

香洲一小 钱晋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6页“分一分”。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会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 水彩笔一支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来了淘气和笑笑分水果,请同学们帮一帮,他们每人分到几个?(分6个香蕉、4个芒果、2个桔子、1个苹果)

只有一个苹果,平均每人分到多少?(一人一半。课件展示:把一个苹果,从中间分开,一人一半。)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苹果”呢?(学生回答。)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是用符号1/2来表示的。(板书)你知道1/2是什么数吗?(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分数。

二、新知:

1、认识1/2,理解分数的意义。(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刚才的“半个苹果”这样的分吗?为什么不能呢?(虽然这个苹果是分成了2份,但是没有平均分,所以其中的一份不能用1/2表示。师板书:平均分)。

现在可以了吗?(课件演示平均分)。这时其中的半个苹果就用1/2表示,这个1/2是怎样得到的呢?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黑板贴出这句话)(2)判断1/2 机灵狗也学会分1/2了,大家看它分蛋糕分的对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分?哪里是1/2?这个1/2是怎样得到的?(通过课件演示过程,让学生明白这个1/2是怎样得到的。并在刚才分苹果得到1/2的那句话上修改成分蛋糕)(3)涂色,理解1/2的意义。

汇报。(我把花瓶平均分成两份,涂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我把脸谱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2、认识几分之几。

老师手中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如果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了几份?请大家动手试一试,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学生折完后汇报不同的折法)仔细观察,无论哪种折法都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如果我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1/4)。大家真厉害,找到了第二个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说出后就把黑板上贴着由苹果变成蛋糕的分数过程的那句话变成分正方形,分数也变成1/4.)如果老师把其中的2份呢涂上颜色呢?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呢?4份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想涂色的份数,给它涂上颜色,并根据它想出一个分数,同时说说你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让学生说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几份?其中涂色的是它的几分之几?)谁来介绍你的涂色作品和分数?(请学生把自己的涂色作品贴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分数,并请该学生说出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3、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我们认识了1/2,1/4,2/4,这些都是分数,其实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横线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的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上面的是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在黑板上以一个分数为例,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表示什么。)

刚才的分数我们是怎样读的?先读什么,再读什么?(老师介绍分数的正确读法。)

分数应该怎么写呢?我们应该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请和老师一起读,并空写黑板上的分数。

刚才的那张正方形纸后面写分数。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

课件出示“说一说”。你能结合图,说一说这些分数表示什么吗?(其中第三个图我们可以把这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涂色的圆占了这个整体的5/6,而如果学生说出空白部分表示的分数也要鼓励。)

2、我会填。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2)根据分数给图形涂颜色。(3)填出分数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纠正。

3、我会判。

(1)图中涂色部分都能用3/4来表示吗?(2)把一个西瓜分成5分,其中一份是它的1/5.4、我会选。

关于分数读法和写法的选择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五、分数小游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题目是《元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板书:解诗题)

预设一:生1:“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

师:对!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预设二:生1:“元日”就是过年。师:对!农历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旦师:你说的是公历新年,如的第一天,而元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4、再读诗题,显然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说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5、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那么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一起来读读古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古诗,明诗意。

任务呈现:1、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指名读。)

2、你读得真响亮!音真准确!谁还想读?

(第一次读就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真了不起!谁还能像他一样读?)

3、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韵味,很欣赏你!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生齐读)

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仅读正确还不行,还得!(理解诗意)

你们平时都有哪些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呢?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改怎么办呢?

(二)理解生词,学习生字

任务呈现:2、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通过自学,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谁来说说你掌握了那些词语的意思呢?

1、“爆竹”是鞭炮的意思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

1)生字“爆”怎么记住它?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2)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一年过去了)

3、屠苏: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师:谁对喝屠苏酒这一风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喝屠苏酒吃从年少者开始,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师:“屠”现在的意思是宰杀牲畜,屠杀。

4、“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他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5、桃:桃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瞧!这就是桃符(出示课件:门神对联)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像这样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师:新桃就是:新春联;旧符:就是旧的春联。“新桃换旧符”就是——?

7、理解词语的同时还认识了3个生字。现在我们把这三个生字来描红。注意写字姿势。

(三)理解诗意

借助字词的意思我们能很快读好诗句的意思。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诗意。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补充。

1、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人们是那么开心、快乐。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读出欣喜、兴奋!)

2、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阳关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崭新的大红春联,沉浸在暖洋洋的喜庆中。多么美好的景象!谁来读?指名读。

3、、刚才两位同学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我们同桌合作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你说前两句,我说后两句。

4、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涌现出哪些四字词语?指名说。

出示词语,齐读。

鞭炮连连欢天喜地举杯同庆欢聚一堂旭日东升喜气洋洋红联祝福辞旧迎新

任务二:想画面、悟诗情

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读懂了词语,理解了诗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再来默读古诗。

{学生默读}

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爆竹声中一岁除”

(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4、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

生: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喜气洋洋

是啊!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3、再看“除”字。在清脆的爆竹声中送走的是什么?(生:一年的不如意。一年的烦恼。苦涩的一年。)迎来的是什么?(生:充满希望的新年)

4、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在爆竹声中逝去!读

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预设2:春风送暖人屠苏。

1、1)(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

(教师板书:喝屠苏)

2)课件出示: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

师;说的真好!把全家人的理想蕴含在酒中。

3)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全家人对新得一年的?(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

2、再读这句,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体的理解。

(生1:鞭炮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温暖。生2:喝了酒心里暖洋洋。生3: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年轻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又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所有的中国人在春节这个创痛节日里的欢天喜地。)

真实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片暖洋洋。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预设3:“千门万户曈曈日”

1生1: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教师板书:迎红日)。

3、对~!有阳光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希望。让人觉得前途无限光明美好!读出这种感觉。

4、让新年的太阳更温暖更明亮一些。

预设4:“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教师板书: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除旧布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5、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资料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联系背景,领悟诗情)

1、出示:背景资料

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得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师:理解的真好!把你的理解放进读中。生读。

师:一个“总”感受到王安石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我们一起向他一样读。

3、再读题目“元日”。(齐读)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

生:美好生活的开始。心得政策的开始.......

元日仅仅是描写春节欢庆的吗?

生:抒发自己为民造福的情感。

4、四年级的孩子能基本读懂几千年前的经典诗句,真了不起!边读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汇聚成诗中的一个字就是“暖”

这是经典诗词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是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生:当上宰相心里快乐

师: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喜悦,一个智者内心的温暖。

此时,王安石刚刚当上宰相,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在他眼里,那声声爆竹是那么悦耳,那迎面而来的春风也有了暖意,就连刚哪出的屠苏酒也有阵阵暖意,一切事那么美好。

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带着这美好祝愿再读古诗。

5、暖洋洋的晨光中,响起阵阵喜庆的鞭炮声,这时王安石看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忍不住大声吟到:“爆竹---”(男生齐读)

诗人的志向就是在全国上下推行新政策,让老百姓过的更好,当时身为宰相的他对做好这件事充满了自信,口中不由吟到:“爆竹---”(女生齐读)

学生自由背诵。

师:这热闹的场景已经深深地的扎根在你的心中。指名背

师:王安石的志向就在这28个字中。指名背

6、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真了不起。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出示检测题:

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我们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

看能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体会到他诗中景,心中情。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座宝库,再次领略古诗的美妙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