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论文结构(模板5篇)

小编: BW笔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问卷调查论文结构篇一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非正式学习;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论文摘要:主要探讨非正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并提出非正式学习的实施模式以及非正式学习实施与促进的几点意见。

信息化的教育现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更多专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包含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如广博的教育学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逐渐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所以,培训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引子,要想真正达到最终目标,培训之后的后续工作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或持续教育相对应的一种非正式学习(informallearning)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wpbl)在这种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

1非正式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他在社会生活逐渐习得的。这与非正式学习的思想如出一辙。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如打球、读书、聚会等。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地存在着,笔者认为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种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

2非正式学习的实现模式——wpbl

非正式学习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实现形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这里的wpbl应属于一种网络学习形式。下面在传统的pbl实现模式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如何将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应用于一种非正式学习当中去。

2.1创设问题情境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情境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指标:1)问题应当难度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2)问题应当基于真实的情境,即都是复杂的、结构不良的。

2.2组织学习小组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要解决好一个创设好的问题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学习是pbl主要的学习形式。分组有2种途径,一种是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一种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本文涉及的分组应该属于后者。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个数影响小组学习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最好在5~7名之间。在确定分组之后,要选取1名小组长,以便后面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2.3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首先小组成员要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找到问题中隐含的信息、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和假设,确定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每个成员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学习进度、遇到的问题发布到平台上,供其他小组成员借鉴和学习。

2.4组内汇报及讨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需要及时总结,定期讨论。总结讨论的目的有2个:1)为了相互之问进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虚假无用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讨论,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思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调整、修改、细化学习目标,安排下一步学习计划,直到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2.5总结评价这是pbl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到此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每个学习者不仅仅得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最后的总结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3非正式学习的实施与促进

传统意义上,w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当wpbl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实现模式,它就具备了更多非正式学习的特点:1)自发自愿的个性化学习,没有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限制;2)有时可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则纯属偶然事件;3)探究的氛围,自我发展的需求,对话交流,知识共享,反馈,问题解决,这些都是非正式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根据上述特点,为了确保wpbl的实施和提高学习效率,对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者提出2点建议。

1)加强组织引导力度。虽然非正式学习是自发性的、灵活的学习方式,但必要的组织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2)为wpbl的实施提供支持服务系统。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是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问卷调查论文结构篇二

问卷调查作为科学调查的方法之一,操作相对简单,可以用尽量少的人力、时间等获得大量信息,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中小学教师在问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分析等方面往往不够规范,特别是问题的设计过于随意、表面化,大大降低了调查的有效性,不利于达成调查目的。

问卷调查是一种具有规范流程和技术要求的研究方法,其过程的规范性与结果的质量直接相关。在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研究中,如果要求教师完全按照问卷调查的技术去做,容易引起他们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其常态化实施。那么,哪些规范是必须遵守的?哪些关键是必须把握的?我们可以从程序、问题设计和数据挖掘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何做

说起问卷调查,不少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就是设计几个问题,发给调查对象,然后统计百分比。特别是把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我想问的问题”,这就可能将设问局限于个人的理解水平,导致调查偏离或不能全面反映调查目的。

开展问卷调查,一般应沿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实施调查――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的思路进行。设计者应该想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调查?想要知道什么?知道了以后有什么用处?能否用其他更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其中,问卷基本框架的设定是编制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问题设计不偏离调查目标的关键,也是往往被中小学教师忽略的地方。

二、问卷设计的关键点――如何问

问卷主体是由问题及其选项组成,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回答,了解被调查者对调查主题的态度、意见等。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题目、指导语、主体部分、结束语(可省略)等几部分。

1.指导语应清晰简明,激发参与兴趣。

调查问卷最前面的指导语,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及答题方式(如是否可多选)等的说明,指导语主要应简明易懂,而且要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参与兴趣。指导语中还应有必要的承诺(如保密等),以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

案例2:含糊的指导语

老师您好!感谢您拨冗协助我们填写本问卷。问卷调查结果将用于改善课堂评价的研究。

案例3:能激发兴趣、清晰的指导语

老师您好!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评价,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分享在这方面的学识和体验。如果您想了解本调查的结果,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很愿意为您提供。

本调查不必署名,希望您如实回答,可多选,谢谢您的支持!比较上述两则指导语,案例2的指导语过于含糊,难以激发被调查教师的兴趣,对答题方式、保密承诺等也没有交代清楚,缺乏必要的指导意义。案例3则更清晰地说明了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在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方面也更有说服力。

