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汇总9篇)

小编: 文轩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一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耳朵,激发幼儿对探索耳朵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的耳朵

一、猜猜它是谁

1、出示小兔的图片,猜猜是谁来了?

(1)请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2)还有谁明白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

2、课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们看这是谁?

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它的耳朵也是长在头的两边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此刻谁来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长在哪里?

(小熊的耳朵是半圆形的,长在头角上)

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角上的?

小结:原先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

可是它们有十分敏锐的听觉。

二、探索其它动物的耳朵

1、看!鸡妈妈带着小鸡也来了,

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

小结:原先小鸡是有耳朵的,小鸡是没有外耳,仅有内耳,但它们同样都能够听到声音。

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仅有内耳,没有外耳?

三、观看动画片:让我们一起玩

1、这天,还有一些小动物要来一起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幼儿观看动画片,提示:重点看动物的耳朵。

2、又来了哪些动物?

有小猪,小老鼠,有猴子,还有老虎。

3、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4、它们都玩了什么游戏?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游戏能够玩?哪些游戏不能够玩?

四、动手制作:搞笑的`耳朵

用橡皮泥捏动物

提醒:你想做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又是怎样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二

1、操作材料:碎纸、尺、铅笔、梳子、丝绸、塑料袋、硬币、钥匙等实验物品。

2、幼儿用书。

一、“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出示梳子)这是什么?(梳子)介绍桌上的纸屑。

师将梳子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梳子是否有变化;然后在肘子底下边摩擦边口中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幼儿说,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摩擦起电

师:小纸片主动跳到我梳子上,猜猜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猜想。

师: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你们自己试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请个别幼儿示范:谁会变这个魔术,请你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4、师再次示范,揭晓答案。

师: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吗?(在做一次)请幼儿看清楚是怎么变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5、幼儿再次实验,并小结:梳子经过摩擦好,靠近纸屑,纸屑就会被吸起来。

三、幼儿实验并记录,观察静电现象,教师进行指导。

1、师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幼儿用书)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在看看,桌子上还有什么,除了梳子在绸布上摩擦后能把纸屑吸起来,看看这些东西会吗?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实验,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3、集体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说实验结果?有谁的结果不一样?

4、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对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再次进行实验,分享结果。

5、师总结,简单解释静电现象。

为什么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不能呢?能吸起来的说明他们之间产生了静电。

四、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常用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1、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静电现象吗?感觉怎样?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静电呢?(脱衣服时,用梳子梳头发时,刚关闭的电脑、电视等)

2、师总结:我们要尽量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注意擦护肤霜,及小朋友说的香香。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三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四

1.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

2.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一)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尝试二:洗手间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讨论:肥皂的用途。

4.总结。

(三)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五

1、能从各种年历的剩余天数中知道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已快来到。

2、知道过一年自己将会长大一岁。

3、初步懂得时间的宝贵,努力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1、课件《年历?》

2、收集各种年历、日历、台历等并布置在教室周围。

3、年历一本,人手一份小日历,1—31数字十二份。

一、参观各种年历。

(1)鼓励幼儿大胆地去翻一翻,仔细地观察和欣赏,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说说挂历上数字的含义,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数字的理解。

二、欣赏故事〈年妈妈和她的孩子〉,了解年的含义。

1、结合课件听故事。

2、提问:

(1)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

(2)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

(3)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

(4)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

1、

3、5、7、8、10、12)?

(5)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

4、6、9、11)?

(6)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

(7)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

(8)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三、观察、感知年历。

当365个日娃娃都完成了年妈妈交给它们的任务,我们就要过新年了,每到过新年,我们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你们喜欢放鞭炮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鞭炮,鞭炮是怎么响的?(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砰、砰、砰)每一个红颜色的鞭炮里有一个问题,只有小朋友答对了,鞭炮才会响?我们大家一起来放鞭炮。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年里有大月、小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二月有多少天?

(3)今年是哪一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什么?今年还有几天?(与幼儿一起数剩余的张数)

(4)以前的日子还会回来吗?

(5)明年是哪一年?

四、学习使用年历,了解年历的作用。

1、学习使用年历的方法。

(1)6月1日住哪座月房子里?(6月房)找到了6月房,再找哪个日娃娃呢?(教师课件演示使用的方法)

(2)请你们找到6月1日,并且用铅笔圈起来。记住:先找月房子,再找日娃娃。

(3)师:6月1日是小朋友的节日,

(4)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吗?请你找一找?(幼儿找日期,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5)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10月1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天。

2、了解年历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是这样在年历上查找日期的,年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五、制作年历。

1、教师交代制作年历的要求。

2、分组制作年历。

3、展示各组的年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六

1、学习按群计数。

2、练习物品捆扎的生活技能。

彩色小棒若干,橡皮筋若干,计时器一个,任务转盘一个(如图一)。

1、四名幼儿围坐在桌子四周,一名幼儿转动任务转盘,依其指针指向明确此轮游戏任务。

2、一名幼儿打开计时器开始计时,四名幼儿同时开始按任务转盘上的任务要求捆扎彩色小棒。

3、计时时间一到,所有幼儿立即停止捆扎,并开始点数彩棒数量。如果任务转盘指向的任务要求是“2根一捆”,幼儿就要两个两个数,也即按“2、4、6、8……”点数自己所捆扎的小棒;如果转盘指向的任务要求是“5根一捆”,幼儿就要五个五个数,也即按“5、10、15、20……”点数自己所捆扎的小棒。最后以所捆扎的小棒数量最多者为赢(如图二)。

1、需按任务转盘的指向决定每轮游戏的任务。

2、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一到就必须停下来。

3、点数小棒时必须以数群为单位,以达到按群计数的学习目的。

1、每幅任务图都由三部分信息组成。如在左侧这张任务图(如图三)上,数字5代表每捆5根小棒,字母代表捆小棒的颜色要求,“a一5”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颜色要一致;在右侧这张任务图(如图三)上,“abcde”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颜色需不同。两张任务图上的“5分钟”表示的是捆扎日寸间。

2、教师可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图,以每捆5根小棒为例,上述两个任务要求都比较简单,如果幼儿能顺利完成这两个任务,教师就可以设计难度更大一些的任务来挑战幼儿,如“aabbc”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要由三种颜色组成,其中某两种颜色的小棒各两根,第三种颜色的小棒一根。

3、任务转盘上的8张任务图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也可以提供空白任务图(如图四)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商量、确定游戏任务,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借此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任务图的意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七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八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大班幼儿。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计划上学期篇九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