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实用5篇)

小编: 笔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师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云南华坪女高的一天,从清晨的喇叭声开始。

女高就建在半山腰上,天还没亮,五点多响起的高亢喇叭声,是来催促起床的,女孩们揉着眼睛往外走,一个女人的声音穿透过喇叭:傻丫头,快点!到了教学楼,喇叭声也不间断:时间快到了,迟到了的扫球场去!

课间操的音乐响起,喇叭声继续从人群中穿过:脚抬高点呗!到了吃饭时间,喇叭里传出的是震耳欲聋的红歌,吃完饭的女孩们赶紧往外跑。到了深夜,喇叭声喊着女孩们的名字,让她们赶紧上床睡觉。拿着喇叭的女人就站在楼下盯着,按照规定,宿舍的门不能关,谁要是玩手机或者聊天,她马上能听到。

这个木兰王牌的小喇叭始终握在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手里,在它之前,她已经用坏了十几个一模一样的。喇叭的主人强硬,脾气挺大,不好对付,掌控着关于女高的一切。

在这所寄宿制学校,性别特质是要被抹平的,女孩们必须剪齐耳短发,短发洗起来节约时间,也节约水,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每周放假只有3小时。开学时要抄党章,看革命战争片,周六有一堂思政课,张桂梅会拿着喇叭在台上讲,作为一个女性,一定要坚强,要独立,要读书,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有高三的学生,把书码得高高的,在那儿低头打瞌睡、照镜子,张桂梅发现了,一股脑儿把桌上的书扫到地上,把镜子直接砸烂。还有学生11点多下了晚课,被张桂梅揪出来说藏零食的事。按照规定,私藏零食是要退学的。女孩倔着不认错,张桂梅就要求老师和她一起盯着,有时候僵持到凌晨一两点,6点多上课,老师快坚持不住了,还是得陪着张桂梅演戏,分饰黑白两角,一定要让女孩认错。

在女高当过三年志愿者的殷鉴告诉《人物》,自己能待这么久,是个意外,跟张桂梅在一块,必须处处自觉。他看着之前许多去女高支教的志愿者,有人想指导张桂梅搞素质教育,还有人夜里贴黑不溜秋的面膜,让女孩们看见,也模仿着买三块钱的面膜,把脸弄过敏了。这些志愿者,基本都被张桂梅轰走了。

女高老师的情况也是如此。,张红琼读大四,在云南师范大学见到了张桂梅,她和同学们被张桂梅的讲演感染,找到了张桂梅住的旅馆,说想来女高当老师。张桂梅强调,要能吃苦。她想,自己后来被选上,可能也是因为看着强壮。

来华坪面试那天,张红琼看到,校址上只有一片草地和一个厕所。5个月后的9月1日,凭着一栋4层楼,女高开学了。在两个大教室各放几张床,男老师住一间,女老师住另一间,学生们住在二楼,宿舍也是教室改造的。晚上学生上厕所,就由一名女老师和一名男老师陪同,到旁边的民族中学去上。

刚办学的时候,张桂梅要求老师们五点钟起床,分成四个小组打扫整栋教学楼,到七点钟,还要打扫干净院子。张红琼说,他们一点也不情愿,觉得她太压榨了,违反了《劳动法》,十几个老师还写好了联名信,签了名,要抗议张桂梅的行为。一年之后,17个老师走了9个。

卫生交由学生打扫后,张红琼是学校团委书记,负责每天站院子里看着学生打扫卫生。有一次,她没看学生扫地,出门吃饭了。吃着饭,接到张桂梅的电话,她赶紧坐个摩的回学校,但还是晚了,张桂梅在院子里劈头盖脸批评了她一顿:你现在回来干什么……张红琼一边哭,一边走回去继续看学生打扫卫生。

早上要跟卫生,中午要跟,晚上还要跟,后来张红琼怀孕了,她想,以后孩子出来我怎么办啊。一天早上,她决定软抵抗,就在宿舍睡着不出来了,想以此退出这个工作。张桂梅找到她,她说,卫生不想管了,我要更多去关注一下孩子。张桂梅同意了。但之后两年,她明显感觉到和张桂梅的关系疏远了,为了家庭疏于工作的这种人,张老师就不怎么欣赏。

母体的肥沃

就是这样一位“暴君”,今年夏天出现在央视的《面对面》节目里。她建起的女高,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__年有159个女孩参加高考,考上本科的是150人。再往前数,从20女高成立到现在,一共有1804名女孩考上大学,离开这里——在西南边陲的小县城,这可以称作一个奇迹。七八月份,张桂梅为此接受了两次群访,13家媒体的记者围绕着她,网上都是女英雄的称呼。