2.明确把握拟调查的核心概念。

设计者如果不明确拟调查的核心概念,所设计的问题就可能偏离调查目的。

案例4:有关“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实施”的调查问卷设计

首先,应明确教学情境的三个基本属性,包括:a.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b.包含学科特点,并与即将展开的学习密切相关;c.激发认知冲突,含有新的未知,有一定趣味性,能引起探索欲望。

其次,应了解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目标性原则、诱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冲突和谐统一原则、层次性原则等。

本例中,如果研究者不明确教学情境的这些属性和原则,就不能分解出必要的调查要素,调查可能就会过于直白,不够深刻。因此,研究者在设计问卷之前,要把所调查的核心概念弄清楚。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这有利于兼顾被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以免被调查对象因不了解术语而无法作答。

3.避免不恰当的问题或选项设计。

在试用和修改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问题、优化问题的表述和排列、优化选项的设计等,是问卷最核心的部分,关系到问卷是否能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下表罗列了中小学问卷调查中常见的错误问法,教师应该注意避免。一般来讲,问卷初稿设计出来以后,可以从问题的表述、问题的数量和问题的排列三个方面,对照以下原则对问题和选项进行第一轮调整。

第一,表述清晰明了,没有歧义,便于回答。

第二,无明显诱导或强度大的刺激,便于真实客观地回答。

第三,避免双向问题、假定性问题。

第四,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

第五,对于敏感问题,采用委婉、迂回、投射式的提问方式。

第六,精心编排问题,相关问题可组成问题群,问题之间要符合逻辑关系。顺序上,一般简单的、容易回答的在前,难回答的在后;关于事实的问题在前,关于想法的问题在后。

第七,根据调查对象特点确定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

另外,为了避免被调查者选择“正确答案”而非“真实答案”,也可以创设虚拟情境。例如,为了调查被调查者关于某种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想法,可以该情境为载体设置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和思考。

经过上述修改的问卷,最好在同类调查对象中进行试测,如校内使用的问卷,最好在同类其他学校进行小范围试测,然后根据试测进一步完善试卷。质量较好的问卷,应该能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并能客观地作答。这样,才能比较准确、有效地收集数据。总之,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从被调查者出发,为被调查者着想。

三、从数据中发现观点和问题――如何分析

符合规范的调查过程,有助于研究者获得客观有效的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才能对调查主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中小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后,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利用百分比、平均数、频数等做简单的分析,以此发现倾向性;或者进一步通过纵横比较,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很可能是肤浅的,可能会流失数据所蕴含的某些深层次意义。考虑到中小学教师统计知识水平有限,教师们也可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问题性质等,适当引入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来提高数据分析的水平。例如,分析家长学历与学习类支出的相关性、学生学习用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等,既可以采取独立性卡方检验,也可以采取更加直观的散点图来呈现。

问卷调查论文结构篇三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性。清晰性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提升教师授课清晰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旨趣。教师教学清晰性通常被界定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资料的能力和在信息发送者(教师)到信息接收者(学生)的传递过程中,信息保真的能力。它通过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在对教学材料有一个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了解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探讨影响教师教学清晰性因素,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技能,促进教学的微观化研究,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直接和有效的帮助。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先后对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的6所初中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发出问卷496份,回收问卷471份,回收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266人,女生205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6.5%和43.5%。

2.研究工具及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对6所初中教师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有关条目,并借鉴国外相关文献,构想教师教学清晰性结构,编制具体的测量题目。其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加强教师教学清晰性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问卷经过spss统计分析,发现教师教学清晰性由内容清晰和表达清晰两个因素构成。其中内容清晰有10个题目,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有效提问、举例说明、授课小结等,信度为0.91;表达清晰有5个项目,包括教师普通话、授课口误、语言清楚度、语速、语调等,信度为0.78。问卷总信度为0.88,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广泛用于教师课堂教学清晰性评价。

二、结果与分析

1.初中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

本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471名初中生中,只有143名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清晰,328名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不清晰,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善。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教学实然状态与学校、教师本人重视程度不无关系。自国家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启发式”“研究式”“分层式”模式等层出不穷,各种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花样课”“表演课”成了汇集新课程理念的集结地,成为颇受推崇的主流教学理念的有效载体,而清晰、简约、朴实的知识课堂很难入流,被打入了“冷宫”。可是,每一次改革的尘埃落定,人们总会发现,虽然改革在某个方面成绩斐然,但是课堂讲授却“涛声依旧”。有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合法性,教师课堂教学理应回归本然状态:清晰、简明。

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数学教师的教学清晰性得分低于语文教师得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初中部分关注大众数学,删除了部分“难”“繁”“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应用性强、贴近生活、富有挑战性的内容。

