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大全6篇)

小编: 碧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篇一

王绅森早年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都会自掏腰包,及时帮助。退休后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去资助困难学生。

2012年,他通过媒体得知常山女孩徐玲玲考上了大学,但由于生活拮据四处打工,便陆续资助了她18000余元。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王绅森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一些收入。自2012年起,他开始依靠回收废旧物品挣钱助学。每天晚上10时许,老人就推着三轮车出门,直到凌晨三四点钟回家。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废品回收的来源,一个晚上下来,他可以捡满两辆三轮车,每个月能挣到四五百元。多年来,几乎天天如此。被问及为何晚上才出去拾荒时,他说,白天捡废品的人多,很多人以此为生,我不去跟他们争,不能抢了人家生活的饭碗。

除了坚持助学,王老还以更多善行温暖、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在王绅森所住小区的单元门口,挂着50多把雨伞,全是他在废旧物品回收时捡出并修好的。如今,这些雨伞已成为小区的“共享雨伞”,解决了突降大雨时路人的燃眉之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篇二

人物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颁奖辞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适用话题

乐观向上,助人济世,对抗病魔,人情温暖,陪伴相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篇三

看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孤寡老人。为让自己老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助学。这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自己的想像。

,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多少封信。20xx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他让我感受到崇仁厚德!

梁万俊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国家的财产,这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国;像热爱生命的贵希恩;像精忠报国的任长霞;像不畏艰苦的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一个充满竟争的社会,祖国中华儿女成长的沃土,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崇高忠贞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芳香的鲜花开满人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篇四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一年。第十一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已于与2月10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正式揭晓。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黄旭华、胡佩兰、方俊明、沈克泉沈昌健父子、龚全珍、刘盛兰、段爱平、格桑德吉、陈俊贵、姚厚芝。特别奖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20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

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2、胡佩兰:退休后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4、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6、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

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9、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10、姚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篇五

张定宇:

现在回头去看去年,壮烈但是也很平常,它就是我们的一个工作,它是你应尽的`这份职责。

《感动中国》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

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

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

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定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辞张桂梅篇六

1.青春可以这样奉献——黄旭华

我想我是羡慕黄旭华先生的,他生在了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于是就毅然承担起了发展核潜艇的重任。30多年“隐形人”的生活是寂寞的,远离亲人的怀抱是孤冷的,不是意志坚定、怀抱信仰的人是做不到的。再联想到自己,我突然发现,在日复一日的安逸中度过青春并不是生活的正确态度,而是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在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中不断成长。也许我一生也不会有黄旭华先生这样的成就,但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就是自我的最大实现,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好方式。

2.无私——刘盛兰

在这个拜金主义和仇富心理并行的时代,有谁能够想到一个穷困又年迈的老人会倾尽所有地帮助一群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并且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刘盛兰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二字,他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善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在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之前,要先努力地修身和齐家,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付出和创新,才会更快地有能力帮助别人。而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时,我们的国家一定是无坚不摧的,而我们生活在其中也必定是无比幸福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民众的觉悟要和国家的制度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国家也应加大社会援助机构的监管,让人们的爱心能适得其所,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乐于助人、助人为乐的行列中。

3.追梦人——沈克泉沈昌健

只因想解决村里吃油难的问题,沈氏两兄弟就踏上了培育油菜花种之路。他们曾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遭遇各种困难,却从没有想过放弃。而再反观自身,我也喜欢设立梦想,却总是在遇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就忍不住想放弃,心里总是给自己“我做不到的,太难了”之类的暗示,最终往往就真的放弃了。从沈氏两兄弟身上,我能学到很多。其实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我们从事的事业有信心,相信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中,用正确的方法走正确的道路就一定可以成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想困难是否能克服,而是多想想如何可以克服困难。

用真诚促进沟通——胡佩兰

当报纸上频频出现病人打击报复医生的时候,胡佩兰老人用高洁的医德向人们展示了解决医患关系的最好办法­——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只有用真心和患者沟通,才能得到患者的全力配合,让治疗事半功倍。在处理我们与读者的关系时,胡佩兰老人是我们的榜样。如果在读者焦急找书的时候,我们可以真诚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如果在读者发脾气或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可以真诚地出言安抚,那么我们的国图将会有更安静祥和的氛围,读者阅读得开心,而我们服务得开心。当我和读者发生矛盾时,我也一定会先站在读者的角度上理解一下他们的心情,然后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样的话,相信我会在工作中收获更多温暖和快乐。

奉献的传递——龚全珍

她的丈夫是开国将军,她却在年轻的时候随丈夫到老家务农,但身份和环境的改变无法动摇她不断奉献的信念。从34岁到90岁,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同时她还担任当地小学的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龚全珍老人的身上有一种质朴而高尚的美,她让我们看到,人生在世,追名逐利不是最重要的,无私的奉献才能最大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也许正是无数平凡人的平凡举动,才一点点地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观看了《感动中国》之后,自己似乎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很多以前觉得重要的东西,现在看来都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终其一生的奉献,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是认真地生活和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是用真诚热情又平和成熟的心态看待生活,积累每一点一滴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