在华坪,张桂梅的名字其实前就传开了。成为女高校长之前,她是带病上课的民族中学老师,也是当地孤儿院儿童之家的院长。时代变迁里,她的故事变得越来越魔幻,随意问起路人,人人都知道她,一位上了年岁的婆婆说,在电视上看到张桂梅骑着骆驼去深山里家访,劝女孩们回来读书——实际上,华坪压根儿没有骆驼,张桂梅骑的,是一匹马。

在那些过往的语境里,张桂梅已经成为一个全身心奉献的、伟大的党员——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一生无子。她日日往返于女高和儿童之家,连远在东北的哥哥、姐姐相继去世,她都没有时间回去。她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像一个完全没有缝隙的人——直到她登上微博热搜的那天。

那是今年10月,张桂梅的一个采访引发了热搜。视频中,张桂梅讲述因为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意接受她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将张桂梅置于舆论中心,全职太太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声音,一时之间淹没过了女英雄。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里,张桂梅拒绝了不断前来约访的媒体,直到11月份的一天,她才出现,穿一件黑色羽绒服,党徽戴在胸前,打开羽绒服,里头是黑色毛衣,在同一个位置,还戴着一个党徽。红到心里去了。她伸手去遮,有些不好意思。

张桂梅轻轻摇了摇头,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又提到女性了,算了。

全职太太事件之后,她面对媒体有了些谨慎。那天,包括《人物》在内的一行人来到她面前,她看着县委宣传部的人,说你怎么又来了,是揶揄的语气,也是她一贯的说话方式,直接、干脆。

她说她的想法最初是从自己的女学生出发,后来到深山里的女性,能救一个是一个,希望女孩们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还可以读书,高考,离开这里,给下一代一个好的环境。

真的是重要,家庭的背景,家庭的环境,母亲母体的肥沃,张桂梅正讲着,我们大笑了起来,母体的肥沃?多么新颖的表达。

我说的是知识的肥沃,土地的肥沃……张桂梅赶紧解释,但也跟着笑,我又不好好说话了。

女高办学路上曾经最坚定的反对者、曾任华坪县教育局局长的杨文华在采访时主动提起了那个视频。很多人谈独立,谈自由选择,不见其语境。他觉得张桂梅反对的不是全职太太,而是反对她的学生们去当全职太太。这些学生就像她亲生的一样,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她们前就是结婚生崽,生一窝的那种。他激动地侧着手掌砸了砸桌子,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老师,把你捞出来,救了,你又回到原点了。

王秀丽在华坪县电视台工作,是最早关注和报道张桂梅的记者之一。作为记者,她最开始书写张桂梅,并非是那种歌颂式的报道视角。因为我觉得不管对她的评价有多高,其实她是个非常普通的女人。她是张桂梅在华坪唯一的好朋友,她们会各自搭着摩的到餐厅会和,相约吃火锅和披萨,喝几杯云南干红,偶尔也在办公室偷偷喝饮料、吃零食。张桂梅和她说起自己年少时的男友、去世的丈夫,以及后来可能成家又被她拒绝的机会。

她们也会争吵,常常其中一个摔门而出,十几天不联系,直到另一个打来电话。女高建校那年,王秀丽接到一个电话,张桂梅在那头说,我都要死了,你还不来看我。她也有她的烦恼,她也有她的委屈。

跟着张桂梅去家访,王秀丽会帮忙拍一些镜头,家访的视频会放给学生们看。但有时候,王秀丽不愿意拍,她觉得女孩们会自卑,并不想展示出来。张桂梅固执地要拍,她说,我不这样做,她们就以为她们像公主一样。王秀丽还是举起摄像机拍了,一个人撑了那么大一所学校,还要努力地让这些孩子出去,不要让人家看她们的笑话,至少要让她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时候她可能稍微有点暴躁,有点尖锐。

教师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认真拜读了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深震撼!她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让我钦佩;她的善良慈爱、顽强拼搏让我敬佩;她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样是坚守在一线的人民教师,自以为平时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每年能收获一两张小奖状,每天都会得到学生几声亲切的“老师好”,就觉得很满足,现在感觉真是惭愧!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这是何等崇高的理想信念啊!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张桂梅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人民教师的优秀模范,她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体现着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我们要以张桂梅为榜样,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工作岗位上担当尽职,主动作为,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作为奋战在一线的老师,是否有扎实的学识,成绩是最好的答案。

张桂梅老师,,中考,她接手仅1年的政治获全县二等奖,其中一个班名列全县第二名;10月,她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12月,全县初三语文竞赛,她的一名学生获一等奖;,1月,全县统测,她教的语文从接手时的第13名跃入第5名;政治从接手时的第30名跃为第1名;3月,辅导2名学生参加全省初三语文竞赛,分别获一、二等奖,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5月,被县教育工会授予师德标兵;中考,所教语文综合成绩全县第4,政治全县第2;9月,教师节,获县教育成果重奖,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优秀教师……这样的成绩,张桂梅老师本身没有扎实的学识怎么能办到!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张桂梅老师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她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