由于过度强调实用性,导致对数学本质的关注度不够。一方面,是热闹的讨论、流行的'合作、低效的提问充斥着课堂,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节省时间,实施“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致学生缺乏思考,发生理解上的困难。流行的应试教育观念与盛行的主体教学理念矛盾,是造成当下课堂教学混乱的主要原因。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上,要遵循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原则,任何一节教学内容都是数学知识链上的一环,前有生长点,后有发展点,数学教学必须居其根,顺其势,承上启下,才能彰显其价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合理安排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强调数学本质,善用启发教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师教学清晰性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教师教学清晰性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清晰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教学清晰性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达到0.743,属于较高正相关,与国外研究成果相吻合。说明教师教学清晰度越高,学生学业成绩就越好。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内容清晰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大,是影响教师教学清晰的主要因素。内容清晰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清晰地提出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教师对概念、命题、原理的阐述简明、准确而不模糊,易于学生理解和正确掌握。本研究调查对象是初一学生,年龄介于13~15岁,思维正处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概括、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关键期,在这一思维转型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旧知识中获得解构与重建,拓宽与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

1.教学清晰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变量,应纳入教师教学行为标准

西方教师教学行为专业标准为我国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如美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或称基于标准的改革)驱动下,制定的《课堂行为评定标准》和《教师专业实践构成》中均提到教师教学要做到“准确清晰地授课”;英国颁布的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明确规定“教师授课时要用学习者能够接受的语言,清晰地介绍新的观念和概念,有效地解释、提问”。这些标准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实践性,对编制我国本土化的教师教学行为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日教育部相继出台教师教育标准(简称三个标准),从内容、领域、基本要求三个层面对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加以规范。三个标准的内容框架一致,领域和基本要求大同小异,虽然对促进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具体操作层面却面临诸多难题。相对于国外“小而细”的标准,我国更偏向“大而泛”的规定,语言表述较为宽泛,难以把握的形容词、副词居多,上位描述主题大,欠缺对具体行为的阐述,对实际操作非常不利。因此,对教师教学标准的表述应为具体、明确,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清晰性是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能力,建议纳入教师教学行为标准。

2.加强初中教师教学清晰性培训,促进课堂授课能力的提高

研究中发现,内容清晰是影响教师教学清晰的主要因素。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授课内容清晰性的培训。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通过描述、解释等方式讲解新的词汇、概念,帮助学生澄清事物之间、概念之间的异同,以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还可以借用传统授课的做法,将教学重点系统地书写在黑板上,或以其他方式标注要点,或通过言语信息重复要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相互连贯、重点突出。除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要点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提问、练习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用课堂提问及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一种灵活的、适时的、富有成效的反馈方法。总之,教师教学授课清晰方法众多,途径甚广,教师唯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反思,不断修正,将教学清晰性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追求,其教师教学能力必将不断提升,走向一个有效的动态发展过程。

问卷调查论文结构篇四

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加强师德建设的优势

创先争优是党领导下的政策,结合党的政策去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更可以加强初中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的能力,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可以将创先争优和教师的本职工作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

创先争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切不可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空谈创先,空谈争优。换言之,就是要真正地实现本职工作和创先争优的衔接,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知识本来就是初中教师的本职工作,本职的要求就是要教师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师德建设和创先争优对初中教师的要求如出一辙。在整个活动当中,初中教师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是本职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和期待,并且和创先争优的活动要求不谋而合。

(二)可以充实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当前,党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创先争优。针对创先争优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方式,中央省委和各学校都明确地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各初中学校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细化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上级和各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对初中教师提的要求,提出创新的规定,实现加强师德建设主题和内容的升华,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

(三)可以充分激发初中教师师德建设和培养的主动积极性

通过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各初中院校需要提高争先创优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活动有更好的效果。将各初中院校的师德建设划入创先争优活动当中去,让初中教师在这个具体的活动形式下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在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指引下,立足自我提高,让创先争优成为初中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各种实践可以证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参加的一种新的形式。

二、加强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讲如何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教育。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它是手段,也是需求。加强师德教育可以增强教师对爱岗敬业的意识。教师是对人类影响作用最为深远的一个职业,尤其需要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感,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基础就是爱岗敬业,这是对教师本职工作的最好诠释。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热爱与否可以通过其付出的汗水、智慧和情感来表现出来,它具有特殊性,教师是否对学生负责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的本职要求是塑人和育人,那些杰出的教育工作者无一不是爱岗敬业的典范,爱学生、爱工作是作为一个初中教师最根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不对学生付出自己的爱,那也就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而已,而不能在情感上对学生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教师最能体现对本职工作热爱的体现就是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爱的种子。

三、师德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说想要在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学校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体现师德建设。首先,要加强理论的学习,要使教师真正地有责任感就必须让教师的理论文化知识得到提高,从而全身心地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集中学习、外出学习、自学以及参加专门的培训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论的方式。其次,还要将活动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比如,开展教学比赛、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敢于去挑战自己。最后,还要将制度规范化,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让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得规范。

四、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加强初中教师师德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健全的监督体系上,让学生和教师可以以多种形式去举报那些道德败坏的人、违反学校规定的人。学校也应该有专门的核实调查人员对这些举报进行调查,一旦查明确有其事就应该按照学校规定来严格处理,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对举报人员实施奖励制度,并且做好举报人员的保密工作,让学生和教师积极地发现阻碍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毫不犹豫地紧抓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问卷调查论文结构篇五

观察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发现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在教师的工作能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反思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提供一些能激发教师创造性以及提高反思能力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就是要为触发教师的反思提供机会。从现在学校教研组实际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存在研究内容系统性不强、对教研组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的关系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将以a校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为例,探究教研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教研主题的确立与阐述

教研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关乎当下教学实情的重点问题,如“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策略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等;或者关乎学校的核心工作,如学校的办学理念、重点课题等。教研组可以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研究结果期待等维度对教研主题作具体阐述,便于全组教师了解研究的内容与路径。

例如,a校语文组确立某一学期的教研主题是“文言字词注释与文本理解的整合”。第一,从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学习文言文的一般过程是先解决字词障碍,再把握文本内容,随后考虑这样的文本内容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并在把握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加深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有几方面思考:字词、教学价值、学情、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第二,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困惑:字词教学如何进行是有效的?文言文作为学习文言知识的语言材料与作为课文来进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如何合理分配课时?通过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经历来解开这些困惑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从a校语文组确立的教研主题与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研组的教师就这一阶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研究路径达成了共识。由教研组引领教师关注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并开展研究,这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二、分担任务与明确要求

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开展研究,其过程与结果通常以备课、上课的形式呈现。一般在教研组中选择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他教师听课、评课。为了将教研的关注点从观摩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教学,转向全组教师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过程中需进行任务分工,并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例如,a校语文组设计的教研任务分工与工作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撰写个人教学设计。工作要求: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上传一份电子稿教案。负责人:教研组组长。第二阶段:备课组集体研讨。工作要求:各备课组重点研讨某一问题,如预备年级备课组研讨教学价值,初一年级备课组研讨字词梳理,初二备课组研讨教学设计,初三年级备课组研讨学情分析,并对相关的研讨内容作好记录整理。负责人:各备课组组长。第三阶段:听课、评课。工作要求:某教师公开教学《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其他教师完成听课记录单,参与评课,参加教研组组织的集体讨论环节,完成研修活动单。负责人:教研组组长。

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一是每位教师都要撰写关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二是教研组按任教年级的不同分成四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围绕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且对研讨结论进行汇总整理。这样合理的任务分担、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利于教研组形成自然合作的文化氛围,教师之间开放、互信、合作、互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当下中小学教研组活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即在设计和实施教研活动时,目标指向的是教研活动的完成,而不指向教研活动的过程。教师参与活动的状态是“你们讨论你们的,我做我的”,在教研活动现场,经常看到教师带着一叠作业本进行批改,或者刷微信。

要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设计与运用教研活动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教研组可以利用教研活动单,让每一个备课组将自己研讨的重点问题细化成几个具体问题,引导教师关注自己与别人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尤其是不同点。这样通过围绕主题设计与开展教研活动,确保了教师的参与度。

四、教研组组长的作用与工作保障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往往将教研组组长定位为发展愿景的规划者、组织文化的培育者、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教育科研的指导者、活动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但从教研组组长在学校承担的实际工作来看,其无法承担这诸多角色给予的工作任务。

,我对全区40所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进行了调研,教研组组长平均年龄为42.4岁;在职称方面,高级、中一、中二职称的比例分别是26.3%、71.1%、2.6?10。总体来说,他们年富力强,既富有教学经验,也具有较高职称。86.8%的教研组组长承担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52.63%的教研组组长兼任班主任或者年级组组长:校办主任、教导(副)主任等职。大多数教研组组长在校工作时间为9至10小时,其中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种校内会议、处理各种杂事(与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管理“两操”等)各占据25v0,在学校几乎没有备课时间。这样工作状态下的教研组组长不可能同时成为策划者、培育者、示范者、指导者、开发者和促进者。从a校语文教研组活动案例看,教研组组长是否具备专业领导者的素质显得尤为关键。教研组组长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领导素质,才能选对主题,设计好活动,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引领全组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专业上所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