何止是献出奖金,就是每月领到的工资,张老师都只留给自己100元的生活费,其余都统统用于慈善事业。她刻薄自己到了“两年没吃一顿肉”!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级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她身上套的。所有这些都是张老师仁爱之心的充分体现。

张老师是“四有”好老师,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广大教师追随的师德明星。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能有张老师身上一半的精神和担当,能有她一半的吃苦奉献精神,能有她一半的仁爱之心和扎实的学识,那我们的孩子将是何其幸运,我们工作起来将是多么的带劲,我们的教育将会迎来多么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为一名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怎样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如何“对标先进塑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虽不能和张老师看齐,但我们并不悲观失望,也不落寞彷徨。虽然我们不能和张老师一样成为耀眼的明星,但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自己,成为张老师身边的小星星,一起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成为学生指路的明灯。

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意志力不够坚定,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他们也有很多优点,也想拼一拼,找到人生的方向,换句话说,他们也想以后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欣赏学生,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缩小学生的缺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学生。即使再差的学生也会有他的闪光点,只不过长期的冷嘲热讽让它们蒙垢了。那些违纪捣蛋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难免犯的错误。试问哪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或多或少犯过一些错?现在为何不能对孩子的无心之过表示理解和原谅?为何要将他们无情地打入所谓差生的冷宫呢?在正确认识学生之后,我们可以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各种比赛,以及和学生一起制定对学生进行细化的班级管理方案,让学生学会严格要求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使他们获得小成功并一步步的培养自信心,树立目标并为之奋斗。

中职生毕业时面临的是就业,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学习时有了明显的就业意识。他们能够主动要求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习、实训,提升岗位能力。但是中职生在经历了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倦,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具有扎实的学识,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每节课都有效、有用、有趣,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刻苦钻研,呕心沥血的付出才会有傲人的收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如何积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如何继承和发扬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争做“四有”好老师是我们新时代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愿我们都能策马扬鞭,追随时代楷模的步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条康庄大道上带领我们的学子追逐梦想、实现理想,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天不遂人愿,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她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但县里积极动员大家为她捐款。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为此她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9月1日,在张桂梅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这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

目前,张桂梅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

该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张桂梅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地交给县档案馆。

有人问过张桂梅为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她的回答很直白:我不管我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数多还是数少。

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揭晓,张桂梅获贡献奖。

教师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70名女生超过一本线,取得这样的傲人成果,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今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筑牢理想信念的魂,深扎艰苦奋斗的根、满怀无私奉献的`情,夯实初心与使命的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坚持不懈。

为实现理想,张桂梅四处奔走、风餐露宿,不顾他人的白眼和误会,想方设法筹集经费,经过6年的不断坚持,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在工作中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需求为着力点,以人民的满意为落脚点,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其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要以实际行动诠释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用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做到凡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伟大新征程中来。

坚持艰苦奋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迎难而上。

张桂梅克服重重困难,每天早上5点起床、凌晨1点躺下,艰苦奋斗13年,换来了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到生活清苦的农村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正大步迈进乡村振兴新征程,要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脱掉皮鞋穿草鞋、换下西装着便装,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发扬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挫折不放弃。勇于扎根基层,怀着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是苦难越拼搏的决心,坚定前进步伐,奋力走在前列,坚守工作岗位,勇当开路先锋,敢于迎击挑战、迎难而上,做到“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架桥”,以决战决胜意志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坚守初心不变,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心劲无私奉献。

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静下心来做事,沉下心来育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贫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守初心不变,淡泊名利,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任务艰巨而繁重,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要把崇高使命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务实作风装在心里。实现乡村振兴,要在勤于为民上多下功夫,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和“功成一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乘势而上,为服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教师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继“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之后,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再获殊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中央《决定》里赞誉张桂梅“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这是一个实至名归的称号。从教几十年,张桂梅帮助1600多名女孩走出云南深山,考上了武大、浙大、厦大等高校,今年高考又创造了本科上线率94.3%的“教育佳话”。年逾花甲的她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满身伤病,病危住院时还提出要把丧葬费预支出来用在孩子身上,以至有人说她的故事“连石头人看了也要流泪”。

张桂梅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所以在《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中,我们尊称她为“燃灯校长”。。

对张桂梅来说,初心就是燃灯,是支撑她无私奉献的原动力。在她那里,对山区女童的爱心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是完美统一的。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用一辈子专注地做着一件事,但这件事播下了一千多颗与贫困决绝、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种子,也将希望撒遍云岭山乡。张桂梅用她的拼搏和大爱,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近些年,中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升,离不开像张桂梅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守与付出。正是他们点燃了孩子们的人生梦想,让孩子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让孩子们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希望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进程中,有更多照亮希望的“燃灯者”!